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佛祖纲目
4283800000002

第2章 凡例

佛祖 福慧兩足。正覺無上。故名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應。故名為祖。現在賢劫第四尊佛。號曰釋迦。王此五濁大千世界。釋迦傳迦葉。二十八傳至達磨。是謂西天二十八祖。達磨傳慧可。六傳至惠能。是謂東土六祖。嗣後五宗繼興。法法相傳。無忝祖位 教門則有瑜伽宗南山宗天台宗慈恩宗賢首宗。  綱目 綱者大綱。目者細目。儒書綱目。為世間法。善惡俱陳。以備法戒。故有褒有貶。佛祖綱目。為出世間法專為託彼已成之佛祖。顯我自性之佛祖。故無褒無貶。  卷帙 如來示生印度。大教漸被支那。則此方著述。斷以釋迦為主。今不論篇數多寡。以一甲子。週為一卷。起周康王二年甲子。止洪武十六年癸亥。總計四十一甲子。成四十一卷。仍編字號以便查考。  年號 西土東土。不同世法。道法亦異。今每卷綱目前。先將此土年號。注入甲子內。然後專書佛祖機緣化跡。庶不混雜。  五時 如來示現有五時。一降生。二出家。三成道。四說法。五涅槃。如來說法亦有五時。一華嚴。二塵苑。三方等。四般若。五法華。  機緣 教外別傳。纔出母胎。便已漏逗。何待拈花綱目。於涅槃後。純錄機緣者。良有深意。上流之士。若於此處覷得破時。一千七百則公案。不消一揑。  化跡 神通變化。雖佛祖。亦時藉以折伏魔外。實則正法不係乎此。如溈山雲門。道滿天下。未聞以三世國王失通之故。而少貶其宗風。故綱目雖不削化跡。亦不滯化跡。  宗教 教是佛語。宗是佛心。但愁心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語。然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故是書以傳法正宗。為主而教。尤不可不看。  淨土 佛開淨土一門。實救世之良方。亦參禪之捷徑。達磨未來。遠公始創蓮社。教人一心念佛。要其歸極與直指單傳。毫髮無異。近世雲棲宏師。古佛再來。儼然德山臨濟而不用棒喝。單提念佛話頭。可謂善學柳下惠。不師其跡。讀綱目者。直須識得此意。  宗派 調字號第三十一卷。馬祖石頭會下有二道悟。不可不辨。一道悟嗣石頭。東陽張氏子。初參國一。後謁石頭。頓悟。住荊州城東天皇寺。弟子三人。一慧真。一文賁。一幽閑。恊律即符載撰碑。一道悟嗣馬祖。渚宮崔氏子。初謁石頭不契。次謁忠國師。後謁馬祖。言下大悟。授記返荊門。節使以天王嗔責。造天王寺於府西供師。弟子一人龍潭崇信。荊南節度使丘玄素撰碑。據此則龍潭嗣天王。天王嗣馬祖無疑。傳燈乃誤列於石頭法派。而宋景濂護法後記。亦因之。何也。況唐聞人歸登南嶽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權德輿馬祖塔銘。皆以天王嗣法馬祖。而佛國白達觀頴呂夏卿張無盡。亦皆著辨證傳燈之誤。綱目查明。一一改正。  辨訛 騰字號第三十四卷。乾祐庚戌。吳越王以誕辰飯僧。王問永明。今有真僧降否。曰長耳和尚。乃定光佛應身也。王趨駕參禮。稱為定光出世。長耳但云。永明饒舌。遂跏趺而化。令參號。永明與長耳。同嗣雪峰。初住翠巖天福。丁酉王請住龍冊。即所問之永明也。顯德甲寅。王始建永明寺。請道潛居之。宋建隆辛酉。道潛化王。乃請延壽住永明。自辛酉遡至庚戌。凡十有一年。此時壽未出世。永明寺亦未建。安得謂王所問之永明乃延壽之永明哉。佛書中如此類者頗多。而遺漏處亦不少。姑俟博雅詳訂再續。  序文 綱目卷首。除自述願文及原疏外。止錄宋景濂序傳法正宗記及護教編後記二首。更不敢乞文名公以相粉飾。

(此書業已鐫成於癸酉。乃甲戌秋。思翁 予告南還。一見欣然。願序洪愽典要。遂為此書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