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太平圣惠方
4962700000003

第3章

关脉缓弱。脾胃气不足。不能食。

关脉浮滑。胃中有热。热气满则不欲食。食即吐逆。

关脉弦。胃中有虚冷气。心下厥逆。

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大虚小热。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即寒生。

关脉涩。血气逆冷为血虚也。

关脉芤。大便下血。

关脉伏。腹内有气溏泄。

关脉洪。胃中有热。必烦渴。

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

关脉软。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痢。

关脉迟。胃中有寒。

关脉实。即脾胃气塞。热盛腹满。

平尺脉法

尺脉弱。下焦冷。无阳气。

尺脉牢小者。足胫寒痿痹。

尺脉细。溏泄下冷痢。

尺脉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

尺脉大者。热在腹中。小便赤痛。

尺脉按之不绝。若与关脉相应和滑者。男子气盛血实。妇人即为妊娠。

尺中来而断绝者。男子小腹有滞气。妇人月水不利。

尺脉浮。下焦热。大小便难。

尺脉坚。脐下及小腹结痛。

尺脉微。厥逆。小腹有寒气。

尺脉数。恶寒。脐下热痛。小便赤黄。

尺脉缓。脚弱下肿。小便难。有余沥。

尺脉滑。血气寒。经络不利。

尺脉弦。小腹疼。腹中拘急。

尺脉涩。足胫逆冷。小便频。

尺脉芤。下焦虚。小便脱血。

尺脉伏。小腹痛。寒疝瘕有水谷不化。

尺脉沉。腰背痛。

尺脉软。脚弱风痹。小便难。

尺脉迟。下焦有寒。

尺脉紧。脐下切痛。

尺脉微牢。腰胯冷。小腹痛。小便不禁。

辨七表八里脉法

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迟缓涩微沉伏濡弱为八里。

浮为中风。左手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关脉浮。腹胀胃虚。尺脉浮。大便难。右手寸口脉浮。肺风鼻塞。关脉浮。食不消化。尺脉浮。小便涩也。

芤为失血。及血实。左手寸口脉芤。则吐血或衄血。关脉芤。大便下血。尺脉芤。小便赤滑为吐逆。寸口滑。胸满气逆。关脉滑。胸中寒吐逆。不欲食。尺脉滑。为下痢。妇人月信不通。滑脉但在寸关。皆主吐逆也。

实为下痢。寸口实。胸中热。关脉实。腹中满。寒疝。气急下痢。尺脉实。小腹满痛。

小便涩。

弦为拘急。寸口脉弦。胸中急痛。关脉弦。胃中寒。心下拘急。尺脉弦。小腹急满。左右弦皆主拘急也。

紧为痛。寸口脉紧。头中痛。关脉紧。心下痛。尺脉紧。脐下痛。左右紧皆主痛也。

洪为热。寸口脉洪。胸胁热满。关脉洪。胃中有积热。吐逆无常。尺脉洪。小腹满。阴中痛。左右洪皆主热也。

迟为寒。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关脉迟。中焦有寒。尺脉迟。下焦有寒。左右迟皆主寒也。

缓为风结。寸口脉缓。皮肤不仁。关脉缓。腹中有风结。尺脉缓。下焦有寒。左右缓皆主风寒也。

涩为血滞。寸口脉涩。阳气虚。卫气不足。关脉涩。心血气虚。荣气不足。尺脉涩。足胫逆冷。腹中雷鸣。左右涩皆主气不足也。

微为气痞。寸口脉微。上焦寒气痞结。关脉微。胃中寒。心下痛。 然。尺脉微。小腹有寒积聚。左右微皆为气痞也。

沉为水。寸口脉沉。胸中有寒饮。关脉沉。心下满短气。尺脉沉。腰痛脚弱有急水气。

左右沉皆主水也。

伏为物聚。寸口脉伏。胸中有物聚也。关脉伏。有水气。溏泄。尺脉伏。有水谷不化。

左右伏皆有物聚也。

濡为虚损。寸口脉濡。气少。虚损多汗。关脉濡。苦重下虚弱。尺脉濡。发热恶寒。左右濡俱主虚损也。

弱为筋萎。寸口脉弱。阳气虚。汗自出。关脉弱。胃气不足。小热大虚。尺脉弱。骨肉酸疼。左右弱皆主虚也。

浮芤相搏。中风衄血。浮滑相搏。中风吐逆。浮实相搏。中风下痢。浮弦相搏。中风拘急。浮紧相搏。中风体痛。浮芤相搏。中风发热。

辨阴阳脉法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肺也。

其脉在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浮之损小。

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按之更减损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故曰阳实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凡此六脉者。谓也。

一阴时凡脉浮大数动滑。阳也。沉涩弱弦微。阴也。长者为阳。短者为阴。阳病见阴脉者。逆也。

即腹

辨营卫经脉与漏刻相应度数法

凡人营卫之气与经脉。漏刻相应。阴气为营。营者血也。行于经脉之中。阳气为卫。卫者气营吸三刻卫

辨脉虚实法

人有三虚三实者。谓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也。脉有虚实者。脉来濡者为虚急者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故曰虚实也。

又邪气盛则实。精气脱则虚。何者是重实大热病。气热脉满者是也。浮之损小。沉之实大。名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名曰阳盛阴虚。

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为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为五虚。

辨损至脉法

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困。

六至此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则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则食饮不为病也于肺肾者

