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西弗神话
6797700000007

第7章 婚礼集(1939年)(2)

人们在生活中,有少量熟悉的想法,两三种而已。根据碰到的阶层和人物,你会修饰它,使它改头换面。要拥有自己的想法,得有十年时间,那才是可供一谈的想法。当然,这太令人泄气了。但人也有所得,可以同世界美好的一面多少熟悉起来。在此之前,他同世界是正面相视。现在需要横跨一步,看看世界的侧面。青年人正面看世界。他还没有来得及修饰死亡的概念或虚无的概念,但已尝到它们可怕的滋味。青春大约就是如此,那是艰难地面对死亡,有如热爱阳光的动物切身体验的恐怖。至少在这方面,与常言所说恰恰相反,青年不抱幻想。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诚心去为自己制造幻想。我目睹这坑坑洼洼的风景,这庄严而阴森的乱石,这日落时分更显陌生的贾米拉,这对未来憧憬和斑斓色彩的消失,不知为什么。这时我确信,名副其实的人在暮年应当恢复与世界的正面对话,否定自己过去的那几种想法,恢复古人的清白和真实。他们在面对命运的时刻,目光中闪耀的正是这清白与真实。他们青春复得,但正是在拥抱死亡之时。这方面最不值一提的是疾病,那是一种治疗死亡的药物:它准备着死亡。它是一种训练,第一阶段便是自怜自爱。它支撑着人们:他们正拼命避免完全死亡的前途。可是贾米拉……这时我感觉到,文明唯一真正的进步,人们不时珍惜的进步,正是形成自觉的死亡。

使我惊奇的是,我们敏于深入探讨其他问题,而关于死亡却思想贫乏。这是好事,或是坏事。我担心或期待如此(按他们的说法)。但这也证明,我们掌握不住简单的事物。蓝色意味着什么,对蓝色又作何感想?就死亡而言,困难是一样的。我们不善于探讨死亡和色彩。但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倒真是重要的,他像土地一样沉甸甸,预示着我的未来。但我真能这样想吗?我琢磨,我会死掉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无法相信这点,并且只能体验别人的死亡。我见到过别人死去。见得最多的是狗怎样死去,触摸到将死的狗令我震惊。我这时想到鲜花、微笑,渴望女人。我悟到我对于死亡的厌恶全包含在对生存的热望中。我羡慕将生存下去的人们。对他们来说,鲜花和对女人的渴望全然是有血有肉的。我妒羡别人,因为我非常热爱生活,不能不表现得自私。永恒对我没有意义。人们可以待在那里,睡上一天,听见人家说:“您真强壮,我必须诚恳地对待您:我可以奉告,您将会死去。”待在那里,双手捧着生活,心中惴惴不安,目光迟钝呆滞。其他一切又有何意义?热血将涌向我的太阳穴,我觉得自己将捏碎身边的一切。

但人是违心地去世的,也与他们的环境相悖。人家对他们说:“你会好的……”可他们还是死了。我不要这一套。因为虽然有时大自然言不由衷,但有时也说实话。贾米拉,这天晚上说实话,它有多么美,忧郁而坚定!我在这样的天地面前不愿说假话,也不愿别人对我说假话。我想将清醒保持到底,并以全部的妒羡和厌恶来正视生命的结束。我之所以害怕死亡,是因为要告别人世,是因为我留恋生者的命运,而不是要静观永恒的天空。形成自觉的死亡,那就是要缩小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并且毫无快意地进入结局,同时认识到将永远失去的世界拥有许多振奋人心的事物。这教益是痛苦的,而贾米拉忧郁的歌声,却将这痛苦更深一层地送入我的心灵。

