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
8196200000019

第19章 在济宁

有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是生活了几年,还是把几年都活成了一天?可能自己是那么感性,所以才容易得这种病,我觉得一切好不真实。每一天活在一个夹缝里,不停的奔波忙碌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许多朋友都羡慕我的工作,可以天南地北一个人自由的穿梭。人性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活在互相羡慕的情绪之中。

我有写一些日志和朋友圈状态的习惯,每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记下这个城市有什么特征,我又住在哪里,我当时又在经历着什么,这个城市又给我留下了哪样的故事。

从生了这个病之后,我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总是没来由的又得其他的一种病。想来这些年风餐露宿,年轻时不以为意,长大了都找了上来。

我住在济宁北站吴泰闸路上一家叫做朋悦的宾馆,去到济宁的第一天,就患了肠炎。肚子疼得受不了。躺在床上喝了好多杯热水。还是和以往一样倍感孤独。每每在这个时候,我都非常想家,想爸妈。我多希望可以一直就那样陪伴着他们,也让他们陪伴着我。生活的压迫迫使我们每个人都要妥协,留下的只有后悔和羁绊,越成熟越敏感,越老去越后悔,可又无力去改变。平心而论,我不认为每个人过的都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可是对比他们来讲,我更可怜,我甚至没走出那个压抑的怪圈。越想挣扎就越抑郁。生活上的波折和事与愿违让我抑郁,精神上的孤单让我抑郁,哪怕是随便看了一眼什么悲惨的故事都能让我难以释怀。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我是不称职的,不合格的,我把自己活成了林黛玉,一个男版林黛玉。

在济宁的那几天,我又发现了一些不能触碰的事物。

在我决定和病魔抗争之后,我有意识的将所有令我害怕或者导致我抑郁的事情归纳在了一起列举了出来,记录在案。首先,宏观上广义上我不能接触消极的事物,不能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微观上或者说实际生活里,我不能看一些悲情的电影,不能听一些伤感的音乐,不能听朋友们的抱怨或者见证谁的不幸,甚至于不能看哪怕一只苍蝇死去。记得抑郁症好些的时候,我和老婆,也就是当时的女朋友在一起,她养了两只小螃蟹,其中死了一只,我竟难过到几天无法释怀。那种感觉真的就像刀扎火烤一样难忍。

于是在济宁,我又发现了一样让我不能触碰的东西,就是潜意识里的恐惧。比方说,有些人怕蛇,而有的人不怕,偏偏还有些人,他本来不怕,可是潜意识里总是在强调这个问题,于是就变得怕了。就像我小时候从不恐高,而渐渐的,发现自己越不怕就越会怕,现如今只要是高一点的地方都不能去。又比如小时候不爱吃粉丝,但是大家都爱吃,潜意识觉得粉丝可能还蛮好吃,现如今爱吃的不行。

在济宁时,我见到了一个令我毛骨悚然的东西,一张电影的海报。如果在我没患病之前,我是绝对不会对这类东西感到害怕的,可现如今,确实来自内心的恐惧。

那个电影叫什么名字已经忘记,只记得我是在看网页时偶然发现的那张电影海报,一个女孩背对着,头发披散,背是裸露着的,背上纹了一只鲜艳的大鹰。我盯着那张图片看,越看越瘆得慌。那种感觉不是害怕,实际上那种图片根本不是一张恐怖图片,只是源于内心的一种抵触,那种抵触慢慢衍生成恐惧,之后再反射到现实里。那一刻我觉得屋子里所有黑暗的角落里都有那个女孩的影子。现在想起来,仍是脊背发凉。

如今平复了当时的心情,坐下来想想,抑郁症其实很广义,症状虽然都是大体的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但细分还有很多内容。

比如我,可以说我得抑郁症的同时就得了轻微的焦虑症,到后来抑郁症加重,焦虑性也随之加重,到后来在极度抑郁的情况下还会有惊恐发作的症状出现,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濒死感。我也是查阅了好多资料看了好多医生才学到的这些名词术语。

所以我分析为,感性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平时总是抒情,听一些伤感的音乐的那种人。再者,爱遐想的人。第三,生活圈很小的人。第四,正在面临人生考验的,人生抉择的,或者遭遇几次重大失败的人。最后一个,赌徒。

在济宁那段时间,我觉得我也得了精神病,很严重的精神分裂。因为我总想一些奇怪的事情,说出奇怪的话。后来我用力的到,都是抑郁症的并发症而已。

所以我也引导大家,努力的面对,勇敢的总结出自身的问题,及时规避不能抗拒的事物,也是治愈病情中很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