辨奇经八脉法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有阴维。有阳跷有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

何独十二既夫一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夫任者妊也。此是人之生养之本。故曰任脉中极之下。长强之上也。此是奇经之二脉也。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夫冲脉者阴脉之海也。冲者通也。言此脉下至于足。上至于头。通受十二经之气血。故曰冲焉。此奇经之三脉也。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夫带者。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季胁在肋下。下接髋骨之间是也。回。绕也。绕身一周。犹如腰带焉。此奇经之四脉也。

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夫跷者捷疾也。言此脉是人行走之机要。

动足之所由也。故曰跷脉焉。此奇经之五脉也。

阴跷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其阴跷义与阳跷同。此奇经之六脉也。

阳维阴维者。经络于身溢蓄。不能环流溉灌诸经者也。故阳维起于诸阳会也。阴维起于诸阴经之入于内。

故奇经之为病何如。然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容容不能自收持。夫怅然者其人惊。惊即病。维脉缓。故令人不能自收持。惊即失志。喜忘恍惚也。

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阳跷在外踝。病即其脉。当从外踝上急。内踝以上缓也。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阴跷在内踝。病即其脉。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也。

冲脉之为病。逆气而里急。冲脉从关元至咽喉。故其脉为病。逆气而里急也。

督脉之为病。脊强而厥。督脉在脊。病则其脉急。故令脊强也。

任脉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任脉起于胞门子户。故其病结为七疝瘕聚也。

带脉之为病。苦腹满。腰容容若坐水中。带脉者。回带人之身体。病即其脉缓。故令腰容容也。

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阳为卫。卫为气。气主肺。故寒热。阴为营。营为血。血主心。故心痛。此奇经八脉之为病也。

又云∶冲脉者起于关元。循腹里。直上至咽喉中。任脉者起于胞门子户。夹脐上行至胸中。二本虽不同。亦俱有所据。并可以依用也。

寸口脉。来大而渐小者。阴络也。苦风痹痈时自发。

寸口脉。来小而渐大者。阳络也。苦皮肤淫痛汗出恶寒。

寸口脉。来紧细而长至关者。任脉也。苦绕脐及横有痛。

诊得任脉。横寸口迟迟者。苦腹中有气上抢心。不得俯仰拘急也。

诊得阳维浮者。暂起即目眩。阳气盛实。苦肩息洒洒如寒。

诊得阴维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胁下支满心痛也。

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热也。

诊得带脉左右绕脐。腰脊痛。冲阴股也。

两手脉浮。阴阳皆盛实者。此为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者。十二经之道路。冲督用事者十二经不复朝见于寸口。其人皆苦恍惚狂痴不定也。

两手脉细微绵绵。阴脉亦微细绵绵。此为阴跷阳跷之脉。

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也。

诊得阳跷病则急。阴跷病则缓。

尺寸牢。直上直下。为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诊四时脉及太过不及法

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耶。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春者心脉毛轻虚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平。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前曲后居死。夏以胃气为本。秋脉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索消如风吹毛曰死。秋脉脉脉来上大下锐。濡滑如雀之啄曰平。啄啄连属。其中微曲曰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曰死。

冬脉四时。故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脾者中州也。其平善不可得见。

衰乃见尔。来如雀之啄。如水之下漏。是脾之衰见也。

辨妊娠分别男女及将产脉法

尺中之脉。按之不绝。妇人妊娠也。妇人怀妊离经。其脉浮数。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但离经者不病也。

妇人欲产。其脉离经。夜半觉痛。日中则生。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左右俱疾必怀二子。

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必生二男。左右手俱浮大。必生二女。

妇人右俱大产二子者。其脉如实状也。

左右俱浮为产二男。不尔则回女作男。左右俱沉为产二女。不尔则回男作女也。

左右尺中浮大者为男。尺中沉细者为女。若尺中来而断绝者。月水不利也。

凡脉得太阳为男。得太阴为女。太阴则沉。太阳则浮也。

辨小儿脉法

夫小儿脉。三岁以上。五岁以下。然可看候。与大人有异。呼吸八至。是其常也。九至者病。十至者困。

小儿脉紧者。必风痫也。脉沉者。乳不消。脉弦急者为客忤。脉沉数者骨间有冷。脉浮而数长乍小儿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出。不欲食乳。食乳则吐逆。不可用药。必自瘥矣。

小儿病困。汗出如珠。着身不流者不可治。

小儿久下痢。脉浮而腹痛者。不可治。

小儿有病。胸陷。口唇干。目直。口中气冷。头低。卧不举身。手足垂软。身体强直。

掌中冷。皆不可治。

辨脉动止投数法

脉一动一止二日死。一经云一日死。脉二动一止三日死。脉三动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脉一止一经云一经云一经云死。脉脉来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脏皆受气。是荣卫不失。即无病也。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投而脉一来而久住者。病在心主中。脉二来而久住者。病在肝支中。脉三来而久住者。病在脾下。脉四来而久住者。病在肾间。脉五来而久住者。病在肺支间。

五脉病虚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药不得而治。针不得而及。如是盛人可治。气全故也。

扁鹊诊诸反逆脉法

脉病。人不病。来如屋漏雀啄者死。屋漏者。绝止时时复起。而不相连者也。雀啄者。

顿来其数而疾也。又经云。得病七八日。脉如屋漏雀啄者死。脉弹人手如黍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