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5115300000085

第85章 治體五治法上(16)

以上續陳各條。亦皆臣愚昧之見解。冀為涓埃之裨益。抑臣又聞之。善作者尤貴善成。善始者尤貴善終。伏見古聖王當天下極盛之時。總不忘保泰持盈之念。伏願我  皇上處國家多事之秋。必常存臨深履薄之思。勿以獻替已廣。邇言未堪俯察。而有倦心。勿以任用已專。大功未能速就。而有厭心。勿以  聖質聰明天亶。謂萬幾易理。而有輕心。勿以海囗烽煙日靖。謂四方已治。而有喜心。至若籌餉贍軍。不能不借資民力。而瘡痍之未復。常軫念於  一人。則草野倍形其感動。大臣僨事。不能不服以常刑。而情節之稍輕。或  恩寬於一囗。則宇宙共釀其祥和。書曰。會其有極。歸其有極。詩曰。無敢戲豫。無敢馳驅。惟願  皇上以至敬格   天心。以至仁御海內。行見治洽唐虞。民登仁壽。又非特偃武修文已也。臣幸遇直言不諱之 朝。仰體菲葑並采之意。敬抒愚悃。伏惟  聖鑒。

臚陳時事變通疏同治十三年

王凱泰

竊臣恭讀邸抄。本年正月二十六日。奉  上諭在廷王大臣及各省封疆大吏務當共矢公忠等因欽此。仰見  皇上親政伊始。孜孜求治至意。臣忝膺疆寄。未報涓埃。常切進思退思之忱。愧乏嘉謨嘉猷之告。然不敢以庸愚一得。輒安於緘默不言也。謹就管見所及。擇時事之有須變通者。臚列六條。為  皇上詳陳之。一停捐例以肅吏治。史記司馬相如以貲為郎。漢書食貨志令民得入粟補吏。捐納之制。由來已久。然必家有餘財。而後輸將獻納。固可抒報效之私。又可為進身之路。此中非無人才也。乃自捐章折減以來。持銀百餘兩而為佐雜矣。持銀千餘兩而為正印矣。即道府例銀鉅萬以上。今亦折算至三四千兩矣。家非素封。人思躁進。或攢湊於親友。或借貸於商賈。以本求利。其獘可勝言哉。況流品之雜。捐納尤甚。近閱邸抄給事中盧士杰奏。河南商城縣家丁李天錫捐納冒考一案。此事之已發者。其他未經敗露。尚不可知。處今日而欲澄敘官方。應以停捐為急務。或謂滇隴軍事未清。戶部度支未裕。停捐則經費何出。臣愚以為法久則變。變則通。變通之方。固不容緩。查同治八年間。戶部議覆前江蘇撫臣丁日昌條陳一摺。內開京外捐輸款項。果能於稅釐較旺各省籌款彌補。亟應將中外捐輸一律停止。京銅局捐項。從中酌定。每年以一百五十萬為準等語。近年捐輸已成弩末。恐尚不足一百五十萬之數。儻於釐金較旺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廣東福建九省。每年酌提數萬。再於海關洋稅項下。每關勻提數萬。以之彌補銅局捐款。或可相抵。至外省籌捐各局。收數雖難周知。而閩省現辦甘黔皖捐。自十年開辦至今。收銀不過數萬。他省之不能旺捐。可以類推。以涓滴之微。而害吏治之大。所得實不償所失。可否請  旨敕下部臣核議施行。俾經費有可抵補。而吏治庶望澄清矣。一汰囗員以清仕途。近年捐納軍功兩途。入官者眾。聞部寺各署額外司員。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衙門以內。司署為之擁擠。內城以外。租宅為之昂貴。實則補缺無期。徒耗旅食。若不設法變通。京員日形苦累。至於各省候補人員。更較京中倍蓰。向來道員候補最少。近則各省或多至數十員。府廳州縣以數百計。佐雜則以千計。每逢衙參之日。官廳幾不能容。各省現辦善後捐釐。均尚需人委用。轉瞬滇隴肅清。各局裁撤。僅有例派差使。以人數計之。十分之二三。已敷差委。似此盈千累百之員。徒形囗雜。臣愚以為變通之方。此時宜亟亟矣。查例載。各省試用佐貳雜職。已滿一年者。視各項缺數多寡。酌留十分之二。補過一員。咨取一員。仍敷十分之二之數。又大挑一等人員。掣定省分之後。其名次在後者。暫令回籍。俟大挑班次補用一員。該省咨取一員等語。似可仿照辦理。相應請  旨敕下部臣核議。將京外捐納軍功各班試用候補人員。視其數之多寡。酌留二三成。其餘飭令回籍。聽候咨取。庶仕途無人滿之患矣。

