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医养生密码:国医养生大智慧
5077800000005

第5章 培固国医智慧元气的是《黄帝内经》 (2)

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这时候要多吃梨,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梨花是白色的,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那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冬天要注重补肾,可以多吃些牛羊肉、木耳、黑豆之类的补肾食品。

但是,有人可能会对这种说法有疑问:春夏季节天气逐渐热了,为什么还要养阳?那不更热了?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为什么还要养阴?那样不就更冷了吗?

道理在于,春夏时节气候转暖而渐热,自然界温热了,会影响人体。人感到暑热难耐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消耗阳气,来调低自身温度抗暑热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天热出汗也会大量消耗阳气,汗虽为津液所化,其性质为阴,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阳气的参与。

秋冬时节气候转冷而渐寒,自然界寒冷了,也会影响人体。人感到寒冷时,一则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会利用自身机能大量调动阳气,来调高自身温度抵御严寒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二则秋冬季节阳气入里收藏,中焦脾胃烦热,阴液易损。

所以说,春夏之时阳虚于内;秋冬之时阴虚于内。在养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正如清代著名医家张志聪所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阳;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所以养阴”。

但是,这并不代表秋冬就不用养阳了。因为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而且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何季,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调理气机,防治百病就要节情志

《黄帝内经》有“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一说。意思是说,人生病和“气”的变化有关,而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喜、怒、惊、恐、悲等几种情绪。

怒则气上。人发怒的时候,气是往上走的,“怒发冲冠”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怒气上冲,脑血管就会破裂,中医有个应对的方法叫“十宣放血”,就是用针把十个手指尖挑破放血,这样能减轻头部的压力。此外怒气上冲而胃气不降,就会出现呕血现象。如果气全跑到上边,那么下边的气就虚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大便不成形。这是因为气全在上边,下面没有力量消化食物。

喜则气缓。人如果过度欢喜就会心神涣散,气就会散掉,老年人逢年过节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节日时突然见到了就容易“喜”,气往外散,再加上过节吃点好东西,脾胃之气不足,心脏病就很容易发作。所以作为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要常回家看看。

悲则气消。中医认为,一哭就神魂散乱,气就会短,越哭气越短,这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生活中,我们常说有人吓得尿裤子了,就是“恐则气下”的一个典型表现。人过于恐惧时,气就会往下走,人体一下子固摄不住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惊则气乱。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会无所依,神无所附,虑无所定,慌乱失措,气机紊乱。在中医看来,人容易受惊吓是胃病的一个象。现在所说的很多精神症状都表现在胃肾两经上,比如很多精神病人喜欢跑到高处大声喊叫,很多人喜欢去K歌,也都是因为他们的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伤。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的话,人体之气就会凝滞不通,影响消化,久而久之,脾胃就会出现问题。

由此可见,节制情绪是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观点。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心胸开阔,开朗乐观,生命之树常青。

第二,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格。愤世嫉俗,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害。

第三,广交朋友,乐于互相交谈。当你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遇到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慢慢消失,心情会变得豁达、轻松。

第四,培养广泛的兴趣。琴棋书画,养育鱼鸟,种植花木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或者在情绪不佳时或紧张的工作之后,听一听相声,欣赏一下优美动听的音乐,这都有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消除心理上的苦闷。尤其是老年人,更应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黄帝内经》中的“五劳”和“七伤”

在中医学里,有“五劳七伤”之说,用来形容人身体虚弱多病。什么是“五劳七伤”呢?《黄帝内经》认为,“五劳”是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伤”是忧愁思虑伤心,大怒气逆伤肝,寒冷伤肺,大饱伤脾,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恐惧不节伤志,风雨寒暑伤形。总的说来,这些均为诸虚百损之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五劳”。

“久视伤血”,是指如果一个人常时间用眼视物,不但会使视力下降,还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因为肝主血,人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所以眼睛过度劳累会损伤肝脏,进而影响血的调节。也因此,如果盯着电视或电脑太长时间,不但会损伤肝脏,还会消耗体内的血。

“久卧伤气”,是指人如果只躺卧不运动,体内的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及人的肺气。

“久坐伤肉”,“久坐伤肉”其实伤的是脾,在办公室里经常会遇到这种人,他就喜欢坐着,从不起来走走,非常的懒,能坐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这样的人其实脾湿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不爱运动,脾的运化功能非常差,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久立伤骨”,“久立伤骨”其实伤的是肾,因为肾主骨,如果老站着的话,就会伤及肾,腰部、腿部就会出现问题。

