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乔布斯每天坚持不懈地给瓦伦丁打三四遍电话,终于有一天,瓦伦丁给乔布斯推荐了三个人,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迈克·马库拉。乔布斯立刻给马库拉打电话,并最终留下了马库拉。马库拉对乔布斯的影响包括:定价策略、销售网络、市场营销,以及远见。马库拉告诉乔布斯苹果的营销哲学:共鸣(empathy)、专注(focus)和灌输(imput)。
1976年,乔布斯从电视广告上知道了里吉斯·麦肯纳。为此,乔布斯每天都给麦肯纳的公司打电话,最开始,接待他的是负责新客户业务的伯奇。在连续几个星期的骚扰中,伯奇去了苹果,但是没有接业务。
乔布斯没有气馁,他继续一天三四遍地给麦肯纳打电话,最终赢得了见到麦肯纳的机会。
乔布斯和沃兹一起去见麦肯纳,但沃兹不喜欢他。事情搞砸了之后,乔布斯立刻给麦肯纳打电话,希望再见一面,于是敲定了这次合作。后来他们的合作直到乔布斯生命的终点。
1983年,乔布斯对管理苹果跃跃欲试,但他知道,28岁的自己还没有足够赢得公众信服的能力。于是他们最终锁定了百事可乐部门总裁斯卡利。1983年1月,在Lisa发布会后,斯卡利和乔布斯交谈到深夜。虽然交谈愉快,斯卡利仍摆出了“你很难聘请到我,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姿态。2月,乔布斯去拜访斯卡利。随后斯卡利又在路过库比蒂诺的时候拜访了乔布斯,但仍然没有敲定。3月,乔布斯再次拜会斯卡利,发起猛烈攻势。斯卡利在谈完价钱以后,仍然犹豫不决,这时,乔布斯在一段沉重的、不舒服的沉默之后,说出了后来一直被大家重复的话:“你是想要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抓住机会改变世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乔布斯有名的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最早乔布斯想找艾伦·索金帮忙润笔。索金一口答应,但未动笔。于是2005年的2月、4月,一直到6月,乔布斯不断地给索金发邮件、打电话,但最终不得不自己去完成它。再比如,为了完成自己的传记,乔布斯从2004年开始就联系沃尔特·艾克萨森,在艾克萨森拒绝了他以后,乔布斯不断地去说服艾克萨森,直到2009年。那时候,乔布斯癌症复发,他的妻子鲍威尔说服了艾克萨森。
我不知道中国的企业家有多少人会如此放低身段去追求把事情做完美。但从中,我想很多人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乔布斯是那种“立即行动”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想要做,就立刻开始,绝不等待。
其次,如笔者所说,乔布斯只追求一流人才。而且乔布斯会不屈不挠,直到达成目的。
最后,乔布斯眼中只有要做的事,从来不怕“没有面子”或者在别人面前出丑。“我是那种只想着成功不在乎是非的人。”乔布斯说,“无论我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五分钟内我就会改变观点。我就是这样,不怕犯错。我经常承认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只在乎结果。”
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亚瑟·叔本华
乔布斯不出局会怎样?
