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桂海苍茫
4529700000008

第8章

红水河绕过千沟万壑,河池就在这大石山里。时光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夏天,我来到这里,还看到征讨贫困的呼声,顿时,有一点东西狠狠地触动了我心灵的键盘。

河池,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很遥远,很贫困。

“文化大革命”中一位同学从沿海被招工到河池氮肥厂,人们就传说这样一句话:“河池南丹,有钱难返。”不言而喻,河池的画山绣水,成了交通闭塞、穷乡僻壤的代名词。那个年代的传说总这样神秘,也很凄凉。

河池以都阳山脉为中心的周围各县如东兰、凤山、巴马、大化、都安、南丹是广西最大的连片喀斯特峰丛洼地,红水河及其支流布柳河、刁江、盘阳河流贯其间。广西两大地下河系——凤山、巴马间的坡月地下河系和都安的地苏地下河系都分布在这里。峰丛洼地类型约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这些如画的大山每个基座耸立着几个甚至十几个险峻的山峰,峰从之间有漏、卜辟丨洼地、落水洞、长形洼地等。峰丛沣地即由这一凸一凹的地形组合形成。这种地形切割强烈,石峰丛立,河谷深切,地下水流向紊乱,地表水流少,过境河流岸高水低,灌溉不便,可耕地很少,洼地中易旱易涝,交通闭塞,是目前广西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地方,贫困人口也主要分布在这些地方。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被清廷委任为粤西罗城县知县,时年四十五岁。在于成龙的印象中,“粵地僻处南荒,与交趾接壤……越洞庭之险,涉瘴疠之危,官兹土者,岌岌乎殆哉!”至于罗城县,就更是“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生还者十无二三”。但是他“私心自揣:读书一场,会知见利勿趋,见害无避”,毅然抛妻别子,带了五名仆丁勇壮,大有“此时之壮气,真可吞瑶僮、餐烟瘴”的豪情赴罗城。

经三个多月的艰辛跋涉,他终于在当年的十一月二十日来到罗城。当他从柳州走到融水县的沙巩时“遇许乡老,仔细盘问,方知对山为罗境”。前面只见“蒿草弥漫,无行人径”。不由得心也凉了半截,一股悲怆之感顿时涌上心头,“哀哉!此何地也?胡为乎来哉?”在于成龙的记事中,他写道“……可怜黄茅直抵城下。八月二十日入县中,居民六家,茅茨数椽”。一个县官到任,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无奈之卜只得“寄居关夫子庙,安床于周仓背后”。因环境的恶劣,陪伴来的苍头全都跑回山西老家。至此,于成龙“万里唯余一身”。

到任不久,于成龙就对当地的贫穷提出了质疑,并对清廷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指责:“额外之诛求,意外之罪谪,无因而绳其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使地方官更为完成这“额外之诛求”而惶惶不可终日,影响了官民之间的信任,使朝政不能根本巩固。为了“与民休息”,他大胆提出“少宽法纲”。反对法外诛求,主张法内赋税的征收也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尽管罗城贫困,但廉洁奉公是于成龙为官的原则。在罗城任知县时,“兵燹之余,蒿草满目,署中仅茅茨数椽”,条件是何等的艰苦,于成龙做了近七年的罗城县太爷,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时,竟连盘费也难以解决。广西巡抚藩宪金对他说:“知道你穷苦,我为你凑盘费……你今往四川又是苦了。”罗城百姓更知道他清贫,争相送钱物给他为盘费,“公概不受”。于成龙“去罗之日,罗人遮道呼号,追送数十里”朝廷任官到这里,朝廷贬官也发配此地。当年的黄庭坚就是被遣送此地编管的。崇宁ā年(1104年),黄庭坚过洞庭湖发出“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的悲怆感叹。三月中旬,诗人把家属留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然后只身通过全州、桂林等地,于五六月间抵达贬所宜州。

宜州在龙江南岸,群山环抱,是多民族聚居地,条件很艰苦。

二米来宽的青石故道,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古道两旁,砖混小楼勺老式门舍依水边逐势相衔接相拥自成格局、浓厚的苍苔浓厚的烟火味让人联想到古镇所历经的沧桑。沿蜿蜒的曲径,我信步走人深深的小巷。

这古镇虽不是十分的规模,却自有无可替代的特色。天刚见明,便有一溜溜的山民或自山中或自阡陌迤逦而来。有卖猪、鸡的,卖山货的,也有卖牛羊和竹木农具的。老妇、丫头或素装一身或自然纯朴,背物负重而至。也有坐了卡车大老远赶来的,那多是些做服装生意的江浙人和城里人。小巷两旁那些或宽或窄或古老或现代的店铺,也老早便敞开了门面。照看铺面的小女子老婆婆全都一脸木然一脸沉着。那神情中不乏几许艰辛。

