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非常家庭关系
6855400000021

第21章 省城的生活

小飞在舅舅的公司里只干了半年,因为经营不善,公司倒闭了。幸好小飞一直在找工作,舅舅公司倒闭的第二天,小飞就去别的公司上班了。海子的工作不好找,他又很心急地想赚钱,所以选择去做保险,每天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到处推销,中午也舍不得吃一顿像样的饭,就吃几个包子对付,来了省城几个月,他就变得形销骨立。租房子、贝贝的托儿费、他们的交通费样样都要花钱,小飞的工资不高,海子临出来时托姑姑把县城的房子卖了一万块钱,每个月填进去一点,不到一年的功夫就都花光了。那个年的春节他们过得最凄凉,年货就只有小飞买回来的一只促销的白条鸡,小飞把鸡放在加了盐的水里搁在房里的煤炉子上煮,煮熟了就直接把锅放在桌子上,转身去拿碗的功夫,坐在桌边的贝贝就伸手从锅里撕了一块肉也不顾烫的慌就往嘴里放,看的海子和小飞又好笑又心疼。贝贝因为改在托儿所跟大孩子一起吃饭而不是吃小飞专门为她做的辅食,消化不良时常的积食,皴裂的小脸上红红的,在夜里突然发高烧,第二天早起退了烧又欢蹦乱跳,小飞不知道她是怎么回事,带她去医院看医生就让输液,贝贝哭的一塌糊涂,小飞不敢在旁边躲得远远地落泪,只有海子帮着医生按着贝贝的手。输了两回液,花掉几百块钱,贝贝仍旧是夜里高烧,把两个人折腾的筋疲力尽。最后还是托儿所的老师推荐了一个村里的医生,海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抱了贝贝过去,医生给了一盒管消化的药,吃了几次就好了。

如果说在县城的时候小飞每天想的是怎么赚钱,到了省城小飞连想这个的时间都没有,她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为了省房租,他们住在郊区,每天上下班来回就是四个小时的车程,早晨六点多一点,三口人就一起出门,贝贝送去托儿所吃早饭,晚上小飞和海子回家总是要到八点左右,好在贝贝的托儿所就开在老师家里,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去接贝贝。贝贝每次看到爸爸妈妈来了,就伸着小胖手狂奔过来,她在托儿所里跟着大孩子学背诗歌,虽然吐字不清却背的有板有眼。海子和小飞看到贝贝的笑脸一身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三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日子虽苦,可是小小的出租房里却总是欢声笑语,即便偶尔吵几句嘴,也都不往心里去,转头就忘记了。

到了省城的第二年,海子和小飞听说郊区的房子很便宜,能分期付款,还能落户口,就想买个房子把贝贝的户口落下,当时的八十平米的两居室月供只用三四百块钱,跟他们的房租不差多少,首付要两万,他们没有,海子知道他出来的时候爸爸的生意就很火,两万块钱应该问题不大,就自告奋勇地给爸爸打电话借钱。没想到爸爸一口回绝了,说等等再说吧。小飞看海子失望的表情,就安慰说贝贝还小呢,我们还是自己赚吧,爸爸有爸爸的难处。

海子的老姨听说了海子也来省城了,约了时间过来看他们。用塑料袋带了二十几个单位分的鸡蛋,另一个纸袋子里是几条老姨夫两年前钓的鱼,“都是好鱼,一直放在冰箱里冻着。”海子的老姨递给小飞的时候这样解释说。说完了这个,就掏出手机给海子的爸爸打电话,说他们来看海子他们了,孩子大人都挺好的。说完了再说两句话就站起来往外走。海子小飞送出去看到他们开了辆新车,老姨和老姨夫忙解释说这个车是他们跟别人合伙买的。海子和小飞好久没见到亲戚,看到老姨只觉得亲,送走了他们两个人还兴高采烈地说了半天。

