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终生的伴侣和最诚挚的朋友。”捧起书本,静心阅读,与书为伴,享受墨香,唯此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读书带来的愉悦、收获和幸福。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让孩子越早养成越好。如果家长和老师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不能在日常生活的重复中,养成习惯,孩子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喜欢上读书。
捧起书本,充实自己。寂静的夜晚,早早就关掉电视的我,会让儿子做完作业后,拿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上一会儿。读完一本书后,儿子通常会缠着我,分享他的感受。我也提醒儿子,读完一本书之后,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常常写写心得体会,勤练笔。让他留心记下阅读中的感悟、灵感,让它们顺着笔尖流淌出来,然后再让儿子如同修剪花草一般,一遍遍地修改与润色。久而久之,儿子得到了回报,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欣喜他更加坚定了阅读和写作的决心。
捧起书本,渲染氛围。经常有同事开玩笑:“好啊,挺爱看书的,听说还有收获?继续坚持啊!”我听了后笑笑,然后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读书确实有好处,得多读书呀!同时不忘炫耀一下自己的“收获”,让他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常有好朋友被我“拉下水”,喜欢上读书。
对别人尤如此,对家人的影响更大。儿子对书很痴迷,开始却只是爱读,而懒于动笔。开始的时候,每当儿子看到我的文字变成铅字,他就羡慕,看上去比我还兴奋。
于是我趁机鼓励儿子,说:“老妈的收获是坚持的结果,你只要去写,也一定会有收获。”在我不断地“鼓动”下,儿子也开始了写作。儿子不时地会把一些心得写出来,念给我听,并央求我帮他在电脑上打出来!
我们的生活里常常有这样一个画面,儿子在一旁抑扬顿挫地读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我在电脑上帮他敲敲打打。同时,我还尝试着把儿子的文章投到一些刊物上,当然我也给儿子先打好“预防针”,告诉他说:“要想发表作品也许很难,但只要勤写多练,一定会成功。”现在,儿子写作地积极性高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所以我说,在读书与写作上的路上,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可小看,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与师者,书香氛围的营造,对孩子来说,受益终生。
捧起书本,氛围无价。先生也是爱书之人,家里很多藏书都是他买来的。寂静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常常会各捧一本书,进入书的世界。读到精彩处,常有一人放下书,嬉笑着与另外两个人交流观点,分享心得、体会。
有时候,我们一家人外出溜达,我们会谈论儿子感兴趣的某人某事,那种自由的、天南海北地神侃,无形中让儿子收获了很多。
有时候,我身边的朋友会很无奈地表示,孩子不爱读书。
我问他,有书吗?书有啊,很多,但是孩子就是不读。
我再问,平时你做什么?看看电视,打几圈扑克,或出去跳跳广场舞。
再问,你看书吗?他惊讶极了,说自己还需要看什么书,因为自己学的那点知识早就扔到爪哇岛去了。
还有一个同事,军人出身,总是感叹,还是你们有文凭、有学历好啊,看我,想读书都读不懂。
高深的书读不了,小故事、小散文之类的启迪类的读物应该能读懂吧?我想告诉他们,对读懂书,要求不是那么高,关键是要有一颗想读书的心。
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大人在看电视、在打牌,那孩子定会受到干扰,或者会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加入进去,为什么总要自己学习。
有的朋友很爱看电视剧,美剧、韩剧等,看完一部又一部,看完一集又一集,天天守在电视旁,按时按点的看。这样家庭的孩子多半也被培养成了小电视迷,甚至其痴迷劲早就超过了父母,成了一个标准的小电视迷。
我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多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所以除了做作业和吃饭的时间,再减去儿子看动物世界等科普电视节目的时间,我儿子都在读书,家长有意识地合理安排孩子的零碎时间读书,非常重要。
捧起书本,充实自己,渲染氛围,书香无价!与孩子一起做精神上的富翁吧!
