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5115300000125

第125章 吏政三官制(8)

請重廉俸疏同治二年

河南學政景其濬

奏為平賊在於安民。安民在於察吏。察吏在於重祿。敬陳管見。仰祈  聖鑒事。竊惟愛民之澤。察吏之嚴。未有過於我 朝者。蠲卹頻仍。無微不至。貪污重戒。有犯必懲。乃臣自視學豫省以來。時時留心訪查上下情形。各州縣未有不惡民之刁抗者。百姓未有不苦官之朘削者。官與民為仇。然後知天下之賊無非天下之民。民何以為賊。官驅之也。官何以不恤民。上司勒偪為之也。上司之得自存活而藉以辦公者。惟俸廉耳。一署之中。簿書稠疊。應准應駮。不難獨斷。而伏案辦文。使皆出於一人之手。雖絕世聰明。亦不暇給。故不能無幕友。繁缺必需數人。歲糜二三千金。俸廉全給。非十分儉約。猶恐不敷日用。河南自清查案內。奏明扣廉四成。彌補無著虧空。軍需案內。例價不敷。亦請由外彌補。於是各官無廉可領。甚至廉不敷扣。行文令其補解。俸之為數甚少。而期會之間。動輒罰去。道府以上。計無所出。季規節壽規。哨費秋審費。種種名目。無不取諸州縣。州縣計無所出。錢漕浮收之外。差徭繁瑣。無一不取諸百姓。取之不足。則虧空正款。作為民欠。以待  恩詔豁免。上司非不知之。知之而不敢舉發者。陋規之案破。儻加以貪污卑陋之名。擬罪至新疆軍台。而屬吏之心不服。反得而挾制之。故屬員有罪。為之百計彌縫。亦所以自為計也。上而 國帑。下而民生。皆無所顧惜矣。然仕途非無君子。當其讀書稽古之時。衡論當事諸人。未嘗不非笑之。及其登仕版也。苦無辦公之資。兼不能自存活。而同事諸人。無不收受陋規。不得已試從而效之。而君子遂變為小人。上下官員。聯為一氣。此吏治之所以日壞。而民不聊生。賊之所由蔓延也。大學曰。外本內末。爭民施奪。各官除俸廉外。概屬贓私。今俸已罰矣。廉已扣矣。使其不能辦公。不能自存活。而猶獎其捐輸。是勒令君子為小人也。事殊勢亟。積漸使然。中庸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伏願我  皇上念切耳目股肱之寄。優給俸廉。勿許核扣。使其得為君子而重責其變為小人。然後上司無掩飾彌縫之獘。而州縣不敢虐取於民。民安則不從賊。殺一賊即少一賊。而賊不難平。易以損上益下為益。上雖損。其所益終歸於上也。如河南每年額征三百餘萬兩。今以官虧作為民欠。歲收僅一百四五十萬兩。若不扣廉罰俸。每年損上十餘萬兩。而事事認真。除實欠在民外。亦可征至二百三四十萬兩。所損十餘萬。而多收八九十萬。其益何如也。臣目睹情形。再四思維。愚昧之見。恭摺直陳。伏祈  聖鑒。

請定外吏津貼公費疏同治八年

王囗

奏為整飭吏治。擬請因時變通。以祛宿獘而責實效。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維吏治得失。為民生休戚攸關。故安民以察吏為本。然必使無牽掣之虞。而後可責循良之效。溯自雍正年間。耗羨歸公。分給各官養廉銀。視官大小為多寡。歷年既久。時勢屢更。至今日而道府州縣之養廉。因公費繁多。往往為藩署扣盡。於是道府不得不借資於州縣。謂之津貼。州縣費用尤繁。則於徵收錢糧正額外。亦另有所謂津貼。此皆人所共知。相沿已久。第未著為明文。於是紳民之狡黠者。藉以挾制州縣。州縣之機變者。藉以挾制上司。故紳民犯科。州縣不敢詰。州縣營私。上司不敢詰。上下相蒙。各為彌縫徇隱之計。而吏治遂至不可問。其勢實使之然。無足怪也。積獘至此。幾使潔己好修者無自全之地。雖有龔黃卓魯。不能為治。此正窮而變以求通之時矣。夫此項津貼。既屬必不能無。惟有予以限制。由各省大吏秉公覈實。徹底查明。酌中定擬。視道府州縣缺分之繁簡。定為津貼數目。務使辦公與自給均有所資。所謂恤民必先恤吏也。額既定。而仍有額外需索者。以贓論重懲之。如此。則州縣不能挾制上司。紳民亦不能挾制州縣。積獘既除。地方官乃得各舉其職。盡心教養。以安民生而培 國本。近聞江西省府道州縣辦公之津貼。已定有成規。似可行之無獘。擬請  飭下各省督撫體察情形。悉心酌覈。奏明辦理。庶吏治日有起色矣。但此津貼之項。著為明文。議者或以為有妨政體。是未審天下之真利獘。而祗騖虛名者也。夫諱津貼之名。而津貼之實仍在。且漫無限制。勢必愈久愈增。騖虛名而受實害。誠心謀國者當不其然。或又以為此舉究屬行權。非制治之常經。然為補偏救獘。計不得已而求其變通。雖濟之以權。要無失乎設官牧民之本意也。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

