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5115300000162

第162章 吏政十一吏胥(4)

復鄉職議

馮桂芬

治天下者。宜合治亦宜分治。不合治。則不能齊億萬以統於一。而天下爭。不分治。則不能推一以及乎億萬。而天下亂。柳宗元封建論云。有里胥而後有縣大夫。有縣大夫。有縣大夫而後有諸侯。有諸侯而後有方伯連帥。有方伯連帥而後有天子。此合之說也。封建之合。不如郡縣之合尤固。故封建不可久。而郡縣可久。反而言之。天子不能獨治天下。任之大吏。大吏不能獨治一省。任之郡守。郡守不能獨治一郡。任之縣令。縣令不能獨治一縣。任之令以下各官。此分之說也。顧氏炎武曰。大官多者其世衰。小官多者其世盛。蓋大官所以治治民之官。小官所以治民。分而又分。其數不能不多。其位不能不小。今世治民之官頗少矣。縣令藐然七尺耳。控一二百里之廣。馭千百萬戶之眾。其能家至戶到。而周知其循莠勤惰飽饑甘苦哉。至令以下各官。非貲選。即吏員。流品既雜。志趣多庸。加以間關跋涉。千里萬里而來。身家妻子。惟一官是食。犬馬於富民。魚肉乎貧民。視令以上尤甚。蠹民而已。何有乎治民。然則今之小官。如顧氏之說。更多其數。患不滋甚耶。不知顧氏之意。固欲復古鄉亭之職也。攷周制。鄉大夫之下。有州長黨正族師閭胥比長。遂大夫之下。有縣正鄙師酇長里宰鄰長。以鄉人為之。皆官也。以今十萬戶之州縣計之。當有鄉遂大夫十。州長縣正五十。閭胥里宰五千。比長鄰長二萬五千。此今日斷不可行之事。漢制。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循禁盜賊。亦以鄉人為之。亦皆官也。以今方二百里之州縣計之。當有三老嗇夫游徼各四十。亭長四百。視周已大減。然猶之多也。隋文始一切罷之。蓋亦一時矯枉過正之舉。乃遂為萬世定制。唐六典。漢氏縣丞尉。多以本郡人為之。三輔縣則兼用他郡。及隋氏革選。盡用他郡之人。今州縣設佐。四五人。撥二三人分治各鄉。至都圖則有地保地總。司民事。其流品在平民之下。論者亦知其不足為治也。於是保甲之法。十家一甲長。百家一保正。一鄉一保長。然率視為具文。詔書憲檄。絡繹旁午。而卒不行。閒行之而亦無效。軍興以來。各省團練民勇。有圖董。有總董。大同小異。顧行之轉視保甲為有效。然則其故可思也。地保等。賤役也。甲長等。猶之賤役也。皆非官也。團董。紳士也。非官而近於官者也。惟官能治民。不官何以能治民。保甲之法。去其官。而存其五四遞進之法。不亦買櫝而還珠乎。吾甚不解論保甲者。謂得周官遺意。則何不徑師周公。乃必以隋文為主。而周公為輔也。茲為之酌古斟今。折衷周漢之法。縣留一丞或簿為副。駐城。各圖滿百家公舉一副董。滿千家公舉一正董。里中人各以片楮書姓名。保舉一人。交公所彙核。擇其得舉最多者用之。皆以諸生以下為限。不為官。不立署。不設儀仗。以本地土神祠為公所。民有爭訟。副董會里中耆老於神前。環而聽其辭。副董折中公論而斷焉。理屈者。責之罰之。不服。則送正董。會同兩造族正公聽如前。又不服。送巡檢。罪至五刑。送縣。其不由董而達巡檢或縣者。皆謂之越訴。今州縣門或署越訴笞五十。蓋指越里老而訴州縣。非謂越州縣而訴府。詳見日知錄。然則里老聽斷小事。固舊制矣。不與理。緝捕關正副董指引。而不與責成。徵收由正副董勸導。而不與涉手。滿五千家。地廣人稀之縣量減。設一巡檢。全乎為官如今制。惟以鄰郡二三百里內。無山川間阻之地。諸生幕職薦舉者為之。丞簿由巡檢升除。丞簿月。給養廉三五十金。巡檢半之。正董薪水月十金。副董半之。正副董皆三年一易。其有異績殊譽。功德在間里者。許入薦舉。有過者。隨時黜之。見令丞簿尉用紳士禮。文用照會。有罪即與凡民同。如是。則真能親民。真能治民。大小相維。遠近相聯。庶幾顧氏所謂小官多者乎。無事而行保甲。必有循名責實之功。有事而行團練。更得偕作同仇之力。風俗有不日新。教化有不日上哉。