让孩子能“守时”,懂“惜时”,巧“挤时”
无论是阅读的启蒙,还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孩子各个关键期的捕捉,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让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那天,妹妹无奈地对我说:“我让女儿气死了,她就知道玩儿,怎么也不肯做作业,没有一点时间观念。无论我如何催促,她都无动于衷。看她哥哥一有时间,不是做作业,就是看书,我就更为女儿着急了,她怎么就不跟她哥哥学学呢?”听了妹妹的话,我在安慰她的同时,也对她讲了我是如何培养儿子的时间观念的。
按时休息,监督儿子“守时”。我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没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是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于是,我跟先生商定,晚上九点准时关掉电视机。开始,到了关电视的时间后,儿子怎么也不情愿走,就是赖在那里看电视。
“该关电视机了!”我提醒儿子。
“等等,马上啊!”儿子头也不抬地回答。
过了几分钟,我又催道:“关电视!”
“好的,马上,马上。”儿子虽然嘴里答应,但就是不行动。
见此情况,我就采取行动,抢过遥控器,“啪”的一声关掉了电视机。儿子则很不痛快地去睡觉,有时甚至还顶几句嘴。
直到一次周末,儿子看电视看到很晚,我催促了几次,但不起作用,我决定让“后果”来说话。那天儿子睡得很晚,结果第二天早晨怎么也起不来。我多次叫他,他才醒了。
“祝贺你啊!宝贝,多看了那么长时间的电视剧,‘收获’真大啊!”我在一旁刻意笑道。
他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就问我:“怎么不早点叫我呢!”
“看你睡得那么香,我怎么叫都不起,干脆就不叫你了。这要是周日就好了,你就不用去上学了。”
“那怎么行,别挖苦我了。”儿子不好意思地说。
“没有,周末就该‘放纵’自己,你说呢?”
儿子听我反话不断,苦笑着起床了。
我问儿子:“累不累?”
“还好,就是感觉头疼。”
“你知道为什么吗?”
“昨天睡得太晚了。”
见儿子说到了重点,我趁机告诉他,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学习和生活,到时间了,就得停止娱乐活动,而且电视看久了对眼睛不好,更要适可而止。
儿子说:“我觉得多看一会儿也没事啊!”
“每天都多看一会儿,日子一长,看的时间累加起来就很多了,而且时间长了就容易进入亢奋状态,不利于调整作息规律。再说,这是我们全家人的作息规律,爸爸妈妈为了第二天的工作早早就结束了看电视,所以你也应该为了第二天的学习跟我们保持一致的作息习惯,对吗?”
听了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分析,儿子使劲儿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不管当天的电视节目有多好看,儿子到点之后都不看了。现在,早睡早起已经成了儿子的习惯,并且很守时。
热爱读书,督促儿子“惜时”。儿子有时晚上做完作业后,就彻底放松了,他会打开三国杀之类的桌游自顾自地玩儿。这时,我会跟儿子说:“不能天天玩这些,况且自己玩儿也没有意思,到了周末可以去找同学玩儿。你这个时候能做的事最好是读书,特别在这样的零碎时间。”儿子虽然喜欢读书,但他无所谓地说:“这么一点时间,自己刚拿起书,没看多少,就该时间休息了,这点时间不值得利用。”我反驳儿子:“这样的零碎时间也不可小看,早晨早起后,读一阵书,中午吃饭前,读一会儿书,这样见缝插针地读书,既珍惜了时间,又把零碎时间充分利用,一举两得。时间长了,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大。”
有次,我读欧阳修的作品,了解到他的“三上”读书法,立即把这个典故告诉了儿子。儿子很感兴趣,说自己也要在枕头上、课桌上、厕所上读书。我听了认真地点点头,肯定了儿子。
出门的时候,我会提醒儿子带本书,儿子问:“有时间读吗?”我说:“当然有了,即使读几分钟也是收获。”大多数时候,我从学校图书室借来读物,我都会催促儿子,“书不是我们自己的,所以要尽快地读,因为别人还要读呢!”等到了还书的时间,如果儿子还没读完,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儿子,“对不起,借的书到时间了,我必须还了。”即使儿子说没看完,我也会还上。这样以来儿子就有了紧迫感,以后借来新书,他才会抓紧读。
坚持写作,引导儿子“挤时”。儿子上六年级后,课外时间明显得少了。一到家,儿子就会开始嚷嚷:“烦死人了,今天的作业又很多。”儿子每天总是说这些,弄得他自己也非常烦恼。我便开导儿子:“你抱怨也是做,不抱怨也是做,还不如积极主动地去做,这样做起来效率还高。”儿子很不高兴地点点头。我知道,一直以来儿子一周写三四篇文章是常态,也发表了很多文章,这是他很大的学习动力与激励。而我跟他谈写作的内容时,儿子又提出了不满:“作业这么多,哪有时间写作文啊!”
