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一生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5282700000004

第4章 为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美国的桃乐丝·诺帝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指责中长大的孩了,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的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分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地破坏家庭气氛,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供给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家庭是父母创造的,可家庭的核心却是孩子。如果父母成不了孩子的朋友,对家庭来说将会失去激情;没有激情的生活,孩子将会难以快乐。专家指出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严厉管教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其实,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暴烈。

(2)自然成熟论。持这种观点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是放任自流概不过问的态度。在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甚至自我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3.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闷或紧张甚至危机四伏。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要不逆来顺受,要不逆反、攻击性强。

(2)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迁就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是父母迁就自己,自己却很少迁就父母。

(3)唠叨啰嗦型沟通。唠叨啰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反而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

可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还要学会怎样利用环境去影响孩子。古人就很重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因为自家居住的周围环境对儿子的教育培养不利,曾三迁其址,被后人传为佳话。现今的父母则更应懂得环境对孩子成长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社会大环境之外,在家庭环境中,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学术气氛、竞争气氛和民主气氛,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成才的天地。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比物质条件还要重要,因为这将影响到孩子情感智商的发展。因此,家长可以吸取一些专家的建议,去改善家庭的环境,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环境比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重要,因为这将影响到孩子情感智商的发展,所以家长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在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能使孩子有责任感。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这种健康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

根据国内外多方面的调查,父母亲经常吵架,特别是父母离婚后,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随祖父母生活的孩子,学习差的多,有心理问题的更多。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表现出自卑、胆小、多疑、不合群等心理障碍,会大大地影响和干扰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

鼓励孩子勤学好问。遇有不懂的、不会的问题,同孩子一道查字典、翻阅资料,这样做不仅会提高父母的威信,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给家庭增添许多乐趣。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生活充满热爱,个性品质健康向上,思想感情积极热情,观念信仰坚定正确,风俗习惯有趣活跃,便会使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之中,造就孩子的良好个性。

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儿童期的孩子一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父母对学习的态度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父母喜好读书、看报,特别是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新观念本身就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最深远的教育。

一些专家学者说得好,“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对孩子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孩子一道成长;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互相学习,相互交心,不要自以为是;家长还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要把“向孩子学习”看做是父母终身学习的内容。

为了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家长参与引导,配合教学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我们现时的社会来说,学校的教育并不完善,所以家庭教育更可以发挥其独特的魅力,让孩子的学习更为主动。

鼓励孩子并同孩子一起学习。

如问候语、礼貌用语的应答,做游戏、画图、涂色、剪拼等,这些活动既是有效的学习,也是亲子之间亲切的交流。鼓励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在家居物品上贴标签等。

珍惜孩子得到的小奖品、小制作等。

把孩子在班上得到的小红花、彩旗等,展示在他们的“学习角”里;把他们的奖状、奖品陈列出来,适当地请亲友们参观,将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家长还可以许诺,在孩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小奖品”后,再给一次诸如玩具之类的“大奖”,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多鼓励和表扬,少批评,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

父母要多以鼓励、理解、尊重的方式与子女谈心,即使惩罚也要富于情感性,要伴随合理的解释。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说什么“瞧人家总拿前几名,你呢……”。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基础、身体、爱好,特别是语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相差很大,随便去比只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孩子喜欢好学、好记的内容和形式,孩子常常在放学时还在高唱,可以说这是上课的延续,应当得到家长的赞许。但是有些家长忽略了它,往往不悦地追问“今天学什么啦”、“你学会了吗”等,这些问话马上会遏制孩子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家长欣赏地听孩子唱完后高兴地夸赞:“又学新歌啦,唱得真好”等,会进一步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再有,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课堂上“能说会道”,因而告诉家长说“会了”,但是当他在家时往往“不会”了,这是因为课堂上有着特定的学习环境,又是刚刚学习过、练习过的,离开教师和课堂当然就会不一样了。家长要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而不是批评,更不能指责他们。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合理地安排晚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共同欢歌、共同游戏。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聊一下幼儿园里的所见所闻,再跟孩子一起听读十分钟,边读边看边识字,然后再用十分钟轮流表演节目,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孩子会觉得很有意思。另外,还可以跟孩子一起画画、玩游戏,临睡前再给孩子讲几个故事,使孩子享受到亲情的温暖。

双休日到了,更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进行环境教育的大好时机。父母带孩子去广场喂鸽子,体会喂鸽子的乐趣;去公园体会碰碰车带来的刺激;也可以去书店,帮孩子选上几本好书,丰富一下孩子的小书架;走在路上,随时观察路上行人、汽车、天气的变化及路上发生的事情。随时引导孩子增强明辨是非的本领,扩展视野,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提醒父母们用孩子的眼光、用孩子的语言,来看、来想、来谈,感同身受,体味生活,父母自然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总之,家庭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亲密无间的零距离相处、言传与身教并重的教育方式及激情洋溢的生活,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笑口常开、乐观向上的父母,其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激情洋溢的教育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