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诺基亚总裁自述:重压之下
6587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约玛·奥利拉:

翻翻总裁们执笔的那些书,你就会发现其见解往往贫乏而空洞,尤其是回忆录,他们的回忆很少能吸引住读者。总裁们引领着公司不断成长,营业额和利润一路高歌,随后又会进入困难时期,危机也接踵而至。日常工作中充满了会议、讨论、策略团队和出差。回望曾经,人们会发现错误很容易被掩盖,而成功则离不开良好的计划和精明的领导。我并不相信后见之明,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而已。然而,一个人总还是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或许是:一个人在经营公司时不会重复踏入同一条河流。

21世纪之初,我所创立的芬兰出版公司奥塔瓦(Otava)邀请我写一本自传。从那时起,以上所有的保留意见和疑惑便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翻腾。我决定要在这本书中,展示出自己在诺基亚故事里所扮演的角色,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在芬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将是独一无二的。此外还要对参与这个故事的其他人进行描写,叙述出我当时的所感所闻,这便是我自始至终都在尝试的事情。书的结尾部分是在2012年写的,而其余部分则是在事情发生时就记录好的。这本书的创作历经了十多年,希望这长期的酝酿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不适感。

此外还应提醒读者的是,我并非一名历史研究学家,我的书也不是在客观地描述公司历史。马蒂·海柯(Martti H?iki?)已经写过一本诺基亚从1865年至2000年的精彩历史著作,其英文译本对任何读者来说都是值得一读的背景材料。本书旨在描述我在诺基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观点、观察和经历,我选择了那些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或我所想起的有趣且重要的事件。

本书的内容截止到2010年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接任总裁。选择这个时间是有原因的,毕竟要评价诺基亚最近的事件还为时过早。另外,我在2012年春辞去了董事会主席的职位,因此我确实无法直接地了解到诺基亚最近发生了什么。

相比于考虑要写诺基亚的哪些内容,更难的是决定关于自己要说些什么。我的媒体形象与现实中的自己相去甚远,写一些个人隐私对我来说并不容易,况且我自己也没有完全总结好。我特别想讲讲自己是如何成为总裁的。我从未规划过事业,但是许多因素聚在一起从而水到渠成。我还描述了自己在奥斯托波斯尼亚的童年和乡土之情,因为我相信这些经历意义重大。然而最主要的是,在芬兰,不管背景如何,只要人们保持强大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便能够立身处世。

20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年轻人,我想讲述那段在芬兰的时光。虽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但我尝试坦诚地说出来。70年代的芬兰并不发达,而这却促使我作出了改变人生走向的根本性决定。

我也提到了一些有关我家庭的内容,但仅仅是不得已而谈及。我会尽可能地保护隐私。尽管家人们并没有为我的作品和随后的媒体曝光付出很多,但是如果没有丽萨(Liisa)和孩子们的支持与理解,我写书的价值便荡然无存。

我将自己的想法以部分口述、部分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本书的另一位创作者哈利·沙库马(Harri Saukkomaa)编写了大部分的文本。感谢这些年来每一位对这本书作出贡献的人:受访者、幕后工作人员以及出版商奥塔瓦。

哈利·沙库马:

刚开始参与到记述约玛·奥利拉人生的这本书时,我还不知道承担了怎样的任务。我本以为这本书会在两到三年内完成,却没想到最终成了一个持续十年的冒险。在此期间,我与约玛·奥利拉谈论了人生、领导力以及海陆空不同环境的世界的未来。这些访谈和对话在几百个小时内便传播开来。我还通过许多其他的方式采访了约玛·奥利拉身边的五十多个人,其中的某些被采访者在本书出版之前就已不幸离世。

本书是一本生平事迹,约玛·奥利拉在书中讲述了他自己的传奇。我们很早就决定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个故事。这是一种最难使用的形式,但却是能够在仅有单独叙述时确保作者和主人公的视角相一致的唯一形式。作为作者,我当然对本书的主题和叙述风格印象深刻。我编写了这本书大部分的文本,这些内容来自于与约玛·奥利拉和其他人的访谈。本书还利用了公众领域中的材料:书籍、学术研究和媒体报告。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互联网泡沫、美国的“9·11”事件、战争、改革以及世界历史长河中的各种小事件。诺基亚见证了好时代,也历经了坏时代,还面对了其市场支配地位的崩溃。在为本书作准备的过程中,我极其深入地了解了诺基亚的领导们,他们的观念、焦虑、喜悦、悲伤和梦想。我了解到诺基亚是如何被领导的,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公司会在世界经济史中占据一席之地。我还懂得了即使早已万事俱备,但有时战略还是无法实现,有时成功依旧难以企及的缘由。

感谢与约玛·奥利拉的畅谈,那些时刻令人愉快、值得铭记。我对自己采访的每个人和使用的所有信息资源表示感谢,对出版公司奥塔瓦的耐心和强烈支持表示感谢。感谢在各个阶段对手稿进行阅读和评论的每个人,尤其是在最终阶段不遗余力地编辑并修正文本的图卡·海特玛吉(Tuukka Hetem?ki)。另外,还要感谢麦里克·玛兹希(Melek Mazici)在这项漫长的项目中对我的支持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