乔布斯被苹果第一次扫地出门,这事众所周知。我们现在讨论一下,如果乔布斯没有出局,苹果今天会怎么样?先来看一下基本背景。当时,斯卡利和乔布斯蜜月结束,乔布斯酝酿夺权,最后斯卡利反击成功。
“我觉得像有人在我的肚子上猛击了一下,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有30岁,我希望有机会继续创造一些东西,我知道我至少能创造一种很棒的计算机。而苹果公司不再给我机会了。”1985年5月31日,约翰·斯卡利签署文件撤销乔布斯所有经营性职务。
随后,乔布斯去欧洲为苹果公司做宣传。期间,他对一位瑞典记者说:“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根据的。亨利·福特在20世纪20年代就遇到过几次挫折。”“我不是一个天生就喜欢追求权力的人,我只在乎苹果公司的发展……为了苹果公司更好地发展,我宁愿奉献出我的一切。可以这么说,如果苹果公司需要我扫地,我可以扫地;需要我去清理厕所,我也可以去清理厕所。”在谈到Mac的挫折时,乔布斯说:“我的想法是好的,但却做得太过头了。”
但是等乔布斯7月份回到苹果时,他发现苹果公司已经不再需要他了。“他们叫我搬出我的办公室,他们在苹果公司大楼的街对面给我租了一幢小楼。我给它起了个绰号,叫‘西伯利亚’。”
乔布斯曾想过要从政,后来,他认为“最能发挥我特长的就是设计新型电脑产品,这也是我喜欢的工作。因为我喜欢做,所以我能够做得最好”。
1985年9月13日,乔布斯提交5名想带走的员工清单,拟离职创业;9月17日,乔布斯正式辞职。乔布斯离职时,持有苹果公司大约11.3%的股票。他最后不断减持到只剩下最后1股。乔布斯说,这是为了看到苹果的财务报表。
乔布斯被赶出苹果的经历,提醒了后来硅谷的所有创业者,如Facebook(脸书)、Google(谷歌)等,他们在吸引投资时都加上了投票权条款,以避免创始人的话语权旁落,被赶出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这也应该算得上是乔布斯留给世界的精神遗产(当然是被迫的)。
笔者认为,正如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所说的那样:离开苹果是乔布斯所有经历中最好的事。它和之后NeXT的失败一起,清空了乔布斯所有的骄傲,也留下了乔布斯认为正确的坚持,就像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淬火,乔布斯才得以重返苹果。
关于乔布斯犯的错误,我前面已经多次提及。我这里愿意再引用当时的部分说法:
“乔布斯具有远见,可以看清楚1000英里以外。但是他看不到第一小步中的细节。这是他的天赋,也是他失败的原因。”苹果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杰伊·安利特说。“史蒂夫很有激情。他傲慢、蛮横、极端和要求苛刻——完美主义者。同时,他还不成熟,脆弱、敏感和容易受伤害。他精力充沛、很有远见、魅力超凡,不过经常固执己见、态度强硬并且直率得让人无法忍受。”这是斯卡利对乔布斯的评价,不过我认为,这些大多数都是优点。但是,社会协作只要求领导人略微领先一些,如果领先太多,跟不上的人就会诅咒而非赞扬领导者。这是乔布斯当时的困境:缺乏对事态的把握和驾驭能力。
因为这些错误的存在,如果乔布斯继续留在苹果,而不是提前脱离后来频繁濒临破产的处境,他也许很难在如此多的痛苦折磨中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那样,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可能会被庞大的苹果的其他优势所掩盖——就好比微软利用垄断资源推销IE浏览器,或者腾讯利用已有资源去推广旗下的某款产品,可能它并不成功,但是由于资源的强大,这些产品还是会得以生存下去,这会降低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敏感度。
“从苹果公司被炒是我这辈子发生的最棒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成功者的极乐感觉被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轻松感觉所重新代替:对任何事情都不那么特别看重。这让我觉得如此自由,进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一个阶段。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苹果开除的话,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乔布斯自己解释说,“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
后来,在乔布斯病逝前,他问苹果公司早期的人力资源总监、英特尔联合创始人鲍勃·诺伊斯的遗孀安·鲍尔斯:“告诉我,我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你那时非常冲动,非常难以相处,但是你的视野让人折服。你告诉我们,‘过程就是奖励。’事实证明你说得没错。”
过程就是奖励。——史蒂夫·乔布斯
NeXT的教训和收获
