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话题,早晚都会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重要话题。在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贺岭峰就开始和女儿讨论关于恋爱的话题了。如今,卓尔上了初中,用她的话说,学校里谈恋爱的同学一对又一对,老师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管也管不住。贺岭峰不担心女儿早恋,甚至他都不介意她爱上同性,他只担心将来女儿谈恋爱时爱上不该爱的人——有一些非常好的女孩,就因为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最后毁了自己。恋爱中的人,难免海誓山盟,眼睛里只看到对方一个人,往往认定他(或她)就是今生唯一的真命天子(或者天使妹妹)。但是,贺岭峰却不那么认为:“一个人爱上谁,和谁结婚,并不是了不得的事。人群中有很多人都是可以恋爱的对象,和不同的人结婚,也会过上不同的幸福生活。只有一小部分特殊的人,才需要寻找特殊的对象。”
很多人都认可这样的一个说法: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贺岭峰却不认同,他说:“从婚姻家庭心理学角度看,恰恰是相反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往往都是相似的。”这其中关系最大的就是一个人的情感反应模式,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及其应对方式会塑造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情感反应模式。这种个性化的模式,和童年的抚养方式有关,和原生家庭的情感互动有关,和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还和人的性格特质有关。
在贺岭峰看来,有几种人的情感反应模式是比较容易带来不幸的。感情上没有安全感的人;不喜欢自己的人;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喜欢在高风险、高暴利的活动中寻找快感的人。贺岭峰有时候还会举具体的例子讲给女儿听:“你看,肯尼迪家族就是这样的,虽然很有钱,也很有魅力,但是他们家族的人却大多死于非命。他们家族似乎有通过高风险、高暴利的活动寻找快感的基因。你会发现这个家族的人,总是在通过各种方式‘找死’。”他还会告诉女儿,别被奇怪的人吸引。比如说,特别忧郁的文艺青年,再比如离经叛道的男孩。
按照贺岭峰的观点,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很好互动关系的家庭里的女孩,特别是和爸爸关系比较好的女孩,一般开始恋爱的时间会比较晚。而那些在内部关系不那么和谐的家庭长大的女孩,往往会较早表现出女性魅力,吸引异性,较早地开始恋爱。卓尔显然是前一种。现在问卓尔,你将来找男朋友是不是要找像爸爸那样的?她会笑着摇头:“这个事情离我还很遥远呢。”其实,她很明白,对于自己将来的恋爱对象,爸爸是有要求的。
不过,女儿总会有长大的一天,总会有和父母分离的时刻。从原生家庭分离,从心理学上来说是个重要的过程。如今,荧屏上的某些节目中,有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究其原因,恐怕多半和年轻人迟迟没有“断奶”,在走上社会以后依然没有能够很好地与原生家庭分离有关。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年轻人的婚姻家庭,究其原因,有的是孩子太依赖父母,还有不少是父母不愿意放手。
忍不住会问贺岭峰,当有一天上街时,女儿不再愿意和他亲密地手挽手,会不会难过?贺岭峰很坦白:“我内心有这个感觉,会有那么一天的。”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后一天,卓尔完成了期末考试,那时候自己的妈妈还在亚丁湾打海盗,父女俩则去看了一场电影节里前来展映的日本电影。
“电影很感人,我和女儿都哭了。感动我的是电影里那位父亲遇难时那句‘多希望看到女儿穿上婚纱的样子!’”贺岭峰也常常会想象未来女儿的婚礼,“那一天,肯定是我最难过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