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饮食参照书
6202400000009

第9章 高血压的医疗常识(三)(1)

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不太容易治愈的疾病,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可治愈各种高血压病的特效药。如果能够早期合理用药,辅以适当活动,生活规律,控制饮食等综合措施,高血压病也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新近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降血压药,疗效均较理想。接受合理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人,其预后仍然是比较好的。

对一些继发于其他疾病(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引起的高血压病,只要能很好地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即可以得到控制。一般的降压治疗,只能是对症处理;对一些原发性高血压来说,重视克服有关诱因,是非常重要的。不少病人,由于情绪烦躁、夜不能眠,血压波动大,用一些镇静药就可能有很好的降压效果。有些老年肥胖病人,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压更加增高,如果能够有效地减肥,有助于血压降至正常。疲劳、紧张也是常见的诱因,应该避免。

药物治疗是很多病人首先考虑的问题,只要坚持用药,合理用药,高血压病患者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每个病人所用的降压药不一定相同,应该考虑每一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有不少早期高血压病病人,只有很轻微的症状,有的甚至没有症状,就不必立即投用强烈的降压药,只要服用一些普通的利尿药就可以了。用双氢克尿塞、环戊甲噻嗪、氨苯喋啶等,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仍不下降,可以增加些镇静药,如安定、利眠宁等;对于一些中度高血压病人,多选用利尿降压药及心得安等药物联合使用;重度高血压,可选用联合用药。应用血管扩张药治疗高血压病,已取得良好的效果,盐酸哌唑嗪、氨酰心安是很受欢迎的药物,尤其是氨酰心安和心得安,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病人更为适用。近几年来,新用于降血压的药物比较多,如可乐定、异搏定、硫氮卓酮、硝苯吡啶、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倍他乐克、硝普钠、开搏通、尼卡地平、拉西地平、络活喜等,对各型难治性的高血压病病人均有很好的疗效。多品种、小剂量的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既可减轻副作用,又可提高疗效,这是治疗高血压病闯出的一条新路子。不管应用什么降压药,如果血压已降至正常,不应该加大剂量,这一点人们往往能够注意到。但是,不少人常在血压降至正常后立即停药,这样,常使血压反跳或波动,可能增加更多的并发症,人们并未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因此,当应用降压药使血压下降后,可将药物减至最小的有效剂量,继续服用半年至一年,以后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用药。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权威性治疗高血压的“阶梯方案”,但是,方案一再被修订。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争找出适宜个体的方案,这就是“个体化”原则。

在高血压病的患者中,一般是脑力劳动者居多。病人如果能够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减轻自觉症状。这对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血压病病人尤其重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活动。保健按摩常可以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人体的外周血管得以舒张,血压可以降低。有人按压双侧曲池穴5分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降低1.3~2.7千帕,即10~20毫米汞柱。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劳逸得当,动静结合,避免紧张,消除忧虑,戒除烟酒,对治疗高血压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对精神紧张、患有失眠症的病人,要不加迟疑地应用安定药,如芬那露、安定等。

现代医学特别重视采用低盐饮食以辅助治疗高血压病。高盐饮食的病人,体内钠盐增多,血容量增加,血压容易升高,高血压则不易下降。应用低盐饮食后,血压容易控制,也能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治疗水平上。中医常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来治疗高血压病。其方如:天麻、钩藤、石决明、野菊花、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夜交藤、白芍、茯神等。民间有不少验方也可以酌情选用,带红衣的花生米,在陈醋中密封浸泡1周后,每晚睡前服5~10粒,连服1周后观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是肯定的,针刺曲池,有即刻降压作用,并可作为高血压急诊时选用之良药。

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

初始药物治疗

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后再根据具体病情变化,逐渐加量或减量,以确保平稳降低血压。任何一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药物,如果某一种药物疗效不好,或者是病人感到不能耐受时,则应换用另一类药物,而不是靠加大用药剂量或同时再加用第二种药来达到目的。

尽可能选择长效药物

长效制剂一般降压作用温和平稳、持续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上,即使漏服1次,对维持平稳降压的疗效也没有很大影响。相比之下,用一种或几种短效降压药的患者,白天的血压控制也许很好,但夜间血压的控制多数为“空白”,久而久之,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第三代长效钙拮抗药如氨氯地平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雅施达、洛汀新等可作为首选药。

小剂量联合用药

调查发现,高血压病人用一种药能控制血压的人不到一半,一半以上的病人需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以协同治疗作用,抵消不良反应,使降压效果更强。

