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论》的外文版在美国与读者见面,大洋那边的学者说:“是古老的东方智慧发现了创业规律。”在此之前,美国学者认为创业无规律。
创业有哪些规律?
创业同任何事物一样,其规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独立存在,真真切切的特殊存在。这个存在是多样性的同一性,是变化无序中的稳定与秩序,是纷繁杂乱中的简洁与清晰。揭示这个存在是学科成立的价值基础,解决实践问题的基础理论。《民富论》对规律的探索,论证了创业基本问题、基本过程和基本矛盾,为创业学奠定了原理基础。
一、创业基本问题、基本过程、基本矛盾
(一)创业基本问题:“魂”与“根”
它是对创业这个事物起主导作用的问题,是贯穿创业全过程的最稳定和最一贯的问题,是决定其他一切问题的问题,因而是创业基本问题。
“魂”是一种资本形态,是独立的资本形态——区别于已知的多种软硬资本形态之外的独立存在;是特殊的资本形态——以创业者为载体,以通晓创业规律的能力为存在形式的特殊资本;是真正的资本形态——是超越、渗透并统领全部要素资本,对财富增加起决定作用的最具资本性质的真资本。“魂”是具有灵魂性质的一种资本形态,故称灵魂资本。理论表述为:“对创业特殊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表现在创造与整合资源,驾驭资本要素的能力;落实到对具体项目的理解、通透和把握。”通俗表述为创业者的“本事”。
“根”是项目的“生命基质”,是项目构成要素的核心。生命基因的有无决定着这个项目能否生存,这个基因的质量决定它能长多大。它是创业项目生存的权利、活下去的条件、站住脚的基石,是项目所包含的一切有形与无形要素的根本,故称资本之根。理论表述为:“有质量的生命基因,可以吸引其他社会成员与之交换的资源;扎根于正当、潜在与恒久需求中的真实品质和效用。”通俗表示为项目的“优势”。
序言创业,规律的意义
“魂”是从创业的主体——创业者揭示创业的本质,“根”是从主体的对象——创业项目揭示创业的本质。二者共同构成创业基本问题。
(二)创业基本过程:选项—模拟—运转
过程是事物在时空延伸的变化中,所呈现的形态与特征的差别。创造企业是以项目选择为起点,以企业诞生即运转实现为终点的过程。创业过程是具有生物属性的自然生成过程,是先后承接、环环相扣的链条。这个过程呈现出的阶段,是有突出的特征而可以相互区别的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不是逻辑推导和主观设定,是创业真实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形态与特征的差异,差异因阶段的目标不同和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显现出顺序发生、不可逾越、不能颠倒、无法缺省的阶段——不论你是否知道它。
知其先后谓之“道”,揭示这个存在的意义在创业自觉: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要干的“什么”,就是由阶段目标规定的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是阶段目标的达成,“达成”是顺序进入下个阶段的决定性条件。规律存在于创业的全过程,标识阶段的意义还在于按照企业出生—发育—成活的进程,分阶段地用规律回答具体问题。
(三)创业基本矛盾:能力与实践
“能力与实践”的矛盾是创业基本问题在创业过程中的最突出表现。基本问题告诉我们,创业靠本事,本事来自实践。而创业者总是在没有实践进而没有本事的条件下开始创业。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使得创业者处于两难境地:要干,没有实践历练的能力,不干,就永远没有这个能力。这个矛盾是创业实践中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一切困难的根源,是贯穿创业全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因而称之为创业基本矛盾。由基本矛盾的存在而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结论。
实践,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选择,唯一道路,唯一办法。比如“从小做起是最重要的”,离开干说什么都没用,甚至不可能理解规律的存在;再比如“选择项目是个实践过程”,是在深入实践中去发现项目,是把拟定项目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再比如确定项目后的“模拟”,是用最小规模探索方式和虚拟办法,完成对项目要素综合而运动的理解、平衡与把握;再比如模拟之后的“运转”,是创造运转实现的三个条件,而三个条件的创造是完全的实践。
基本矛盾决定了“两个没有”:创业者没有能力和资金。“两个没有”是探讨和解决一切实践问题的前提,比如“点规模渗透”的创业销售模式,建立在创业者不懂销售而又必须做销售的这个前提上;再比如“好项目的15个来源”,是以创业者没有资金作为谈论项目的前提。如果把创业研究与教育的全部内容建立在融资成功基础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共同规定了创业的本质。本质是由事物基本方面的矛盾关系所规定的。创业这个事物的基本方面是创业者和项目,在它们的关系中创业者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创业者的主导作用体现为产生的能力的实践过程——在从小做起的艰苦磨炼中铸造灵魂资本的过程。可见,创业者增长能力的实践就是创业的本质——“创业者能力的自我再造的过程”。
“自我再造”好比是跳进了“八卦炉”,炼上七七四十九天才有火眼金睛;好比是掉进了“球磨机”,经过了粉身碎骨的研磨后再重新成型。这时候的创业者是懂得了新企业发展的事实,通透了项目运作的环节,知道了走向成活的步骤,学会了创造商业模式的企业家。
基本问题、基本过程和基本矛盾构成了创业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是学科得以成立的价值基础和基础理论,是认识和解决实践问题和创业教育的根据。
二、解决实践问题
规律对实践问题的解释产生了观念性结论,多个结论构成的知识体系是解决实践问题的依据。这里从规律对创业起步中几个问题的解释看规律的作用。
(一)规律对“资金”的认识和解决