省則例議

馮桂芬

談者謂今天下有大獘三。吏也。例也。利也。任吏挾例以牟利。而天下大亂。於乎。盡之矣。夫例何以設。曰。為治天下也。例之大綱。尚不失治天下宗旨。至於條目。愈勘愈細。其始若離若合。其繼風馬牛不相及。其終則鄭聲譫語。不知所云。遂於宗旨大相背謬。偶一道破。無不啞然失笑者。試以吏部言之。丁憂服闋稽覈月日是也。命官親供之不信。乃憑之里鄰之結。本官身至之不信。仍待之置驛之文。劉文清服闋到京。 命署缺。部以原籍文未到駮之。 特旨准署。近年擇授選人。以服闋文不到扣選者。不知凡幾。外官赴選。更用本籍驗看之條。服闋者亦然。其理安在。猶是人也。三年中非驟能衰老。若謂哀毀滅性。舉動改常。設有其人。曾閔之流也。方將旌之以風厲天下。而驗看何為者。如有甄別。豈非冤抑。既無甄別。曷取具文。旗員道府服闋 引見。分別內外用之例同。蒙則以為以禮去官。正宜優加體囗。實缺勿開缺。候補勿扣資。服闋赴官。自遞親供。即任事如常。惟逾期限年不至者。開缺扣資。其餘繁文一切可刪。又如親老告近是也。顧親年六十五以上准告近。則年六十四之親不向隅乎。家無次丁准告近。則有次丁而或篤疾或遠出或不慧雖有如無者不向隅乎。而且迎養在寓有別。迎親送親假有別。告養告近而服闋者有別。剖晰可謂精矣。而於人情動多窒。惟有一切以欺應之。始可無事。設有老病之親。而年歲不合例。又不得無疾稱疾。至誠無偽者。處此計無所出。將齎咨涕洟以赴官耶。方寸已亂。曠官瘝職。曾何益於 國家也。然則非以防其欺。乃以導其欺也。不特導其欺。且以逼其欺也。其於治天下。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惟於胥吏則為大利之所在。而例固非吏為之也。 朝廷為之也。 朝廷亦何德於吏。而必為之濬利源哉。偶舉二事。他事可知。他部可知。大凡治病者。必探其病根而除之。而後病可已。吏之病根安在。在例案太繁而已。若非是者。非一編菅。一秉囗。拉雜摧燒之。則天下不治。宜囗諳習吏事大小員數人。紬繹會典則例等書。囗存其要。名之曰簡明則例。凡則例等書關涉銀錢者。尤如牛毛繭絲。令人不可猝瞭。此皆舞獘之經傳也。每部不得逾二十萬言。舊冊存之。舊例舊案。無論遠近。一切燬之。以新例頒發大小官員。惟囗戒自今非新例不得援引。小事兩可者。卿貳督撫以理斷之。傳曰。用人勿疑。卿貳督撫大官。而必束之以例案。且束之以無一定之例案。是疑大臣而轉信吏也。傎孰甚焉。至咨移詳札。實敘處無可簡略。其首尾複述套語。皆刪之。並頒一成式。無論上下行文書呈狀。紙長闊若干寸。葉若干行。行若干字。皆一之。令可裝為一帙。照例知照事。月一報。一類為一冊。按行續寫。文從極簡。以不能損一字為準。連葉用騎縫印。板心署年月日。又各署皆創一公事表。仿諸史表式。別類分門。事經月緯。如目錄然。使易於稽考。亦一便也。夫二十萬言。不過兩帙。縱中材暮齒。不習吏事。亦能通曉。凡戶工二部紀銀錢之書。皆胥吏舞獘之書也。即如蘇松重賦。數倍於他郡。二三十倍於他省。未嘗不載於賦役全書。而賦役全書具在。驟閱之。但見款項之繁多。名目之猥瑣。分合雜糅之離奇。非老於此事者。無從得其每畝徵稅之數。尚書侍郎。起家文史。不習會計。雖囗閱全書。亦不能知其數倍二三十倍者安在。此何理耶。必宜改定體例。但著某縣田若干畝。一畝之稅。米若干。銀若干。以大目通曉為主。他可類推。即用吏。吏已無權。況可不用今日之吏也。如後議。