从那以后一年之间老姨总有一次过来看他们,每次来了都是这样的程序:进门寒暄几句,然后给海子爸爸打电话汇报情况,然后放下礼物走人。他们带来的礼物也是五花八门:一个电子钟,拿过来就只显示年份,年份还是几年前的,也没有月份和时间,海子摆弄了两下干脆连年份也没有了;一包他们现在已经二十岁了的女儿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破烂的拿在手里不小心都能戳出洞来,小飞原来听说过这个老姨很会过日子,没想到能仔细到这个地步,拿着这包破烂,还得陪着笑脸感谢她,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最让他们受不了的是老姨每次见了他们总是一再表示帮不上他们的忙,小飞刚开始还耐心解释说他们这么大了,在家里也是靠自己,言下之意让老姨放心,他们不会向他们开口的,可是老姨也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根本就不相信,每次必提到这个话题,后来等她再提起小飞就笑笑不说话,老姨看小飞的表情就更加疑心他们是指望他们帮忙的,所以就更加详细地给他们罗列自己家的收入花费,听的小飞厌倦不已,又不好打断她。老姨有个出奇的本领,就是跟别人在一起,她只说她想说的话,根本听不见别人说话,有时候她问别人一句话,其实只是她自己要表达什么的开场白,问完了就开始说自己的话,根本不听别人是怎么回答的。过年的时候海子和小飞也带了礼物过去给他们拜年,去了两次海子就不愿意去了,老姨夫说话之间总是挤兑海子,指桑骂槐地说他不行,来了几年了还租房子住。小飞认为这是婆婆的亲妹妹,实在的亲戚,不走动面子上说不过去,所以每次海子说不想去的时候她都说服他,一年就是这么一回的事,去了坐一会就走也是那个意思。所以这门亲戚就是断断续续地来往着。

海子和小飞平时每天忙忙碌碌,倒也不想家,到了过年的时候就开始思念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的那个小县城,想奶奶,想姑姑,觉得跟那个小城相关的一切都是亲的。可是他们一年到头的忙,手里也攒不下几个钱,贝贝没有户口,上幼儿园除了每月的正常费用,每年还有一笔可观的赞助费,这个费用上小学的时候也会有,而且数目肯定会更大。海子和小飞一心想让贝贝上最好的学校,贵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们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海子总觉得自己现在混得不好,想等着混得像个样子了再回家。于是每年过年都压抑着想回家的冲动,跟小飞到街上买一些县城不容易见到的食品,分成两份,一份给奶奶,一份给万雷他们,装在大纸箱里寄回家去。姑姑家没有电话,也不知道奶奶喜欢不喜欢,楼上有电话,可是万雷他们从不给他们打电话。不仅不打电话,海子他们偶尔打回去,万雷接了也不让爸爸接,说几句挂掉了事,海子从她的口中也得不到奶奶任何消息。

有一次奶奶过生日,海子想跟奶奶说说话,从前奶奶的生日和春节都是到楼上过的,亲戚朋友们给奶奶的礼物也都是送到这里,万雷照单全收,等过后奶奶走的时候拿出些不成样子的给奶奶带走,海子猜想奶奶在楼上过生日,所以电话打到万雷家。接电话的是万雷,她听出了海子的声音立刻就提高了警惕,海子问她爸爸在没在家,她忙说没在家,海子刚要问奶奶在不在,万雷紧张之下竟然等不得海子开口就忙说道:“家里现在没有钱啊!”说得海子一愣,不知道这句话从何而来,心里气上来,就把电话挂断了,以后再不往楼上打电话了。小飞从姑姑那里知道了公公的手机号,海子打过两次,也都是问问奶奶的情况,公公比较忙,电话打不通的时候多。

两个人都觉得年纪渐长,总打工不是办法,小飞看原来打工的公司很赚钱,而且注册一个那样的公司也不需要多少本钱,就跟海子商量自己开一个小公司,小飞本来就是这一行的业务员,找到订单没问题,有了订单公司就能维持下去,然后再慢慢找机会求发展。两个人打定主意要做就开始为启动资金的事发愁,愁了几天,还是小飞出主意说这个只好再找爸爸,海子还有所顾虑,怕爸爸不答应,小飞说我们是为了干正事,又是跟他借,赚了钱再还他,也就是三万块钱,不会不借的。海子又撑了两天,实在想不出办法,就硬着头皮跟爸爸开了口,这次爸爸很痛快,第二天就把钱汇了过来。海子租个小房子,买了电脑和几样办公家具,工商局的营业执照拿下来,小公司就算开张了。两个人到了省城三年才感觉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从此一心扑在公司的业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