一限保舉以慎名器。軍興以來。保案層迭。開捐以後。花樣紛繁。於是軍營之保舉藉花樣以爭先恐後。各項之保舉又襲軍營名目以紛至沓來。名器之濫。至今已極。夫花翎。酬大功也。今則不盡軍功。皆保翎枝矣。二三品。崇階也。今則尋常勞績。亦以二三品頂帶加銜。邀請  恩賞矣。況 封典請至一品。遞保何止兩層。主事不能保道員。俟補員外郎中後。以道員用。與保道員何異。官員不得越級保舉。乃知府俟補道員後。加布政使銜。與越級保舉何異。其餘如京官應升之缺升用。外官遇缺儘先補用。此中捷徑。取巧良多。雖經部議限制章程。猶有未免過濫者。臣愚以為仍應變通辦理。可否請  旨敕下部臣核議簡明條款。通行中外。嗣後保舉文員。祗准保舉以應升之階。加以應升之銜。其餘班次花樣。一概刪除。至一品 封典。二三品頂帶加銜。不得擅請。庶名器益昭慎重矣。一復俸廉以勖官常。我 朝定制。京官支給雙俸。外官優予養廉。自咸豐年間。軍用浩繁。內外官俸。搭用鈔票。養廉分別減放。嗣鈔票停止。京外俸廉。復分別成數支給。 朝廷於籌維經費之中。仍寓體恤臣工之意。惟京員困苦州縣疲累情形。早荷  聖明洞鑒。今日欲砥礪廉隅。整飭吏治。似廉俸復額。其一端也。京官俸銀養廉。部庫動款。不能詳悉。至各省文職養廉。係支錢糧耗羨。查同治八年。戶部議覆前江蘇巡撫臣丁日昌條陳一摺。內開廉俸復額。必須各省錢糧耗羨徵收足額。始可抵放。應令各督撫就各省每年收支數目。詳細酌核。將徵數能否加增。放款能否加成。據實奏覆等語。現在各省已否覆奏。尚未接准部咨。查閩省文職額廉十五萬餘兩。內扣缺養廉一萬數千兩。每年應支銀十三四萬兩。核計現年徵數。本省公費支抵。尚屬有盈。除督撫藩臬養廉銀較厚毋庸議外。其道府以下各員。似可照額全支。相應請  旨敕下部臣查核。將中外俸廉。改復舊額。抑或加成支放。俾辦公力裕。而官常益飭矣。一重學額以勵士風。溯自軍興以後。各項用費。賴捐輸以接濟。是以鼓勵人心。有加廣中額學額之制。顧  恩施則浩蕩靡涯。而人才則優絀互異。竊思一省之大。人才眾多。三年一試。中額猶無慮濫竽也。至一州一縣。文風本有不齊。三年兩試。學臣照額取進。敷衍充數。勢所必至。夫秀才為多士出身之始。乃以文理淺陋者。濫廁其間。人才固不足觀。人品尤不可問。往往幸得一衿。包攬詞訟。武斷鄉曲。流獘不堪指數。且以近日士風言之。聰明有用之才。或投筆從戎。早膺薦剡。或挾資干進。亦博功名。其伏處鄉閭者轉多迂腐。故今日之秀才愈取愈多。今日之文風實愈趨愈下。臣愚以為學額若不變通。士風何由振作。可否請  旨敕部核議。嗣後外省捐輸各案。祗准照章請加中額。無庸請加學額。以示限制。並請  敕下各省學臣酌核各屬文風。將捐輸加廣之額。某屬可以足額。某屬不能如額。分別開單奏明立案。其不敷之額。俟他日文風向上。再行奏請照額取進。庶乎士子知所勉勵矣。