易吏胥議

馮桂芬

後世流品。莫賤於吏。至今日而等於奴隸矣。後世權勢。又莫貴於吏。至今日而駕於公卿矣。冊府元龜。唐元和中。敕曾任州府小吏。不得申送進士。與虧禮教。被科罰。皆謂之不入清流。明太祖實錄。吏胥心術已壞。不許應試。吏之賤舊矣。至近日江蘇州縣漕書閽人。更迭為之。衣冠不與齒。其賤也如彼。而權勢之盛。則又莫盛於今日。州縣曰可。吏曰不可。斯不可矣。猶其小者也。卿貳督撫曰可。吏部曰不可。斯不可矣。猶其小者也。天子曰可。吏部曰不可。其不可者亦半焉。於是乎其權遂出於宰相大臣之上。其貴也又如此。夫所謂可不可者。部費之到不到也。漢書云。所欲生則與生比。所欲死則與死比。專指廷尉言。今則轉於吏戶工兵四部為甚。無他。利之所在耳。每部不下千人。其渠數十人。車馬宮室衣服妻妾之奉。埒於王侯。內外交結。隱語郵書。往來旁午。輦金暮夜。蹤跡詭秘。莫能得其贓私都數。嘗與一紹興人擬議。吏部四司歲約三百萬。兵部官少而費更鉅。戶部有鹽漕。工部有河工。計四部歲不下千萬。外省大小衙門。人數尤眾。婪贓更多。更不啻千萬。究銀所從來。 國家之帑藏居其三。吾民之脂膏居其七。今天下之亂誰為之。亦官與吏耳。而吏視官為甚。顧氏炎武謂之養百萬虎狼於民間者是也。虎狼何知。但知搏噬。噬民不已。繼以噬 國。無足怪。獨怪 國家之必養此虎狼何居。正名定罪。非盡殺不可。然非一殺之而即已也。殺一虎狼。復養一虎狼。其噬人自若。是今之吏之不可復用也明矣。攷周禮太宰。陳其殷。置其輔。鄭注。殷。眾也。謂眾士也。輔。府史庶人在官者。夫輔非賤簡之名。又與士同列。知古不以吏為賤役。漢武帝時。卒史皆用通一藝以上者。唐高宗詔諸司令史考滿者令試一經。吏宜通經。古之道也。元時小吏可致宰執臺諫。明亦有吏員累官卿貳者。況鍾為郡。尤有賢名。中葉以後。始賤吏不用。非初制也。錢氏大昕曰。元時士人。皆樂為吏。而吏亦知自重。自士大夫之於吏。以奴隸使之。盜賊待之。而吏遂無所用。旨哉斯言。今日之用吏。殆以 國計民生全付之奴隸盜賊也。可乎哉。既不能不用之。即宜有以尊之。惟今日吏之賤。中於人心。驟尊之。清流猶不就也。竊以為既如前議改例之後。案牘減大半。外官可并其事於幕。而名之曰幕職。略仿唐制。與以入仕之途。不得以游閒之人為之。由郡縣學山長擇諸生中有才有行。而文學中平。歷三試不中式者。送郡縣充選。兼準應試。九年無過。敘丞簿官候選。始脫試籍。丞倅佐貳等官。於郡縣分聘一人。大吏及部院。皆由郡縣擇其尤上之。今制。惟軍機處不設吏。以章京治文書。蘇拉僅供奔走之役。故流獘較少。亦部院可以幕職代書吏之證也。此幕職一途。與科目薦舉二途並用。惟不得入翰林。及為大學士。稍示區別。其餘遷擢。無稍軒輊。又薦舉可不由諸生。而幕職不得不由諸生。著為令。如此。則人知自重。舞文黷貨之風。庶幾少衰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