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乱世情荡
7584000000014

第14章 君王雄心

昭襄王听到后开口说道:已经确定了。说说看你的想法。

康健开口说道:经过长平之战汾城之战邺城之战之后赵国国力遭受重创这件事世人皆知,邺城之战后臣便已经有预感匈奴人一旦得知赵国国力遭受重创消息只要匈奴单于不傻势必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举兴兵南下侵赵。可是现在真的知道匈奴单于开始大规模集结兵力为南下侵赵做准备的消息臣依旧感到震惊。

昭襄王开口说道:武昭君你认为大秦该如何应对。

康健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现在先不要管我们该怎么去应对,现在最重要的是判定出匈奴人这次大举南下的真实目的。

范睢点头附和道:没错君上只有先判定出匈奴人这次大举南下的目的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出恰当的应对措施。

昭襄王沉默片刻后开口说道:武昭君你如何来判断匈奴人此次大举南下的目的。

康健听到之后便知道这时昭襄王在考验自己于是开口说道:我需要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匈奴人与赵国的所有情报。

昭襄王拍了拍手便有几个内侍抬着几个大木箱子进来。内侍放下箱子后昭襄王挥了挥手内侍们便退了出去。

昭襄王指着几个大木箱子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匈奴人与赵国的所有情报都在这里了。

康健打开第一个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卷竹简打开详细看过一遍。

康健迅速的而又详细的看过一卷卷竹简时不时还看着一旁的地图思考着。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在康健思考阅读的这段时间内昭襄王和范睢都没有打扰康健。

当康健放下最后一卷竹简之后走到天下局势图旁看着天下局势图陷入了沉思。

不久后康健开口说道:启禀君上以我的判断这次匈奴人大举南下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范睢开口询问道:武昭君何以见得。

康健指着天下局势图上的匈奴说道:我和匈奴人打了五年的交道一直以来匈奴人南下的规模大致都在十余万左右从没有一次超过二十万。

昭襄王开口说道:是因为匈奴人必须预留兵力防止月氏人和东胡人。

康健开口说道:没错,那为何此次匈奴人会集结全部精锐三十余万铁骑南下难道他们这一次就不用顾及到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月氏人和东胡人吗?

范睢思索片刻后便看出了问题的所在开口说道:武昭君你的意思是有人在幕后推动这一切。

康健指着地图上的赵国说道:没错赵国此时国力空前虚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匈奴人想到趁机大举劫掠赵国只需动用十余万兵马便够了,即便规模再大点动用二十余万的兵马便够了何须动用三十几万的兵马虽然匈奴人全民为兵但是这三十余万人可以说是匈奴人的全部精锐。

昭襄王开口说道:那匈奴人真实的意图是?

康健指着赵国北部边境地区说道:我有两种推测第一种便是以匈奴人这次南下的规模如果他们采取分兵出击全面进攻的战略的话以匈奴人的攻坚能力来说的话在入冬之前的那段时间内他们能做到的只有攻破赵国边防的薄弱点对赵国边境城镇进行掠夺但像雁门这样的重镇没有足够的兵力短时间内是很难拿下的,赵国的守城能力我们已经在邯郸已经领教过了我可不认为匈奴人的攻坚能力会比大秦的锐士更强。

范睢开口说道:也就是说匈奴人如果采取分兵出击全面进攻的战略那就代表匈奴人的意图在于大规模掠夺赵国北部。

康健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如果这样就不必担心太多。如果赵国人光棍点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放弃没有必要的城镇迁徙走那些城镇的百姓击中兵力重点守卫那些城高墙厚的重镇分兵出击的匈奴人根本就在得不到什么好处。我真正担心的是匈奴人真正的意图是我的第二种推测他们的目标是。

说着康健手指指在雁门关。

昭襄王开口说道:雁门关!

康健开口说道:虽然雁门关是赵国北部边防重镇一直以来都是赵国北部边防驻兵最多的要塞,但在过去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赵国和我们大秦一样都会派遣军队增援北部边境。

范睢接着说道: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赵国屡次遭到来自大秦的军事打击赵国的赵国现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增援北方边境,即便调兵增援只怕也派不出多少兵马!