外吏津貼。東南各省。多有奏定章程。裁革陋規。以充公費。權宜之舉。立意未為不善。然取盈無術。仍不能不借資需索。於是公費而外。又有陋規。浸以重困。當日耗羨歸公。言者已有耗羨之外復生耗羨之慮。是津貼之說。無補吏治。徒傷政體。利不勝其獘。且利未見而獘已生。大失權宜之本意矣。欲求變通之方。惟馮氏汰囗員厚養廉二議。最為切要。度支歲有常經。欲厚養廉。必先汰囗員。二者相因。不能偏舉。特以跡近更張。勢難遽行。不得已援津貼以寓厚養廉之意。而不知其名不正則事不成也。爰附著之。以備謀國是者取證焉。

請分別裁定陋規以肅吏治疏光緒四年

左庶子黃體芳

奏為外省陋規。有害吏治。請分別裁定。以清治源而收實效。恭摺仰祈  聖鑒事。近來屢因言官條奏。  諭令督撫將各項陋規革除。仰見  聖主澄敘官方之至意。竊惟外省陋規。原非一致。惟取之屬員者。最為吏治之害。各省名目不一。或名節壽。到任禮。或名季規。或名薪水。或名幫項。早年督撫頗有收受節壽等規者。今日督撫。尚少此事。藩司或有或無。各省不同。至臬司以至道府。無不仰給於此。近年惡習。卑諂州縣則多送見好。貪橫大吏則額外誅求。善地由少而多。瘠區由無而有。屬吏受黜者。即以此挾制上司。以致道府表率。徒有其名。控案不能提。劣員不能揭。況藩司專司升調補署之權。臬司為刑名生死所繫。一受其餽遺。則委撤必至瞻徇招解不便翻駮。吏事民命。尚堪問哉。各省所同。正不獨河南為然也。然歷來言官彈奏者多矣。屬員訐告者有矣。從未聞督撫以此劾去一人者。如果絕無其事。則言者豈概虛誣。如果有而不囗。則疆臣又豈盡皆聾瞶。祗以軍興以來。廉俸減成。加以攤捐坐扣。多者得半。少者僅一二成。辦公實有不敷。夫伯夷原思。古今有幾。故大吏亦祗聽其自然。沿襲敝俗。半明半暗。不公不私。登奏牘則力辯。而僚屬相對則昌言不諱也。居局外則詆斥陋規。而及其身為外吏。則收受亦猶前人也。有本心者嫌於究非義取。含垢而從時。強有力者恃其稍異贓私。求多而無忌。今者仰蒙  聖諭諄諄。果能從此認真查禁。一律革除。自屬極美盛舉。特恐大吏處此。動多窒礙。仍不免視為具文。陽奉陰違。藉屬員不便之詞。為自己濫收之地。雖日勞申儆。而厲禁虛懸。非 朝廷實事求是之意也。臣愚以為  聖明之世。宜令大小官吏。光明不欺。既不取靦顏曖昧之財。亦不受辦公竭蹶之累。貪暴者無從多取。潔清者有以自存。但陋規之中。頗有區別。院司之患。在乎上官加增。道府之患。在乎屬員挾制。若督撫廉俸本厚。藩司皆有平餘。用度綽然。此斷不可稍取於下者也。臬司道府。此宜量為變通。明定限制者也。伏查前湖北巡撫胡林翼奏定折漕裁汰浮費。為糧道州縣明定贏餘。從此漕獘一清。官民兩利。   文宗顯皇帝手詔批答。謂其袪百年之積獘。甚屬可嘉。曾國藩督兩江。沈葆楨撫江西時。核定錢漕。將通省陋規。裁定立案。近來安徽亦將各衙門陋規裁定。解司轉發。通融勻分。名曰津貼。閻敬銘撫山東時。力裁攤捐。寬留坐支。州縣虧空遂少。此諸臣皆近日所稱公忠體 國通達治體者也。而所辦大率如此。何哉。寓裁撤於體恤之中。公事公言。各有定分。是即所以教廉也。事求其禁令易行。法期於中人能守。而不以矯情無實之語欺飾 朝廷。是即所以教忠也。

既有舊轍可循。成效可考。擬請  飭下各省督撫悉心核議。咨取江西福建安徽章程。體察本省情形。酌量采擇。仿照辦理。將向來節壽等陋規名目。永遠裁革。除督撫藩司無論舊日有無概行禁絕外。為臬司道府酌定公費。其數以二三十年前舊規為準。過多者量加核減。取足辦公而止。尤不得以近來加增者為憑。令州縣用印文徑解各該衙門。奏明立案。敢於定章外多受一錢者。以贓論。督撫治以隱匿之罪。至於攤捐各項。未必盡歸公用。多入藩署私囊。前已有  旨飭令裁減。並請  嚴飭痛加刪汰。令將裁減幾何。勒限覆奏立案。以後許減而不許增。庶幾廉者有養。貪者有制。下知敬憚。上峻風裁。夫國本在民。民命在州縣。必使州縣不重累。而督察州縣者各舉其職。則州縣治矣。方今民生日困。吏治日偷。若不為分別裁定。誠恐道府以下之忍恥收受者自若。而兩司以上之挾勢加增者。將無底止。儻蒙  嚴旨飭議。法在必行。正名核實。一洗百年之積獘。則吏治蒸蒸不難也。臣管見所及。是否有當。伏祈   皇太后  皇上聖鑒。

此與前篇王疏意同。而語尤激切。胡文忠折漕減浮一疏。列戶政賦役門中。可詳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