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3425500000005

第5章 伯噽(4)

正在此时,齐国准备伐鲁,为救鲁国,孔子的弟子子贡星夜赶到吴国,劝吴鲁联兵伐齐。夫差沉思着说:“我也正想代齐,只是越国现在蠢蠢欲动,有伐吴之心,所以我想先讨伐越国,然后再讨伐齐国。”子贡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的话,我可以劝说越国随大王一起出兵,您看如何?”夫差大喜:“真要这样的话,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子贡又到越国,一见越王,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贵国,是要告诉大王:祸事就要降到贵国头上,吴国已有兴兵伐越之心。”越王一听,惊慌地问:“那可怎么办?请先生快想个办法为我解救危难吧!”子贡平静地说:“情况尽管危急,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吴王骄妄而好受人吹捧,伯噽专权而善于拍马。如果您能用厚礼取得他们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满足其骄狂的心理,然后再亲率一支军队随其出征,这样,吴王就不会怀疑您了。同时,昊国北上中原,后方空虚,越国就可乘虚而入,这就是一举两得。”勾践相当感激。

过了几天,勾践果然派文种到吴国,向吴王献上厚礼,并表示愿派兵三千,随吴王作战。夫差非常高兴,遂决定北上伐齐。礼物当然少不了伯轻的,因为越国还要依靠他的帮助,来继续削弱吴国的计划,这就是灭吴过程中的第五个步骤:搬掉越国复仇道路上的绊脚石——吴国忠臣伍子胥。

其实,伯噽也想除掉伍子胥。因为此时他已是贪名远播,以至于连远在鲁国的子贡都非常了解,只是靠着溜须拍马的功夫,瞒着吴王夫差一人。要想长久瞒天过,海,就必须除掉睿智、正直的伍子胥。越国就利用这一点,现频繁地贿赂伯噽,加快其计策的实施。

鲁哀公十年(前485年),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兵三千,随同吴王出征,同时,向吴王及大小官员送上厚礼。吴国上上下下都非常高兴,只有伍子胥忧心忡忡。尽管他知道吴王对他已非常反感,但为了吴国的利益,他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劝吴王,希望事情有所转机。所以,在部队出发前,伍子胥再次劝夫差:“吴国的心腹之怠是越国。越国时刻准备复仇,只是苦于时机不成熟。句践现在之所以那么顺从,就是为了麻痹大王,为进攻吴国做充分的准备。而齐国只不过是皮肤之患,与我国又相隔千里,您就是得到它又有什么用?怕只怕等不到吴灭齐,越国就会兵临吴之城下!”夫差一听大怒:“你这老不死的,我马上就要出师北伐。你却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破坏我的北伐大计,该当何罪?”夫差越说越气,就想杀掉伍子胥。这时,伯整为昊王出了个借刀杀人的馊主意,让昊王向齐国下战书,故意写得言词激烈,以激怒齐王,让伍子胥去送,借齐国之手除掉伍子胥。

伍子胥深知夫差、伯轻之意,同时也预料到吴国早晚要毁在夫差手中,作为吴国的忠臣,他决心以死相谏,以死殉国,但又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一同为夫差殉葬,所以,在去齐国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伍封也带出了昊国,将他托付于齐国的大臣鲍息,改名为王孙封,留在齐国。没想到这也会成为伯轻陷害他的极好“证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齐简公也识破了吴王的计谋,不但没杀伍子胥,在了解了伍子胥的为人后,反而对他非常敬重。所以,只约定了交战日期,就送他回国。

伍子胥走半半路,正遇上吴国大军。他想到这时如再劝夫差回师已不可能,只好向吴王复命。考虑到吴国后防空虚,请求回国防守。夫差看到他活着回来,很是生气,根本不想见他,他的请求正对吴王心思。于是,伍子胥赶紧回国,加紧防御,从而使越国不敢偷袭吴国。

再说吴王夫差率军与鲁军会合,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与齐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决战,由于齐国将帅轻敌,结果大败,齐国主帅国书被杀。齐简公大惊,忙派人纳币求和。夫差非常得意,以霸主自居,让齐鲁两国重修兄弟之好,由他主坛盟誓,然后,撤军回国。

夫差回到吴都,群臣都来朝贺,伍子胥亦在其中。夫差一看见他,就怒斥道:“本王出师你一再劝阻,现已大胜而回,你还有何话说?”此时的伍子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听到此话,挥臂大怒:“大王,你怎么还不醒悟!老天要灭亡一个国家,总要先给他点甜头,以助其骄妄之心,然后,才会大难临头。眼前的胜利就是老天给你尝的甜头,老天将降大祸于昊国!”夫差气得直哆嗦:“你这老不死的,这段时间没见你,耳边刚觉清静,没想到你又来哆嗦!小心我杀了你。”

