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代创富者的智慧与情怀:民国商魂
5139200000013

第13章 盛宣怀: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3)

庄夫人名畹玉,又名德华,生于1866年,比盛宣怀小22岁。庄夫人出嫁时,盛宣怀已是一方道台,并使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大冶铁矿等大型政府企业的督办,实业蒸蒸日上,在号称远东第一商埠的上海置办了房产,庄夫人嫁给盛宣怀后,住在上海的盛公馆中,接触新鲜事物多,人又聪明,不久就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来。

庄夫人知书识礼,有主见,有远识颇有经济头脑,和董夫人性格迥异,她行事果断,有时候有点严厉,是个女强人,盛宣怀的孙女盛佩玉在回忆录中称她“有王熙凤的手段”。庄夫人对外爱用“德华”这个中性化的名字,给盛宣怀写信都是如此。很少用“畹玉”署名。由于盛宣怀常年在外,庄夫人也常给盛宣怀写信,她对含有家族事务特别是与人事有关的信件处置十分谨慎,在信封上特别写明“老爷亲启,旁人莫拆”,不许盛宣怀的幕僚代拆信件。有时还在信尾加上一句:“此信看过,速付丙丁。”要盛宣怀看后烧掉,以免被人看到,遭人忌恨。

盛宣怀整天和企业、商业打交道,庄夫人耳濡目染,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渐渐熟悉起来,盛宣怀主持上海华盛织布局的时候,上海的机器棉纺职业已经相当发达,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棉花有可观的市场,庄夫人拿出了一些私房钱,自己做主,做起了棉花生意,同时还做半成品面纱的生意,低价吃进,高价抛出,赚了不少钱。

庄夫人不但有经济头脑,还十分关心盛宣怀的政治前途。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盛宣怀被慈禧太后招进宫中“垂询”国家大事,这对一个官员来说是十分荣耀的事。庄夫人对此十分关心,接连给他写信,要盛宣怀在京城多活动活动,趁此机会谋个好点的职位。九月十三日的一封信中,庄夫人迫不及待地询问:“阅报纸,得悉召见两次,奏对六刻钟之久,未识所询如何?颇称旨否?”九月二十日,庄夫人又去信:“接连来电,均收,一切知悉。吾想你在京要自想门路。闻说皮小连虽是太监,荣宠非凡,若要升迁,须走伊门路。前者黄花农得此天津海关之缺,亦走皮之门路,用去七、八万两银子,又有一副晋于皮小连一同去奏,皇太后故放津海关道,此话陈永韶来向吾说及。望你须要费些小钱去巴结。”信中又不厌其烦地开导盛宣怀:“再□□二人亦要巴结巴结,彼处门上人等,亦该花些小钱,使人欢喜,不说坏话。吾闻知你未送人家门包,故此人家不说你好话,即吾家门上亦要人之门包,何况京内各衙门。”大概是庄夫人写的太露骨了,这封信中不少人名被盛宣怀涂掉,“皮小连”、“太监”被涂成墨团,整封信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一时不明白指的是谁。笔者端详了半天,又多方考证,才知道原来庄夫人是要盛宣怀去联络大太监李莲英!民间有传说,说李莲英当太监前因私贩硝磺入过狱,出狱后改行修皮鞋,被称为“皮硝李”,因此信中以“皮”指李。不过盛宣怀对巴结李莲英似乎有点不屑,盛宣怀有李鸿章这样的大靠山,有必要去巴结一个宦官吗?

这是庄夫人为盛宣怀政治前途着想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庄夫人也曾多次向盛宣怀提出:做官要顾及名声,不要为小利坏名声,那就划不来了。就在上述信件来往期间,盛宣怀透露在京城搞到一批买米的护照,庄夫人几次在信中追问,这批护照你打算怎么使用?因为当时报纸披露了一位官员利用买粮护照贩卖粮食出洋,从中牟利,社会一片哗然。庄夫人在信中千叮万嘱:“吾家买米,利息小事,况要别人先赚,还要被人说邱话(常州方言:坏话),也犯不着耽此名声。吾想你即办此护照,可作办赈米之用,不作赈米,寻钱小事,名声大事,望为斟酌。”那一年庄夫人才33岁,就俨然做起盛宣怀的管家婆了。

