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战斗结束。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5.4万人阵亡,1.8万人被俘,执政官、元老、贵族和成千上万罗马最优秀的市民都倒在血泊之中。这是一场罗马军队曾遭受过的流血最多、死亡最惨重的失败。罗马城家家户户陷入失掉亲人的巨大悲痛之中。只有罗马骑士才可佩戴的作为职位象征的金戒指,汉尼拔就收集了一大木桶送回迦太基。汉尼拔为取得这场大胜利损失了6000人。代价之小,令人惊叹!坎尼战役成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数包围多数并全歼敌人的前所未有的光辉范例,它提供了一套完美结合的战术,以至后来凡是包围并全歼敌军的大会战都被称为“坎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将军冯·施里芬还在模仿这套战术,可见汉尼拔战术的不朽魅力。
坎尼战役后,汉尼拔的原定计划似乎接近成功了,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彻底打败罗马人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汉尼拔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军事上,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仅用4场战斗便给予罗马人空前的重创,消灭了与他作战的三支罗马大军。政治上,包括希腊城邦在内的南意大利以及西西里的叙拉古人都背弃罗马,投靠了他。意大利南部只有几个拉丁城邦还在与他对抗。汉尼拔还派信使到马其顿,和马其顿国王结成反罗马的同盟。
5.反败为胜:梅托拉斯河谷战役
坎尼之战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不屈的罗马人,却激发了罗马人更顽强的斗志。罗马军队的士气仍然高涨。南部的许多城市虽离罗马而去,卡普亚、塔林敦、叙拉古等也都先后投向了汉尼拔,中部意大利对罗马的忠诚却并没有因罗马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有丝毫的动摇,罗马组织的坚固性、民族的团结性经受住了坎尼失败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罗马从坎尼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费边的战略得到了正确的评价而被重新采用了。罗马重新征召起一支新的大军。这支军队人数上仍然多于迦太基人。这支新的大军,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尽量避免和汉尼拔决战,并分成一些较小的战斗单位,牵制和骚扰迦太基人,同时,逐个围困反叛的盟邦。罗马人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有效的。在外交上,罗马人显示了成熟老练的一面,他们和希腊人结盟,导致希腊出现了反马其顿的暴动,从而阻碍了汉尼拔的盟友、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向汉尼拔提供援助。
在投靠汉尼拔的卡普亚、叙拉古和塔林敦诸城市遭罗马围攻时,汉尼拔没有分兵救援,而是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进军罗马。他的尖刀兵甚至爬上了罗马的城门,他自己也骑在马上,绕着罗马人时刻警戒守卫着的罗马城墙,寻找攻城的良策,但最终他还是无法攻下这座骄傲的、不屈的伟大城市,无功而返。而被罗马人围攻的诸城市却因得不到汉尼拔的支援,一个接一个地被罗马人又夺回去了。叙拉古在公元前212年被罗马人攻占,阿基米德发明的优良装备也没能阻挡住罗马人。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卡普亚,一度是汉尼拔的重要军事据点,也在公元前211年被罗马人收复。塔林敦则在公元前209年被罗马人攻占。
汉尼拔开始意识到,靠他个人的力量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与他对抗的是动员起来了的整个罗马。没有强大的外援,他有限的兵力不可能实现在意大利消灭罗马的愿望。可是,令他失望的是,最可能给他援助的马其顿已无力给他实质性的援助了。如果他真能得到地中海另一强国马其顿的强有力的援助,彻底打败罗马不是不可能的,不过,那样,世界历史就要重写了。没有罗马帝国的地中海不知会是什么样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后继者们并没有看到迦太基与罗马争雄的世界意义,也不知这场战争实际上也在决定着他们将来的命运。
