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苦苦钻研师传的那本《阴符经》,细细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谋略,并结合七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剖析。吸取上次的教训,他必须吃透各国的利害关系,这才能有的放矢,切中利害。他日夜苦读,乃至废寝忘食。抓紧时间多读书,他用绳子将头发拴在房梁上,每当打瞌睡的时候,头发一扯就痛起来,瞌睡就醒了。他还将铁锥子放在身边,一旦想睡,就用铁锥刺痛自己,将睡魔驱走,为此,常常被刺得鲜血直流,有时血一直淌到了大腿上。这样苦学一年后,他已对时局了若指掌,便针对各国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策略。
他再度出山了,提出了六国合纵连手抗秦的战略方针。得到了六国的认同,就这样他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说得六国诸侯怦然心动,趋之若鹜、言听计从。很快,他就掌握了六国的相印,并有力地制约秦国对外扩张的步伐,逼使秦国军队十五年不敢东出函谷关一步。
二、初露锋芒
故事1、国君赞誉
十九岁的孔子可谓鸿运当头,他娶了一位美丽贤惠的亓官女为妻,从此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尤其令他高兴的是,就在他新婚不久,鲁昭公召见了他。
作为一介平民,能得国君亲自召见,确是罕见之事。当然,能够有幸得到国君的垂青,除了他博学多才声名远播外,还得归功于那次鲁都祭天求雨的仪式。
鲁国数月不雨,田土干裂,眼见旱魃横行,百姓将受灾荒之害,因此鲁昭公准备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天求雨仪式。
一切准备就绪,祭礼就要举行,谁知节外生枝,主祭之官却突然中暑晕倒。这一下可就乱了套,鲁君身边虽不乏文武官员,可是这种祭礼十分复杂,那些官员喝喝酒谈谈天还可以,可对这些祭礼却没人懂多少,眼看良辰吉时快到,祭礼却无法举行。
鲁昭公此刻急得六神无主,这时孟僖子看到站在人群里的孔丘,便向昭公提议,让那位长人孔丘试试。
昭公质疑道:“你们这些官员都无能为力,他一个小年轻能行么。”
孟僖子说:“国君,你可不能小看这个青年,他可是圣人之后,博学多才的孔丘呀,如果他还不行,那么我们鲁国就再也找不到人了。”
听了孟僖子的话,鲁昭公想了想无奈地道:“也罢,没有别的办法,就死马当作活马医,让他试试看吧。”
于是,孔丘被请上台前主持这场盛大的祭礼,令鲁昭公和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吃惊的是,孔丘不仅对各种程序和礼节十分精通,而且主持过程做得有规有矩,甚至比那位老主祭官还要出色得多,就这样这位高个子的年轻人给鲁昭公留下了深刻印象。
鲁昭公眼见三桓势力强大,自己已被架空,很想召集一些人才在自己身边,培植自己的力量,很自然想到了那位才华横溢地高个子年轻人,便召孔丘进宫。
鲁昭公迫不及待开门见山:“孔丘,传闻你学识渊博,我想听听你对治国的见解。”
孔丘谦虚道:“我不过是一个草野小民,年纪青见识浅陋,哪敢妄谈治国之大事呢。”
“讲吧。”鲁昭公催促道:“能讲讲尧天舜日是什么意思,和他们的治国之道么?”
“哦,那说的是太平盛世,是指贤明君主唐尧、虞舜执政时期,他们的治世之道就是天下为公。”说到政治他不再拘束,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听了孔丘的话,鲁昭公只觉得眼前一亮,忍不住问道:“哦,你心里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崇拜他呢?”