辛亥革命以后,盛宣怀下野在上海做起了寓公,盛家大大小小口都住在盛公馆里,盛宣怀年老体衰,已经没有了精力,盛公馆中一切事物都由庄夫人一手操办,家中吃闲饭的多,社会上打秋风的多,而能赚大钱的几乎没有,这种已开始走下坡路的大户人家,没有相当的手段,是很难管理的,庄夫人凭其精明的才干承担起整个家族事务的管理和运作。1916年盛宣怀去世,庄夫人遵照遗嘱,以盛氏遗产的半数,计580万两银子,成立名为愚斋义庄的基金会,规定不动本金,只用利息,用于家族事务和慈善事业,试图以这样的方式维持盛氏家族的延续和发展。

1927年庄夫人去世,时年62岁,她是盛宣怀的妻妾中寿命最长的一个。庄夫人去世以后,盛氏众多的子孙再也没有人具有管理家族的能力,没过几年,有人提议分掉愚斋义庄的本金,得到不少人的呼应,于是家族财产全部被瓜分,盛氏家族就此分崩离析,再也不复当年的繁华了。

家族

盛宣怀先后共有七房妻妾,生有八子八女。儿女们又各自与豪门联姻,互相依附,富上加贵,成为清末民初一支颇为庞大的家族体系。可谓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他的后代,绝大多数人都吃老太爷留下的家业,成为一事无成的纨绔子弟,却也不乏热衷于实业,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延续着这个百年家族的未完传奇。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撒手人寰,家业由其遗孀庄德华夫人接管。庄夫人出生于常州大户人家,并善于理财治家,精明过人。当时她的账房叫“太记账房”,所管理经营的盛家产业,从上海、苏州、常州,直到南京、九江、武汉,极为雄厚。1927年秋天,庄夫人突然患病去世。台柱子一倒,盛家子孙顿时慌做一团。而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老太爷的遗产分配。

盛宣怀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一直是众说纷纭。他在去世之前,曾有遗嘱,将其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救济盛氏家族贫苦人家,并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盛宣怀指定的遗嘱执行监督人,是他的恩师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经过两年半的清理,最终统计出盛氏财产至1920年1月止,总额为银元1349万余两,除去偿款等,实际应分财产为1160余万两。其中五成分给五房盛氏子孙,每房各得遗产116万两。另五成捐入“愚斋义庄”。

1927年11月,老四盛恩颐无视父亲遗嘱,突然向法院提出,要将早已归入“愚斋义庄”用于慈善基金的遗产,由盛氏五房分掉。这一下,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盛宣怀的女儿甚至为此告上了法庭。江苏省政府趁此机会,赶紧插上一手。1928年10月,省政府委员会主席钮永建下令,限时将义庄的资金股票一律冻结,由省政府派员来接收。这个结果是盛恩颐始料不及的,但对此也无可奈何。

盛宣怀的儿子们,大多无一技之长。其中,老大老二老三都是鸦片鬼,老四更是花钱如流水,曾有过一夜间输掉一整条弄堂的“豪举”。唯独老七盛萍臣,倒是做过件大事。上海足球史上队龄最长的球队——东华足球队,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颇为辉煌的战绩,史称“上海足球史上的黄金时代”,使上海一跃成为远东的足球重镇,而这支令华人扬眉吐气的球队的老板,正是盛宣怀的七公子盛萍臣。作为球队的发起人,盛萍臣不仅具体操办了球队的建立,还负责主持队中的一切事务,更把盛家老公馆中靠西侧的一幢小洋楼腾出来,供球队作队部。

同为上世纪初叶的豪门望族,宋氏家族(宋子文、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与盛氏家的渊源极为深厚。两家的关系,以宋子文与盛家七小姐爱颐的恩怨苦恋流传最广。宋子文从美国留学回来,担任了盛氏汉冶萍公司的英文秘书,常常出入盛府,由此结识了“惊为天人”的七小姐。宋子文不仅主动担任了七小姐的英语教师,还经常向她讲述大洋彼岸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充分显示他的博学,很快便赢得了七小姐的倾心。但七小姐的母亲庄夫人硬是不允许这门婚事。

