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5115300000134

第134章 吏政六大吏(1)

名實說

朱琦

孰難辨。曰名難辨。名者士之所爭趨而易惑。天下有鄉曲之行。有大人之行。鄉曲大人。其名也。考之其行。而察其有用與否。其實也。世之稱者。曰謹厚。曰廉靜。曰退讓。三者。名之至美者也。而不知此鄉曲之行也。非所謂大人者也。大人之職。在於經國家。安社稷。有剛毅大節。為人主畏憚。有深謀遠識。為天下長計。合則留。不合以義去。身之便安。不暇計也。世之指摘。不敢逃也。今也不然。曰。吾為天下長計。則天下之釁必集於我。吾為人主畏憚。則不能久於其位。不如謹厚廉靜退讓。此三者可以安坐無患。而其名又至美也。夫無其患而可久於其位。又有天下美名。士何憚而不爭趨於此。故近世所號為公卿之賢者。此三者為多矣。當其冠襜裾。從容步趨於廟廊之間。上之人不疑。而非議不加。其沈深不可測也。一旦遇大利害。搶攘無措。鉗口撟舌而莫敢言。而所謂謹厚廉靜退讓。至此舉無可用。於是始思向之為人主畏憚。而有深謀遠識者。不可得矣。且謹厚廉靜退讓三者。非果無用也。亦各以時耳。古有負蓋世之功。而思持其後。挾震主之威。而唯恐不終。未嘗不斤斤於此。有非常之功與名。而斤斤於此。故可以蒙榮譽。鎮薄俗。保晚節。後世無其才而冒其位。安其樂而避其患。假於名之至美。憪然自以為足。是藏身之固莫便此三者。孔子之所謂鄙夫也。其究鄉原也。是張禹胡廣趙戒之類也。甚矣。其惑也。且吾聞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棄。駿馬有奔踶之患而可馭。世之貪者矯者肆者。往往其才可用。今人貌為不貪不矯不肆而訖無用。其名是。其實非也。是故君子慎其名。鄉曲而有大人之行者榮。大人而為鄉曲之行者辱。

大人論上

馬福安

今世稱官至顯秩者曰大人。求仕者莫不貴之。居是位者。恆膺其稱。而難以副其實。徒知享用快意。而朝廷所以用我。士民所以望我者。未克稍酬其萬一也。後日規模。皆匡居素定。然則士人閉門誦讀。忽攖情富貴。豫擬吾後日當如何享用快意者。異日得志不幾如上所云。以為蒼生禍耶。予居長安。亦求仕者也。恐有類於是。故為之戒。以自勵其志焉。

大人論下

馬福安

大人之所以為大人者。不以爵而以德。不以名而以實。有其德之實。而名位稱之。固足以敷宣皇猷。亮帝業。道濟天下。流徽千載。即窮居野處。闇然不見於世。而言為世師。行為世法。固不因其蜷居蠖屈。而有所加損也。故有大人之體。有大人之用。體惡在。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蓋赤子純誠無偽。大人亦純誠無偽。凡其治心持身。獲上感下。無不如天地元氣。貫徹周流。故自庸行庸言之信謹。以至善世不伐。德博而化。為龍德正中者。而歸本於閑邪存誠。此乾九二之大人也。用惡在。孟子曰。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其秉德剛健中正而純粹精。故道義修身。功德被世。聖作物。而囗生各正其性命。以歸於保合之太和。此乾九五之大人也。故純誠者其心。博厚者其德。明通者其識。公溥者其量。剛直以著其節。正大以見其情。清端以厲其守。和易以使人可親。嚴毅以使人不可犯。其志非一身一家之私計。而懷天下之圖。其事非苟且目前之為。而有百年萬世之慮。夫如是。乃為並三才立人極之大人。而非一鄉一國之士。並非服黼黻。被袞冕。徒竊高位。以震燿世俗者。所得同類而並譏之也。噫。大人之實之不見於天下久矣。三代下。非諸葛武侯范文正司馬君實諸君子。吾誰與歸。

丙吉論

楊紹文

論曰。吉非知大體者也。吉得於問牛。而失於不問人。因不問人。而問牛之事亦失。昔者孔子廄焚。曰傷人乎。不問馬。夫畜與人。輕重之相隔懸殊也。孟子曰。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必有怵惕惻隱之心。惡有見人囗至死傷橫道。而漠然不動者乎。嗚呼。吉之視人不若牛矣。且夫事有緩急。有可待時而行。有不可待時而行。譬若火猝然燎於原。苟有介乎其側者。將不待其職所禁禦。而始取水而灌之也。今有人操水而立於其旁。而不囗一問。曰以待掌火者。是豈仁人乎哉。設使吉遇稱戈立矛之事。豈亦將待歲竟而課殿最也。且吉亦並不知陰陽。君臣率。父子親。貴賤不失。尊卑不逆。萬物得所。是為陰陽和而寒暑自得其節。百姓囗囗。其為陰陽之不和孰大焉。釋百姓不問。而恐陰陽不時。吾不知吉將何以理此陰陽也。吾固曰吉非知大體者也。昔文帝以決獄錢穀事問周勃。勃不能對。問陳平。平曰各有主者。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民之宜。平一時口給。不足言也。吾特怪吉名相。有大臣之風。而其言繆戾若此。嗚呼。不學之過歟。

