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中国六十年留学大事概览:1949-2009
3482200000005

第5章 1970年至1979年

一九七〇年—一九七一年

未查询到有关出国留学活动的事件。

一九七二年

9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批准外交部《关于中法贸易和文化交流若干项目的原则请示》中有关向法国派遣留学人员的内容,国务院教科组印发《关于向法国派遣学习法语进修生的通知》,决定向法国派遣20名法语进修生。

该《通知》规定,为“达到时间短、收效大”的目的,要求“选派政治条件好、有一定法语基础、身体健康、年龄在33岁以下(教师可以到35岁)的青年翻译干部和教师出国进修”,并规定留学、进修时间为2年,不允许攻读学位。

10月17日国务院教科组印发《关于向法国派遣理工科专业进修生的通知》。

12月4日国务院教科组印发《关于向英国派遣英语进修教师的通知》。

12月14日16名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赴英国进修语言。

本年度中国开始恢复派遣留学人员;本年内共派出36名语言类专业进修生,其中20人去法国留学,16人到英国留学。

一九七三年

197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7名国家公派赴日留学生起程。首批7名留日学生系外交部于1972年从长春外语学校挑选的5人和从北京外语学校挑选的2人。

1975年4月,其中6人进入日本创价大学,开始为期2年的正式留学生活。

1977年,6名留学生离校的时候获得了该校颁发的“修了证书”。

2008年,6名留学生在学习了创价大学的函授课程后,才获得了创价大学的正式“毕业证书”。

一九七四年

8月27日国务院科教组、外交部联合印发并通知试行《出国留学生管理制度(草案)》和《出国留学生守则(草案)》。

9月20日,国务院科教组、外交部联合上报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出国留学生选派、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总结了1972~1973年期间恢复派遣留学生的工作。

上述3个文件提出了一些比较简单但却很严格的选派政策。如,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体现‘文革’的成果”;要“立足自己培养、确需派出者应是成年留学生、以专业上的提高和进修为主、注意选送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和外语院校应届毕业的工农兵学员、特别注重现实政治表现并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培养前途;要向中国留学生较多的国家派出留学生专职管理干部,原则上,朝鲜、阿尔巴尼亚、越南、罗马尼亚等国派出一名,对其他国家,有20名以上留学生的国家派出一名,有40名以上留学生的国家派出2名。”

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已先后在40多个国家的60个驻外使(领)馆设立教育处(组),并派驻约300余名教育外事管理人员;驻外教育处(组)帮助和指导驻在国中国留学人员,先后成立了2000多个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组织和300多个在外中国专家学者专业学术团体。

一九七五年

6月12日教育部、财政部和外交部联合印发《派往国外教师、留学生经费开支的暂行规定(试行)》。

一九七六年

2月21日教育部印发《1976年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计划》,计划选派200~300名语言类进修生和少量的科技进修生。该《计划》要求选派的出国进修生必须是应届或历届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外语专业人员;进修专业即培养目标主要是外语口译人员和外语教师。

12月4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外交部提交的《关于1977年接受和派遣留学生计划的报告》。

12月20日,教育部根据上述《报告》的原则,印发了《关于1977年选派(200名左右)出国留学生的通知》。《通知》要求从有实践经验的在职青年、外语教师、翻译人员和高等院校外语系应届毕业的工农兵学员中选派出国进修人员。选派仍按1976年的数量为200人左右;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5岁,在职干部不超过30岁;选拔对象需经过外语考查;选拔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要按照选拔出国留学生的条件,从德、智、体3个方面进行群众评议。

1972—1976年中国先后向英国等49个国家派遣1629名留学人员。

一九七七年

本年度中国向日本派遣了7名理工、农科专业留学生到东京大学进修。

一九七八年

1月31日教育部和外交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向国外派遣语言留学生和进修教师等问题的请示》并获批准。

该《请示》提出,拟于1978~1980年期间每年派遣(语言类)留学人员300名左右。

据该《请示》记载,自1972年底以来,中国已先后向50个国家派出1162名语言留学生,并已有704人结业回国。

3月7日教育部、国家科委和外交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1978~1979年向国外派遣科技生问题的请示》并获批准。

该《请示》提出,拟于1978~1979年期间每年派遣科技生200名左右。

该《请示》称,自1973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向8个国家派出90名科技生,并已有48人结业回国。

6月23日邓小平听取关于清华大学工作汇报并谈到派遣留学生问题时表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留学生的管理方法也要注意,不能那么死。跟人家搞到一块,才能学到东西。这是五年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我们要从外语基础好的高中毕业生中选派一批到国外进大学。今年三四千,明年万把人。这是加快速度的办法。”