孔丘低头沉思一刻,其实这个问题,在他的心里已经盘旋很久很久,他完全可以立即回答。但他还是有意地沉默一阵,将自己的思绪进一步理顺,他想既然国君如此慎重提出这个问题,就一定有他的深意,他不能草率回答,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
他的脑海浮现出一个慈眉善目的处事严谨的身影,那就是心目中的偶像——周公。“我最崇拜的古人是周公。”稍一停顿,他就开始讲述理由:“一、他对周朝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帮助其兄武王推翻了殷纣王朝,建立周王朝;二、他对周朝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武王死后即位的成王年纪尚小,为了辅助侄儿,他放弃了到鲁国做一国之君的机会,尽心竭力地摄行政事,亲率大军东征平叛,稳定了局势,等成王长大,立即还政于成王,表现了对周王朝和成王的无限忠诚,为历代人臣作出了光辉榜样。三、他对后世如何治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摄政期间,治礼乐、定制度,主张‘明德慎罚’,促进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为后人提供了可供遵循的治国之道。”
宛如醍醐灌顶,这一席话顿时驱散了笼罩在心中的层层疑雾,鲁昭公由衷赞道:“讲得真好啊,先生,你看得真准。”领教了孔丘的卓识睿见,鲁昭公即刻提出了心中最关切的问题:“你说,就目前局势看,如何才能改变齐强鲁弱的局面。”
“我,孤陋寡闻,才疏学浅,只能提出一些粗浅见解,仅供主公参考。”他皱了皱眉头,毕竟涉及到现实的政治,讲话更应该慎重,稍一思索,他字斟字酌地说道:“鲁国目前形势,的确十分严峻,要想使鲁国繁荣富强,就必须严守周公之道,实行德政。要宽厚爱民,确保人民丰衣足食,要用道德来感化教育人民;要用礼义来规范约束人民的言行举止;要倡导各级官吏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公,必须做到清廉从政,令行禁止。对贪官污吏,必须严格查办,狠狠打击。要选贤任能,精心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来做官、从政。只有将以上几点作为国策,认真实施,我们鲁国的繁荣富强就指日可待。”
“先生说得真好啊,我想将你留在宫里帮助我治理国家,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听了他的精辟论述,鲁昭公十分激动,不觉将心中所思脱口而出。
季平子在旁边听到鲁昭公和孔丘的谈话,心中暗暗吃惊,想不到这位高个子年轻人,果真见识不凡,如果国君真的启用他来治国,国君的势力就会扩大,权力又会集中,自己现有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不行,我必须出面制止,绝不能让他来从政。想到这里,季孙氏连忙抢在孔丘的前面说道:“主公,这位先生真的年轻有为,只是让他担任一个什么职位才合适呢,我看还是以后再商议吧。”
看到鲁昭公为难而尴尬的神情,他知道现在的季平子已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本想站起来批驳对方颠倒君臣关系的专横行为,可冷静一想,如果此刻与对方闹翻,对鲁国对自己都没有好处,于是,微微一笑:“孔丘只是一介草民,所言不过是书生之见而已,见笑见笑。感谢主公召见、器重,感谢三位大人的培养。”说完站起来,施礼告辞。
鲁昭公为不能启用眼前这位才德兼备的年轻人,感到遗憾和无奈,只得鼓励道:“我希望先生能够早日成为鲁国名副其实的圣人。”
他虽然因为季平子因嫉妒而阻挠,未能进入仕途,失去了施展政治才能的机会,可是国君称他为夫子、圣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鲁国,从此以后,人们开始尊称他为孔子了。
故事2、仓库主管
季平子心情十分烦躁,一次偶然的发现,他发觉所信任的郎利,暗地里手脚不干净。他很气愤,郎利虽然只是一名仓库主管,可却掌握着季氏整个家产的命脉,偷金从偷针开始,郎利目前虽然还只是小打小闹,可长此以往季府的家产,就会落入郎家了,因此必须将这个家伙换掉,不过,谁能替代郎利呢。
季平子知道,这仓库主管,虽是一个比芝麻还要小的官,可却需要一个全才才能胜任,除了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外,还必须精通算术。自己虽握有相国之权,手下不乏人才,可却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替代郎利的人,也许那家伙正是抓住了这个软肋,这才肆行无忌。
可是,不换是绝对不可能的,他用人的标准,是宁肯用庸才,也不用不听话的人才,更不可能容忍背叛自己的人。谁来取代郎利,他眼前晃动着一个又一个人影。可这些熟悉的人影走马灯似地走过一遍后,依然找不到合适者。
“他妈的,偌大一个鲁国难道就找不出这样一个人么。”季平子将手中茶杯往茶几上狠狠地一顿,茶盖在大力的作用下,从茶杯上跳了起来,侧起身在茶几上滚动了一个圈,终于掉到了地下,就听“啪嗒”一声,摔成碎片。
