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青春在这里延伸
4521800000007

第7章 学者有其校(2)

陈丕海说:“那会儿我当连长,晚上冻得睡不着觉,我就让战士们讲笑话,每人讲一个,荤的素的都行,只要把大家逗笑就行,有一次让营长给听见了,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邹本兴说:“有一回,团里把一个美国战俘交给了我们,那家伙每天钻到鸭绒被里才睡得着,我也钻进去试了试,真暖和。当时想,等什么时候,我们的部队每人都发一个那玩意儿,就享大福了。”

两人那天一直说到天亮.白天再轮流回家休息,晚上接着挨冻。

就这样,邹本兴和陈丕海在工地上熬了两夏一冬。两个老同志这样做,并不是哪根神经出了毛病,而是坚决不让“冀联”出现“豆腐渣”工程,尤其是第一座大楼的崛起,这关系到“冀联”的生命质量。我第五次到“冀联”采访时,电子图书馆已经落成,这是“冀联”的第15座大楼。在“冀联”大院里,这错落有致的15座大楼,没有一幢是“豆腐渣”工程。由此可见,“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并不在于工程本身,而首先是人的思想与灵魂变成了“豆腐渣”,这将是极为可怕的。

大楼盖到第四层,市场物价飞涨,预算出现较大缺口,那边求援无门,这边等米下锅,邹本兴急得嘴上起泡

到了1992年春天,邹本兴他们在工棚的日子好过一些了。可当大楼盖到第4层的时候,又遇到了想不到的麻烦,市场物价飞涨,钢材由每吨2300元涨到5200元,砖由8分钱一块涨到2毛钱,原来的预算出现较大缺口,工地不得不停工待料。

这是个让人始料不及而又十分尴尬的事情,工程队等着结算,民工们等着吃饭,7层教学大楼面临半途而废,更使“冀联”雪上加霜的是,邹本兴他们原来找好的一家单位,答应借给的120万元,因怕风险太大,找了个理由推辞了。这边求援无门,那边等米下锅,邹本兴急得嘴上起泡,陈丕海、孙树和急得骂娘。

简易工棚里,说不清是院支部会还是院长办公会召开了,老同志们都有些激动,甚至要吵架,一开始就十分激烈。

邹本兴说:“看来我们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了,无论如何工程不能停下来。”

孙宝太激动地站起来说:“就是倾家荡产背井离乡,我们也要把工程拿下来,不然我们就会被人家看笑话。”

陈丕海接过来说:“现在不是看不看笑话的问题,是让国家财产受不受损失的问题!笑话?我们这么大岁数了,还怕谁笑话?”

一向不着急上火的孙宝太也把眼珠子瞪得滚圆:“怎么不怕笑话?咱们在一起办学,有多少人眼红嫉妒心里不平衡,巴不得咱出点笑话。”

邹本兴朝孙宝太摆了摆手:“别吵啦,咱们还是想想办法吧。现在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继续争取贷款,一个是个人集资。”

一直闷着没说话的程新喜开口了:“大家的油水都挤净了,集资,能集多少?”

邹本兴站起来说:“至少50万,‘冀联’的成败兴衰在此一举,不管怎么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大楼盖起来!”

会议不欢而散。

老同志们吵归吵,一旦组织上定了的事,执行起来谁也不含糊,这就是老党员老军人的作风,他们走亲戚找朋友求爷爷告奶奶,各忙各的去了,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员职工班主任们也分头四处找钱去了。关键时刻,“冀联”人体现了空前的凝聚力,慷慨解囊,倾其所有,东奔西走,各尽所能,用最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危难中的“冀联“。

“冀联”在困难时期也得到了社会上一些好心人的支持。

一个卖石子的个体户拿着3万元钱找到邹本兴说:“邹校长,我看出来了,你们是真正干事业的人,我家里就这些钱,你们拿去先用吧。”邹本兴握着他的手好半天才松开。

一个卖大米的商贩把两千斤大米放在工地就走,孙宝太追着去付款,商贩说:“你们现在正困难,等以后再说吧。”

还有一些村民主动到工地义务劳动……

银行贷款出现变故,邹本兴掏出14级离休干部证,掏出省人大代表证,满脸通红地对信贷员说:再加上我这条老命,值不值20万?

50万元的集资终于完成了,缓解了工地的燃眉之急,但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学大楼盖起来,少说还需130万,而这130万,只有找银行贷款了。

当务之急,跑贷款。金额130万!

当时,老同志们对银行业务的政策和手续一片空白,只知道贷款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会像到市场上买东西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走人。陈丕海在地方工作多年,方方面面有一些熟人,他提前给一家银行行长打了个电话,行长很痛快,说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银行系统责无旁贷,不过,我们银行小,没那么大业务量,我只能批准贷给你20万。陈丕海说:20万就20万,救急如救火,行长,我代表“冀联”全体师生谢谢你了。

陈丕海兴奋地拉上邹本兴,第二天一上班就去了那家银行,结果,行长不在,一问说去开会了,问问信贷员,行长跟你们说没说过给“冀联”贷款20万的事,年轻的信贷员说:“说是说过,可是,老同志,你们有担保吗?”