康健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现在赵国能够抵御匈奴的兵力只有原本的边防军能得到的增援绝对不会超过五万人马!增援的兵马加上赵国北部边境本来就有十余万人马总兵力也达不到二十万,再加上赵军必须分兵驻守各个要点实际上只要匈奴人集中兵力攻其一点以绝对的兵力优势短时间只怕便能攻下原本难以攻克的要塞。而雁门关这个赵国北部最重要的要塞很可能就是匈奴人这次南下的目标。

昭襄王接着说道:雁门关一旦失守赵国北部重镇太原便无险可守。以匈奴骑兵的机动优势两日之内便能兵临太原城下。此时的赵国腹地空虚即便是太原这样的重镇也面临的兵力不足的困境。

康健接着说道:太原一旦落入匈奴人之手加上已经被匈奴人占领的雁门关匈奴人便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到了那时整个赵国腹地包括邯郸在内都可以成为匈奴人的进攻目标。主力尽失的赵国拿什么来击败三十余万匈奴铁骑难道向其他各国请求援兵。但是此时的各国精锐几乎尽丧于邺城只怕不会轻易出兵增援。即便各国集结起不下邺城之战投入的兵力又如何。匈奴铁骑的悍勇和匈奴铁骑的机动优势臣在北疆时已经领教过了联军绝对讨不了好。甚至可能会败甚至会败得很惨。

范睢开口说道:我虽然不懂兵事但是如果真的如同武昭君说的那样即便各国出兵增援,在援军抵达前赵国北部只怕会尽陷于匈奴人手中。匈奴人如此大动干戈只怕真正的意图便是武昭君第二种推测。

昭襄王沉默了。

康健接着说道:如果没有对赵国的现状极为了结根本就做不出这般直攻要害的谋划。匈奴人在赵国边境吃过太多的亏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们是不会轻易南下攻赵的毕竟往日的教训历历在目,即便他们得知赵国国力大损想要趁虚而入但是也不至于精锐尽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匈奴单于下定这么大的决心派出匈奴全部精锐南下。

范睢思索片刻后开口说道:也就只有他们了!但是他们这么做不是等于给我们创造机会吗?那场战争无论谁胜谁负最终得利的是我们大秦。

昭襄王开口说道:他们真的目的是让我们大秦出兵。他太了解寡人了。他知道寡人不会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

范睢听到昭襄王的话便明白昭襄王是什么意思于是开口说道:君上您是要出兵吗?

昭襄王并没有回答范睢而是问康健道:武昭君如果是你会选择怎么做!

康健思索片刻说道:这种千载难逢一战便能决定北疆安宁的机会我绝对不会放过!

范睢慎重的说道:既然这一切是他们的推动的,他们应该会意料到我们会出兵!臣十分疑惑他们如此大费周章就是为了让我们出兵那对他们有何好处!

昭襄王开口说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暂缓大秦东出的步伐。大秦如果出兵势必调集国内主力远征,大军远征所需所求皆要动用国府储备,无论战争胜败那场战争都会消耗掉段国府大部分的储备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年内大秦无力大举东出。

范睢紧接着提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道:虽然我们决定出兵但是赵国只怕不会让我们的大军进入赵国的!

康健赞同的说道:的确如果我们直接出兵救赵的话赵国不一定会领情他们不一定会相信我们是真心出兵救赵的他们只会更会担心我们会趁机灭赵。而且即便是赵国让我军入赵但大军入赵后大军行踪势必无法掩盖一旦匈奴人知道我们出兵救赵的消息慑于我军军威匈奴人还会大举南下吗?

昭襄王听到后点了点头说道:你们的担心有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做!

康健开口说道:大军不入赵境大军从上郡出击走河西之地直击南下的匈奴大军侧翼。

昭襄王听到后急忙开口说道:你细细道来。

康健指着地图上的河西之地说道:大军秘密集结于上郡匈奴大军从匈奴王庭南下之际大军即刻从上郡出击经河西之地隐蔽北上只要赵国边军能凭借雁门关的险阻挡住匈奴大军的五日便足矣只要五日时间大军便可进抵匈奴大军侧翼只要那时雁门关不丢匈奴大军便会处于进退不得之境我们便能迫使匈奴大军与我军进行决战。即便我军进抵之前雁门关即便为匈奴人攻占匈奴大军已经攻入赵国腹地也无妨只要我军夺回被匈奴大军夺取的雁门关切断匈奴大军的北归之路之后匈奴大军无论从何处作为突破点以打开一条北归之路都要面对我军拦截匈奴便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与我军决战在战场上击败我军夺回北归之路。

昭襄王听到后开口说道:如果拦不住呢!