逐渐降压

除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好,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适应于高血压目前水平,突然降低反而不好。

强调个体化

即药物的选择、用量、给药方法等都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一概而论。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高血经过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使中风、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使肾功能得以保持甚至改善。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提示,经降压治疗可能使冠心病病死率降低。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应该是:降低血压,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及肾脏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级高血压患者。Ⅰ级高血压如果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可以非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方法通过干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不同环节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对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有利。

降压药物治疗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

(1)利尿剂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有噻嗪类(双氢克尿噻)、袢利尿剂(速尿)和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三类。噻嗪类应用最普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个全时应用较多,但过度作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另有制剂引达帕胺,同时具有利尿及血管扩张作用,能有效降压而较少引起低血钾。

(2)β受体阻滞剂有倍他乐克,心得安,氨酚心安等。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血管β受体阻滞虽可使α受体作用相对增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不利于降压,但β受体阻滞后可使心排血量降低、抑制肾素释放并通过交感神经突触前膜阻滞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从而使血压降低。

β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缓慢,l~2周内起作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后的高血压患者。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及窦性心律均有抑制,可引起血脂升高、低血糖、末梢循环障碍、乏力及加重气管痉挛。因此对下列疾病不宜用,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外周动脉疾病。冠心病患者长期用药后不宜突然停用,不然会诱发心绞痛;由于抑制心肌收缩力,也不宜与维拉帕米(异搏定)等合用。

(3)钙通道阻滞剂由一大组不同类型化学结构的药物所组成,如心痛定、拜心通、络活喜、波依定、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其共同特点是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力降低,使血压下降。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迅速,作用稳定为其特点,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

维拉帕米与地尔硫卓除抑制血管平滑肌外,并抑制心肌收缩及自律性和传导性,因此不宜在心力衰竭、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中应用。二氢吡啶(如心痛定)类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作用以阻滞血管平滑肌钙通道为主,因此对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抑制少,但由于血管扩张,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充血、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上述副作用主要见于短作用制剂,其交感激活作用对冠心病事件的预防不利,因此不宜作为长期治疗药物应用。近年来二氢吡啶类缓释、控释或长效制剂不断问世,使上述副作用显著减少,可用于长期治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近年来进展最为迅速的一类药物,常用的有开博通、洛汀新等。降压作用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两者均有利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种程度高血压均有一定降压作用,对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塞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为适宜。高血钾、妊娠、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干咳,可发生于10%~20%患者中,停用后即可消失。引起干咳原因可能与体内缓激肤增多有关。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科素亚、颉沙坦、伊泰青等,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阻滞,可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收缩、水钠潴留及细胞增生等不利作用。适应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相同,但不引起咳嗽反应为其特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平稳,可与大多数降压药物合用(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6)α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性及非选择性两类。非选择性类如酚妥拉明,除用于嗜铬细胞瘤外,一般不用于治疗高血压。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通过对突触后α1受体阻滞,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动静脉收缩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本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对血糖、血脂代谢无副作用为其优点,但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耐药性,使应用受到限制。

(7)其他包括中枢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可乐定、甲基多巴;周围交感神经抑制剂如胍乙啶、利血平;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屈嗪(肼苯达嗪)、米诺地尔(长压定)等。上述药物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多且缺乏心脏、代谢保护,因此不适宜于长期服用。

我国不少中草药复方制剂其降压作用温和,价格低廉受到患者的欢迎,作为基本医疗之需要仍在一定范围内广泛使用,但有关药理、代谢及靶器官保护等作用尚缺乏深入研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未推荐为一线用药。

降压目标与用药

降压目标由于血压水平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也以此为标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治疗应使血压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对于中青年患者(<60岁),则应将血压降至“正常”(收缩压<l3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5毫米汞柱)或“理想”(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水平。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立,通常需要终身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经过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用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

此外,长期服药治疗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停药综合征,即出现血压迅速升高,交感神经活性增高的表现如心悸、烦躁、多汗、心动过速等;合并冠心病者,可出现心肌缺血发作及严重心律失常。

药物选择与应用一般而言,凡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包括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等。在具体用药时应注意:

(1)合并有心力衰竭者,宜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选择利尿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过阻滞剂。

(3)合并糖尿病、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非肾血管性),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心肌梗塞后的患者,可选择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尤其伴收缩功能不全者)。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

(5)对伴有脂质代谢异常的患者可选用α1受体阻滞剂,不宜用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