1923年2月,宋子文由其二姐宋庆龄引荐,被孙中山起用,电报催其火速南下广州,但他放不下七小姐,就力劝七小姐跟他同赴广州。七小姐内心深处对婚姻自由充满了向往,而宋子文要她离家出走,却又是她无法接受的。饱受情感煎熬的盛七小姐最终掏出一把金叶,给宋子文作路费。1930年,宋子文再次返沪时,已带来了夫人张乐怡。盛七小姐为此大病了一场,从此二人很少来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七小姐留在上海参加了里弄工作,宋子文则跑到美国当了寓公。1971年,宋子文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七小姐则活到1983年,享年83岁。

盛宣怀四女儿盛樨蕙的大儿子邵洵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名气的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还曾被誉为“民国美男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上,邵洵美有“孟尝君”之美誉。为文艺,为朋友,他最肯花钱,甚至卖房卖地。当时能把实业与文学结合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开书店,办杂志,出新书,这正是邵洵美极乐意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回国的第二年,他就在静安寺路斜桥老公馆的对面,开设了一家“金屋书店”,出版《金屋月刊》。之后又专心致力于“新月书店”的经营。这时“新月”的成员有胡适、林语堂、罗隆基、沈从文、潘光旦、叶公超、梁实秋、梁宗岱、曹聚仁、卞之琳等文化名人,更出版了享有盛名的《论语》、《诗刊》、《新月》等杂志,在上世纪30年代的文坛,可谓风头独健。1934年,他在平凉路21号开办了时代印刷厂,从德国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影写技术设备(即照相版设备),这是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采用影写技术的印刷厂。

盛毓度是盛家老四恩颐的二儿子,20来岁时留学日本。盛毓度不仅是个成功的实业家,还是中日邦交史上有贡献的政治家。他经常出席各种社团的演讲会,为中国与日本恢复邦交大声疾呼,故而享有“国士”之誉,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政论家之一。1975年,周恩来总理邀请盛毓度全家回国参观、探亲。1993年盛毓度在东京逝世,遵其叶落归根的遗愿,归葬上海归园墓园。

轶事

盛宣怀以搞洋务而家资巨万,富甲一方,生活奢华,尝遍山珍海味,尤其爱吃火腿。火腿乃中国名产,最出名的首推浙江金华火腿,与之相伯仲的便是云南的宣威火腿,也是遐迩闻名。盛宣怀长驻上海,浙江为近邻,常吃金华火腿不足为奇,宣威火腿远在边陲,交通不便,反觉名贵。有人拍他的马屁,知他爱吃火腿,使特意托人从云南买来两条宣威火腿,敬献给盛宣怀,礼帖上写着:“奉上宣腿一双,请笑纳。”盛宣怀一看礼帖,触动忌讳,很不高兴,心想:我盛宣怀的双腿,何劳你奉上?当即命听差拿下去,可是第二天,他又想起了那双“宣腿”,很想尝一尝,便问听差:“我的腿呢?”听差忐忑不安地回道:“大人的两条腿,我想到您好像不喜欢,已让下人们吃掉了。”盛宣怀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因盛宣怀拍上压下,待人刻薄寡恩,得罪了不少人,人们恨他而找不到报复的机会,听说他的“宣腿”被下人吃掉的事,便想捉弄他以泄愤。有人就送了一份礼去,礼单上也写着“奉上宣腿一双,请笑纳”。盛宣怀打开礼盒一看,见那两条“火腿”又黑又小,根本不像宣威火腿,又弄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使叫来专管膳食的饭司务来看,饭司务一看就明白了,回道:“大人,您的两条腿是狗腿。”这是讽刺他当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等人的狗腿子,差点没把盛宣怀气晕过去,他暴跳如雷,但送礼的人不具名,无法弄清是谁的恶作剧,也只得咽下这口闷气。

评价

慈禧太后对盛宣怀的评价:“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评价:“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评价:“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孙中山对盛宣怀的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