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5309400000007

第7章 状元生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4)

张倩喜欢看书,但是不喜欢那种大部头的古典名著。她喜欢的多数是一些闲书杂志之类,比如《读者》等。高三的时候她也会买这些杂志看,不过很有节制,也从不背着父母。她是把杂志当作闲暇之余的消遣品。张倩还喜欢很多东西一一唱歌,听音乐,还有运动。她平时很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从小就学会了游泳。但这些都是业余爱好,她没有特别精通的。张倩要感谢父母,因为这些都是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会的。性格爽朗的张倩对待朋友也是很坦诚,父母对于张倩的社交管得很少,他们相信自己的女儿。

张倩是个很随意的人,甚至有点粗枝大叶。常常是自己的东西都不知道放到哪里了,在家的时候总是会问母亲要。高三的时候她的生活不过是回家以后到桌子前面看书,母亲做好了饭会喊她,吃完饭稍作休息便继续学习。收拾碗筷啊,收拾自己的书桌啊,这些“善后事宜”都是和她无关的,所以她的一切东西母亲都了如指掌。

高三她所有的任务就是学习,复习准备高考,而这对张倩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高考要准备的2B铅笔笔芯要削成楔形的,涂卡的时候才会方便省时。张倩的铅笔从来都是父亲帮忙削好的,高考结束后媒体的各种采访报道都是母亲一手整理保存的。

高三很多家长都会去找老师,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或者让老师重点抓一抓自己的孩子。而张倩的父母却从来没有刻意去找过班主任,只是有的时候母亲到学校找张倩有事,张倩没下课的时候她才会找班主任聊几句。张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从来没有跟父母提什么过高的要求,尽管她知道即使“要天上的月亮,爸爸妈妈也会摘给我的”。

张倩和父母的不愉快只有一次,那是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填报志愿时。

报北京大学是全家一致通过的,不过选什么专业还没有定下来。张倩的父母在银行工作,觉得自己的女儿学金融会比较好一点;法律在重庆又比较热门,做父母的又想让女儿学习法律。父母在这两个专业之间拿不定主意。刚刚填了金融,母亲却又和张倩商量:“要不咱们学法律吧!”张倩本来就是个直性子,脾气又有点躁,跟母亲说话的嗓门便大了起来:“你不是让人家学金融的吗,怎么又学法律了?改来改去的就是拿不定主意!”

不过北京大学对状元是特别优待,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张倩进北大的时候是在法学院,后来还是选择了光华管理学院。

状元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种神秘色彩,大家都以为状元肯定会有故事,有曲折,有泪水,有欢笑。但是张倩却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故事,但这平淡的背后却很让人羡慕——她的坚强,她的家庭,她的父母。

看起来,我们真的和张倩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她所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吗?她的家庭对她性格和个性的影响正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难以做到的。张倩的父母所做的,其实我们每个父母都可以做到,但是这样的教育又有几个父母真正对自己的孩子实践过?

郝煜:父母宽容与爱心铺就的状元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在过度期望的心情的支配之下,却往往无意中做出许多伤害孩子的事。教育专家指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强迫孩子成为样样优秀的天才,而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辅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2002年的7月,和往年没有什么不一样,依然是满天流火。而从7月的流火中走来的高三学子,回想起高考来,都依然还是唏嘘不已。当郝煜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走在美丽的燕园里时,他更是感慨良多。

回首来时路,郝煜有很多感慨,在自己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是父母陪着他一路风风雨雨,是父母不断的支持和鼓励,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收获和提高。从小到大,父母付出的,远比孩子能看到的多得多。

郝煜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母是大学同学,都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母亲在山西财经大学担任教授,教金融学。郝煜选择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学习,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母亲的影响。爸爸是党政干部。父母两人都是那种老老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做工作的人。姥爷是解放前的大学生,而且还是全才。他学过半导体,会做木匠活,还烧得一手好菜,对古典诗词也很精通。小的时候郝煜特别崇拜他老人家,姥爷的博学给郝煜影响特别大,那时候郝煜最感兴趣的就是姥家的几个大书柜。

