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赚多少才够:财富与幸福的哲学
4124200000005

第5章 引言 更富足,更快乐(1)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快乐及足够的财富,幸运的是,今天的世界为大家提供了两者兼得的机会。通过一些简单实际的规划和步骤,就能让你有机会兼得“鱼与熊掌”,但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内心的主人。

感谢过去一百年来科技、医学等领域的进步,让我们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富有,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长,同时我们也享有更多的选择。实际上,如今多数人在面对医疗、教育、住房、饮食及事业时,其选择之多之广是史无前例的。选择增多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大部分时间中,个体的生存维系于群体,生活方式通常被制约成须和部落族群的常态保持一致。

今天,我们有绝佳的机会探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我们和别人不同,不但可以活下去,更可以因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活得更丰富多彩。这是有史以来,人类首次有机会过着真实的生活,而不再受到国家、教会、贵族或是有权势的家族的支配。更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财富管理能力来筛选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选择。

目前我们只需要一千美元,就可以通过专业管理的投资组合,在全球各地投资。我们可以拥有全球经营最成功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可以将钱借给全球信用设好的政府并收取利总,或是收取许多地段绝佳的高档房产的租金。所有这些投资经济的机会,都已是唾手可得,投资者不需要像多年以前必须动用巨额资金,或是耗费过多的力气。

如此一来,人们可以有机会享受到世界上一切最好的事物:更健康、更长寿,有更多的选择,还有足够多的可支配金钱。

我们充分发挥潜力了吗?

人类挖掘富有及幸福的潜能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做了多少呢?我们充分发挥潜力了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许多人都懂得享受人生,有些人也确实经历了相当丰富的人生,这表示我们做对了某些事。但是就整体而言,虽然从经济产能及收入增加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比五十年前富有很多,但是全球各地进行的快乐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人并未因此更加快乐。当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我们的快乐就很难再增加。证据显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正陷入这样的困境:

青少年及成年人的自杀率屡创新高;

治疗忧郁症、躁郁症以及情绪低落症状的药物销售量最高;

目前抑郁症得病年龄已经提早到14岁,躁郁症的得病年龄更是提早到11岁;

肥胖症及糖尿病已经成为流行病。

上述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西方各国与社会各阶层,只是严重程度有所差异。特别令人忧心忡忡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在谷歌(Google)的搜寻网站上,输入“青少年自杀”的关键词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有数十万条网络信息提供相关的咨询及支持。这些网站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如南非协助忧郁及焦虑组织(South Africa Depression and Anxiety Group)在网站上直言不讳地写道:“今天的青少年所知道的科技知识远比他们的父辈们多,但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一项纪录也是他们父辈及以往任何时代都远远所不及的,那就是他们的高自杀率。”

包括美国及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年轻人自杀率比五十年前要高出两到三倍。显然,我们生活的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我们的快乐积分应该更高一些才对。

财富不但没有让我们更快乐,更糟的是它也没办法确保我们的财务安全。战后婴儿潮是第一代能享受漫长、健康退休生涯的人群,但这批人却准备不足、储蓄不足,然后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钱。如果长寿对这批人来说是个祝福的话,那么,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有所准备,以在漫长的岁月中,足够支付一些新产生的开销。

澳大利亚墨尔本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罗伯特·卡明斯(Robert Cummins)教授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收入方面,即便是微小的不确定性,都会降低人们对幸福的感受程度;面对于情绪低落的人而言,这种冲击程度甚至大过他们对生理痛苦的感受。

如何扩大财富规模以及让钱“经久耐用”,光靠增加收入往往难以奏效。那些有六位数以上收入的企业高管们,其中仍有不少人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境,世界各地皆然。究其恶化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把储蓄正确地运用在投资上。股票市场可以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一个丰厚的大奖,但是股票市场的一般投资人却仅仅只拿到原本可得利益的四分之一而已。我们的理财积分应该更好一些才对。

改善积分卡

简而言之,由于大家都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全新的时代环境,所以,快乐积分及理财积分都不如预期。身边的机会对我们而言都太新了,我们需要具备新思维、新技术,才有可能享受这些机会带给我们的利益。

克服这些挑战,并改善快乐与财富积分卡的关键点,其实就在于一个很简单的观念:接受你原初的自我(本我)。

更加清楚认识自己如何思考、为何如此思考、能做什么,理清这些问题是你迈向美好人生的关键。“多少才够”,这个问题能帮助你迈出“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它提供一个架构,让你了解快乐与财富两者间的关系,让你清楚什么样的关系适合你的人生需要,进而让它们在你的人生中“美丽绽放”。

即便你什么也不做,你依然还是有机会比上一代过得更好。但是如果你想活得精彩,希望有更多钱、有更多快乐幸福的生活,你就需要对自我认识及成功理财及早规划。

为了落实这个规划,你需要回答一系列“多少才够”的问题:多少钱才够?多少时间和家人共处才算够?花多少时间培养个人爱好才够?如何在以上这些领域间维持平衡,以实现一个丰富的人生?

是金钱带来快乐,还是快乐带来金钱?

