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谈影唯缺颂红妆:摄影阅读手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6145700000005

第5章 玛格南编书

——闲说《玛格南的玛格南》

以前买一条鱼尾的钱,现在可买到整条鳕鱼

手边常备书中有一本是《玛格南的玛格南》(Magnum Magnum),2009年秋出的平装本,第一次印刷,定价19.95英镑,够便宜的(当然,开本也小了一圈)。也该便宜了。该书精装本初版于2007年冬,是泰晤士河与哈德逊河出版公司与玛格南图片社硬赶出来的,当时定价95英镑,换成人民币,超过千元。就是这么一个即使在欧洲也不便宜的价格,硬是畅销了近两年,被认为是近年最值得收藏的摄影图书之一。当时参与该书策划的玛格南摄影师马丁·帕尔(Martin Parr)说自己算了一下,这本书重6.5公斤,平均起来每公斤合14.62英镑,与鳕鱼一个价。换句话说,现在用一条尾巴的钱,就可以买到整条鳕鱼。

吵架是最精彩的一章,可是编不到书里去

玛格南做事——包括编书——有很多麻烦。玛格南图片社的所有权由全体正式成员共同拥有,也就是说,每一名正式成员都是老板,大家“级别”一样;理事会的主席也是轮流坐庄。这帮家伙照片拍得比较好,脾气比较大,个性比较强,私心也比较重。一些人之间有过命的交情,但也拉帮结伙搞小宗派,也论资排辈,压制青年一代。1981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遇刺,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碰巧”是唯一一位在现场的摄影师,四十几秒的时间内,他拍了76张照片——那可是手动相机啊,仅这一组稿子,他当年就为玛格南挣了130万美元,是当时为图片社挣钱最多的摄影师,他本人也被公认为当时最优秀的摄影记者。但在次年投票决定他是否由准会员转为正式会员时,却没有通过。不是萨尔加多水平不够,而是“老人们”要给这位年轻的翘楚一点颜色看看:“别狂,玛格南最不缺的就是大腕!”

编书也是如此。每次编书,争吵是最精彩的一章,可惜编不到书里去。举例来说,1987年是玛格南成立40周年,早在1985年,玛格南就准备编本书作为纪念,但一直难以付诸实现。虽然大家同意出这本书,但谁来做图片编辑?纽约的还是巴黎的?选图片的标准是什么?有人声明自己的照片不能和某某的放在一起,有人表示必须把自己的某个图片故事全部收进去,布鲁斯·戴维逊(Bruce Davidson)坚持自己的照片数量应该和卡蒂埃-布勒松一样多,而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斯(Philip Jones Griffiths)则干脆拒绝参加……时任玛格南主席的博特·格林(Burt Glinn)快要疯了。经N次协调,大多数人终于同意:每人交50张照片,图片编辑由时任法国国家摄影中心主任的著名图片编辑罗贝尔·德尔比(Robert Delpire)担任。但样书一出来,纽约的摄影师就觉得照片选得不好,有人马上飞到巴黎,回来后给其他人打电话:伙计,我去了巴黎,把我的照片从4幅增加到10幅,但我帮不了你的忙。第二天,其他人也赶忙飞到巴黎做同样的事情。《时代》的图片编辑弗雷德·里钦(Fred Ritchin)应邀为该书写一篇文章,说说玛格南40年来的发展,其中谈到了对《战士之死》是否抓拍的怀疑,这让科奈尔·卡帕(Cornell Capa)极为愤怒,认为是侮辱了罗伯特·卡帕,声明必须撤掉这篇文章;而另一些摄影师认为里钦在文章中对玛格南的赞颂还远远不够;年轻一代则坚持,如果撤掉里钦的文章,他们就罢工……又开了N次电话会议,样本终于通过,直到1989年10月,《我们的时代:玛格南摄影师看到的世界》(In Our Time: The World As Seen by Magnum Photographers)才终于出版,“但几乎所有的玛格南摄影师都不喜欢这本书。”(《世界的眼睛》第十二章:危机和动乱)