父母在那个时候也没有逼着他看书认字,但是因为客观条件好,郝煜启蒙比较旱。他从小就表现出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7岁的时候看电视转播亚运会,看到不同国家的国旗,他就能把这些国家的国旗都记住。小时候都煜还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上街看到汽车,他就像“呆”了一样不走,一直看啊看,回家之后就开始画,而且一开始画的就是立体的。大人都夸他有天分,鼓励他多看、多想、多画。大家都清楚,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一句赞许、一个笑容、一个眼神都可能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郝煜也正是在这样的肯定和鼓励下,一直没有丢掉画画的兴趣。

在成长的岁月里,凡是郝煜喜欢的事情,父母都是这样支持和鼓励的。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父母并没有为郝煜苦心孤诣地铺就一条按部就班的路。他们只是给儿子提供了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而这些条件无形中吸引和影响了他,再加上父母因势利导,郝煜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发展。

慢慢地,郝煜画得越来越多了。因为家里没有专业的人士指点教授,爸爸妈妈开始考虑让郝煜上专门的美术班。但是父母又担心郝煜会不喜欢这种方式,反倒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因为被父母逼着学琴、学舞蹈、上补习班而厌恶一切学习,甚至对父母都有抵触情绪。父母当然不希望孩子那么辛苦,更不希望孩子有不快乐的童年。

爸爸妈妈考虑了很久,对郝煜说:“我们想让你学画画,希望你能有专门的老师教,能够画得更好。但是这样做绝不是为了你能成为什么艺术家,只是因为你喜欢,那么我们就有义务给你提供好的条件。还有,爸爸妈妈希望你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坚持做,能做好。”那时候郝煜小小年纪,可能不是很明白父母的话,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

从小学到高中二年级,美术班的课他从来没有间断过,其间大大小小的奖拿了无数个。而父母的那份苦心也没有白废,这段学画的经历,不仅锻炼了郝煜多方面的能力,还让他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能坚持,不会轻易放弃。

郝煜还记得小时候上英语班的经历。那时候学校还没开英语课,母亲就帮郝煜报了一个校外的英语班。父亲那时候很忙,每天晚上都是母亲接送郝煜上下课。冬天的时候冷风吹着,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郝煜艰难地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夏天又热得要命,郝煜记得特别清楚,每天回到家的时候,妈妈的衣服都湿透了,进门就洗衣服,但是送他上课却从来没间断过。回家的路上,妈妈会问儿子当天学了什么,郝煜把老师教的内容说给妈妈听,妈妈就很开心地称赞他,然后在路边停下来买郝煜最喜欢吃的羊肉串。每次都是郝煜吃三串,妈妈吃一串,再多她就不喜欢吃了……

从小到大,郝煜的功课一直都很好,这不是得益于父母手把手地教。严厉认真地查,而是得益于从小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郝煜的父母都是那种很认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对郝煜同样是这样,但他们对郝煜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填鸭式的。也许因为是搞教育的吧,母亲坚信:“教育,甚至儿童教育也绝不是:我替你思考,你只消吞下去!”不管学什么东西,父母希望他首先是感兴趣的,然后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多思考多总结。

郝煜的父母是睿智的,他们明白以兴趣做向导,孩子才能在知识的宫殿中走得更远、更深入。以后郝煜博览群书,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高考的重压下也没有变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完全得益于父母的因势利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关于父母,郝煜说:“他们都是老实人,俯仰都能无愧于心”。他们不用言说,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育着孩子怎么学习,如何做人。在学校,郝煜担任很多社会工作,在处理这些事情方面,郝煜也受父母很大影响。父母属于被耽误的一代,经历过很多事情,在做人上非常讲原则,在业务上非常刻苦;但对其他的事情却看得很淡,从来也不去争,显得特别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