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杂志故事会(2017年8月上)
6325300000003

第3章 头条故事

老习俗

■童树梅

有些习俗虽老,却香气四溢……

过年了,韩亮高高兴兴回了家,他在城里一家大酒店从事白案工作,也就是制作面点,城市离家不远,所以春节回家并不拥挤。

回家后,韩亮就兴致勃勃地展示起手艺来,他要为全家蒸馒头包子吃。年前蒸馒头包子是乡村流传已久的习俗啦,有“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祝福。

可是家里没有蒸笼,妈妈便跟邻居张大爷借了来。韩亮一边使劲揉着面,一边说:“妈,以后我会经常回家做点心给你们吃的,光跟人借蒸笼也不是个事,最好等有空了置办一套。”妈妈口头上答应着,一边帮着儿子剁馅,爸爸则笑眯眯地在灶膛下烧着火,过年的气氛真好,一家人团圆的气氛真好!

不大工夫,馒头包子出笼了,城里大酒店的点心师傅手艺就是好,不仅花色好看,味道也特别鲜美。爸妈一边吃一边笑得合不拢嘴,说:“亮子,咱过了大半辈子啦,还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哩,嗯,得让大伙儿尝尝咱儿子的手艺。”妈说着拿了好多馒头包子,喜滋滋地出去了。有好吃的送给邻居尝尝味,算是又一个乡村老习俗吧。

过了一会儿,妈妈笑吟吟地回家了,显然是收到了不少的感谢和赞扬。然后妈妈把蒸笼收拾好,说:“亮子,我得赶紧把蒸笼还给你张大爷,过年了,跟他借蒸笼的人家多着哩。”妈妈一边说一边往笼里放了至少有20个馒头包子,韩亮惊问道:“放这么多干什么?”

妈妈说:“还人家蒸笼时不作兴空手的,懂不懂?20个馒头包子,多吗?一点也不多。”

韩亮无奈地摇摇头,是的,家乡是有这个习俗:无论哪家办红白大事,家里桌子、板凳、杯碗茶盏不够用,哪怕是柴米油盐,都可以跟邻居借,但归还时一定不能空手,香烟、点心啊,总得带上点什么。

过了年,韩亮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城里继续工作。过了好一阵子,韩亮又想爸妈了,反正离家也不远,便又坐车回了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点心。韩亮眉飞色舞地说:“爸、妈,我的手艺又进步了,不是吹牛,现在做的点心比过年时做的好吃多啦,我还学会了三丁包子、蟹黄包子,保证让你们鲜掉牙。”

爸妈听了很兴奋,可是问题来了,家里还是没有蒸笼。

韩亮说:“妈,我上次让你们置办的蒸笼呢?也没多少钱,要不我现在去买一套?”

妈妈听了,赶紧说:“买什么买嘛,你一年能回来几次?买了老不用会坏的,再说镇上也没得卖。”

这回蒸笼还是借的邻居张大爷的。韩亮做的三丁包子果然鲜美得不得了,妈妈又请老少爷们尝了,逗引得大伙儿个个啧啧称奇。归还蒸笼时,妈妈照例在蒸笼里放了20个包子给张大爷。

当韩亮再一次回家时,恰好在镇上看到一家杂货店里有卖蒸笼的,心想现在好了,给家里置办一套,省得老跟人借。

可回家后意外出现了:妈妈坚决不肯用新的蒸笼,说新蒸笼有味道,不好闻,还是张大爷家的好。爸还认真总结道:“亮子,有些东西还是老的好,像老蒸笼、老铁锹、老菜刀,越用越顺手,当然,最好的还是老朋友、老习俗和老家了。”

韩亮纳闷极了,可也只能听爸妈的,那套新蒸笼只好搁置了起来。

当又一个春节到来时,想家的韩亮却回不了家了,因为这回韩亮来到了一座相当遥远的城市做面点,他供职的大酒店过年时生意特别忙,根本走不开。回不了家,自个儿想家倒是小事,关键是爸妈吃不到自个儿做的点心了,现在手艺比起以前又大大进步了,看着像工艺品,味道更是没话说,一旦亮相肯定会得到全村人的称赞的。如果是那样,爸妈的脸上肯定又会增添无穷光彩吧?

