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太清剑诀录
8102300000001

第1章 铁匠巷铸剑沽酒

长江以南的崇山之间,有一座绥庆县,周边被盎楠山、黄木界、宝鼎峰、朱珏山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围了个透彻,只有山脚四条官道与县城相连。虽是偏僻之地,商贾往来却绵延不绝,官道上茶、盐、铁器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北通两湖之地,西连云贵诸镇,倒成了江湖往来的必经之所。

绥庆县城有一条铁匠巷,十三家铁铺的“锵锵”之声,已经响了数百年。方圆百里,各门各派的铁器,大多出于此。人有传言:大抵江湖出现的时候,便有了这些铁匠铺,往中间一走,便能窥见半个江湖。巷道正中间,一面红底黄字的旗帜高高扬起,比之其他的铁匠铺更高了三尺有余,仿佛整个巷子唯这一家马首是瞻。旗帜上“黄记铁铺”四个大字夸张地垂下,霸道地成为这巷内最醒目的一道景。

黄记铁铺内,竟是一位中年妇女,手拉鼓风机呼呼作响,炉膛内火苗直蹿,直映得妇女满脸通红。忽闻店外有人高呼:“黄四娘,我那柄剑可铸好了吗?”说话间,进来一位少年,麻布作衣、黄尘扑面,满头碎发披在肩头,少说已有半月未曾清洗了,一副放浪不羁的模样。

“急什么?你要的剑,怎是一日两日可以炼成?”黄四娘声音震耳,如母虎啸林一般,说话间,她从火炉中取出一块已经通红的铁片,用一只巨大的火钳夹住,举锤砸下,登时火花四溅,屋内被这飞舞的铁片映得透亮。

“哈哈……只道是黄四娘英雄盖世,身怀绝技,怎就一柄普通的剑都要我等了三个月,恐怕这说出去,砸了你这黄记铁铺的招牌啊!”少年背靠木门板,并未因黄四娘这般模样而生半点胆怯,竟兀自笑了起来。

黄四娘手中的铁锤,少说也有百来斤。她只顾打铁,虽已下锤三十余下,每一锤力道未减,气定神闲,丝毫不见疲态。

“臭小子,老娘闯荡江湖几十年,这黄记铁铺在这铁匠巷谁人不知,谁人不服?你乳臭未干,再生造次,老娘一怒忍不住火气,一锤砸扁了你,害了你性命,恐怕你到了阎王爷那里也申不得冤。”

少年听她这样说道,心中倒也不恼,反倒嬉笑道:“知道你黄四娘脾气大,没想到这么大,好吧,我再等等。但是这剑可以等,酒可等不了,今天你不把我这满葫芦的酒装满,我也就不走了。”说话间,少年从腰间摸出一个酒葫芦,晃荡两下,斜着头看着黄四娘,一副蛮不讲理的模样。黄四娘回过头来,停下手中的功夫,顺手接过酒葫芦,向内屋走去,一边骂道:“臭小子,等把你的剑铸好,酒钱也得一分不少给我,要不然,老娘照样砸扁了你!”

“少不了你的!”少年应和着。

说话间,只见从巷口处飞奔四五匹快马迎面而来,领头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镖头打扮,直奔巷尾而去。边跑边喊着旁人躲闪。少年一眼便认出那镖头衣着上的“虎威”二字,乃是这县城里实力最强的虎威镖局了。少年心想,这又是为着哪一趟重镖,专程到这铁匠巷来定制兵器了,这可是桩大买卖,若不是这黄四娘死守着她那几条“金科玉律”,凭她这一身的本事,想必这买卖总归是她的。

正在出神,黄四娘从内屋出来,将酒葫芦递与少年。“酒给你打好了,你来这城里三个月,竟喝了我上百斤好酒,这酒钱都快赶上铸剑的钱了,罢了罢了,我早些时日把剑铸好了,早点送走你这瘟神。”

“那就谢谢黄四娘了!”接过酒葫芦,少年轻点脚尖,倏忽间竟飞身上了对面的屋顶,回过头对着黄四娘作了揖,转瞬消失在屋脊另一侧。黄四娘看得出神,自言自语道:“若是当年襁褓中的小儿还在,想必也与这臭小子相仿了。”一抹暗伤从眼中划过,她赶紧收了心思,转向屋内,将刚刚捶打的铁片又夹入炉火之中,此时,头顶的朝阳正盛,映照在小城上空,一派生机。

话说那少年沽了好酒,随手在街边买了一把普通的长剑防身,便回到客栈,解了绑在马厩中的黑马,径直往东面的盎楠山赶去。少年也不急,走马观花,优哉游哉。半个时辰,便已经出城,来到山脚。

那山中常年走马,倒也干净,只是林中尽是楠竹,林中寂静,偶尔一两声鸟啼,风起出,竹叶沙沙作响,生得十分惬意。想必这“盎楠山”的名头,也与这竹子有关。

骑马骑得累了,那少年运动内力,仰卧在马背上,头枕马尾,双脚挑动缰绳,那马儿似也通了灵性,只需轻轻动一下,便知道主人要往何处去。人与马,达成默契。这日头正逐渐爬上头顶。

大约走了三个时辰,日头已经西滑,却还未走出这大山,反倒是林越密、草越杂,再往里走,已经是人迹罕至的地界了。恍惚间,深林之中似有琴声传来,忽远忽近、忽明忽暗,只觉一股孤寂苍凉,直透后背,在这日头当盛之时,竟有一股凉意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