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宣传、作业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确权发证、档案管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主要有省级财政承担,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⑤前期工作。
——组织农户自愿申请。国务院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后,各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应尽快明确本省相关政策措施,并宣传到户,组织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申报各年度退耕还林还草任务。
——编制省级实施方案。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登记并确认农户申请,汇总形成县级退耕还林还草总规模。在此基础上,省级林业、农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编制明确到县的省级实施方案,经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财政部门综合平衡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省级实施方案要做好与防沙治沙、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划的衔接,并做好科学论证。
——编制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在各省级实施方案基础上,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会同国土资源部编制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审批。
——确定年度任务。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根据全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完成情况,提出年度任务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平衡后下达年度任务。
(5)工程实施。
①省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实施方案、确定年度任务时,要以县级为单位相对集中,保证退耕一片,见效一片。可以采取竞争立项的方式,优先安排农民意愿强烈、县乡政府有积极性的县先期实施。
②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要将退耕范围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做到实地与图上一致。不得擅自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不得将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耕地、坡改梯耕地、上一轮退耕还林已退耕地纳入退耕范围。
③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制定统一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验收标准和合同范本。县级人民政府或由其委托的乡级人民政府要与退耕农户签订合同,明确退耕范围、面积、树种草种、初植密度、补助标准和金额,以及完成时间、质量要求、检查验收与资金兑付时间和管护责任等。
④县级林业、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培养良种壮苗,加强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及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情况进行验收检查,达到验收标准的,方可兑现补助资金。
⑤建立健全村级退耕还林还草公示制度,对退耕农户的退耕面积、退耕地点、树种草种以及质量要求、验收结果、补助资金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⑥各地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农户退耕成果巩固,不反弹,不留后账。
(6)监测考核。
①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制定检测考核办法,对各省退耕还林还草合格率、保存率进行验收,对是否落实到应退耕地开展监测。
②国家林业局负责还林第二年成活率验收;还林第四年验收、还草第二年验收分别由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会同国土资源部负责,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开展逐图斑的监测考核。
③考核结果依程序公开,并作为调整各省年度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兑现补助资金、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④财政、审计部门等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足额用于退耕还林还草。
(7)配套政策。
①退耕后营造的林木,凡符合国家和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的,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未划入公益林的,经批准可依法采伐。牧区退耕还草明确草地权属的,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②在不破坏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前提下,允许退耕还林农民间种豆类等矮秆作物,发展林下经济,以耕促抚、以耕促管。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实行多重经营。
③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投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用于退耕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退耕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④退耕还林还草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确权变更登记。
理论篇
宁夏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宁夏地处干旱荒漠地区,森林植被稀少,生态十分脆弱,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宁夏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为生态林业、依法治林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中央对宁夏生态林业高度重视,投入力度空前加大,自治区政府对宁夏生态林业建设的地位大大提升,同时也对宁夏生态林业建设的质量、效益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对宁夏林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宁夏林业科技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宁夏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1.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宁夏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发展,重点建设以六盘山、贺兰山、中部防沙治沙带、宁夏平原为骨架的“两屏两带”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绿化美化五大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13年年底,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0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3.6%;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2475万亩减少到1774.5万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33.2万农户、153万多人通过退耕还林解决了温饱并走向脱贫致富,湿地保护面积310万亩,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湿地面积不减反增的省区之一,人均湿地面积位居西北第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率先在全国实施以省为单位全域禁牧封育,连续55年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全区以葡萄、枸杞、红枣、苹果等为主的特色优势经济林产业基地达到480万亩,林业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17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2.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机遇和优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为生态林业、依法治林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一是生态文明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成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2013年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他在海南考察时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为加快生态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发挥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中的主力军作用,提供了新机遇、开拓了新空间。二是美丽宁夏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自治区“两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战略目标,赋予了林业部门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林业不仅要承担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丰富生态产品的重任,还要承担起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更要承担起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任。三是生态需求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天蓝、地绿、水净的人居环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条件,创造优美的环境,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安全的生态、充裕的绿色产品成为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和光荣职责。
二、生态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宁夏生态灾害频发
宁夏地处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地,是生态灾害较严重的省区之一。旱灾、冻灾频发,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时有发生。全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全区沙化土地面积1774.5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2.1%,荒漠化土地面积4168.5万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3.5%,是风沙进入祖国腹地和京津冀地区的主要通道和前沿地带。宁夏既是全国沙尘暴发生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2.林业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宁夏自然条件差,生态系统脆弱,资源总量不足,201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13.6%,远低于全国21.63%的平均水平,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近年来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生态修复和荒漠化防治任务非常繁重。
3.林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重造轻管、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抚育的现象比较严重,森林经营滞后,林地正向转化率较低,营造林还不能完全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4.森林资源管理难度加大
经济发展与森林、林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增多,个别地方违规占用林地、盗伐林木、盗猎野生动物、盗采野生植物、偷牧现象时有发生,森林、林地林木防火形势比较严峻。
5.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不大,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制约干旱地区造林的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特色经济林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较低,质量监管、品牌保护和市场规范力度不够。
6.林业改革进展缓慢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林业经营管理机制不活,建设主体比较单一,社会化、多元化投入林业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
7.营造林投入不足
宁夏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区,财政收入少,自治区财政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林业发展资金大多靠中央投入,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宁夏林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8.依法治林意识不强
存在“重人治,轻法治”,忽视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也有的片面理解依法治林就是审批和处罚,林业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不到位。
三、宁夏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对策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建设美丽宁夏的新目标,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新期盼,林业部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应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把林业工作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要紧紧围绕自治区中心工作来谋划和部署林业工作,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更好地服务于自治区“两大战略”和“四个宁夏”建设,全力推进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加快推进全区22个市县(区)市民休闲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镇村绿化美化;继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围绕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继续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以及重点生态脆弱区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的退耕地造林。以三北防护林为基础,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为重点,推动山川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加强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管理,推进低质低效林改造。
2.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形成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生态林业建设投资主体是政府,所以政府承担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自身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努力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引导社会行为,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社会政策,积极探索和寻找各类型的投资渠道,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大主体,分散风险,筹集资金。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林业可继续发展,把社会闲散资金吸引到林业建设中,实现林业投资多样化。在税收政策、贷款和还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林业投资者优惠,充分调动社会闲散资金的投资积极性。当前,国家十分重视林业的生态环境效益,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以生态林业建设刺激需求的资金渠道。由于生态林业建设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资金筹集面临重重困难,所以,应积极探索和创新生态林业建设机制,按照“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介入、全社会参与”的思路,积极培育和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生态林业建设,保证生态林业建设的资金供给。
3.坚持改革创新,破解生态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加快政策引导、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充分激发林业发展的内在活力。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完善集体林地林权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政策,规范林地产权交易;积极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农民林业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林地、林木资源管护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生态管理、生态准入、生态补偿、生态目标考核、生态资金保障及违反生态红线问责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