“如果你现在不练笔,一是你不会收到更多的样刊,二是自己的写作就有可能停滞不前。你来看看妈妈,我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看书学习写东西,发表的作品不是越来越多了吗?忙不是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
“但你没有那么多的作业啊!”儿子还在发泄情绪。
“妈妈无形的‘作业’你能看得到吗?”我接着说,“我每天工作也很忙,回家后还要做饭、收拾卫生、打理你的生活,这些都是我的‘作业’啊!”
听了我的话,儿子考虑了很久,最后终于认可了。
看儿子写作业还是有点磨蹭,于是我对儿子说:“你写作业的时候,吃点零食、喝点饮料,不知不觉中就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做作业要专心致志。”儿子听了不服气:“我饿了还不能吃点吗?渴了还不能喝点吗?”“吃要吃,喝也要喝,但是最好是做作业前做好准备,等吃完饭的时候再吃东西,你说呢?”听了我的话,儿子撅着嘴,但没吱声,我知道他听进去了。
慢慢的,我发现儿子写作业速度加快了,期间也不抱怨了。有时候写完作业,他会构思一些写作思路。尤其当他发表文章的时候,儿子写作的劲头就更足了,常主动让我给他找图书或杂志的约稿函。
无论是阅读的启蒙,还是社交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挫折教育,还是孩子各个关键期的捕捉,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让时间成为“优质时间”。
有个懂得“守时、惜时、挤时”的儿子,我很欣慰。每个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关键看家长怎样去引导。做有心的、用心的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赞扬孩子、培养孩子,孩子一定能懂得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好孩子的时间观念,会让他受益终生。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阶段是养成学习好习惯的关键时机,家长应该重视起来。如果孩子从小的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则积重难返,以后要求孩子改正必定要大费周折。
我表妹家的孩子,快开学的时候着了急,因为她的作文作业都还没写呢,她求救于我:“小姨,怎么写作文啊?”我很惊诧,写了几年的作文了,作文还不会写吗?表妹着急地说:“你教教她,她真的不会。”我无奈地开始教她写作技巧,逐句逐句地给她分析讲解她写的作文,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
表妹对孩子的管教是那种放羊式的,一到周末,她把孩子扔给老人,自己乐个逍遥。平时,等到晚上快睡觉的时候,她和孩子才都记来,当天的作业还没做呢!表妹的孩子学习习惯一直不是很好,做作业拖拖拉拉,有时候为逃避作业,她还对表妹说谎。现在表妹知道着急了,可是又感觉无从下手。
假期里,有的老师经常会布置写读书笔记,比如一天一篇,可是有的孩子根本不按老师说的做。看到马上就要开学了,他会披星戴月地赶啊赶,争取在开学的前一晚上搞定一个假期的作业,这种学习习惯要不得,家长要时刻监督孩子有计划的完成作业,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另外,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特别是数学,平常也就是勉强及格的水平。朋友很着急,于是开始督促孩子学数学,但是效果不大好。后来,朋友想出了一个帮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那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学习。陪读一段时间后,朋友觉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让孩子自己学,可孩子却又恢复了老样子。
朋友很懊恼,说孩子太能磨叽了,看孩子摊开课本好像是在学习,其实心思还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呢!朋友说,自己很后悔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没能适时管教,那是养成好习惯的很关键的阶段,只是自己当时没有意识到。那时候,朋友的孩子总是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边玩边写作业,边写作业边玩的坏习惯。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导致后来的学习非常吃力。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注重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平时在我家,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里如果打开了电视,我会尽量调低音量。做完作业,儿子会捧书在另一个房间里读。空闲时间,我不是读书,就是在电脑前写东西。我写东西的时候,儿子偶尔进来看看,然后继续读书。我们也会谈谈书里的故事,说说笑笑。但是玩的时候,儿子会痛快地玩,绝不会在看书的时候想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