如果纯粹是为了钱的话,我们相信许多人都能赚到更多,有更大的成就。但有时,钱一多、选择一多,往往让我们更不快乐。

金钱往往被当成是前往快乐的捷径。这是因为,虽然人类的大脑在不断进化,但是进化的速度却远赶不上人类所在环境的变化速度。于是,我们便会寻找捷径。但仅是面对纷繁芜杂的选择,以及加总在一起的“如何抉择”的压力,就足以让我们头昏眼花。然而,金钱等于快乐,这条有似理所当然的捷径,最后给我们所带来的往往是失望。

想想看,有多少人为了增加收入而努力争取一些资历,进而将事业建立在一个“只要努力工作赚钱,快乐就会随之而至”的假设上?又有多少人认为“只要我能拥有那栋新房子、那辆车子、那个游泳池子,我就会快乐”呢?但那些不快乐的富翁们可以告诉你:拥有这些东西确实是不错,但追求财富本身很难创造出比一栋更大的房子、一辆车子或是一艘游艇更有意义也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说有钱的人都不快乐,当然太过荒谬。当金钱让你过着和你的人生价值与目标一致的生活时,金钱确实能直接带来更多的快乐。但是在你进入这种人生境界之前,得先了解自己对哪些事情在意才行。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及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是怎样的人,哪些事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幸福?

奇怪的是,当我们试着去了解哪些事情会让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在理财上也会随之得心应手。这是因为快乐会让我们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这种专注能改善我们的决策力,从而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及财富管理水平,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箏。快乐是会带来财富的,但财富却不一定带来乐。

那么,该如何确保金钱可以为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而不是焦虑和压力呢?及早规划、聪明理财,加上适当的保险以应对不可预期的风险,便是个不错的安排。你是否已经也在前往快乐幸福的路上呢?你该如何避免加入不快乐的富翁一族,同时寻觅到自己的财富及幸福呢?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了解影响行为的因素

过去二十年来,很多的研究分析结果明确告诉我们,人类仅明白道理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问题出在人的心理层而上。这是受到人类进化及行为生物学限制的结果。道理很简单,除非我们能超越自我,主动推翻大脑的一些想法,否则我们就会缺乏远见并作出错误的判断。

早在20万年前,当人类出现于非洲大草原以群居捕猎为生时,人类大脑的进化就已经基本完成。可是近年来,我们身处环境变化的速度太快以致我们的大脑无法跟上外在环境的变化。

举例来讲,我们大脑在处理眼睛所看到的画面时,其判断的假设是建立于物品清晰度与距离之间的简单关系。当我们看到的狮子影像很清楚的时候,大脑会告诉我们,狮子已经离我们很近,我们的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立即增加,为即将面对的人狮大战或是拔腿奔逃做好准备。同样的道理,如果狮子的影像是模糊的,大脑就会告诉我们,狮子还离我们很远因此无须担心,可以节省宝贵的体能,只须保持警觉就好。

时至今日,这样的现象可能会导致高速公路上大规模汽车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伦敦市区25号外环高速公路遇上大雾时,汽车驾驶人会轻易地误信自己的车子离前车还有一段安全距离,因为前车的影像不十分清楚。他们因此就会继续保持他们疾驶中的车速而没有减速下来。当这些驾驶人发现他们判断错误时,一切都可能为时已晚。当然,这些交通事故很容易避免,只要驾驶人了解幻觉的道理,推翻大脑的自动反应机制,并保持车距。

《赚多少才够》这本书能帮助你将目光聚焦在真正能增进财富与幸福的关键要素上,而不是那些可能让你分心、看似紧急实则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本书将帮助你做自己心智的主人。

警示寓言

贪心的猴子

现代科学之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鲜为人知的一面是,他也曾投资过股市。牛顿天生就是闲不下来的人,当他继承了一笔庞大遗产后,就下定决心要善加利用,以发挥积累财富的效果。当时是18世纪初期,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是英国上流社会的首选股票,牛顿也跟着买人这家公司的股票,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专注在加勒比海、南美及南太平洋等地区的贸易;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真正的业务目标是将大英帝国政府发行的债券转化成股票,然后提供给一般大众散户来持有。

牛顿与朋友一同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到了1720年春天,南海公司的股价在没有任何人能预见到的利多消息下,开始飙涨。疯狂的投机气氛,除了吸引了专业投资人投入外,连阿姨大婶们也变卖珠宝奋勇抢进。

眼见如此景况,牛顿的观察心得是:“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但却无法精算人类的疯狂。”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人类盲从的群体愚昧行为现象也大表不解。

牛顿于是就将他的股票一古脑全部抛出,以原始成本7000英镑计算的话,他的投资回报率正好是100%,能维持住这样的报酬率就好了。

但是股市的疯狂依旧没有停息,当更多的人继续涌入认购该股票时,南海公司的股价继续狂飙。照说牛顿在这种疯狂的情境里,理应可以严守定律,并能坚毅不拔地面对可能产生的失望与妒羡等心理感受。

遗憾的是,最后的结果却并非如此。牛顿竟然在该股股价接近最高点时重回市场,甚至加码投资。不久后,股市就像泡沫一样的崩跌(此后大家就将这次的崩盘命名为“南海泡沫”),牛顿在这次的股市大跌中损失了20000英镑。

牛顿竟然没有留意他自己所创立的定律:“凡是会涨上去的东西,就一定会跌下来。”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针对这件事,在他的经典论述中特别指出:“当许多人因为非理性习惯而经历灾难时,牛顿也将理智暂时搁在一边,结果终其一生,他都不愿意再听到‘南海’这两个字。”

智慧并不是成功的保证。像牛顿这样一位人类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聪明人和思想家,仍会受到其他人行为的干扰,而未听从自己的理智。如果理财策略是根据受到别人行为影响后的反应制定的话,其成功的几率就像站在扑克牌赌桌前贏钱的几率一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