失去在苹果的权力后的某一天,乔布斯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最关心的事情。首先当然是苹果公司和苹果电脑,然后是想促成苹果教育基金。根据这个想法,乔布斯创建了“The Kids Can't Wait”(孩子们不能等)项目,想办法给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赠送一台电脑。
1985年9月,乔布斯告诉《新闻周刊》:“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召集一群天才般的人,和他们一起设计产品……我想设计出更多的产品。如果苹果公司容不下我设计的产品,我就会和以前一样自己单干……当时苹果公司创业的时候,就是从车库里开始的……我们当时可利用的资源真是少得可怜。但我们都有一种创见性。”
乔布斯的新公司NeXT启动了。乔布斯雇用了最出色、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但是从一开始,NeXT的情况就相当不妙:没有什么具体计划,乔布斯没能吸取以前在苹果失败的教训,也没有吸取自己被赶下台的教训。或者说,每个人其实在自己的内心都要重新经历一次淬火,才能认真地反省失败:第一次,会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人;直到再一次失败,我们才会认识到是自己出现了问题。
在NeXT,我们会看到乔布斯过往所有经历的复刻:现实扭曲力场、招募伟大的人才、最优秀的说服能力、日臻化境的发布会……以及再一次的失败。而这些内容再次告诉我们,乔布斯并非一往无前地只有成功。没错,万维网是在NeXT上写出来的;没错,NeXT的设计进入了博物馆……但实际上,直到iPad取得成功以后,屡屡质疑乔布斯的声音才沉寂下去。而直到今天,苹果可能会完蛋的判断声浪仍是一浪高过一浪:就好比预测走高的股市会崩盘一样,谁都想成为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家伙。
我们逐一来看当时乔布斯重复做过的那些事,以及乔布斯在其中仍旧再犯的错误,我们会发现,为何乔布斯无法把NeXT变成另外一个苹果。
1、找最优秀的人。
这一点是乔布斯一贯坚持并且被证实了的成功秘诀。为了做出最好的标识,乔布斯找到了企业标识设计大师保罗·兰德。兰德给乔布斯设计出了NeXT的商标,只有e是小写的,兰德的说明书里解释:e=mc2。于是乔布斯的公司名字就变成了NeXT(原来乔布斯的公司名字是Next)。为了能够得到最好的设计师团队,乔布斯希望得到原苹果的签约工业设计师——青蛙设计公司的艾斯林格。艾斯林格正是乔布斯在苹果时亲自与之签约的,但乔布斯才不在乎这一点。他用尽各种手段最终得到了艾斯林格。艾斯林格做出了乔布斯认为最好的NeXT机箱设计——每条边都是1英尺的完美立方体。
2、做出最好的设计。
在乔布斯看来,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极其完美的审美观,这种完美的审美观要比事物本身更加重要。为了做出完美的东西,乔布斯放任自己的天性。为了能做到最好,乔布斯选择了价格65万美元的模具。当模具在机箱底部留下微小细纹时,他飞到芝加哥说服铸模工人重铸,直到完美。乔布斯坚持要让显示器有俯仰角度调整功能(现在都一样了)。他坚持机器内部的螺丝一定要有昂贵的镀层,坚持机箱内部涂成亚光黑色。NeXT没有现成的芯片,乔布斯让工程师自己设计。他还坚持建设自己的全自动化和未来感的工厂,而且在工厂里有2万美元的黑色皮座椅、一节定制的楼梯、重新配置了的装配线。
设计是灵魂。它并不仅仅是外观,虽然早期看起来是违反包豪斯的形式追随内容的原则,但最终产品是为人服务的,如果确定了人的需求,最终一切会向内容靠拢。如果内容偏离完美,形式再去追随就只会错得更远。
3、无畏的推销员。
销售NeXT电脑意味着要有销售渠道,于是他“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CEO都接到过乔布斯的电话。为了销售产品,乔布斯不断亲自展示产品。比如,为了说服迪士尼,乔布斯鼓舞性地对他们说:“世界将会因为有了电脑而出现一次伟大的变革,迪士尼公司作为大型公司的领头羊,应该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NeXT所做的努力针对的也是这场伟大的变革。”但是,现场出现了状况。迪士尼的杰弗瑞·卡曾伯格(后来迪士尼和乔布斯的另一个公司皮克斯闹翻时,他出走迪士尼,成立了梦工厂继续与之对抗)在乔布斯的演讲中打断了他。他冷酷无情地说:“如果有人要和我的女儿约会,我的手里会准备一把手枪;假如有人要占有我的动画,我会让他彻底完蛋。”
任何普通人在这样的时候都可能被吓坏,但是,乔布斯在停了一会儿以后,继续推销他的电脑,就像没有任何人在现场说过任何话一样。
4、伟大的发布会和半成熟的产品。
1988年10月12日,在NeXT电脑全球首发会上,乔布斯完美地掌控了发布会的每一个细节,他采用了庄重而极为简单的舞台外观。当然,21世纪初,这种发布会成了主流。
NeXT电脑有很多伟大的创新。除了得到莲花公司支持的电子表格程序,NeXT还有牛津版莎士比亚作品集、一部字典、一部百科汇编和一部《牛津引语字典》。NeXT电脑做出了第一批真正的电子书。它还有录音和播放功能,有调制解调器、传真和加密功能,配备了光驱,以及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等等。《Mac用户》的编辑路易斯·科尔(Louise Kohl)预言:这种机器将替代你的性生活。(对了,后来媒体经常让用户在iPhone和性生活中间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