傍晚时分,我们攀登着通向村庄的山坡,然后退回几步倾听讲解:“这里是异教徒的城市。这从田野里突现的城区,是基督教徒的居住地。后来……”不错,是这样的。这里出现过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一些征服者,以下级军官的文明在这里留下痕迹。他们关于壮观雄伟,形成了低级而可笑的观念,并以帝国的疆域来衡量它有多么伟大。奇迹正在于,他们文明的遗址,恰恰否定了他们的理想。在落霞与白鸽飞翔之中,自高处俯瞰这枯槁的城市,即可看出它并未在天空留下征服与雄心的标志。世界终将战胜历史。贾米拉在山谷、蓝天和静谧之间发出了顽石的呼号。我很理解其中的诗意:清醒、漠视、痛苦或美好的真正标志。我们不离开这雄伟的地方,心中感到很难过。贾米拉被留在我们身后,它的天空流溢着一汪忧郁的水,声声鸟鸣自高地另一面传来,羊群突然而迅疾地在山坡上涌现。而在这舒缓悦耳的暮色中,一处祭坛的门楣上,显露出一位带角神灵栩栩如生的容貌。

阿尔及尔的夏天

——为雅克·厄尔贡而作

与一座城市分享的爱情往往是含而不露的爱情。像巴黎、布拉格,甚至佛罗伦萨这样的城市,是封闭式的,因而限制了它自身的天地。阿尔及尔以及某些得天独厚的地方,例如海滨城镇,向着天际敞开,如同一张大嘴或一个伤口。人们在阿尔及尔可能钟爱的东西,就是大家赖以生存的东西:每个街道转弯处均可瞥见的一角大海,阳光的浓烈,种族的优美。像通常一样,在此类放肆和奉献中,总可以发现一种更为含蓄的芬芳。在巴黎,你可能怀念空间和飞鸟。在这里,人至少得到满足,而且既然欲念有寄托,他就可以弄清自己有多少珍藏。

大概只有在阿尔及尔长期居住,才能理解过多的自然财富是多么枯燥。对于想学习、受教育或完善自己的人来说,这里是一无所有。这地方没有可学习的东西。它不作承诺,也不让你看到朦胧的前景。它满足于奉献,但那是丰盛的奉献。它完完全全呈现给视觉,一旦享受它,便了解它。它的乐趣无药可治,它的欢快也不提供前景。它所要求的,是清醒的灵魂,即不要求补偿的灵魂。它要求采取清醒的行动,有如博取信誉的行动。奇特的地方!它赋予被养育者自己的光辉和自己的苦难。在这些地方,一个敏感者得到的感觉财富,却与赤贫并存,这原也不足为奇。不存在同时不带着痛苦的真理。因此不足为怪的是,我恰恰在赤贫者当间儿,才最珍爱这地方的容颜!

人们在这里,整个青年时期,可获得与青春美相得益彰的生活。这以后便是下坡路和被遗忘了。他们以血肉之躯为本钱,但也明知会输钱的。在阿尔及尔,对年轻活泼的人而言,处处是隐身之处和扬扬得意的理由:海湾、阳光、通向海洋红白相间的平台、鲜花和体育场以及大腿嫩白的姑娘们。但对青春已逝的人们,就无所依靠,也没有消愁解闷的地方。在别的国家,意大利的平台、欧洲各处的修道院或是普罗旺斯错落有致的山丘,都是能躲避人群和悠然自得的所在。但在这里,一切都要求僻静,要求青年人的热血。歌德弥留之际呼唤着光明,这已成为历史名言。但在贝尔库和巴勃-艾尔-乌埃德,老头儿们却坐在咖啡店的一角,听任梳平贴发式的小伙子们在一旁自吹自擂。

这样的起起落落,在阿尔及尔是夏天为我们提供的。正是在这时候,城里空无一人。不过穷人和天空是走不开的。和穷人一道,我们并肩走向港湾和人间珍宝:温暖的海水和女人晒黑了的肉体。晚上,他们饱享这样的珍宝之余,便回到光亮的屋顶下、昏暗的煤油灯前,这便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境遇了。

