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太监
8554900000018

第18章 张九龄

张九龄啊!这老者居然是张九龄,万年又怎么会不知道张九龄这个名字。

之前听到张子寿这个名字的时候总感觉很熟悉,但是就是差点印象,店家老板说到张九龄的时候,万年什么都想起来了。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优秀的政治家和诗人。

开元二十一年拜相,也是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张九龄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惜自他开元二十四年罢相之后,大唐就进入了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对于万年来说,张九龄只限于那一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一首大概是他被贬荆州所做吧,想想,开元二十四年啊!还有四年时间呢,待会有机会谈一下的时候可别穿帮了啊!

万年心里暗自嘀咕道,万年为什么记得怎么清楚呢?因为这首诗在万年念中学的时候就开始背啊,早就滚瓜烂熟了,现在万年居然有机会看见作者本人,能不激动吗?

其实万年不了解的是,张九龄可是唐诗的重要传承人,清代有人这样形容唐代五言诗:“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

陈伯玉就是陈子昂,而曲江公就是张九龄,太白就很简单啦--诗仙李白。

张九龄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怎么可能走的很快,转瞬之间就被万年追上了。

“老人家,多谢刚才施手之恩。给,这是一吊钱,算我谢你的。”万年心里已经笃定了张九龄不会要,但是还是把钱掏了出来,往张九龄手里送。

张九龄仔仔细细看了看万年,摆了摆手:“算了,几文钱罢了,我只是不想让那两个辛苦百姓的血汗白白流失,几文钱我还是能出得起的,你别看他们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心里肯定是憎恨你的。”

张九龄没有接万年的那一吊钱,更没有把目光放在万年身上,在他看来万年和一般的子弟没什么两样,或许要好上一点吧!

“子寿先生,我的确知道我错在哪里了,我们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我可是仰慕你许久了,只是未能得见一面,实在是可惜!”万年一把拉住已经迈开步子的张九龄,一脸真诚的看着他。

“小友莫不是认错人了,还是得了失心疯,子寿一个秘书少监有怎么会值得小友仰慕?”张九龄转过头来,诧异的看着万年,努力思索着今天以前,自己见过他吗?

“虽然我和大人,没有见过面,但是大人的思想我是一直很赞同的,比如:君王应该以民为本,又比如应该扶持农桑等等,这些都说到了小人的心里啊!”

万年洋洋洒洒的对着张九龄说到,听得张九龄频频点头。

嘿嘿,多读书就是有用,照着书搬啊!你还以为是我自己怎么聪明呢。

“不错,不错,太宗皇帝有言,百姓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是不知小友叫什么名字?”张九龄摸了摸胡子,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张开了。

“子寿兄,我叫万年?”万年站在张九龄旁边不紧不慢的说到。

“万年?我好像在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一边说着话,张九龄又仔仔细细看了一下万年,然后使劲在脑子里回想着什么?

“抱歉,老夫要走了,待我回家好好想想,以后有机会再会吧!”

张九龄站在那里想了一会,看样子应该是没有想出来,顺带着万年做了一个抱拳恕罪的动作。

“张大人,你心里也不甘吧!一生才学无法重用,区区就职与一隅,怎能为天下苍生奉献自己的满腔热血呢!”万年一字一句的重重说到,每一个字都像木槌一样击在张九龄心口。

张九龄惊讶的转过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居然懂自己?随即无奈叹了一口气:“是又怎么样!我能怎么办?张某区区一个秘书少监,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见到张九龄这副无奈的表情,万年觉得是时候该放点铒出来了,要不然张九龄这条大鱼就会跑了,到时候再遇到就难了。

“张大人何必叹气,万某敢言:若是在万某的帮助下,不出一年,张大人必定辉煌,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万年就像灌迷魂汤一样,口若悬河的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张九龄是谁?压根就不相信。

其实万年说的并不是假话,也没夸大其词。别看张九龄现在是秘书少监,而张说死后一年之内,他就慢慢爬上唐朝的政治中央。也是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

“你就别在我眼前卖弄你那骗人的把戏了,你这人甚是奇怪,奇怪!啊......!你是陛下身边的人?”

“没错,张大人,我们现在可以聊聊了吧!但是我希望你忘却我这个身份,让我们就像深交好友一样。”万年还是一脸轻松的看着张九龄,他已经亮出了他最大的底牌,足以让张九龄害怕之物。

张九龄心里也是打着小九九:你丫的底牌都亮了,还想和我好好谈谈,谁知道你是不是陛下派来探我口风的?我平日里就喜欢说点谏言诤言什么的,要是被你传到唐玄宗耳朵里了,那还了得?

万年捋了捋袖口,拉着张九龄的手:“子寿兄,你可跟我说说你对黎明百姓,大唐社稷想法吗?”

张九龄正思考万年的来历时,万年突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张九龄怎么想?

“社稷?子寿怎么敢去胡思乱想想这些,这不是陛下该想的事情吗?但是对于社稷,子寿还是有一点想法?那就是应该减少战争,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张九龄抬头看看月亮,又看了看万年,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张大人,你认为你的设想会实现吗?”万年轻轻一笑的看着张九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