好在大众喜欢,这本书出版的当年,就为玛格南赚了20万美元,此后一版再版,直到今天,已成为摄影阅读的经典。

碧姬·拉蒂诺伊可以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2006年的玛格南年会(一般是每年6月)上,成员们讨论了泰晤士河与哈德逊河出版公司提出的计划:出一本书,纪念2007年玛格南成立60周年。当时马丁·帕尔出了个主意:摄影师之间互相选照片,互相给对方写评语。这个主意比较新鲜,被通过,并计划在一个月内摄影师之间相互找好“意中人”。但问题接着就来了:有的摄影师想多评几个人;有的摄影师坚持自己选自己的照片,自己评自己,如丹尼斯·斯托克(Dennis Stock);有的摄影师是“大众情人”,被多位摄影师相中;也有的摄影师孤家寡人,没有“追求者”。结果,摄影师之间、摄影师与协调人之间在3个月中写了4000封电子邮件,打了无数电话,“配对”才算搞定。负责协调摄影师之间“纠纷”的是碧姬·拉蒂诺伊(Brigitte Lardinois),她在玛格南伦敦办公室负责文化工作长达12年,是玛格南的“万人迷”,也熟悉每位摄影师,知道谁有什么怪癖,谁会心血来潮,谁爱斗小心眼。刚刚调解好“配对”纠纷,在写评语的时候,打抱不平的又出来了,比如布鲁斯·戴维逊,他与张乾琦(中国台湾)是一对,戴维逊一边写,一边念念有词,说张乾琦非常出色,而在玛格南内部,张的成就被严重低估。整个编辑过程中,做协调人的拉蒂诺伊就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斗勇斗智,见招拆招,按下葫芦再按瓢,所以书出版之后,马丁·帕尔调侃说拉蒂诺伊可以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照片和评语弄好了,轮到拉蒂诺伊给每位摄影师写介绍文字:这个文字写好后要经每位摄影师过目,而摄影师们可能出差去了一个连找本·拉登的美军都想不到的角落。

终于到了2007年年会,摄影师们对这本书的进展很关心,有的担心印刷质量,要求自己校阅签署自己的那几页打样。这意味着打样要分成好多份,寄到几十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而寇德卡什么时候会在玛格南巴黎办公室晃一下,谁也没数。最后马丁·帕尔同意校阅签印所有的打样,那年秋天他正在东京出差,每天早上四点钟就爬起来看校样。还好,《玛格南的玛格南》,千呼万唤,在圣诞节前还真印出来了。

摄影师们玩“俄罗斯轮盘赌”

摄影师之间相互挑选照片,写评语,这相当于小学生听写完生字相互改错,为什么在玛格南却弄得很复杂?

你想啊,这帮家伙很多人在江湖上成名已久,非常自负,让别人来挑代表自己身份、水平的照片,让别人来写评语,相当于将自己的终身成就任人评说,一世功名,人品影艺,可就全凭对方那只笔了。所以,当时任玛格南理事会主席的斯图亚特·富兰克林(Stuart Franklin)问另一位摄影师让·高米(Jean Gaumy)感觉如何,后者说:“整个就是玩俄罗斯轮盘赌(Russian roulette)”。

什么是俄罗斯轮盘赌?基本玩法是:左轮手枪的六个弹槽中只放入一颗子弹,随意旋转后关上转轮,参加游戏者轮流对准自己扣扳机,中弹的不用说,怯场退出也算输,胆儿大运气又好扛到最后的那位是赢家。

自然,轮盘赌玩到最后,玛格南无人中弹,读者更是赢家:通过69位世界一流摄影师的照片、摄影经验、摄影眼光和互相评论,读者不仅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世界,更看到了摄影的卓越之道,看到了真诚的友谊与相互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