一立練營以修武備。髮捻滋事以來。勦平劇寇。肅清地方。所得力者。湘淮各勇耳。 國家歲糜帑金千百萬。以養綠營之兵。而未嘗得一兵之力。收一兵之效。其故安在。蓋營兵生長本籍。各有室家。月餉僅足以養一身。而不足以贍八口。勢必另習手藝。兼營負販。其力既各有所分。其人自不能常聚。每逢操演之期。不過奉行故事。校閱甫畢。隊伍旋散。設有征調。往往兼旬累月。始克起程。治裝固難。安家尤不易。且暫時抽調成營兵。與將不相習。即兵與兵亦不相識。人各一心。猝然應敵。能操必勝之權耶。若勇則不然。募自外籍。孑然一身。厚其餉而無待他謀。聚於營而囗相親習。朝聞令則夕拔隊。敵當前則士皆奮。夫非猶是人耶。何以兵則無用。勇則有用。得失優絀之間。較然易見矣。臣愚以為變通之方。則有化兵為勇之一法。往年江甯克復以後。臣上書原任兩江督臣曾國藩。備言江甯綠營之制。應稍變通。以現存得勝之兵。改充額兵。設營分部。可洗綠營舊習。曾國藩未及議行。旋調直隸。即設練軍。蓋亦采用臣說。而又增練軍之費也。

陝甘督臣左宗棠前在閩浙任內。奏准減兵加餉。就餉練兵。洵為救時良策。乃餉已加矣。兵已練矣。而仍不敢言確有把握。此無他。在籍之兵。終不若在營之勇。可否請  旨敕下各省督撫臣以減兵加餉之法。以所減之餉。加於戰兵。計得戰兵若干。著設練營若干。仍按湘楚營制五百人為一營。以裨弁為哨官。將官為營官。提鎮統領之。擇要分紮。隨時互調。俾卒伍皆離原籍。不至散處廛市。練一營之兵。即抵一營之勇。餉不另增。兵有實用。庶幾化兵為勇。而武備可恃矣。以上各條。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訓示。

謹上治平六策疏光緒元年

薛福成

竊臣伏讀邸鈔。欽奉   皇太后懿旨。諭令內外大小臣工。竭誠抒悃。共濟時艱。仰見  聖朝博採讜言之至意。海內臣民。同深欽仰。恭惟   皇太后  皇上勤求治理。 綸音初布。即停三海工程。斥去宮中紛華浮麗之品。申明   列聖家法。所有不安本分之太監。分別斥革定罪。用御史李宏謨之奏。將內務府大臣立予革職。九卿科道陳言者。莫不立蒙 答。凡所謂節用愛人之政。親賢遠佞之謨。皆已實見諸施行。四海嚮風。翕然稱頌。孰能復有遺議。然臣所欲進其愚悃者。則慎終如始。日新又新之說也。伊古聖人。造詣愈高。則克治愈密。蓋節儉之至。而仍慮及耗費。清明之至。而仍慮及壅蔽。憂勤之至。而仍慮及因循。惟謹之於微。防之於漸。而後  聖德無纖毫之累。治本既懋。上理可臻。若夫用人行政諸事宜。莫外乎遵循   成憲。然必有修明之術。有補救之方。有變通之道。臣竊就管見所及。謹擬治平六策。其大端曰。養賢才。肅吏治。恤民隱。籌漕運。練軍實。裕財用。均期有裨實務。稍濟時艱。如蒙  聖明俯賜察覈。天下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