“哦,我怎么将他忘了。”破碎的声音,启发了他的灵感,他眼前出现了那个高个的年轻人。他想起了那次国君召见他的情形。不错,这个孔丘,的确是个合适人选。只是,他愿不愿意来呢。季平子想,如果不是自己的阻挠,孔丘现在已在实施他的执政方针了。他会不会因此忌恨自己而拒绝呢。管它,只有一试了。
季平子立即亲笔写了一纸委任状,派人送到孔子家里。
孔子拿着委任状,思忖一阵,权衡了一下利弊,他想仓库主管,官职虽小,却对提高自己的从政能力颇有帮助,况且季平子给的待遇还算优厚,比现在给人家主持礼仪、吹吹打打的打杂收入高多了,因此决定前往。
季平子见他来到,十分高兴,亲自置酒招待:“啊,让先生担任小小的仓库主管,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不知先生能否屈就。”
“得到大人的赏识,是我的荣幸,本人一定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他回答得有礼有节。
听他这么一说,季平子心花怒放,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通报了原主管郎利暗中动手脚的事,并嘱咐一定要严加处置。说完立即让管家领他前去赴任。
来到鲁都城东仓库办公之处,管家将各大库房的主要头头召集来,宣读了由孔子接替郎利就任仓库主管一职的命令,并责成郎利立即办理移交手续。
郎利在库房一手遮天,把持多年,下面的好几位小头目都已成了心腹,他们曾一起作弊,贪污公款,中饱私囊。此刻突然被解职,当然心有不甘,立即用眼神与那几个心腹打招呼,形成统一战线,准备联手抵制新任的主管,让其在此站不住脚,自动滚蛋。
孔子察颜观色,当管家讲话时,他双眼不停地从那些人的脸上扫过,很快就看出端倪:在为主的六位差头中,一号差头目光平直神态安详,定是正直之人,三号差头目光如炬满脸端详,可堪信任,五号差头眼神集中态度严谨,当为老实人,唯有二号、四号、六号三人,目光闪烁不定,与郎利眉来眼去,一脸诡异,一定是和郎利有勾结之人。
洞悉内情心中已有对策,等管家宣布完,便说道:“孔丘初来乍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人愿意和大家友好共事,齐心协力搞好仓库管理的各项工作。”开场白说完后,便立即下达命令,他让郎利领着二、四、六三个差头去整理账目,自己带领一、三、五三个差头去查看粮库。
本来库房管理起码的要求就是要账实相符,账目是虚的,实物才是真的。来到粮库后,他目测了库房的大小,又实测了粮食堆积的高度,对库内囤集粮食的数量已经有底,他分别询问三位差头仓内粮食的数量,三、五号差头所说的石数一致,一号差头略有出入,不过差别不大,他又逐个问了二、四、六三个差头,回答的石数可就高得多,而且数目不一样。
他不动声色,又对账目进行了清理,发现账实严重不符,差额颇大,账上还有许多涂改之处。在他的严厉盘查下,郎利无法搪塞,便威胁道:“大人,偌大一个库房,有些差错在所难免,请大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郎利不会亏待你。”说着拿出一镒黄金递过来,这是孝敬大人的,就请大人高抬贵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倘若你非要较真,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你砸了弟兄们饭碗,弟兄们也不会让你捧稳你手中的饭碗。”说到这里,郎利目露凶光,用挑衅的神情看着他。
孔子拍案而起,将递过来的黄金打落在地,义正词严厉声斥责:“郎先生,你应该知道,田赋收管可是国家之公务,这些钱、粮,不仅供给相国大人家使用,而且还供给国家军队使用,收管田赋乃国法规定,岂能容你贪赃枉法后,还逍遥法外。”
“好,既然你不仁,我也不义,我让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郎利凶相毕露,气冲冲往外走去。
“事情未说清,哪里走。”他疾步上前,想制止郎利开溜。
“来人呀,拿下这不知好歹的东西。”郎利大喊一声,立即冲上七八个打手,手舞大棒,杀气腾腾的直扑过来。
“来得好!”眼见大棒铺天盖地打来,身子急闪,脱出了打手的包围圈,尔后腾身而起,拳打脚踢,立即将面前的四位打手击倒在地,继而,抢过打手手中大棒,疾步冲上,化棒为枪,出枪急点,将另外的四名打手点倒在地。
从突袭到全军覆灭,就在一瞬间,郎利被眼前情景吓呆了,想不到这个高个年轻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武功超人。和这样的人作对,其后果就只有一个结局:一败涂地。郎利只得低头认罪。
这时大院的人都朝账房涌来,他趁机大声宣布:“刚才的事权当没有发生,本主管可以既往不咎,不过郎利这几年来,结党营私,侵吞田赋,按罪当诛,可念其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责其按账退款后,不报相国大人治罪,让其回家种田;其他人员私分的田赋,现已列出清单,请诸位按半退还后,当不再追究,尚可留用,但从今以后,再发现贪赃枉法者,定从重处罚,决不姑息。”
就这样,仅仅只用三天,就清退完毕。他又采取措施消灭鼠患,深入乡下微服私访,将原来制定的税赋降低一成,很快将田赋收齐。
季平子来到库房大院视查,发现夏粮征得又快又好,由衷赞道:“孔丘,你初入仕途,就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真是了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