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序曲:“魔术师”调遣出毛泽东之“最”“哒哒,哒哒哒——”,伴随着计算机键盘的欢快跳跃,杨少俊研究员和他的得力助手王立国、仰礼友、葛伟强像魔术师似的调遣着计算机那充满活力的26个字母键,变幻无穷地把一幅珍贵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毛泽东微笑着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亲切交谈——精彩的调遣,使我们领略了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友谊的风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一个划时代的激昂声调,如隆隆春雷在灾难深重的古老华夏大地上滚滚而过——精彩的调遣,使我们聆听了51年前开国大典上的巨人之声!
还有毛泽东的诗词书法,《长征》,气力俱足;《六盘山》,苍劲洒脱;《答李淑一》,情注笔端;《娄山关》,大起大落。精彩的调遣,淋漓地表达了伟人书写特定诗词时的微妙心态,又使我们进入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境地!
巨人风姿,巨人之声……能从计算机的运作中得以领略和聆听,的确让人大开眼界。然而,更精彩的调遣还在后面。这是一个全新的高层次的欣赏视角,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妙趣横生的诱惑,这是一个引人贯注的亢奋。
讲解员:“您知道吗?毛泽东著作里提到过多少个人名?提得最多的是谁?”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在正式出版的15种毛泽东著作中,涉及人物305人。最多的是蒋介石,共提1044次;其次是马克思,913次;列宁,663次;陈毅,188次;邓小平184次;彭德怀,180次;恩格斯,150次;黄维,144次;汪精卫,110次。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里提到的国名、地名有多少?最多的是哪些?”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311个。最多的是中国,共提5971次;其次是日本,1447次;苏联,649次;延安,463次;东北,441次;湖南,418次;南京,387次;北平,316次。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里一共使用了多少个不重复的汉字?使用最多的字是哪一个?”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3804个。最多的汉字是“是”,共使用27715次;其次超过万次的汉字依次是国,不,人,在,中,有,民,这,它,们,了,和,个,地,战,十,我,军,要,的,以,大。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里使用最多的是哪些词?”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最多的词汇是革命,共使用5029次;其次依次是阶级,战争,民主,政府,政治,社会。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里共用了多少个成语典故?生命力最强的是哪一个?”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351个。最有生命力的成语典故是自力更生,共使用27次;其次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惩前毖后。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中,使用最多的文体是哪一种?”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书信,计410篇。其次是论文,新闻宣传,调查报告,指示批示,诗词。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中,涉及内容最多的是哪一类?”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政治,计185篇。其次是人际关系,170篇;军事,120篇;统一战线,80篇;经济财政,60篇;哲学,40篇。
讲解员:“毛泽东著作中,引文最多的是哪些?”
计算机屏幕迅速显示:古典文学,占毛著总量的13.7%。其次是列宁,马克思,斯大林,分别占12.8%、4.1%、2.1%。
当“魔术师”借助计算机如此准确、迅速地调遣出毛泽东之“最”之后,读者自会从中做出一系列判断,产生无尽的联想和意境的拓展与升华。这些量化统计的结果,无不向人们直观地昭示出毛泽东深层的喜厌哀乐和思想精华,也全方位展示了他驾驭文字技巧的能力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以及他崇高完美的人格力量。社会科学院语言学专家刘涌泉教授观看了精彩的演示之后感慨:“大文豪鲁迅先生一生作文用‘的’是比较少的,而毛泽东在几百万浩浩著作中,使用‘的’字仅10100次,这比较而言的少,科学地印证了毛泽东文风端正,作文精练。”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由《毛泽东思想研究系统》这个重大科研课题之一个分支——毛泽东之“最”,在众多的读者中引发出的见解和思考,引发出的课题和研究,恐怕比这个“系统研究”本身还要深入。
直播室:听众和电脑对话“邓小平”
时问:1994年8月24日晚23点
地点: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
刘翠萍(热线导播):伴随着悦耳动听的轻音乐和主持人朱煦深厚的男中音,一场精彩的听众和电脑直接“对话”即将在这里进行。
朱煦:各位听众,晚上好。很高兴,我们又在夜空中相会了。在过去的时光里,我们一同度过了“人生热线午夜书友‘读邓选、论人生’特别节目”。今天,我又为各位听众请来了新的书友,这就是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研究员杨少俊和他的助手王立国。这二位书友今天给听众带来了一个手提电脑,此时就放在我们的直播室里。读书和电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什么我们读书——读“邓选”会把电脑请进我们的节目?
杨少俊:我们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系统》微机软件,包容了《邓小平文选》1—3卷和总设计师公开发表的所有文章,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的百科全书,一部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用高科技把邓小平丰富的理论系统化、图表化、形象化,为全国人民学习“邓选”提供了一个科学得力的现代化手段,借助这个系统学习“邓选”,就可以事半功倍。
朱煦:各位听众,您听清楚了吗?杨少俊研究员为《邓小平文选》的学习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那么,您在学习“邓选”中有哪些疑难问题,这里不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5159058;5159059。通过电脑检索,您将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好,让我们一起在学习科学理论的领域里,在这美好的时空里,随高科技的翅膀一起飞翔吧。
刘翠萍:就在主持人和杨少俊等二位书友恭候听众打来热线电话的时候,仪2分钟时间间隔,第一个听众热线电话打来了,这位听众叫刘增荣,他是一位教师。
刘增荣:主持人和杨少俊老师二位书友好。最近一个时期,我在首都各大报刊上拜读了杨少俊研究员用电脑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典型事迹,很受感动;没想到今天能在收音机上和杨老师及您的电脑系统直接“对话”,感谢主持人,感谢杨老师。我提一个问题。我在研读“邓选”第三卷中,多次发现邓小平同志提到“改革开放”,那么,“改革”一词是否是小平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个词呢?
