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和觉明组织了读写研究会以后,参加的会员因为都肯努力研究,不到一月,无论阅读能力或写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因此梁先生对于这些会员,也时时点头称赞,说他们都是好孩子。
许多没有加入读写研究会的同学,听说那个会办得很好,大家都抢着去加入;好像谁不去加入,谁就错过了吃糖的机会一样。这么一来,读写研究会的会员数,就很快地从七八人增加到四五十人。
参加的新会员,一部分是五年级的同学,其中有一个名叫钱文华的,虽然年岁很小(他还只有十二岁呢),却非常聪明,而且又肯非常努力地研究,因此他的进步也非常快。到了第三次读写研究会开会的前一天,各会员就公推他去演说。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钱文华早把演说的材料预备妥当,不待大家催促,就毫不踌躇地上了台。他先在讲台后方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急惊风与慢郎中”。
“诸位同学”,钱文华开始说,“你们想都已知道‘急惊风碰着慢郎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吧?在这句俗语里‘急’字和‘慢’字是对照得很巧妙的,假使小孩子所患的病是急惊风,而请来的医生恰好是慢郎中,那么这个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摇头着急,这是当然的事。
“现在我们来说正经:——在文句里,也有和急惊风与慢郎中同样的情形,研究起来,很是有趣。请大家看我来举例。”
钱文华说到这里,又在黑板上写了这么两句:
(一)“父亲病重,弟弟来了电报,我得赶快回去,你们的功课,我请徐先生代我教。”先生的脸色立刻变成灰白,丢了电报,双手捧着头说。
(二)先生的脸色立刻变成灰白了,丢了电报,双手捧着头说:“父亲病重,弟弟来了电报,我得赶快回去,你们的功课我请徐先生代我教。”
“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钱文华接下来说,“上面两句话,说的同是先生接电报以后的情形,但因为写法不同,我们读后的感觉就有缓急之分。这因为第一例是缓写法,第二例是急写法。其中先生脸色的改变是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把它放在谈话的前面,使别人读了,情绪也会立刻跟着紧张起来。急写法就照这样办,缓写法却反把先生的谈话放在脸色改变的前面。
“原来文句之须缓写,还是须急写?是应该随事情的性质来决定的,有许多事情的性质并不紧急,当然应该缓写;但像上面那样所说的事却必须用急写法,才能发挥出文章的能力。如果也用缓写法,别人读了,情绪就不会紧张了。那样的文章当然不是好文章。从前的读书人,在路上遇了大雨,还是斯斯文文地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拉起长衫奔跑,他就回答说是‘宁可湿衣,不可乱步’。像这种不知缓急的呆鸟,做了医生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慢郎中,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是不会好的。……”
大家听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并且暗暗点头。只见钱文华换了一口气又说:
“不过急写法虽然有使读者情绪紧张的效果,却也不可滥用。从前有一人牧羊人,因为在山中独个儿牧羊,很是寂寞,他就想出一个说谎的方法,去惊动附近的村民。当他第一次狂喊‘狼来了’的时候,附近的村民听了果然信以为真,就跑上山去救他,谁知他看见别人上了当,正在那里拍手狂笑,那里有什么狼!这么一次两次后,村民们因为他常常说谎,以后就不信他的呼喊了。有一天,山上果真来了狼,这时他吓得魂不附体,又像以前一样的狂喊起来,可是村民们因为对于他的呼喊已经不肯相信,谁都不再上山去。这个牧羊人,终于和他所放的羊一样,填饱了狼的肚子。在文章里,如果滥用了急写法,它的结果也就和那个牧羊人相似,会失去读者的信仰的。
“现在,让我们再来细究一下缓写和急写的方法”,钱文华一面说,一面又在黑饭上写了四句:
(三)半夜里,我在梦中正和弟弟玩得高兴的时候,忽然一片锣声响,惊破了我的梦。醒来一听锣声在前街,原来是前街失了火。
(四)半夜里,忽然一片锣声响,惊破了我的梦(当时我在梦中正和弟弟玩得很高兴),醒来一听,锣声在前街,原来是前街失了火。
(五)武松见了虎,叫声“啊呀!”一翻身到青石的旁边,等虎扑过来。
(六)“啊呀!”武松见了虎,大叫一声,一翻身到青石的旁边,等虎扑过来。
“这上面第四、第六例是急写法,第三、第五例是缓写法。我们由观察各个例句的结果,知道缓写法只是平铺直叙;至于急写法,却往往前语与后语倒置,以便把最重要的一部分调到前面去。例如第四例的锣声,第六例‘啊呀’的呼声,本来在‘做梦’和‘武松见虎’后面,这是平铺直叙的写法,也就是缓写法。但是为了锣声和‘啊呀’的呼声很重要,就都把它们移到前面去。这样一来,虽然破坏了有层次、有先后、平铺直叙的规则,可是文章的能力却格外发挥出来了。
“以上是我对于缓写法和急写法研究所得的报告。我的能力很薄弱,说话又不擅长,这一次的演说当然是失败的,请大家原谅,并且请大家和梁先生批评指教!”
钱文华说完了,好像觉得很惭愧地样子,匆匆地向大家行了礼,就下台来,可是大家却并不吝惜各人的掌声,像春雷一样的震碎了整个会场的空气。
末了,梁先生对大家说:“你们的读写研究会的确越来越精彩了,今天钱文华的演说,不但是你们听了得益,连我也得了不少启发。钱文华是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这样精彩的演说,实在是我所意料不到的。现在,我也有一些意见,不妨和大家谈谈:请大家看钱文华所举的第一、第二两例:这两个例句,都包含着谈话。本来文章里有谈话的地方,通常都是先写‘某人说’,再接写某人所说的话。但是你们一定已经看到过有许多文章里面,却像第一例那样写法的:把‘某人说’写在某人所说的话的后面。那样的写法,原也未尝不可;尤其在对话的时候,更能逼真实际的情形。不过到了须用急写法时,如果所说的话并不能显出紧急的情形,就不应该放在前面。再看第六例,因为正如钱文华所说其中‘啊呀’的呼声很重要,所以要放在前面了。总之,是‘某人说’应放在前面,还是某人说的话应放在前面,这件事和文句内容的缓急大有关系,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
读后作业
(1)找寻别的书里缓写法文句和急写法文句的例子。
(2)自己想一件性质紧急的事情,先用缓写法写,再用急写法,写了以后互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