过了几天,越王勾践率群臣也来贺喜,给吴王及伯噽送上厚礼,同时,让伯噽加紧除掉伍子胥。于是,伯噽趁吴王非常恼怒伍子胥之机,加紧了对伍子胥的陷害。

这天,吴王夫差在文台设宴,越王陪坐,其他大臣都侍立一旁。席间,夫差奖励伐齐有功之人,特别强调:“伯轻治兵有功,我将封他为上卿,同时,增加越王的封地,以奖其助伐之功,众卿以为如何?”子胥跪地哭谏:“大王,您这样做只能是让忠臣闭口,让奸臣得志,阿谀奉承,颠倒黑白。长此以往,吴国将有亡国之惠。”夫差大怒:“你这老贼,是不是想专权擅威,颠覆国家?寡人只是因先王之故,不忍心杀你。你赶快下去,我不想再见到你。”伯噽趁机添油加醋:“我听说子胥出使齐国的时候,把他儿子托付于齐国大臣鲍息,看来早就有叛吴之心,大王不可不防。”夫差一听,更加气愤,将“属镂”宝剑扔到伍子胥面前。子胥拾剑在手,走到院中,仰天长叹:“老天啊,你非要灭吴不可吗?夫差,你不听忠言,反赐我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国就要打进来。”并嘱咐身边人:“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挂在城东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军是怎样打进来的。”说罢,自刎而死。

夫差听左右报告了伍子胥的临终之言,非常气愤,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盛在鸥夷(皮口袋)里,扔到江中。

伍子胥的死,可以说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越国处处小心,供奉不断,迷惑了吴王,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在伍子胥死后,吴越的强弱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越国开始不断寻机出击吴国。

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年),越国抓住吴王夫差想称霸中原的心理,送厚礼给伯噽,让他怂恿夫差,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正当夫差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越国由范蠡率军,乘虚而入吴国。吴国太子友与王子地率军抵抗。太子友陷入重围,身中数剑,自刎而死。王子地只好退回城中,加强防卫。同时向夫差告急。

在黄池的夫差听到消息,草草结束会盟(晋定公以夫差不得称王,只能称公为条件,让吴王主盟,吴王夫差勉强当上霸主),然后,千里回师。疲惫不堪的吴军被越军打得大败。夫差非常恐慌,也顾不得霸主的尊严了,让伯轻前去求和。并训斥伯轻:“你一再保证越王不会背叛,我才相信你的话,放他回去,事到如今,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快去向越王求和,如若不成,‘属鳙镂’宝剑在等着你!”伯噽吓得浑身哆嗦,来到越营,献上厚礼,跪在越王面前,苦苦哀求,并表示以后要像越国供奉吴国那样,向越进贡。范蠡对句践说:“吴国虽然战败,但实力尚存。眼下灭吴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如送个顺水人情,准许讲和,以后再谋进取。”于是,越王勾践答应讲和,班师回朝。此时,离伍子胥的死还不到三年,而吴越的位置已完全颠倒了过来。

此后,越国加紧战备,灭昊的进程大大加快。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越国再次攻吴。在笠泽(在苏州南面,与吴淞江平行的一条江),越军三战三捷,直捣姑苏(今江苏吴县)城下。所到之地,吴国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

公元前475年,越军再次击昊,很快打到姑苏城下,将姑苏城围困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473年,越国发起猛攻,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伯轻早在越军攻城时,就投降了越国。夫差在城破后,退到阳山,多次派人求和不成,自杀而亡。此时离吴越夫椒之战,越国战败求和正好二十年,正中了伍子胥的预言。

越王勾践来到吴官,百官都来朝贺,伯轻也站在一旁,面露得意之色。他以为自己为句践灭吴作出了很大“贡献”,越王肯定会嘉奖他的,没想到他听到的却是一声断喝:“伯轻,你身为吴国太宰,私自收受贿赂,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谄害忠良。像你这样的奸谗小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推出去,斩了。”卫士上来,将伯噽拉出去斩首示众。勾践又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其实,这是句践在向所有的朝臣警告:“凡是不忠不义之人,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伯轻死了。他的死并不让人感到奇怪,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贪赃枉法害贤误国的角色,为什么能在吴国安居高位数十年?为什么他的贪名已远播他国,而作为吴王的夫差却丝毫不为所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伯噽善于伪装,善于讨吴王的欢心;另一方面,可能在夫差看来,这样一名有功之臣,怀有一点贪赃的癖好,是无可非议的吧!岂不知,这正害了他的性命。

而伯噽自己呢?本已位极人臣,深得君王信赖,受到万人仰慕,已到了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让一般人感觉应该知足了。但人大概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随着地位的上升,贪心也就越来越重。但世上绝没有不求回报的贿赂,并且,接受的贿赂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重。伯轻的贪佞,不仅加速了吴国的灭亡,而且给自己也带来了杀身之祸,而处死他的正是不断送他金钱、美女的越王勾践。这不能不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