在阿尔及尔,人们不说“入浴”,而说“涮一涮”。不必过于拘泥。大家在海湾里游游水,再到浮标上歇一歇。游到已有漂亮姑娘占据的浮标,便对伙伴们喊道:“告诉你,这里已有一只海鸥啦!”这当然是无邪的玩笑。应当认为这正是年轻人的理想。大多数人冬天也这样,他们每天中午都光着身子晒太阳,算是一顿粗茶淡饭。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读了自然主义者枯燥的说教,那些人不过是肉体方面的基督教徒(关于身体的教条同心灵的教条一样可恶)。真正的原因,仅在于他们“在阳光下舒舒服服”。怎样高度评价这当代习俗也不算过分。两千年来头一回,可以在海滩上赤身裸体啦;两千年来,人们竭力要将希腊的放肆和纯真装扮得体面些,尽量少暴露血肉之躯,把服装弄得越来越复杂。如今且不管这段历史,年轻人在地中海海滩上的奔跑,已与古希腊德洛斯运动员优美的姿势相似。这样接近肉体并通过肉体来生活,便发现肉体有其特色、有其生命,并且冒昧地说,也有它自身的“心理学”。我要说说浅陋之见,对纪德赞美肉体的方式不敢苟同。他要求肉体克制欲望,从而使之更强烈。这样他就接近窑子里的行话所形容的“头脑复杂或心眼儿多”的嫖客了。基督教义也要求暂停施欲。不过还算自然,认为这是一门苦修课。我的伙伴万桑是箍桶匠兼少年蛙泳冠军,看问题更清楚。他如果想跟一个女人睡觉,就像口渴了饮水一样如此这般一番。倘若真爱她,便娶她(迄今未遇)。事毕,他总是说,肉体的发展正如精神的发展一样,有其历史、反复、进步和欠缺。仅有一点细微差别:肤色。当人们夏天去海湾沐浴时,就意识到人人的皮肤都同时由白嫩转为金黄,再转为褐色,最后是烟草色,那是肌肤努力蜕变的极限了。港湾上方是喀斯巴区变化多端的白色小房屋。从水平线往前看,映衬着阿拉伯城区纯白天幕的,是人的躯体掀起的金黄波涛。随着转入八月,太阳更炽热了,房屋的白色更加耀眼,皮肤也晒得更黑。怎能不按照阳光和季节,来使自己融合到顽石与血肉的对话中去呢?整整一上午都消磨掉了。其间有跳水,有欢声笑语,有激浪嬉戏,有围绕红黑色货轮的轻舟荡漾(挪威的货轮飘着林木的清香;德国的货轮油味十足;沿着海岸送货的小轮溢出酒香和大酒桶的气息)。到阳光普照长天四角之际,满载褐肤健儿的独木舟飞驶着把我们送回岸上。接着那金色的双桨戛然而止,我们在船坞的静水中久久滑行。莫非与我一同在这平滑镜面上归来的,是一伙神灵?我终于辨明,他们就是我的兄弟!

可是在城市另一端,夏天已将另一些珍宝呈现给我们,那是恰成对照的静寂与厌倦。这静寂,依其来自阴影还是阳光而各不相同。笼罩于政府广场的,是正午的静寂。在四周树木的阴影下,阿拉伯人买五个铜板一杯的冰柠檬汁,它飘散着橘花的清香。他们交口称赞:“真凉快!真凉快!”这赞美声在空旷的广场上荡漾。接着在烈日下又恢复万籁俱寂。在冷饮商的冰罐里,冰块正在旋转,我听见那叮叮的细声。还有午睡时分的静寂。在海军部附近的几条街上,在理发匠油腻腻的小铺门前,这静寂尤为分明,恰似有几只苍蝇躲在芦苇帘后发出节奏分明的嗡嗡声。其他如在喀斯巴区摩尔人的咖啡馆里,静寂的是人的躯体。它已无从脱身,离不开面前那杯茶,也做不到以沸腾热血来唤回青春。但最耐人寻味的还是夏夜的静寂。