这年十一月,宜州太守说黄庭坚是罪人,不准住在城里,于是诗人抱了被子,在城南租了一间民房住宿:这房子屋顶漏雨,四面透风,西邻宰牛的作坊,早晚喧闹不休。但诗人扫地焚香而坐.心静如一潭秋水=他把这间破屋称为“喧寂斋”,终日读书赋诗练字。

宜州官府威胁州人,不得租借房子给黄庭坚住,于是黄庭坚被迫从“喧寂斋”迁出,暂住进万寿寺里。崇宁四年(1105年)三月十五日,一个名叫范寥(字信中)的蜀中青年自愿从成都赶到宜州来陪伴黄庭坚。两人一见倾心,朝夕相处,同餐共宿。五月,官府又说黄庭坚是罪人,不能住在佛寺里。范寥就帮助黄庭坚搬到州城小南门的一个破败戍楼上栖身。二人白天下棋读15,晚上对床夜语,湿热的气候和恶劣的居处,使诗人患瘴热病,但他仍浩然向得,不停吟,手不辍书,还撰写日记,名为《乙酉家乘》,“乙酉”即崇宁四年。黄庭坚很赞赏范寥的豪侠性格和好学精神,为了感谢这个青年对自己的热心照料,他在临终前把记噌送范寥。

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底秋暑犹炽,郁热难忍。一天,忽然下起霏霏细雨、诗人坐在榻上,喝儿杯酒,微有醉意;他把两只脚伸出栏杆外,让雨滴浇湿,觉得清凉爽快,于是高兴地对身边的范寥说:“信中,我平生从没有这样快乐啊!”

六十一岁的诗人病逝于戍楼。惨哉,只有守候身边的范寥替他料理了后事。大概冤魂归西都如此凄凉黄庭坚无辜的生命自此沉冤古道荒野,这悲沧的龙江涛声,该是他千古不泯的呜咽和哭诉吧。

说到宋诗,谁又不知道联名“苏黄”的大诗人苏轼和黄庭坚?

说到书法,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法家。

站在龙江边上,我心中不免生出对黄庭坚许多的感慨和敬意。

龙江是红水河的一条支流。

红水河绕着大石山区生生长流。

世界文明是从大河文明开始的,遥远的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西亚的两河文明因为缺乏时代浪潮的注人而日渐式微,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因为倾注了时代的文明之波而生机勃勃。

人们熟读了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辉煌历史,也惊叹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磅礴气势,但是否领略过南国母亲——红水河的卓绝丰姿?

世人知道长江,知道黄河,知道珠江,但对红水河却知之不多。

2000年一家全国有影响的电视台举办“西部大开发专题”晚会,请来嘉宾回答开发西部著名的条河流等问题。颇有名气的嘉宾数出了大到长江、黄河,小到乌江等河流,然而就无人提及红水河,连主持人的正确答案中也独独没有红水河!这全国第三能源大河在场的人竟无人知晓,这南方的生命河竟在开发西部地区十条河流中“名落孙山”。这不能怪嘉宾无知,也不能怪主持人疏忽;要怪,只能怪红水河没有一个连贯全河统一的名称。这个不是笑话的笑话,让人笑过之后,真忍不住心酸和惆怅,一个权威电视台都不懂得红水河的“庐山真面目”,全国又有多少人知道红水河?

人在深闺无人知,河在深山无人识。其实,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主源,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境内的马雄山麓。它从云贵高原奔腾直下,流经广西十一个县(市),纳柳、郁、漓之水,接黔、浔、西三江,向南粤大地浩荡东去,汇入珠江,奔向南海。

广西境内集雨面积五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九百三十七条,叫得上名字的河流有三千多条,而大多河流都是红水河分支的分支。打开地图一看,红水河的支流连同支流的支流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般遍布全区各地,红水河的触角几乎伸到广西的每一片十地。

而人们从最早记载的文字知道红水河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到今天,山还是这些大石山,水还是这些浑红水。

红河之水养育着南国的千万百姓,滋润着南方的万物花开,你说她伟大不伟大,美不美?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的珠江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三千二百八十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属全国第二;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四百八十四毫米,每平方公里年产水量为七十四万立方米,为全国各大江大河之冠!红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是黄河的两倍!