杨少俊: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一般的读者认为,“改革”一词一定是在他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是不完全的。通过微机检索,发现小平著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中国”,其次是“社会主义”,再其次才是“改革”。
朱煦:这是一个有趣的意外。那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在小平著作中分别出现了多少次呢?“哒、哒……”听众一定听到了,这是王立国在使用电脑检索。
王立国:检索的结果,在“邓选”第三卷中,“中国”一词共使用了890次;“社会主义”一词使用了575次;“改革”一词使用了572次。
杨少俊:为什么小平的理论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这些词语出现的频率统计上看,能够说明问题。因为,语言、文字、词语是表达思想的工具,邓小平作为政治家,他考虑最多的必然强调的也最多。按照这些词语频率出现的高低来进行排列,可以读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因此,不难理解,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和前提之下进行的改革,而不能脱离出中国社会主义。
刘翠萍:第一个听众热线电活还没交流完毕,第二个热线电话又“鸣笛报警”了。这位听众叫孙利智。噢,他说,他是一位厨师。
孙利智:请教杨少俊老师,我文化程度不高,很想通读“邓选”,这能行吗?
杨少俊:这位听众,请您不要有这个顾虑。我们通过微机检索,“邓选”第三卷共使用了1977个汉字,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只有328个,占整个内容的83%。而且这些汉字,诸如“的、中、人、大、小”等等都是常见的、简单的汉字。这就是说假若您文化程度不高,或是一个文盲,您只要学会认识328个常见的汉字,就能通读“邓选”第三卷83%以上的内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小平同志的著作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朴实无华,很容易教人学习和接受。
孙利智:谢谢杨老师。听您这么一讲,我心里有谱了。
刘翠萍:又一个热线电话打来了,噢,同时来了两个听众电话。一个叫史兴君,是一位修理工;一个叫丛卓野,她是一位医生。
朱煦:对不起,史兴君,你稍等;丛小姐是一位女士,女士优先。
丛卓野:感谢主持人的关照。请问“邓选”第三卷中“实事求是”这个词使用的频率是多少?微机检索后,能说明什么问题?
王立国:“邓选”第三卷使用“实事求是”这个词是22次,相关论述的段落和字数分别为18段和7125个字。
杨少俊:小平同志在第三卷中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实事求是,他指导中国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正是因为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改革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文革”中,我们没有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这个路线,结果脱离了实际,造成了一场大灾难。
史兴君:我是一名城市工人,很关心城市的改革。我想请教一下,小平同志在论述改革这个问题上,是对有关农村的内容论述多?还是对有关城市的内容论述多?
朱煦:这位听众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杨老师,这个问题电脑能回答吗?
杨少俊:能回答。只要用电脑检索出城市、农村和改革这几个词语,通过比较,听众即可得到满意的答案。
王立国:农村和改革,116次,相关的段落50段,论述的字数17428个字;城市和改革,74次,45段,论述的字数15425个字。
杨少俊:通过上述检索比较,小平同志对农村改革较之城市改革论述的多。这里,我提醒听众注意,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说,我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三年见效;从1984年开始,转入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没有农村“承包责任制”的首先改革,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城市改革,这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小平同志推进中国全面改革的成功经验。
朱煦:听众朋友,刚才通过电脑精彩的演示,利用这个高科技手段,对我们学习小平同志的思想和理论,去寻找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去寻找我们所要关心的问题,电脑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这也使我们想到在以往的读书研究中,大家习惯说的“伏案爬格子”,现在看来这个“格子”可以丢掉了。利用电脑读“邓选”,解答疑难,加深理解,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好,接下来请听下一个听众的电话。
刘翠萍:这位听众叫李伟,他是一位机关干部。他说,他很崇拜邓小平,他想了解一下中外名人,比如周恩来总理,他是怎样评价邓小平的。
杨少俊:中外名人评价邓小平,可以按国家查,可以按年代查,可以按人名查,可以按事件查。这位听众想查询周恩来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按人名查,请稍等。
王立国:周恩来总理1958年6月6日评价邓小平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俩人(指邓小平和刘伯承)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是举轻若重。从愿望上讲,我更欣赏邓小平的举重若轻。
当我们借助这个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大型文献资料的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与任意检索的开拓性课题,井伴随着计算机键盘“哒哒”作响的欢快跳跃,领略了《毛泽东思想研究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系统》重大科研成果部分精彩演示之后,无不为杨少俊和助手的杰作拍手叫绝!
这,就是杨少俊研究员和他的助手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的贡献!
这,就是毛泽东、邓小平“走进”电脑之后,科学技术对人类的贡献!
杨少俊和他的助手以浓笔重彩,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推进之辉煌,其实践过程中该记录着他们多少挥洒心血的艰辛,追求成功的渴望和沿着崎岖山道不懈攀登的回眸啊!
纵和横:在结合点上交叉闪光当我们把时间的坐标往前推移9年,在回眸中则惊讶地发现,《毛泽东思想研究系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系统》这两个时代的宠儿,是在《孙子兵法微机检索专家系统》这项科研成果的产床上呱呱坠地的。
那时,杨少俊研究员就好像站在辽阔大海的海岸上遥望海中那已经出现的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就好像欣赏到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就好像品味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遥望,欣赏,品味,这些极富文学味道的字眼,实际上饱含着一串艰辛的思索和苦苦的追求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