7月11日—1979年8月6日教育部向国务院连续提交5份涉及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和改进出国留学工作等问题的报告或请示,并就出国留学生的选派原则、选派方式和选派规模等具体事项做出新的规划,同时开始通过行政手段安排考试,选拔出国留学预备生。

7月31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康寿万致信邓小平,提出有多位中国旅美学者对派遣高中生出国读大学持强烈反对态度。

8月4日教育部根据中央指示印发《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进修生和研究生)的通知》,提出1978年出国留学生的名额要增至3000名以上,主要学习理、工、农、医等专业;除原已选拔出来的500人以外,尚需增选2500人以上进修生和研究生。

8月7日教育部、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出国留学生体检问题的通知》和《出国留学生健康检查暂行标准》。

8月21日—9月7日教育部、外交部、国家科委在北京联合召开部分驻外使馆文化参赞会议,研究落实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工作。会议提出“保证质量、不能充数、力争多派和步子要稳”等意见。

8月3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选拔出国留学(本科)预备生的通知》,要求各地从当年高考生中选拔2000名理、工、农、医科的优秀者,作为出国留学预备生。

9月19日中组部印发《关于选调管理出国留学生干部的通知》,提出两年内选调110名不同级别的干部到中国驻外使、领馆担任管理在外留学生事务的工作。

9月27日教育部通过全国性外语统考,从14714名报名者中确定12083人参加进修生和研究生外语统考。

经业务复查、政治审查和体格检查,1978年实际共选拔出国预备人员4252人,其中进修人员3066人,占72.11%;研究生537人,占12.63%;大学生649人,占15.26%。

10月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与文部省协商派遣中国留学生问题。

12月13日~14日,日本教育代表团回访中国并与中国教育部继续协商派遣中国留学生问题;其间中方提出拟于1979年选派130~140名赴日留学生。

10月7日—22日中国教育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中美双方协议达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互换留学人员的口头谅解》;中方希望在1978~1979学年期间派出500~700名学生和学者,美方希望在1979年1~9月期间派出60名留学生;双方同意尽力完成这些计划。

12月26日为配合邓小平访问美国,教育部从2800多名留学预备人员中选出50人,加上北京大学校长选送的2人,合计52名持J-1签证的公派留学人员起程赴美。

方毅副总理于行前在人民大会堂会见50位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时表示,你们到了国外,生活上有困难,要自己主动反映;希望大家都能学成归国,毕竟国内有“铁饭碗”,生活是有保障的。

按照中美两国主管机构之间的协议,52名中年学者和科学家(男士46人,女士6人)先赴美国乔治敦大学和美利坚大学学习语言;待熟练掌握英语后,再转至美国其他大学进修科学技术。

本年度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达到23人。

1972年—1978年中国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共向49个国家派出1977多名留学进修生,包括教育部公费派出或国外政府(组织)奖学金派出进修生;其中绝大多数、即90%以上都是被派往发达国家并学习所在国语言的留学人员;同期毕业后回国人员计963人。

在此期间,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发达国家依次为:英国276人、法国164人、加拿大93人、澳大利亚45人、日本42人、意大利22人;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依次为:墨西哥62人、朝鲜40人、伊拉克26人、马耳他18人、罗马尼亚15人。上述11个国家接受中国留学生的数量约占中国在这一时期派出留学生总数的66%。

一九七九年

1月新中国首批赴美留学人员代表到机场参加美国总统卡特欢迎邓小平的仪式。邓小平在与美国总统卡特所签协议中,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

5月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设立出国留学生预备部和基建投资安排意见的通知》,并于若干年内陆续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同济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和中山大学等11所高校组建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

6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科委和外交部联合印发《出国留学人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和《出国留学人员守则(试行)》。

春夏之交李政道教授提议设立的中美合作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开始招生。

8月6日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科干局联合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改进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请示报告》并获批准。

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科委和外交部联合印发《出国留学人员经费开支规定(国外经费部分)》。

12月10日,上述四部门联合印发对上述规定的《补充说明》。

12月6日中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促进文化交流的协定》,规定在学者、学生的交流和提供奖学金等方面进行合作。

12月20日—29日教育部和国务院科干局联合在北京召开出国留学人员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确保质量、根据需要、广开渠道、力争多派的方针,会议确定了以培养高校师资为主、以自然科学为主、以技术科学为主、以进修人员和研究生为主的原则。

本年度中国向32个国家派出1750名留学人员。其中,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1298人,占74.2%;研究生117人,占6.7%;本科生335人,占19.1%;自然科学类1445人,占82.6%;语言类282人,占16.1%;社科类23人,占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