这一滞留就是两年,当第三个春节到来的时候,韩亮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坚决地请了假,日夜兼程地回了家。一脚踏上老家的一刹那,闻到空气中飘着的无比熟悉和亲切的味道,韩亮的心都醉了。

这一次,韩亮自然要比以往更精心地制作点心,可是找不到蒸笼。韩亮问:“妈,我以前置办下的蒸笼呢?以前你嫌蒸笼新有味道,现在摆了几年,应该好用了吧?”

妈笑吟吟地说:“被人家借去啦,这家借、那家借的,那套蒸笼就像你一样,都好久没归家了。”

就在这时,打外进来一个人,是邻居张大爷的儿子张大哥,他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好几个春节都没回来,家里就剩下张大爷一个人,想不到今年回来了。

张大哥怀里捧着高高的蒸笼,原来是来还蒸笼的。一见韩亮在家,张大哥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亮子回来啦?哎哟,你是做点心的高手,我家的包子恐怕入不了你眼啦,吃着玩、吃着玩,不要嫌丑。”

原来张大哥还蒸笼的时候,在笼内放了好多包子。说实话,张大哥家做的包子根本赶不上自个儿做的好吃,不过吃在嘴里倒也别有一番风味,那是一种遥远的深入骨髓的乡土气息。韩亮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说:“妈,张大哥家不是有蒸笼吗?他怎么跟咱家借了?”

爸听了光笑,妈也笑,这对老人笑得有点意味深长的,韩亮一头雾水,说:“你们笑什么嘛?”

妈停住笑,声调异样地说:“傻儿子,你张大哥来借蒸笼时,说他家的坏了,可我敢保证他家蒸笼好好的,他这是想办法送包子给我们哩。”爸也说:“亮子,你没回家的两个春节,大伙儿都来跟咱家借蒸笼,我们就这样吃到了香喷喷的各式各样的馒头、花卷、包子和年糕。”

韩亮静静地听着,猛地灵光一闪,明白了,难怪以前妈一直跟张大爷借蒸笼哩,难怪大伙儿以前都跟张大爷借蒸笼哩,那时张大爷的儿子儿媳不回家过年,张大爷吃不到点心,妈妈和大家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张大爷一起乐呵乐呵。

爸说得对,有些东西真是老的好,比如老家、老习俗,暖人心哩。

(发稿编辑:曹晴雯)

跪搓板

■高国俊

耿老汉今年六十挂零,老婆三十年前就已离世,他和女儿翠萍相依为命。按说老耿既当爹又当娘,把女儿拉扯大,女儿对老爸应该更加感恩才是,可翠萍对老耿总是板着个脸,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五年前,翠萍嫁到了县城,跟老公小顾开了个百货商店,生意做得还算过得去。她没有特殊情况很少回村探望老爸,倒是女婿小顾隔三差五地开车过去看看,顺便给老耿买些好吃的带去。

这天,小顾打电话来,让老耿趁农闲到县城去住几天,老耿也早已想外孙了,就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老耿坐车到了县城,来到女儿的百货商店时,小顾不在,翠萍见老耿来了,就像没看见一样继续忙着。老耿也没计较,只顾逗着外孙,一会儿和外孙玩“猴子爬树”,一会儿又玩“狗熊打洞”,逗得外孙“咯咯”直乐。

一会儿,翠萍给小顾打了个电话,说是她爸来了,让他快回来,小顾说他在帮哥们搬家,正忙着,忙完了就回来。电话里,两人吵了几句,翠萍绷着个脸,把电话挂了。

到了黄昏,店里打烊了,翠萍离开时,从店里拿了一块木质的搓衣板。老耿有点纳闷,他记得翠萍的家里有一块塑料的搓衣板,干吗还要拿一块呢?

晚上,翠萍炒了几个菜,可还是没见小顾回来,翠萍立马又打了个电话,叫小顾回来陪老耿吃饭。小顾在电话里告诉翠萍,几个哥们搬好家后在酒店里聚会,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翠萍听了,生气地说:“我给你二十分钟时间,到时不来,看我怎么治你!”

