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罗马帝国
5412700000012

第12章 初兴(11)

埃克诺穆斯海战的胜利,使北非海岸暴露在罗马人面前。罗马将军雷久鲁斯率军从海上侵入非洲,登陆后,立即向只有一天路程的迦太基本土挺进。这时迦太基正受到内地叛乱的困扰。雷久鲁斯乘机向迦太基人提出了苛刻的休战条件,遭到拒绝。罗马军队占领了距迦太基不到18公里的突尼斯。但罗马军队主要是由农民组成的,他们不愿长期在外作战,使田地荒芜。罗马元老院不得不把大部分军队调回,只留下少部分驻扎非洲。公元前255年春,由于兵力不足,雷久鲁斯率领余下的罗马军团在马格拉达河谷与迦太基雇佣兵的激战中,全军覆没,雷久鲁斯也成了俘虏。罗马舰队赶来支援,虽取得了胜利,却无法救出雷久鲁斯军团。海军返航时,又碰上了风暴,二百多艘战船葬身海底,罗马人的海上优势因此丧失殆尽。罗马人显示了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在3个月内又重新建造了220艘战船,组成了一支新舰队,再次取得海上优势。公元前251年,罗马人夺占了巴勒摩,并在这里击溃了一支迦太基大军,俘获了曾令罗马军队畏惧的104头战象。战后,罗马举行了一次凯旋的大游行,盛况空前。罗马人兴高采烈,夺取整个西西里岛似乎已指日可待了,迦太基人已被赶到岛的顶端。

然而,战争并没马上结束,又延续了13年。罗马人也没有轻易就取得胜利。罗马人围攻迦太基西西里的残存据点塞利丘贝乌姆,遭到迦太基人的拼死抵抗,无功而还。由于罗马的海军司令缺乏经验,罗马人的舰队又一次遭到风暴的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巴卡不时率舰队袭击和滋扰意大利海岸。罗马国库亏空,靠私人捐赠,才又建立起一支有200艘战船的新舰队。这些新造的战船都是轻便的五层橹船,这些新船没有那使船头重尾轻的“乌鸦”,更灵便了。建造这支新舰队,几乎耗尽了罗马的财富。这是罗马维持海上优势的最后希望了。公元前242年,新船起锚下海。公元前241年,罗马舰队在伊盖蒂兹群岛附近击溃了迦太基舰队。迦太基人再也无力派出援兵支援被围困在西西里岛据点的迦太基军队了。公元前240年,迦太基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的苛刻条件和罗马签订了和约。

迦太基放弃了西西里岛和它周围的一些小岛屿;迦太基的船只永远不得进入意大利水域;迦太基要在10年内向罗马赔偿战争损失3200塔伦(约合350万美元)。

延续了23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罗马接管了西西里,只有海埃罗二世统治的叙拉古和另外几个城市,作为罗马的被保护盟邦,仍保持独立,全岛其余的地方都成了罗马的地产,成了罗马所设置的第一个海外行省(现在成了意大利的一部分的西西里,古代不属于意大利)。这个行省的建立是罗马历史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标志罗马已越出了意大利走上了向海外扩张的帝国之路。罗马在这个海外行省征收农作物的1/10作为直接税或贡物,西西里人这时还不能服兵役,大量的西西里土地被征用为公共土地,用来出租给城市或其居民。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把这场漫长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看作是曾经发生的最残酷的战争,损失之惨重,对于任何一方,都是十分可怕的、灾难性的。打到最后,双方都筋疲力尽了,人力、物力都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双方都有失误,都有指挥不当之处。迦太基在战争开始没有充分利用它的海上优势阻止罗马人进入西西里。迦太基的将军不受政府信任,打了败仗,会被政府当局钉死在十字架上,打了胜仗,又会遭到政府猜忌,常常得不到援兵。迦太基政府内部存在严重的裂痕,拥有土地的主要集团,关心的不是和罗马的战争,而是开拓非洲领土。内部的裂痕使迦太基无法集中兵力和罗马人进行决战,而只能进行费时费力的消耗战。而对于迦太基军队来说,消耗战是最可怕的。迦太基军队是由雇佣兵组成的,他们是为钱而不是为国家而战,他们没有任何爱国主义的战斗激情。这样的军队怎能进行持久的消耗战?

