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无妖西游传
6913200000013

第13章 善哉,禅院老僧诚相求!

且住且行且化缘,山高水低前途长。

遥见林间锦翠色,离别道观遇禅房。

三藏一行,自孙悟空黑吃黑,作弄了六个山贼后,走了有二三十日,也路过了几许集市,也穿过了多少庭院。化缘看病卖艺偷盗,各展所长,一路上有吃有喝,也不寂寞,又行到了一座山前。这山不若万寿山那样迷离飘渺仙风道骨,却真真切切的一眼巍峨。悟空眼尖,指着山坳处道:“师傅你看,那里松柏掩映下,有一角阁楼飞檐。既在这山间,料得是座古刹!”三藏手搭凉棚望了望,道:“真好所在!且去看看!”

正话语间,闻得鼓声。所谓晨钟暮鼓,不须过去,也料定必是一座寺庙。待往前走,只见松篁两路自清幽,桧柏一林随傲立。掩映间,那钟鼓楼,浮屠塔,藏经阁,菩提殿,一层层一重重渐渐露出了颜色。更有鸟鸣林间,泉流石上,寂静里不乏清音。端是个修身养性吃斋念佛的去处。

到得山门前,叩门报号,早有寺里的知客僧来迎,稽首搭躬、诵念佛号,谦辞失瞻,问高僧何来。三藏言道:“我等乃是东土大唐太宗皇帝所遣,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和尚,路过宝刹,一来礼佛跪拜,二来化斋求宿。

知客僧听闻是上朝来的神僧,不敢怠慢,忙头前引路。一边行走一边恭维。进了山门,遥见那正殿上正中央好气派的一块匾额,上面金漆书就“观音禅院“四个大字。三藏三两步进了大殿,进门便拜那殿上的观音神像。

好一尊观音:三丈高下,通体白玉,宝相庄严,神态如生,手托普渡众生的净瓶,足踏熠熠生辉的莲座。正是那,珞珈山上的救苦救难,潮音洞里的大慈大悲。

三藏四人见了,暗自感叹,心知这是入了一座大威德的庙宇!

早有老院主闻报,知道来了圣僧,由两个弟子左右搀扶,急匆匆、颤巍巍赶了来,毕恭毕敬请三藏等人到方丈清茶。

你看那老院主,皱巴巴的面皮却泛出红润润的颜色,亮银银的须发透着直挺挺的气节。身上着一领锦绒衫,头戴一顶毗卢帽,踏僧鞋描金,持佛珠香檀。满脸慈悲,一口妙谛。

三藏见这等气势,不敢大意,处处小心。将八戒、沙僧留在外面,有知客引着去吃茶,只有悟空相随进了方丈,却不敢坐,侍立在三藏身后。

老院主招呼三藏落座,有僧人奉茶。碧玉的茶盘、法兰镶金的锺儿,白铜壶,扑鼻香的茶。三藏放饮了一口,只闻老院主详询:“听闻几位乃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竟是要往大雷音寺去?”三藏忙答:“我等确从大唐来,往雷音去。皆因为拜佛求经,故此荒唐冒昧,前来叨扰,还望老院主恕罪恕罪!”

老院主闻言,忽地起身,走到三藏面前纳头便拜,三藏大惊伸手搀扶,那老院主只是不起,口中言道:“老衲法号金池,在这观音禅院修行了七十余年,自问心底空无,六根清净,只是一样执着,却放不开,便是有心往大雷音拜见我佛,求取真经。可惜年事已高,禁不起那迢迢关山。圣僧今往雷音寺求经,想是取经需要回来,以传播东土。老衲恳请圣僧老爷回转之时,在我这禅院里盘桓数日。老衲使全院僧众一起抄写经文,只求留得真经抄本,在我方流传,并不敢损破老爷的真经,唯请圣僧开恩留德,使这方拜佛之人自斯有了读习真经的造化!”三藏连忙应允,言:“若到得雷音宝刹,求得大乘真经,回来时,必将经文给禅院的僧众门抄写。既是答谢老院主礼佛求经的诚意,也合佛门广开门庭普渡众生的宗旨。”老院主闻听这才起身。

彼此又闲谈了几句,三藏连赞禅院里处处宝器,皆非凡品。老院主叹息道:“我等出家之人,四大皆空,眼里那有什么宝器俗器?奈何是这一方民众向佛之心深重,无论家财器物都施舍到禅院来,老衲虽觉得瓷碗玉碗,不过是盛放五谷的家什,只是不敢怠慢菩萨,便将这禅院内外、一应器具俱弄得精致些。非是老衲挂碍于这些过眼富贵,倒是叫圣僧笑话了!”三藏暗自担忧自己言论恐是背离了出家人的旨意,故此忙低头饮茶,不敢多说。

及至金池长老问起大唐风物,三藏才谨慎对答,多说了几句。幸好要进晚餐,才免了谈吐,三藏才松了一口气。

不料想金池长老招呼三藏等人用过晚饭,便叫百余僧众免了晚课,聆听东土圣僧讲经说法。只惊得唐三葬犹如分开八片顶阳谷,恰似倾下半桶冰雪水!若在市井百姓之间,五行八作之中,唐三藏自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上个把时辰。毕竟是经年打着和尚的幌子,有混饱肚子的能耐,可是今日在这观音禅院百余僧众面前如何敢胡言乱语?但心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可一味的推脱。

好个唐三藏,真有计较,竟在这种关头临危不乱,依旧充得下去!

欲知唐三藏如何应对?这观音院里,又引出什么样的故事,且待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