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了,一群群大雁“嘎嘎咕咕”叫着,拍打着翅膀飞起来,朝着遥远的南方飞去。
古时候人们传说,大雁飞的时候,嘴巴里常常衔一根短短的芦苇,或者衔一根树枝,然后才张开翅膀飞上天,开始空中万里长征。
飞就飞呗,为什么要衔一根芦苇或树枝呢?是怀念生活了好几个月的北方,带一个纪念品吗?当然不是的。大雁不是旅游归来的游客,才没有这个想法呢。
飞那样远的路,身上多带一点儿东西也是麻烦。大雁不是傻瓜,才不会干这种傻事呢。
有人猜想,没准儿这是一种防身武器。一路上情况凶险,到处都有不怀好意的猎人,芦苇或树枝是用来遮挡猎人射来的箭的吧。还有人猜想,芦苇或树枝是用来借助风力平衡身体的。
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认为从大陆飞来的大雁过海的时候,如果疲倦了,就把嘴里衔的树枝丢下海,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当它们过了大海,飞到日本,再也用不着树枝了,就统统丢下来。人们恭恭敬敬拾起来,据说这些树枝沾了大陆和大雁的气息,用它们做燃料烧一大桶洗澡水洗澡,能健康长寿。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每年春天从南方飞来,秋天又成群结队飞回温暖的南方过冬。
大雁的个儿很大,猛一看,好像一只鹅,所以古时候有人把它叫作雁鹅、野鹅。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鸿雁。
虽然大雁外表有一些儿像鹅,生活习惯却与鹅完全不一样。鹅只会昂着脖子,自以为了不起地在院子里摇摇摆摆走来走去。它怎么比得上能够飞过千山万水的大雁呢?大雁是名副其实的天空长途旅行家。鹅和大雁,一个没有见过世面,骄傲得不知道自己是谁;一个见识过广阔的世界,反倒显得非常谦虚。
大雁和天鹅也不一样。天鹅全身雪白,嘴壳是黄的;大雁披着灰褐色的羽毛,只有肚皮才有一片白,嘴壳是黑的。大雁没有天鹅美丽,却比天鹅踏实。像大雁一样的鸟儿和人,都讨人喜欢。
大雁在南方住得好好的,万里迢迢飞到北方来干什么?
它们和其他候鸟一样,到北方来产卵、孵化孩子呀。为了下一代,它们不怕辛苦、不怕危险,从大老远飞来,真不简单呀!
为什么说大雁从南方飞到北方,又从北方飞到南方,很不简单?
因为长途飞行非常疲劳,没有足够的体力可不行。
因为沿途的地形非常复杂,很容易迷路,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不行。
还因为一路上有许多危险,有凶狠的老鹰、贪心的猎人,弄得不好就会丢掉性命,没有勇气可不行。
为了带好队伍长途飞行,没有很好的纪律可不行,还得有一只很强壮、很勇敢、很有经验的头才行。
大雁飞的时候,不像叽叽喳喳的麻雀一窝蜂似的乱飞。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形,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排成“一”字形,不管飞多远,也不会乱。一只老公雁飞在最前面,带领着整个队伍往前飞。
老公雁经验非常丰富,看着下面熟悉的山山水水,选择最近最安全的路线,绝对不会迷路。如果远远瞧见了危险,它就会“嘎咕嘎咕”叫着,提醒大家注意,带领队伍绕过去,不会昏头昏脑硬往上撞。
从北方到南方很远很远,得飞很多天才行。大雁白天飞了整整一天,晚上累了,停下来休息,不会遇到危险吗?
放心吧。带队的老公雁有办法,它们总是选择在没有人的安全地方休息,常常停在水中央的沙洲上,如果四周有密密的芦苇林遮掩,那就更好啦。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还会专门安排一个守夜的“哨兵”,如果发现敌人悄悄走来,立刻就会大声叫起来。这时所有的大雁都醒了,拍着翅膀飞起来,让凶恶的敌人扑个空。
大雁在北方生了孩子,拖家带口长途飞行,行吗?
放心吧,它们会把孩子带得好好的。再说,小孩子也得要锻炼。不经过磨炼的孩子,怎么能够成长起来呢?
为了带好孩子长途飞行,大雁总是把它们夹在队伍中间。如果孩子不会飞,妈妈就会给它做示范,教它怎样拍翅膀。如果飞累了,妈妈会用翅膀尖儿轻轻抬它一下,这样它就能接着往前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