而人们并不都认识她的博大,只知道她的原始美丽和区域贫困。红水河边上的人群世世代代与红水河相依为命,一代又一代度过岁月的沧桑,分享着南方的神秘。

我来到红水河边,但见沿岸村落炊烟依然袅袅,牧歌依然悠悠,日子依旧贫穷。

红水河为什么美丽,因为它的流域贫穷,穷的地方人迹罕至,自然就少了人为的破坏和人们的关怀。

贫穷归贫穷,红水河,这条南中国生命之河,从云贵高原发源,从红土地上流过,浩浩荡荡,进发不止,自强不息的精魂和造福人类的宏愿使她始终充满活力充满朝气。

红水河流域是我国大西南一个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长廊,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仡佬等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独特的民族文化状态,并以其鲜明的特色,绽放着奇异的光彩。在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地区东兰、凤山、巴马、南丹、天蛾等地,每年农历正月仍过蚂蜗(青蛙)节,流行盛大的唱蚂蜗舞和孝蚂蜗、祭蚂蜗活动,壮人崇拜蚂蜗,源于古老的民间传说,认为青蛙是“天上雷王之子”,蛙鸣则雨,蛙眠则旱,青蛙是天神下凡,不可伤害。每年开春祭蚂蜗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蚂蜗节中,壮族青年男女还打铜鼓,唱山歌,碰红蛋,赠信物,一片风情浓郁的景致在春风沉醉的日子里上演,抒写着人间纯朴的华章。

除了独特的蚂蜗之外,红水河流域还有着许许多多奇风异俗,至今仍未向世人撩开神秘的面纱。南丹里湖白裤瑶的打陀螺,吾隘乡的板鞋舞,巴马长寿之乡的奥秘,大化岩滩的岩葬之谜,……都足以让世人产生悬念,追溯不休。

进入河池山势突然险峻起来,山路弯弯,像好客的主人总找各种理由让人逗留在群山中,时而把人带到山巅,时而把人引人低谷,时而是遮天蔽日的森林,时而是一览乾坤的险峰,九曲回肠的公路穿越了一番美景之后舒缓地躺到了红水河岸边。

每次看到红水河,我从心底里总认为红水河是雄性的,并且是刚强的、粗犷的那种,红色的身躯透露着阳刚之气,汹涌的波涛像热血一样澎湃。第一次看到红水河,他的雄壮就强烈地冲击了我的视觉,我想也只有这险奇高耸的大石群山才会孕育出这样的河流。

当听到红水河涛声时,河池的土地就以完全不同的风格迎接我们了。路边的砖瓦房像童话般地变成了小茅屋,行人的服饰也变化多样,头上戴一顶如鸡冠的小红帽的是瑶族已婚女性,披发的是未婚的姑娘,那穿红裙的自然就是苗族了,她们的百褶裙已挂到了一些工艺店里。

在河池的山山水水中,不仅壮族人能唱,瑶族人也很能唱。南丹县的白裤瑶十分奇特。这是因为他们的男性都穿着统一的白裤子,显得耀眼、剽桿。白裤瑶有很多自身形成的特色,而细话歌是最精彩的一幕。节日到来的时候,四方的青年男女绕水攀山而来,来到一个众人认可的较宽敞的场地。暮色降临后,男男女女便席地而坐,开始了对山歌。对歌就对吧,但又不是那种放声唱出来的歌,而是一方贴着另一方的耳朵在轻轻地唱,唱着只有对方刚刚听得清晰的歌。这种山歌的发音是很需要技巧来控制的,对方回唱的时候亦如此。只因唱得轻,这里的瑶人称“轻”为“细”,就有了细话歌一一说。这时,你就算站在他们的身边,也偷不走一个字。爱情的传递,归根到底是献给心上人的,容不得旁人“拿”了去。可几百人坐在一起的阵势,说是细,却能发出音箱一般的共鸣,嗡嗡的震颤。

夜深了歌不散,唱不贏姑娘或小伙的心,谁也别想带谁回家。

真的,这里的山,这里的水都会让初到河池的人犹如走进画卷,整个视野都是满山的绿色,而那绿又堆垒得精巧别致,有高耸人云的山峰,有如天梯一样的梯田,春夏是绿色的,而到秋天则是一片金色的灿烂,到了冬天则如一圈圈的魔镜,把四季不同的景色尽收其中。也有的绿色懒懒地蹲在地上成了一丘丘的馒头山。有的露出陡靖的岩壁,像男子汉裸露的臂膀。

山,是灵性的山;水,是生命的水,河池人的生命无不与山和水肩关。

河池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无不与山和水有关,河池是一条南方古道,在汉、唐时期从蜀地黔地逶迤而来,连缀和缝补了多少断层裂谷,毫不犹豫地跨越急流奔腾的红水河,延伸向东南、大海,延伸向未知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