“久行伤筋”,“久行伤筋”其实伤的是肝,因为肝主筋,过分劳累和运动就会伤及肝脏,肝脏就会出现问题。

接下来再认识一下“七伤”。

“忧愁思虑伤心”一个人如果过于忧愁思虑就会伤心神。

“大怒气逆伤肝”,一个人在大怒的时候对肝脏损伤很大,除此之外,即使大怒时憋着、忍着也会伤肝,所以最好不要生气。

“寒冷伤肺”,现在很多人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大量喝冷饮,这样对肺气的伤害是很大的,而且也伤胃。有一些孩子脸上有痤疮,很可能就是因为过度喝冷饮造成的。

“大饱伤脾”,一个人如果吃得过饱就容易伤脾,脾的运化功能不好,就会伤及身体。

“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如果房事频繁或者久坐湿地就会伤肾。

“恐惧不节伤志”,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恐惧的状态下,就会伤及肾脏,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志气,因为肾主志。为什么小孩子志向都很远大?因为他们的肾精非常足,而成人以后肾精就没那么足了,所以,志气也就大不如从前了。

“风雨寒暑伤形”,如果一个人不根据气候变化来穿衣,那么对他的形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有些女孩子觉得小腿肚比以前粗了,其实就是因为平常不保护好腿部,让其受寒,为了抵御寒冷,更多的脂肪就会积聚在腿部。

造成“五劳七伤”的原因很多,有的还与食品的“五味”、节令的“四时”,甚至风向的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养生学认为:在养生时,要注意酸、甜、苦、辣、咸的适量,切不可偏食;在生活起居上,要按季节的交替、冷暖,适时增减衣服,适当锻炼,顺乎自然。这些都是强身健体,预防“五劳七伤”的必要措施。欧阳修曾云:“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传说苏东坡给自己的饮食立下一条规矩:每顿酒量不过一蛊、肉不过一碟。即使是款待贵宾,肉菜也不超过三种。如果赴宴,他也先把饮食规矩言明在先。有人问苏东坡何必对自己的饮食限制这般苛刻,东坡云:“守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如能像苏东坡一样长期坚持养生之道,又何惧“五劳七伤”呢?

生活习惯不好,人迟早要得病

《黄帝内经》中有:“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大家一定要记住,《黄帝内经》讲人为什么动不动就会生病,这都是因为习惯造病,而不是遗传,是人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性严重违背了身体内部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的一种正常的状态而造成的。

“以酒为浆”,现在的人,嗜酒为命,其实酒很容易让人丧失理性,而且大量或经常饮酒,还会使肝脏发生酒精中毒而致发炎、肿大,影响生殖、泌尿系统。

“以妄为常”,现在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胡乱地作息和生活,完全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非要等到困极了再睡,饿极了再吃,年岁大了再结婚。其实,所有这些违背人体、自然规律的做法都是非常损耗人体能源的,从而导致疾病和过早的衰老。

有些人认为人患病都是遗传的原因,其实遗传的不是病,而是相似于长辈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习性。比如说高血压,一个人得了高血压,不是因为父母有高血压,自己也注定要患高血压,而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与父母的生活习惯相似,比如多盐的饮食习惯、嗜酒、易怒等,这些都是患高血压的诱因。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人要控制好自己,不能纵欲,因为人的精液是“阴精”的最高浓缩,而阴精是难成易亏的,所以房事若不节制,精液输出过多,就会导致物质短缺,“肾阴虚”便由此而至。房事养生的要诀在于得其节宣之和,既不能纵欲,也不能禁欲,真正做到静心节欲以养阴,顺天时避虚而保精。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人不知足,总是追求身外之物,而且穷追不舍,最后闹得身心疲惫、烦恼多多。其实人体是很自足的,人的幸福也很简单,只要吃的、喝的、住的满足人体的需要,人就会获得健康和快乐,何必苦苦追求身外之物。即使有一天得到了,你或许只是开心一会儿,而后又开始了苦苦的追求之旅。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人可以有追求,但是不能因为追求而失去快乐和健康。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更应该好好地养护自己的身体,要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只要这样生活下去,你的身体自然能健康。

养生之道就在身边

《黄帝内经》一开篇就讲到东南西北、春夏秋冬,它力求让人们的身体顺应自然,把整个身体与大自然相联系,做到天人合一。《黄帝内经》的确是人类的宝藏,因为它不仅涉及医学知识,涉及文化,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领悟,更重要的是它不像西医书籍那样说些生理、病理及外行人根本看不懂的数据和指标,它谈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物,讲的是俯首皆拾的养生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来自《黄帝内经》的最简单、最朴实的养生智慧。

1.为什么人们总是说“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