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6346600000007

第7章 中华民族现代道德生活的现实基础(3)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二合一、三合一。90年代以来,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人们的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随着人们开放意识的提高,迷你裙、超短裙等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衣着,逐渐被人们接受,露脐装和小热裤也风靡一时。在饮食方面,80年代粮票还在使用。90年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在出行方面,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也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到了80年代末,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现在出现了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出租车招手即是;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迅速发展。在通讯工具方面,80年代后期,安装家庭固定电话初装费还得6000元左右。90年代初,大哥大、寻呼机(也叫BP机)的出现,代表了一群工作繁忙的人。从1994年至今这二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中国通信业大发展的二十年,手机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演进成为平民化的、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沟通工具。

11.房价上涨与国家土地政策

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房改的总设计方案,明确了住房商品化的发展方向。1983年底,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将房地产指标列入统计报表。从1978年末至2008年,国内房地产业逐步纳入了商品经济的轨道。特别是伴随着1998年住房改革的全面启动,中国房地产业迅速崛起。1998年6月,国务院决定,党政机关停止实行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2007年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税收的形式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大规模的建设和圈地也引起了农民的警觉。2007年11月底,黑龙江富锦市72个村的4万农民在网上发表公告,自发起来公开宣示收回自1994年以来失去的151万亩土地的所有权。12月12日,陕西大荔县、华阴市、潼关县等76个村的7万回迁农民,也表示收回土地所有权。12月15日与18日,江苏宜兴市与天津武清区两地的农民,也先后发表保护土地所有权的公告……近年来,中央高层已开始重新审视征地问题。中共十七大期间,已开始探讨允许农民之间买卖土地使用权事宜。2008年1月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增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地产用地要征收增值税,以此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第二节 政治条件

从1949年至2008年的六十年间,我国在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基层民主不断完善,人民政治参与日益活跃,人权事业稳步推进,这些构成了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的政治条件。

一、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间,从打击反革命与维护政治稳定开始,我国逐步确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为现代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变迁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

1.打击反革命与维护政治稳定

建国初,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遗留的一大批反革命分子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进行各种破坏和捣乱活动。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们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时机已到,破坏工厂,烧毁仓库、民房,抢劫粮食、财物,散布谣言,甚至组织骚乱,袭击、围攻基层人民政府,残杀革命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全面贯彻“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对罪大恶极、怙恶不悛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实行坚决镇压。这次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匪、特务、恶霸、反动会道门头子和反动党团骨干分子。运动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全党动员、群众动员,使公安、司法机关同广大群众相结合,并且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加。人民群众自觉地起来检举和揭发反革命分子。1951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使镇反斗争有了法律的武器和量刑的标准。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2年10月基本结束。1951年12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随即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中,张子善、刘青山等一批大贪污犯被判处死刑。“三反”“五反”运动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还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对推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1954年9月,举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由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1.2亿人参与修改,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大法,也是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五个部分的内容,对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为新中国诞生而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并且用法律的形式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同时根据宪法的原则,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建设,主要有:人民政协继续发挥作用,法制建设继续向前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等多项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以宪法为主体的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全面启动。除宪法外,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还制定了关于国家机关的一批重要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除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外,还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一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此成为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二是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随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仍然得以存在。政协制度体现了中国政治的协商性,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三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前后,帝国主义国家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进行种种阴谋活动,策动所谓“民族独立”,妄图分裂中国。根据中国的历史状况和当时的现实情况,中国根据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贯立场,确定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到1956年9月,全国已建立内蒙古和新疆维吾尔两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43个自治县。到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则是在1956年成立筹备委员会,而于1965年正式成立。

二、现代政治生活的变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后,经过50多年的经济激荡,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共和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变迁史。

1.八大对国内矛盾的探索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中共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会议着重讨论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关于党的主要任务、执政党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等项问题。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会议指出,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因此,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个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起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指出:“我们党现实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已经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3]大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历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2.党内整风与反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