汉尼拔也很少能得到来自非洲本国的有力援助,这是汉尼拔的不幸。迦太基并不像罗马那样团结一致,迦太基内部两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当权的一派根本不支持汉尼拔。汉尼拔基本上是孤军作战,他唯一可以寄予希望的援兵来自西班牙,来自昔日由他统治而今由他弟弟哈兹德鲁珀尔·巴卡统治的西班牙。这唯一的希望最后也破灭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战场,主战场在意大利,是由汉尼拔入侵而形成的。另一战场在西班牙。罗马从战争一开始就派了一支军队进攻迦太基人控制的西班牙。罗马人在本土虽屡战屡败,但在西班牙却有胜有负。开始时,罗马人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占领了萨贡坦。罗马人的胜利不仅牵制了哈兹德鲁珀尔,使他无力支援他哥哥,也使迦太基在北非本土征集的新兵没能派到意大利去补充汉尼拔的军队,而是输送到西班牙,增援他弟弟。由于得到本国的援兵,公元前211年,哈兹德鲁珀尔取得了一些胜利。罗马军队的指挥官斯奇比奥兄弟俩相继阵亡。但罗马人并没退出西班牙战场,他们仍在那里坚持战斗。公元前210年,罗马森图里亚大会让元老院任命只有25岁的普布利乌斯·斯奇比奥(约公元前235—前183年)为西班牙罗马军团的统帅。他是战死在西班牙的斯奇比奥兄弟的儿子和侄子。这位年轻人将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堪称伟大的统帅,后来被冠以阿非利加征服者的称号。
斯奇比奥一到西班牙便一举攻克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哈兹德鲁珀尔见势不妙,同时,考虑到在意大利孤军奋战的哥哥汉尼拔正在急切等待着他的援兵,便率领集结起来的一支大军,避开斯奇比奥,取道一条出人意料的陆路,绕过比利牛斯山西端向意大利进军。哈兹德鲁珀尔撤离西班牙,对罗马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罗马人在西班牙战场取得了最后胜利。哈兹德鲁珀尔撤离不久,西班牙便落入罗马人手中,成了罗马的两个新行省:近西班牙行省和远西班牙行省。不利的是哈兹德鲁珀尔进军意大利,可能使汉尼拔得到他所希望的援兵。这引起了意大利的一片惊慌,因为罗马人虽在南部意大利成功地收复了诸城市,却也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人力、物力,差不多到了油干灯灭的地步了。尚存的30个拉丁殖民地有12个已在公元前209年声称,他们已不能提供任何军队和粮饷了,他们被榨干了,无力继续打仗了。哈兹德鲁珀尔比他哥哥当年顺利得多地越过了阿尔卑斯山,下到波河河谷。他在这里征召了一些高卢人参加他的队伍,他的军队人数增加到3万人。汉尼拔得知他兄弟来到意大利,开始率兵向北运动,而哈兹德鲁珀尔则向南运动,力图使两支部队尽快会合。
罗马人又一次面临危急关头,并又一次表现出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尽管人力、财力都消耗殆尽,罗马仍迅速征召起一支军队,来还击哈兹德鲁珀尔。幸运女神开始眷顾顽强的罗马人了。罗马人从抓获的哈兹德鲁珀尔的信使身上,获得了哈兹德鲁珀尔要和汉尼拔在翁布利亚地区会合的绝密消息。罗马南军司令官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除留下一支军队监视汉尼拔外,率领其余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经6天6夜赶到亚得里亚海岸翁布利亚的梅托拉斯河,和在这里阻击哈兹德鲁珀尔的北军会合。哈兹德鲁珀尔得知罗马两支大军会合,人数远远超过自己的军队时,便想避开敌人,悄悄去和哥哥会师。他在夜色掩护下,向梅托拉斯河河谷移动,结果迷了路,在河谷和陡滑的山岩之间遭到罗马人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
梅托拉斯河谷战役(公元前207年)的胜利,是罗马人在本土获得的对迦太基人的第一场激战的胜利。这次胜利意味着罗马人最终将打赢这场战争。汉尼拔获得巨大援助的唯一希望在可能成功之际破灭了,在他弟弟的头颅被掷到他的兵营里时,他的伤心和失望都达到了极点。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他退回到意大利脚趾处的山区,在这里驻扎了四年,没有出动。罗马人迫于他的威名,也没能把他从这里赶出去。
6.斯奇比奥:汉尼拔的克星
公元前205年,在西班牙取得巨大胜利的斯奇比奥当选执政官。他没有率兵去进攻汉尼拔,而是要求元老院派他率兵入侵非洲,直接攻击迦太基。这正是当年汉尼拔所采取的策略。但斯奇比奥的这一要求,遭到许多罗马人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