基本问题告诉我们:主导创业开始、过程和结果,决定创业成败的首要、主要和决定因素,是创业者的“本事”和项目的“优势”。资金,对“本事”而言是诸多要素之一,对“优势”而言是诸多从属之一。资金,只有在具备项目优势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没有“本事”和“优势”有多少钱也没用。有了“本事”和“优势”就具备了无需外部资金介入而依靠自有资源起步的条件。这个认识与古今中外几乎百分之百的创业事实相符合。
创业者面对资金的困惑,规律给出了正确的结论,以“计划书融资”为例。
不懂得创业本质和资金本质。基本矛盾证明了创业本质不是用资金去组合物质要素,而是创业者浴火重生的自我再造的过程;资金本质是职业金融机构把资金当做血液,投入到能够使其保有和增加的机体中,永远面对优秀的企业而不是尚未起步的创业项目。
不知道项目与资金是有条件的相互需要的关系。项目在其发生与选择、核心资源培育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或不需要很多资金。而资金需要项目的条件是有前期投入、在运作过程显示并证明特殊优势的企业,而不是一纸计划书。
无视古今中外的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是白手起家的事实,无视仅凭一纸计划书就能找到资金,在这个地球上并无先例。“计划书融资”的教育让所有的创业项目永远停滞在资金面前不能启动,由此产生的“融资公司”,用“考察项目”和“代写计划书”等名义把创业者的资“融”去了。
再比如,解决资金的现实途径。基本问题解释了资金本质,基本矛盾解释了创业本质。两个本质共同规定了解决创业资金的现实途径。
一是依靠自有资源。自有资源是以体力为主的本能资源,以智力为主的累积资源,以环境为主的可借助资源。商业价值源于人对资源有用性的发现。这三大类资源都是创业者所具有的,有待认识、开发、改造与提升后,与某种需求切和的知识、技术、特长、经验、兴趣等。
二是创造项目优势。融资的唯一途径是把资金需要项目的条件即项目优势创造出来,把项目做到一定程度并证明其核心优势。项目优势是项目的“构成要素”中最具有市场价值的一个因素。说技术先进则要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说市场需求则要有直接用户;说模式可行则要有运作效果。
在资金问题上的任何实践,最终一定会证明这样两句话:一是“找钱要比赚钱困难得多!”如果你用找钱的时间和费用去创造、寻找、测试、培养和确认这个项目优势,比你在引资路上奔走的时间更短,花费更少。二是“等有了钱再创业,那就一辈子也不要创业”。
(二)规律对“项目”的认识和解决
选择项目是创业的开始,这个开始该如何开始,规律给出了一系列结论。
项目是总过程的最重要阶段。成功的项目一定是具有某种优势。曾子讲“慎终追远”,佛家讲“菩萨重因,凡夫重果”。创业成败的“果”潜藏在初始的“因”中,这个“因”就是项目优势——独有的核心资源或特性或差异,一定要在开始就解决,解决它就抓住了成功的一半。好项目并不决定你一定成功,但项目不行,决定你一定不成功!
选择项目的关键是“根”。项目是种子,根是种子的胚。胚存在于项目要素之中,要通过解剖来发现它。根,是项目得以存活所依赖的战略资源;是判断项目可行与否的支点;是进行项目决策的根据;是未战先胜的条件。项目能否赚钱的影响因素很多,创业者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是先创造项目生存的条件:发现、创造、培育、抓住项目的根,没有它,神马都是浮云。根的观念还告诉创业者,在时间安排和资金使用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对于这个事关生死的关键要素,要找到它,抓住它,解决它,然后再办问题的其他。
选择项目一定是个实践的过程,是到别人运作项目的实践或自己进行探索性的实践中,来完成对项目的理解、通透、确证与把握,这无疑是要用较长时间才可能完成的过程。这个结论是由创业基本问题规定的,创业者的能力来自创业实践,首先是选择项目的实践:寻找和发现项目能够生存的基因,创造和培育项目能够成活的优势——这是“根”的产生。与这个过程同步,即在寻“根”育“根”的过程中逐渐完成对项目的理解、通透和把握——“魂”的产生。“魂”与“根”同步产生于选择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创造对方。选择项目的实践过程是“本事”和“优势”同步产生的绝对条件。
选择项目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这是解决基本矛盾的唯一办法。创业者在选择项目上的偶然性和随意性的经常性错误,根本原因是缺少识别项目的能力。提高能力是我们寻求解决创业中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办法是:把选择项目作为一个实践过程,在选择项目的实践中获得选择项目的能力。
选择项目有一系列重要观念,比如:“立足长远的观念”——基于项目的产生、发育、成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创业者对项目的认识、理解、把握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两个过程的统一是人与项目融合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项目一定是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事情,在选择上要舍得花力气,这样,才能在干的过程中义无反顾,才不会左顾右盼,心猿意马。
选择项目的办法来自规律。规律面对实践产生了观念,观念决定了办法。比如,好项目的基本来源是在已经存在的需求基础上,通过发现“缺陷”与功能“复合”等办法,实现传承与创造的结合,产生具有市场价值的核心优势;对现有项目的选择要先做加法以开阔眼界,根据标准筛选后进行市场测试;要做代理或加盟,必须到产品与模式的经营实践中去亲身感受。
项目的重要,要求创业研究与教育的内容,必须首先正确回答与项目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离开这个问题说什么都没用!而那些所谓“创业基础”之类中竟然没有与项目相关的内容,其编撰者无从想象创业的首要与重要问题是项目,无从理解项目的发生与选择是个实践过程。他们竟然认为项目是“IDEA”,是“计划书”,而“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干,而是去忽悠那个并不存在的投资人或参赛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