罗马的指挥体系在战争中也暴露了不少缺陷。执政官常常胜任不了指挥舰队的工作,执政官一年一换,形成不了有经验的最高指挥班子。每年都要有一个执政官从正在激烈战斗的前线返回罗马主持一年一度的选举,而且按惯例,他还要把他率领的军队,也就是说罗马军队内的一半带回国。这样的惯例使罗马丧失了不少战机。然而,和迦太基不同的是,罗马是个有效的统一体,统治集团是团结的。罗马军队是由罗马公民组成的,他们的利益和国家,和这个统一体的利益或多或少、或松或紧地连在一起,他们是为国而战,为自己而战。罗马军队有迦太基军队所没有的爱国主义激情,他们能不屈不挠,拼死战斗。正是这种精神使罗马人赢得了这场战争。

但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双方都陷入新的战争灾难中。

迦太基刚以惨重的代价和罗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结束了和罗马人的战争,却内乱又起。迦太基的两万名雇佣兵,从前线返回北非,没有得到被拖欠的薪饷,便公开叛乱了。这些说不同语言的来自六七个民族的军人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铸造和发行自己的钱币,并向迦太基内陆进军。非洲内地的附属各种族也乘机拿起武器反对迦太基人。这次雇佣兵的造反被称为“不休战的战争”,前后持续了3年多。最后被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巴卡用令人发指的手段镇压了,成千的叛乱者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迦太基发生雇佣兵叛乱时,罗马帮助了迦太基人。然而,紧接着在撒丁尼亚和科西嘉的雇佣兵也发动反迦太基的起义时,罗马人的态度变了。公元前238年,起义者向罗马求助。罗马立即露出了它暴徒式征服者的真面目,毫无道理地立即派遣军队去支援撒丁尼亚的反叛者,夺占迦太基的要塞,进而兼并了撒丁尼亚和科西嘉,并强迫迦太基增加1200塔伦的赔款。撒丁尼亚和科西嘉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了罗马第二个行省。这个行省也像西西里一样,向罗马交什一税。

第一次布匿战争,使罗马成了东地中海的霸主,成了一个实行共和制的帝国。它不仅统一了意大利,还有了两个海外行省。罗马称霸地中海是从打败迦太基人开始的。

六、血战汉尼拔

1.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两国人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不久,罗马又陷入一场和高卢人的严酷战争中。居住在波河河谷的高卢人,念念不忘半个世纪前被罗马人打败、失去大量土地的耻辱,时刻图谋向罗马人报仇。公元前225年,他们组织了一支拥有强大骑兵和战车的7万人大军,南下复仇,深入半岛内,但在南下伊特拉里亚海岸的半路上,在特拉蒙,受到罗马军队的阻击。在高卢人想安全保有掠夺物而转身撤退时,又陷入了两支罗马军队的包围,几乎全军覆没。高卢人的军队自这以后再也没有越过阿尔卑斯山。随后,罗马不仅夺占了高卢人的土地,还剥夺了他们的公民身份,把罗马的疆域向北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山脚下。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了,战争对两国人民心灵的伤害比人力、物力的损失更严重。两国人民深深地陷入互相仇视中而不能自拔。两国关系中,虽也偶尔出现宽容和和解的声音,主调却一直是互相敌视、不共戴天、不消灭对方决不罢休的呐喊。对于双方来说,停战不过是为了喘息一下,为了恢复和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开战,彻底打败并毁灭对方。

人类历史中充满仇恨和报复。中国春秋战国时,就有许多这样的仇恨和报复。吴国和越国之间的冲突就是其中生动的一例。不过,和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仇恨和报复相比,春秋时的中国人要善良和宽容得多。不管是迦太基人还是罗马人,他们都不只把仇恨时刻放在心上,还把这种仇恨传给下一代。迦太基的著名将领哈米尔卡·巴卡就是这样一个迦太基人,他自己极端仇恨罗马,他让他只有11岁的儿子汉尼拔发誓,永远敌视罗马。汉尼拔后来把摧毁罗马作为他最大的、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能说和这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仇恨情绪无关。罗马人的这种仇恨情绪比之迦太基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几代罗马人都对迦太基心怀忌妒、恐惧和仇恨。比汉尼拔还要小七八岁的卡图就是有这种情绪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时,不管内容是什么,最后总要歇斯底里地高喊一声:“一定要毁灭迦太基!”