“担保?什么担保?”邹本兴瞪大了眼睛问。

“哟,你们连担保都不懂,就来贷款呀?我给你们一种小儿科的解释吧,你们贷款20万元,必须有20万元以上的资产做抵押,不然,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偿还能力呢?”信贷员有点讽刺意味地给他们解释道。

“可你们行长并没有说要什么担不担保,他只说让我们到银行来取贷款。”陈丕海解释说。

“这是我们业务上的事,行长管不了那么具体。老同志,看来你们是没担保,那就对不起了,我这还忙着呢。”信贷员有点不耐烦了。

邹本兴听了气鼓鼓的,行长答应贷款的时候,他也在场,说的痛痛快快,怎么到了银行就变卦了。他尽量克制自己,知道求人办事难,他向信贷员解释说:“我们贷款是为了办大学,发展教育事业,为农村培养医生,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钱,到期我们肯定还……”

信贷员打断他的话:“老同志,你贷款干什么,跟我们没关系,我只看你有没有担保,看你有没有偿还能力。你把几十万块钱贷走了,到期还不上,我找谁要去?”

邹本兴听到这儿,再也克制不住了,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了自己行政14级的离休证,掏出了河北省人大代表的代表证,放在桌子上,满脸通红地说:“小同志,你看看,这些能不能做抵押,还有我这条老命,值不值20万?”

信贷员不屑一顾地看也没看邹本兴的那两个证件,并且傲慢地说:“老同志,收起来吧,这些东西有用得着的地方,不过,不是在我这儿。”说完,就忙别的去了。

邹本兴嘴气得直哆嗦,最后竟痛哭失声……

邹本兴少小离家,大大小小打了上百次仗,流过血,负过伤,立过功,受过奖,承受过起落,遭受过挫折,总之,他该哭的机会很多,但他没哭过,称得上是一条山东汉子。但他今天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了,活了60岁,他还从来没这么犯难过。

陈丕海也爱激动,但他没哭,他不住地劝邹本兴:“咱+们再想想办法吧。”

这时有人凑过来,问明情况后说:“贷款20万,拿出1万给行长,再拿出5000给信贷员,这事早办了。老同志,光想空手套白狼,哪儿那么便宜?”

也有人说:“贷款就应该有人担保,这是起码的规矩,除非你银行里有人。”

邹本兴和陈丕海听了这些议论,没说什么,默默地离开了银行。路上,邹本兴对陈丕海说:“咱是老干部,共产党员,不搞行贿受贿,丧失了晚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别把年轻人一步一步推向断头台。他不是要担保吗,咱找人担保就是了。”

这天,邹本兴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书店,买了一本银行信贷方面的参考书。在路上就开始看,回到家,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气把书读完。

邹本兴终于在志愿军出身的厂长张兴让那里获得了担保。在双保险的情况下,一家银行一次性贷给“冀联”120万。邹本兴和陈丕海分头出去找担保单位,找了医院,找了企业,找了朋友,但都没得到满意的答复,有的是账上没那么多钱,不够担保的条件,有的则是怕担风险,不愿担保。邹本兴心里很别扭,平时见面你好我好的朋友,怎么一谈钱,脸色就变了呢?有的人则这样说:“老邹,要是你个人贷款,我担多大风险也给你担保,可现在你们是为了办学,谁知道这学将来会办成什么样?”邹本兴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怪不得有人说:“你要想和朋友断交,就跟他借钱。”现在不是借钱,而担保和借钱性质差不多。现在的人的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一事。

邹本兴和陈丕海会合,都一无所获,沮丧了一阵,他们去找省政协的副秘书长阎恩荣同志。阎恩荣很同情他们,先是跟一家银行的领导打了招呼,后又介绍给一家塑料厂。邹本兴和陈丕海满怀希望马不停蹄地去了塑料厂,厂长张兴让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而提到担保时,又有些犹豫。邹本兴跑得地方多了,也学会了跟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在张兴让犹豫的时候,他见他办公室的床上放着一件抗美援朝年代的军大衣,立刻兴奋地问:“张厂长,你也入过朝啊?你是哪个军的?”张兴让也有些兴奋地回答:“×××军的。”邹本兴说:“我和陈书记是×××军的。记得吗?我们两家1953年换的防。”张兴让上去握住邹本兴的手死死地不放:“哎哟,老战友。记得吗,交接阵地那天,我们两个军的战友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就这样,三个老战友兴高采烈地谈了一个上午,张兴让不由分说地留下他们俩吃饭,担保的事,利利索索地办完了。不过,张兴让让邹本兴写了一个反担保。那天,两个老战友的手不住地握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邹本兴还把银行的领导请到施工现场,汇报了“冀联”的办学方向和发展前景,并拿出了5个创办人以个人全部家产担保贷款风险的保证书,在双保险的情况下,这家银行一次性贷款给“冀联”120万。

应该说,是这雪里送炭的120万,使危难中的“冀联”获得了支撑。

事隔多年之后,陈丕海谈起这段经历的时候眼睛总是红红的:“我和邹本兴共事多年,没见他为什么事犯愁过,更没见他哭过。一个60岁的老人,为办学贷款蹲在大街上哭,让我想起来心里就难受。”

孙宝太说:“通过跑执照,跑贷款,我们总结了四句话,就是‘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铜头,就是脑袋要硬,不怕磕头;铁嘴,就是要敢于磨嘴皮子;橡皮肚子,就是肚子要有弹性,什么都能装得下;飞毛腿,就是要舍得跑断腿,而且要快。”

邹本兴说:“哭是哭了,难是真难,如果没那段经历,‘冀联’也发展不到今天。”

我第三次到“冀联”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冀联”筹备盖附属医院和老年病研究所及口齿病研究所,几乎每天都碰上当地银行的信贷员“泡”在邹本兴的办公室,主动给“冀联”贷款,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时光流过,物是人非,我不懂信贷业务,不知道是不是政策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