貴因

凌囗

某公撫浙。躬儉示人。途見圬者婦。衣采簪花。呼役擁之去。圬者故新娶也。探轅三日不獲耗。乃棄廬捐具。得廿金。納中軍以請。公曰。忘之矣。引婦於庭。呼夫人出。則垢敝曳薪。從囗觚來。曰。夫人也如是。而業圬者。而過之。戒哉。飯脫粟遣歸。歸無家矣。乃自經死。程撫軍在浙。慮杭之竹壁引火也。災輒千百戶。乃為土坯數方。置轅外。懸書令以坯易竹。役洶洶按戶索金。而竹壁如初。江某守湖州。令既昏毋得篝鐙。且夜巡門隙之有光者。則兩繫廩生以返。生蓋朝市而夜讀者也。以聞上官。乃調江。凌子曰。民者吾更不知何如。是固皆德民者也。程初令嶺南。稱循吏。按察山東時。居者行者頌德政。多可喜愕。以土易竹。昔之人。嘗籌之。公乃行不以漸。又不付牧令紳士。而亟亟吏緣為姦。惜哉。孔子論美政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某撫以儉耀民。意豈不美。顧欲揭同衾為人人厲。甚難悉也。江故不學無譏爾。自古公卿大臣為上廣教化革敝俗。夫豈旦夕效哉。因而勿弛。革而勿張。優優下逮萬物由庚。斯語也。吾嘗為程撫嶺南山左集跋後。而未視也。程去浙數年。前之聚而詬公者。知亦少少自咎矣。

讀昌黎集書後

包世臣

道光乙酉。仲冬既望。覓食渡江。跼蹐舟中。不自賴。步荒市。得昌黎集。首尾微有漫滅。晝夜誦之。察其筆勢。生動矯異。與弱冠以前所見大殊。既卒業。因書其後曰。退之讀鶡冠子。至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者。而悲之。退之議淮西事。得情勢。庶幾一壺之用矣。然駟耑犬殺鄧析而用其竹刑。袁紹敗於官渡。曰無顏復見田豐。殺之而後入。是故用其言而有功。則懼人之居其長也。不用其言而致敗。則又懼人之形其短也。烏在其以失船而貴一壺哉。以予所聞近世事。惟故相阿文成公。持節堵青龍岡工。副將李榮吉以為進占得占。大工所深忌。宜緩之。得實而後進。以防陡蟄。文成斥其撓眾。急趣之。既合龍。文武皆賀。惟榮吉不至。召之。則於壩上再拜使者曰。為榮吉謝公相。壩實未穩固。榮吉不敢以賀公相。故離工。致疏虞。督土料追壓。閱兩日。竟不守。文成中夜聞壩蟄。馳至。榮吉已挂纜落水。文成令曰。能生之者。官擢三等。兵吏賞千金。未幾。舁榮吉至。文成垂涕。親去其溼衣。以  上賜黑狐端罩護之。良久乃甦。文成遂自劾而薦榮吉。震旡咎者存乎悔。蔚為宗臣。豈不宜哉。退之又云。命與仇謀。亦文家形容。非事實。果退之而謀命於仇也。則不為前言也已。

書韓退之上宰相書後

王寶仁

以退之之賢。足數至宰相之門。書再三上而不得一見。無怪今之不能自通也。然退之當日。思行其道於天下。見不見。繫乎道之行不行。其難宜也。今則非有行道之志。不過計時月。奉成例。一見而畢耳。而必繁其節目。人已至矣。曰未投文。而不得見也。文已投矣。曰未示期。而不得見也。胥吏挾此恣其求。閽人藉此張其勢。而為之上者不知。知之亦以為體固宜爾夫。國家設有大臣。固將察吏治。作士氣。達民情。今所謂察焉者。一接顏色而已。非有敷陳辨論。足知其人之究竟也。而節目之繁如此。雖有磊落非常之士。其不欷歔愾歎者鮮矣。無惑乎士氣之不克振也。夫見之雖難。終得一見耳。以終得一見之人。而猶且中多間隔。則夫民情之壅於上聞者。不可想乎。吾讀退之書而類及之。以志吾感云。