正当白昼转入黑夜的瞬息,它有着种种迹象和呼号,铸成我心目中的阿尔及尔:那是与此紧紧相连的呀!当我暂别此地的时候,我想象它的黄昏有如幸福的遐想。在城市高处的山丘上,乳香黄连木和橄榄丛中蜿蜒着通途和幽径。我的心此刻转向它们。我仿佛看见一群群黑色的小鸟,自那里飞往绿色的天边。在太阳突然消失了的天空里,有点儿什么东西徐徐舒展。小小一片赤色的云渐渐延伸着,终于在空中融化了。几乎紧接着,第一颗星星升起,眼见它轮廓愈益分明,在渐渐浓重的夜色中站稳了。再以后,黑夜骤然吞食了一切。阿尔及尔行色匆匆的夜晚哪,你有什么不可企及的力量,将那么多情致拥进我的胸怀?你送到我唇边的柔情蜜意,我还未曾好好品尝,却已在黑夜中逃遁。难道这正是它经久不散的秘诀吗?这地方的温情令人陶醉,却稍纵即逝。但当这温情犹在之际,至少可以尽情享受。在巴多瓦尼海滩上,舞会是每天必办的。在这面对大海的巨大长方形场地中,本区的贫困青年尽兴而舞,直至夜深。我常常在那里静候特别时刻的来临。白天的舞厅有倾斜的木篷遮阳。日落之后,木篷被收起。于是,舞场上亮起独具特色的绿光,那是水天相接映出的光芒。如果你远离窗口而坐,就只能见得着一片夜空,它衬托着舞伴们的面容,如中国皮影一般渐次掠过。有时乐队奏出一支圆舞曲,只见在绿色天幕下,人影幢幢不停旋转,就像唱片上贴的人影儿。黑夜很快来临,于是灯火通明。不过真无法形容在这妙不可言的时刻,我感到多么激动人心,又多么神秘莫测。我还记得一位身材高大的妙龄女郎,她整个下午都在跳舞。她那紧身蓝衣裙上戴着一只茉莉花的花环,汗水已将下半身衣裙溻得透湿。她边舞边笑,并且仰面向天。她从每一张桌子旁边掠过时,留下了鲜花与肉体交融的芬芳。夜幕降临之后,我就看不见她紧贴着男舞伴的身子了。但衬在夜空上的,是轮番出现的白色茉莉花和浓密的黑发。当她高高挺起丰满的乳房时,我听见她那爽朗的笑声,也瞥见那男伴猛然弯下了身子。我对于天真无邪的概念,可以说来自这样的狂欢之夜。而那些性格暴烈的生物,我听说与旋转着欲念的夜空是难解难分的。

在阿尔及尔的街区电影院里,有时出售薄荷口香糖,有时上面刻上了一些红字,都是挑逗爱情的句子:(1)问:“你什么时候娶我?”“你爱我吗?”(2)答:“爱得发狂。”“春天娶你。”在稍作酝酿之后,人家便将薄荷糖转给女邻座,她如是作答,或仅仅装聋作哑。在贝尔库,就有过这样缔结良缘的事例,有人白头偕老就以此种交换薄荷糖做基础。这很能说明,这里的人童心未泯。

青春的标志,也许就是争取易得幸福的天然倾向。尤其是急于生活,形迹近乎浪费。在贝尔库犹如在巴勃-艾尔-乌埃德,人们很早结婚。就业也很早,十年间就遍历人生经验。一名三十岁的工人已历尽沧桑。他在妻子和孩子身边等死。他的幸福来得突然,并且不容分辩。他的生活亦复如是。于是人们悟到:他生长的国度,是提供而又回收一切之地。在这种充足与丰盛之中,生活像一条弧线,由许多突然的、苛刻的、慷慨大度的激情构成。不是缔造生活,而是匆忙度日。因此问题不在思考和自我完善。例如在这里,地狱的概念不过是一种亲切的玩笑。只有非常讲道德的人,才允许此类想象。而我实在认为,在阿尔及利亚全境,道德是无意义的字眼。并不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原则。人们有自己的道德,而且很独特。不能对自己的母亲“失敬”;在街上总要让自己的妻子受人尊重;对孕妇很照顾;不得两人同时扭打一个对手,因为“这太下流”。凡不遵守这些起码规矩的,“就不是好汉”,事情就这么解决。我认为这又公正又有力。我们许多人还下意识地遵守这条“大街守则”,据我所知那是唯一大公无私的守则。但同时那种小店主的狭隘思想却没有市场。有人被警察押在街上走时,我总是看到周围的人流露出怜悯之情。还没有弄清是盗贼、弑父者,或仅仅是非国教徒,便喃喃道:“可怜的家伙!”或者还带点儿赞赏的口气说:“这一位嘛,是海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