康健决然的说道:那便追击匈奴大军入匈奴腹地逼匈奴大军与我军决战。

昭襄王慎重的问道:卿需兵多少。

康健思索片刻便说道:君上此战最起码需要动用近五十万兵马三营铁骑及五万车师尽数参战以三十余万兵马远征另外以十余万兵马屯兵于北疆。

范睢开口向康健问道:此战武昭君有几成胜算!

康健摇了摇头说道:沙场之上变数太多有时候些许变数甚至可以逆转乾坤改变整场战争的态势甚至可以直接决出战争的胜负故而不到最后谁也不敢轻言胜负,而且匈奴人的战力悍勇不下大秦的锐士究竟是匈奴铁骑更加强悍是大秦的锐士更加骁勇臣不敢妄下定论只有战场上见了真章才知道两者之间的孰强孰弱,臣能做的便是尽人事听天命,但臣在这向君上保证匈奴人还没有那么好的牙口来吃掉我三十万大军此战即便不能胜大秦也不会败,此战臣必全力以赴胜臣归败臣战场自裁以谢天下。

昭襄王看着康健说道:无论胜败寡人要你活着回来。

在这一刻昭襄王做出了战争决策!

康健说道:是君上。

范睢另外又提出了一个疑问只听见范睢说道:武昭君你在北疆屯兵十余万目的在于?

康健为范睢解惑道:一是做最坏的打算二是如果能通过这次决战便能达到歼灭或重创匈奴主力的目的那么战争的规模不应该仅限于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这个目标而已而是应该扩大战争规模将整个大漠以南变成战场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重创匈奴人的根基一方面可以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掠夺匈奴人的资源反哺大秦。如果能够达到目的的话最起码二十年之内北疆无忧。

康健的话让昭襄王更加坚定大这一仗的决心。

范睢提醒道:君上虽然匈奴大军南下会在秋末冬初之际但为了保证大军能够按时在匈奴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击兵马调动粮草辎重军械调运便需要现在开始秘密进行。如果临近之际再调动兵马调运粮草辎重军械我军意图势必暴露。

昭襄王听到后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范卿所言甚是。从即日起北征事宜便交与范卿你和武昭君全权负责。寡人会下令依你所言行事所需所求寡人尽会满足。

康健这时开口提出他的一个忧虑道:我军主力尽出的消息迟早都会曝光,届时国内空虚只怕山东诸国会趁虚而入!

范睢赞同的点了点头说道:武昭君说的没错!主力大军远征期间国内空虚一旦山东诸国趁机联军进犯大秦即便大秦不败也会伤筋动骨一番。我们必须想办法在大军远征期间将山东诸国注意力转移走让他们无暇顾及到大秦,否则的话即便武昭君在前线大胜但国内却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那样的话大秦就得不偿失了!

昭襄王沉思了片刻后说道:范卿这件事就交由你来办了!

范睢听到昭襄王的话行了一礼开口说道:臣领旨!

三人一直谈到深夜方才将所有事敲定。

谈妥之后范睢康健便要告退。

昭襄王看着正欲告退的康健说道:等等武昭君你先留下来寡人有话要对你说!

听到昭襄王的话范睢便明白昭襄王有些话要单独对康健说。

于是范睢便先行告退。

范睢离去后昭襄王开口说道:不管你对那个叫做姬玉的动情也好动了恻隐之心也罢还是为她去做了些微不足道的事寡人都不在乎她只是即将被这无情的世界所淘汰的周室的一个公主而已对大秦产生不了什么威胁。那些事寡人是允许的也是可以容忍的毕竟是人便会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即便是寡人也不曾例外。但是武昭君寡人要你记住你的身份你的职责要你记住你是大秦的武昭君是大秦的臣子,寡人希望你能在家国天下与儿女情长两者之间分得出孰轻孰重。如果日后你和她情投意合寡人可为你二人主婚。