仇恨可使人丧失理智。按理说,有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教训,双方都不应再挑起战端,引发新的大战。但在仇恨情绪的支配下,当然,贪婪、谋利的因素也在起作用,不管是罗马还是迦太基都在做再打一次大仗的准备。

迦太基丢掉了西西里、撒丁尼亚和科西嘉三个重要岛屿,便把恢复霸权的希望放在西班牙。西班牙银矿丰富,迦太基曾在这里经营了近200年,占有西班牙沿海地区。不过,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人也几乎丧失了在西班牙的全部领土,只有卡迪斯和直布罗陀海峡还控制在他们手中。战后,迦太基人又忙于镇压雇佣兵叛乱,无暇顾及西班牙。叛乱平息后,迦太基人便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经营西班牙上了。西班牙不仅有迦太基人经商必需的银矿,而且可以为迦太基提供重要的兵源。西班牙土著居民强悍而又吃苦耐劳,正是迦太基重新建立一支和罗马对抗的军队所需要的。迦太基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家族——巴卡家族被委派来完成这项对迦太基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的经营和治理西班牙的任务。巴卡家族在国内地位显赫,经营西班牙后,在西班牙实际上建立起一种半独立的统治者世袭制度。

第一个经营西班牙的巴卡家族的人是哈米尔卡·巴卡。他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方面的英雄,他的顽强奋战虽没能改变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推迟了自己一方的失败。在镇压雇佣兵叛乱中,他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公元前237年,哈米尔卡奉命率军渡海侵入西班牙,重新夺取这里的领土和资源,以补偿在西西里等岛的损失。他在西班牙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边远到以法奇角和内奥角,几乎抵达海滨。他在阿克拉列伊斯建立了港口和首府白海角。他所占领的领土已超过了迦太基人过去所占领的地方。他还雇佣当地的土著西班牙人组成了一支迦太基历史上最好的军队,战士都佩带有精炼而成的有名的凯尔特剑。铸造这些剑的原料来自本地矿场。矿场的一部分收入上缴迦太基政府,以便堵住政府中政敌的口,使他们不干涉他在西班牙的行动。

可是,正在事业顺利进展、准备大展宏图时,他却在公元前228年冬和伊伯利亚人作战时落水溺死了。他的职位,被他的女婿哈兹德鲁珀尔继承。哈兹德鲁珀尔继承他的事业,加强备战,进一步扩大迦太基的领土。他建立了一座定名为“新迦太基”(迦太基哥诺瓦)的新城作首府。新城建立在一个半岛上,既控制着世界上最好的港海之一,又有一个环礁湖可使它免遭内地侵犯。新城还有一条溪谷,为通向城市居民开采的丰富银矿提供了一个入口通道。北部领土被一直推进到埃布罗河河岸。他还积极向西班牙腹地扩张。不幸的是,公元前221年,哈兹德鲁珀尔打猎时意外地被他手下的奴隶杀死。他的内弟、哈米尔卡·巴卡的儿子汉尼拔(Hannibal,公元前247—前183年)接替他继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

汉尼拔是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继任时年仅26岁。他体格健壮、精力旺盛、老练成熟、意志坚强,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和外交训练。他10岁时就被父亲带到西班牙,从小随父征战,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对罗马怀着狂热的仇恨。他少年时,曾在他父亲要求下,跪在神坛前宣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不可调和的敌人。”少年时的誓言成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和动力。他继任驻西班牙迦太基军队统帅后,酝酿了一个宏伟的具有无比胆略的计划: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开战,然后率军袭击罗马本土,在意大利摧毁罗马帝国。

2.第二次布匿战争:最可怕的战争

罗马人由于忙于应付高卢人而无暇顾及迦太基人在西班牙卓有成效及生气勃勃的活动。罗马人和迦太基人订立了一个协议,规定迦太基人在西班牙不得越过埃布罗河。这一协议为汉尼拔制造纠纷提供了机会。他毫无顾忌地果断地越过埃布罗河,攻击罗马在西班牙的同盟者萨贡坦城。萨贡坦向罗马求助。罗马派使者来到新迦太基城,向汉尼拔传达罗马元老院的要求:不要侵犯萨贡坦。汉尼拔是有意挑衅,当然拒绝了罗马这一最后通牒式的要求,并反过来指责罗马干涉萨贡坦内政。公元前219年,经过8个月的残暴围攻,萨贡坦终于落入汉尼拔之手。罗马人大怒,派出了以费边(Fabius,—前203年)为首的使团去迦太基问罪,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当迦太基元老院拒绝接受罗马的要求时,费边站了起来,撩起了自己长袍的前襟,做成袋状,指着里边说:“我给你们带来了战争与和平,要什么,由你们挑选。”迦太基人既没有被费边气势汹汹的恐吓吓倒,也不想首先宣战,便以蔑视的口吻反过来要罗马人自己挑选。费边生气地放下长袍,断然喊道:“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