奴禍

王效成

官與官接。雖尊卑殊秩。而其為 朝廷之爵同。即掾史之末。亦將階以入仕者。然而上下相交。必以奴與其間。百數十人。華章雜佩。彪彪然呼召呵叱。為之屬者。懼為所讒格。勢不得不溫顏豐餽。以市其歡心。而奴曹遂以其諂求賤穢之身。儼然伸於士大夫之上。囗天下自節鎮以至部尉署。繜繜皆是矣。且非獨此也。據關津之要。權國政之出入。用狼吞乎商貨。以資其淫酗賭博之用。而抱關之職。反供其頤指。若臺隸然。是直抗其身於朝廷科則之中。而專職掌。夫蠹民生奸官制。其害不細矣。抑其摧敗士大夫之廉恥尤甚哉。士大夫無恥。尚安知廉。天下有潔清士而囗與奴輩為緣者哉。咽氣苟承。浸淫柔熟。其不率歸於卑污者有幾。嗚呼。 國家嚴禁中人。不得與外廷事。其尊貴士大夫何如也。而為士大夫者。外庶民執事者不親。顧反收召無賴以自壅蔽。而挫辱其同疇並等之人。甚或為所要制焉。抑不思其居卑屬時受侮於若輩乎。易法令之堂宇而為囗奴蹂躪之場也。是何心哉。是何心哉。

論趙恭毅公覆奏宋學士參款事

姚瑩

康熙四十七年七月。內閣學士宋大業奉   御書至南嶽。復   命。奏參偏沅巡撫趙申喬不敬之款八。溺職之款六。趙公遵   旨回奏。得無罪。宋之傾陷。與公之孤危。天下知之矣。顧余竊怪立身如公。何以尚有餽宋七千金事也。公疏云。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宋大業祭告南嶽。齎   御書匾額。一到長沙。虛張聲勢。多方恐嚇臣。長沙知府姜立廣。從中傳說。偪索多金。始容懸挂。臣敬畏天使。許以三千兩。不允。加至七千兩。令姜立廣向布政使暫借庫銀。即令姜立廣送七千兩。隨禮七百兩。幕賓劉某張某。各索銀一百兩。共七千九百兩。嗟乎。權貴之陵人也。雖公亦不能無懾耶。此銀暫借庫項。未言作何歸補。疏後云。宋大業本年再至。欲援舊例。但至今日。派不可派。捐無可捐。僅令各官共送銀一千兩。隨禮一百兩。大拂其意。遂欲置臣於死。則前此之項。其為各官派捐可知也。疏又言。姜某所領司庫銀五千兩。建造   御書樓。議捐四十二年俸工補項。是年冬。勦撫紅苗。大師雲集。一應鑼鍋帳房運送米豆夫船供應犒賞諸費。皆借帑應用。而四十三四兩年俸工。已捐修嶽廟。其庫項不可虛懸。署布政使張仕可詳稱。各州縣願將加一火耗之內。加捐五分。清補軍需。督臣暨臣批准。至四十四年。因修道路橋梁。雇備江南船隻。借動庫銀。又以四十五年俸工捐補。考四十三年。公題估修南嶽廟疏。稱相度料估。需銀三萬九千三百六兩。自知縣以上各官捐俸修葺。及後修   御書樓有捐。軍需有捐。道路橋梁船隻有捐。四年之中無歲不捐。俸工不足。加以火耗。此皆取諸司府州縣者。而復有派送宋學士前後九千餘金之事。是時公方嚴裁州縣私派重征。參劾之章數十上。而此等派捐之事。顧頻為不已。欲使屬官無怨。其可得乎。再考四十三年八月。姜立廣以隱匿甯鄉縣虧空。為公題參。蓋在饋送宋學士之後。夫不參姜之為宋索賄。而參其隱匿虧空。豈公亦投鼠忌器耶。嗟乎。趙公身為巡撫。以清節上蒙知遇。而事勢所迫。猶不能無派累屬官以餽權貴之事。則府州縣以下。其為人所威怵者更不知凡幾。巡撫派之屬官。屬官將派之何人乎。稍知自愛者。皆不囗朘削民膏。欲其併虧空而無之。不可得矣。先是四十三年。有奏請給各官養廉。禁征火耗者。   上命各省督撫議。公言各官賢愚不等。現許征收一分。尚恐浮收一分之外。今再給銀。誠恐利慾薰心。巧借傾銷起解名色。藉取火耗。是既有損於國。仍無益於民。   上納公言。至雍正中。乃定歸火耗於上。而給養廉於官。其後官解錢糧。傾銷火耗無出。仍不能不私取於民。公言誠有驗矣。而因事派捐俸工養廉猶不足。一切辦公無不責之州縣所在。以虧空參劾者後先相望。以至於今也。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