康健知道昭襄王告诉自己这些便代表他知道自己已经对姬玉动情的事和为她做的那些事但这一切他都不在乎他只在乎自己忠不忠于秦国忠不忠于他,而且昭襄王也在告诉自己那便他已经决定彻底铲除挡在秦国前进道路上的拦路石周室了但他可以为了自己放了姬玉一马只要自己始终忠于秦国忠于他姬玉便不会有任何危险,他甚至允许日后如果自己与姬玉真的两情相悦的话自己可以娶姬玉甚至还可以为自己与姬玉主婚,但昭襄王同样也提醒自己让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与职责让自己日后要分得清国与情哪个更重要。

随即康健便单膝跪地说道:多谢君上成全臣生为国战死化忠魂忠于大秦忠于君上这是臣永远不变的誓言。

昭襄王听到后哈哈大笑道:好一句生为国战死化忠魂。

昭襄王扶起康健继续说道:武昭君不要辜负寡人不要辜负武安君不要辜负大秦对你的期待与信任,寡人知道现在寡人的那些子子孙孙已经开始在与你接触了以期能得到你的支持,但寡人希望你能清楚的知道有些事寡人是不会允许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寡人想你应该知道什么事是能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康健听到便明白昭襄王指的是什么事那便是秦国未来的王位继任者之争昭襄王不允许也不能容忍自己和自己身后的那些人去插手。

康健随即开口说道:臣明白。

昭襄王点了点头继续开口说道:至于你之前为了编练边军铁骑而由武安君作保向巴清借的那笔钱寡人会令少府拨款连本带利偿还给巴清的。

康健听到后急忙开口说道:君上那笔钱。

昭襄王随即摆了摆手打断了康健的话道:你之所以向巴清借那笔钱无非就是为了替大秦打造世间最强的铁骑才会向巴清借钱的,当初若不是因为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牵扯了大秦大多数的精力导致拨款达不到你练兵的所需所求才导致你迫不得已拉下脸向巴清借了那笔钱如果你当初没向巴清借那笔钱继续练兵或许便没有现在那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战无不胜的大秦铁骑了在这件事上你做的很对没有任何的过错反而是立下了大功。

康健听后感激的说道:君上。

昭襄王笑了笑说道:好了寡人的武昭君去做你该做的事。

康健听到后说道:诺,君上臣在告退之前想告诉您一句话。

昭襄王开口说道:说吧!

康健沉默了片刻后方才说道:君上无论那人在您心里有多重要但有些事该要有一个交代了您必须做出决断了很多人一直在等着您的决断。

昭襄王听到康健的话便明白了他当然知道康健说的事是什么事说的人是什么人说的那人又是谁。那些人康健背后的那些人秦国最大的势力秦国统治的基石可以从根本左右秦国未来的势力亦是最忠诚于秦国最忠诚于赢室最忠诚于他这个秦国的王的势力。这个秦国朝堂上最大的势力他们的心声即便是他这个秦国至高无上的王也不能忽略也不能无视。

昭襄王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做出决断那么他们便将在朝堂上发难了他们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他们已经无法继续忍耐下去了。因为顾及自己顾全大局他们已经忍让至今自己如果再不做出决断那么一旦他们发难那势必在朝堂上在秦国上下掀起新的一轮政治风暴,事情一旦发展到那一步自己便再也没有任何办法去保住那人的性命了,毕竟那人和那个已经死去的人不一样。

过了许久昭襄王方才缓缓开口说道:寡人知道了。

就在这时昭襄王想起来黑袍人交给自己的绢布继续开口说道:但寡人这里有封信是有人要寡人转交给你的你看看吧!

说着昭襄王便从怀中拿出上次黑袍人交与他的绢布。

康健接过绢布打开一看整个人震惊了过了许久方才反应过来手颤抖着拿着绢布看着昭襄王说道:这怎么可能难道那一切都是您安排的现在的他在那。

昭襄王点了点头说道:你猜的没错但这件事不可言不可道。

康健开口说道:臣明白了。说完便继续看着绢布康健看完手中的绢布久久不语过了许久方才开口说道:臣可以保住他的命但是他必须永远离开朝堂至于其他人臣无能为力。

昭襄王听到后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康健最大的让步了。

随着昭襄王的点头秦国新的一轮权利洗牌即将拉开序幕。

康健看着昭襄王说道:君上臣告退。说完便行礼告退。

看着离去的康健昭襄王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昭襄王很明白即便他身为秦国的王但是有太多的事是他无法左右的同样也是不能去左右的因为他是王是秦国的王。

长平之战时种下的因终究在现在得来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