不到半个小时,小顾匆匆回来,满头大汗地解释道:“哥们搬家,请大伙儿吃饭……”老耿也对翠萍说:“小顾有小顾的难处,干吗非让他回家?”翠萍一听两人没一个替她说话,一生气把筷子一放,进了卧室。

老耿见了,忙给小顾倒上杯酒,说:“小顾,别理她,都是从小被我惯的,咱爷俩先喝上几杯。”小顾没接老耿递过来的小酒杯,而是不声不响地抄起一块塑料的搓衣板,随即进了卧室……

老耿“嗞嗞”地一连喝了两小杯酒,正在这时,小顾出来了,他放下了那块塑料的搓衣板,又拿起翠萍刚拿回家的木质搓衣板,再次走进了卧室。老耿见卧室的门半开半掩着,就倒背着双手,悄无声息地踱到门口,往里一望,只见翠萍头朝里,斜躺在床上,而小顾正在床边跪着搓衣板,给翠萍小声地赔着不是。见此情景,老耿忙把头缩回来,蹑手蹑脚地回到原位,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一会儿,小顾回到饭桌,开始和老耿对饮。

又是几杯酒下肚,老耿话就有点多了,他对小顾说:“小顾啊,你对翠萍迁就那是没得说的,我这做长辈的放心,但是,男人嘛,就得要有男人的样子,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

小顾听了,激动得红着脸,“腾”地站了起来,说:“爸,你不是不知道翠萍心脏不好,她是我的另一半呀,我不迁就她谁迁就她?万一把她气出个好歹,我……我后悔都来不及啊!”

听到这句话,老耿愣怔了,只见他喝干了杯中余酒,连饭也没吃一口,就上床躺下了。

这一晚,老耿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一早,老耿就一个劲儿地说要回家,小顾小心翼翼地问:“爸,昨晚是不是生我气了?”“没有,真的没有,我回家有点事,过两天我就回来!”说完,老耿就走了。

当天中午,老耿蹬着辆三轮车,来到村北公墓,只见他来到一个土坟前,水果糕点摆了一地,他一边烧纸,一边对着坟头说:“秀兰啊,咱闺女有福气啊,找了个知冷知热、会迁就的好女婿,他们的日子不愁不忧,你尽管放心好了。唉,倒是你命不济啊,找上我这样的混蛋,我在外胡吃海喝,一是伤身体,二是耽搁过日子,你当时劝我,我不但不听,反而动手打了你……你也真是的,你为啥不拿起菜刀跟我拼命呀?你干吗喝农药自尽呀?撇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唉,看得出,咱翠萍因为这事,是一辈子也不会原谅我了,我不怪她,这是我该得的,活该!”

说到这里,只见老耿瞅瞅左右没人,从旁边三轮车上拿下一块木质搓衣板,放在坟前说:“秀兰啊,我也跟年轻人学学,时髦一把。”说完,他一下跪了上去。

就在这时,老耿猛地听到一声叫唤——“爸”,他吓得一回头,只见小顾抱着外孙,和翠萍紧挨着站在他的身后。原来,今天老耿说是家里有事,匆匆离去,翠萍和小顾就觉得很奇怪,两人不放心,随后就赶来了。到了村头的小卖部,一问才知道老耿买了不少东西,还有烧的纸,于是便估计老耿上坟去了。这当儿,翠萍含着眼泪,动情地上前扶老耿:“爸,快起来!”小顾也在一旁帮腔:“爸,别让外人看见,笑话您!”“不,我不怕笑话,你让我向你妈忏悔!”老耿的犟劲上来了,跪着不动。

翠萍苦笑着说:“爸,你向妈忏悔我不拦你,你想跪搓板也随你,但是你干吗跪木质搓衣板,这板可硬了;还有,你跪反了,搓板平面应该朝下。”“啊……”老耿一愣神,本能地双腿一松,翠萍趁机抽出了搓衣板……

(发稿编辑:姚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