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石头村传
6808900000075

第75章 仁心初显(1)

再说石德天被组织安排到广兴县食品公司当养鸡技术员后,不久,该县组织专家和技师到国外考察养鸡。

石德天被组织选中,随考察团到国外参观考察养鸡,被Z国一家科研机构盛意相留,在那里实行产学研结合,从事科学养殖业。

由于这家科研机构保密度极高,在此其间,不准与外界有任何联系,妻子石二妹带着小万里在石头村度日。

分田到户,在各自耕耘各自那份责任田的日子里,在不知不觉之中,小万里六岁了。

一天,夕阳已坠落西山,慢慢收起了最后几缕余晖。

苍茫的暮霭,在山岫间弥漫流淌。

“小孩,你父母亲呢?”正在山坡草地上与老母鸡玩耍的小万里拧转了脑袋,见一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先生站在自己面前。

老先生略圆的脸庞上,汗迹沾着薄薄的黄色尘埃,显得疲倦无力。

他身穿着已经褪色、磨损了的黑色长衫,背着一个简易行囊,在落拓之中透出几分儒雅风度。

小万里仰起脑袋,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像在一片蓝天中,熠动两颗黑油油的宝石:“老爷爷,你是过路人,想在这里投宿吧?”

“哦,你怎会知道?”老先生感到诧异。

“附近村子没有穿你这身衣服的人。我家里从来都没有来过你这个客人。故此,我妈肯定不认识你。”

“是呀。我跟你母亲是不认识的。”

“何况,这里方圆十里到处都是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太阳刚刚下山去了。这个时候到来的外人都是投宿的。”石万里年纪虽小,但回答得却颇合情理。

“你真聪明!”老先生伸出了右手的大姆指,称赞道,“你叫什么名字?”

“万里。”

“万里?”老先生打了一个怔,“这名字好呀!你怎会起这个名字的呢?”

“我不知道,从小村里的人都是这样称呼我的。”

“你的家在哪里?”

小万里用手指向南边:“就在那山脚下。”

老先生:“如果不嫌弃的话,请你带我到你家去,好吗?”

小万里一口答应:“好。”

小万里便领着老先生朝家里走去。

老先生与六岁的孩童相比,步伐大一些,两人走着,走着,他不知不觉已走在前头了。

忽然,老先生听到小万里清脆的一声叱喝:“别动!”

老先生定住了脚步,拧过脑袋,问:“什么事?”

小万里指着地面:“你看看。”

老先生眯着老花眼睛,低头望去,并没有发现地上有什么东西,便摇了摇头,说:“我没看见有什么呀。”

小万里趋步上来,蹲下,指着老先生面前约莫两尺远的地方,说:“你看,蚂蚁不是正在搬家吗?”

老先生遁他所指,望去,果然见到面前的山路上有几行蚂蚁排着队伍在横过,这才舒了口气:“你刚才那一喝,吓了我一跳。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原来你是指蚂蚁在搬家呀!”

小万里满有理地申辩道:“我不提醒你。你就会踩到这群蚂蚁身上。你的脚板那么大,会踩死多少只蚂蚁呀!”

听小万里这样讲,老先生的心中涌起了一阵很久未曾有过的热浪,用手抚摸着万里那滚圆的小脑袋,感慨地说:“啊,在这混沌的世间里,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争得你死我活的。老夫很多年没有见到你这么善心的人了。”

小万里却不以为然地:“人生在世,最大的罪恶是杀生。蚂蚁也是有灵性的小性命,它们整天劳碌,找两餐食也极其不容易。”.

老先生奇怪地问:“啊,你年纪这么小,怎么讲起大人般的话来呢?”

小万里正色而答:“这是我母亲从小教导我的。”

老先生来了兴趣追问道:“你母亲还教你什么呢?”

小万里:“我妈告诉我,佛学把‘杀生’作为十恶之首。”

老先生故意顺着小万里的话头出道考题试试他:“你知道什么是十恶吗?”

“当然知道。”

小万里微闭着眼睛,轻晃着脑瓜,在背诵着,“十恶中,一是杀生,二是偷盗,三是邪淫,四是妄含,五是绮’语,六是两舌,七是恶口,八是贪欲,九是嗔恚,十是邪见。”

对小万里如江水般滔滔而出的背诵,老先生吃惊得两只浑黄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样大:“啊,你的记性竟如此的好。”

小万里:“对母亲的教导,我都记在心间的。”

老先生再问:“与十恶相对的是什么呢?”

小万里答道:“十善。不犯十恶,就是十善。”

老先生:“你娘亲经常背诵佛经吗?”

“唔,她常常拿着经书在背诵。”小万里点了点头,“啊,天色晚了,我们还是快点回家去吧。”

老先生跨过了蚂蚁阵,不久就走到了万里家门前。“阿妈,来客人了!”小万里张开小嘴,高声叫道。那清脆稚嫩的童音,像在黄昏的山谷中啼鸣的黄莺。

片刻,一位中年妇人从青砖瓦屋后的莱地转了出来。

老先生放眼望去:这妇人身穿一件深蓝色的麻布衣,布料粗糙,显然是穿着多年,然后用薯莨染色的。

她没有穿鞋袜,宽大的双脚并不像富家小姐那样裹足缠布,而是沾满了泥巴,手中提着一把铁锄。她就是小万里的母亲石二妹。

石二妹正在屋后边山坡地种菜,听闻小万里的叫声后,持锄匆匆走来,与老先生一打照面,便将身子躬弯,施礼道:“您老远道而来,辛苦了。”

老先生摆摆手:“敝人如闲云野鹤,东西漂泊,并无辛苦可言。”

“老先生,如果不嫌寒舍简陋,请到里面歇息。”石二妹盛情邀请。

老先生进至屋内,刚坐到松木板凳上,石二妹就递上新沏的山茶。

老先生呷了一口,觉得香醇甘洌,叫了一声:“好茶!”奔走了一整天的老先生敞怀畅饮起来。

李英见这老先生气度不凡,便问:“先生从何而来,欲往何处?”

老先生拈着短髯,唏嘘叹息:“在这山野之地,我也不妨向你略说……”

于是,这位老先生便将他的身世略略讲述了一遍。

这位老先生姓李,但没说出名字,原在京都一家天文台供职,是大唐著名国师李淳风的后裔。

大唐国师李淳风,又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岐州雍人,唐初曾任太史令,是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历史文化名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