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老凌的婚事
8718100000203

第203章

第二百一十章

铃木在自己房间里洗了把脸从卫生间出来站在窗前,望着眼前辽阔湛蓝的大海,不仅一点儿困意都没,反而更精神了,他回头瞥了一眼洁白耀眼感觉超过一米八宽的大床后,随即冲向门口,直接放弃了午休,拉开门,一转身拐进了隔壁凌四海的房间,进门后,他才回神来,哎?海君居然“门洞大开”,啥意思?不会比我还精神吧?果然不错,刚走进门廊没两步,一抬头便迎面撞上了正往外走的凌四海,只见他面脸堆笑默不作声,张开双臂抓住铃木的胳膊将其身子就地扭转180度,随即毫不客气地将他推出房间,铃木前头笑问,咋不睡会儿,身后笑道,傻瓜才睡,守着小樽仙境般的良辰美景,岂有卧榻安睡之理!眼前的时间比金子都贵重,睡觉无疑等于不识时务,比浪费还严重!

“咱俩臭味相投,一丘之貉呀!啊~~哈哈哈......”待凌四海将门“当”地一声关上后,铃木在走廊里喊着大笑起来。

“客随主便,今儿俺正式让你过一把做导游的瘾,在相当有限的宝贵时间里,让俺最大限度地领受到小樽的美,饱览一番小樽最经典最值得一去的招牌景点,不知铃木君能如俺所愿不?”凌四海转身几个小箭步追上眨眼间走出好远的铃木,双手啪地一下搭在他肩膀上郑重其事地道。

“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凌四海话音刚落,铃木即猛地一个急刹车双脚像钉子一样站稳立定,随即昂首挺胸直视着正前方走廊尽头雷声喊道。

“哈哈哈......有尿性!我对你充满信心。”凌四海禁不住大笑道,随手继续推着铃木往前走,心思着,这家伙在中国呆的时间长了,几近被中国同化了,几乎看不到出他日本人的影子了;这当儿他之所以兴致高昂,还不是又逮住了一次做导游臭显摆的机会。

当走在古色古香的界町大街上时,耳边忽而隐约响起五花八门虽然杂乱混声但十分悠扬悦耳的轻音乐,凌四海踏着杂乱无章的音响节拍,脚步反而走的更轻快起来,他眼睛一亮随声趋之,一下子超过了“导游”铃木,眨眼间就将其甩后了十多米远,无异于“喧宾夺主”了,俩人到底谁是“导游”,且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果然有了新发现。“哈哈~~终于找到‘源头’了,铃木君,前面那座戴着绿帽子(斜面屋顶)穿着灰衣服(外墙灰褐色)的两层小洋楼,正是轻音乐的声源!”凌四海欣喜异常,止步转身向铃木指着前方几十米开外石块砌造的西洋古典建筑喊叫起来。

“不错!那儿就是日本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小樽音乐盒堂,也称作小樽八音钟堂呀。”铃木对凌四海喊着快步追上来、

“楼前人不少呢,看那楼挺旧的,有年头了吧?”凌四海等着铃木追上来对他道。

“嗯~~1912年,也就是明治45年建成的,原本是共成株式会社的仓库所在,如今成了小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乃观光客来小樽必访之处呢。”铃木边走边向凌四海解说道,“自小樽开港之后,西方的乐器渐渐传入日本,许多店铺也开始贩售起音乐盒,在不知不觉间音乐盒竟然就这么成为了小樽的名产之一了呢。”

“站在它面前,能够直接感受到一股子浑朴的古雅之风扑面而来,小楼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不易呢。”凌四海走到楼前驻足仰望着这座比普通二层楼高得多的西洋古建筑不胜感叹道。

“小樽的历史建筑物总体保存的相对完整,从而基本保持了小樽城原有的古旧风貌,现在看来这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类似这样的老旧建筑城里还不少呢,城里很少见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低矮的古旧建筑渲染出这座城市的主色调,全城弥漫着古雅的风韵,这也正是小樽最具魅力之处。”铃木同样望着小楼对凌四海道。

“看见小樽,就让我联想到青岛保持着红瓦黄墙为基调的市貌来。”凌四海环视着周边景象对铃木道。

“不错,这正是青岛这座城市的价值和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欢,不,应该说是酷爱青岛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岛是一座中西合璧既洋气又不失传统风韵很有特色的典型滨海城市,我以为是中国最具魅力的海滨城市。”铃木随着凌四海的视角情不自禁地道。

“这个我信,谁叫你的青岛话说的那么地道,连俺都自叹不如呢,你已经先我变成了青岛人,哈哈哈......”凌四海说着不禁大笑起来,他确实由衷而言。

“谢谢,我以为这是你对我这日本人最好的评价!“铃木说着居然向凌四海直接来了个九十度的大鞠躬,尽管这对日本人来讲不过是一个常规性的礼貌举动,但凌四海却为此感到有些受之有愧,慌忙弯腰,将其扶直身子。铃木站直后接着道,”海君呀,为了多感受一下小樽,多看几个地方,咱得上紧发条,抓点紧那,走,咱进楼吧。”说完,铃木揽起凌四海的胳膊一同跨上小楼正门的台阶全身心浸入这座童话般的“音乐殿堂”。

“小樽的音乐盒堂,展售着许多由小樽当地特产玻璃所制成的造型精致的音乐盒,哦,顺便插一句,小樽的玻璃工艺制造水平在日本也很有名,下一个游览点就是小樽玻璃工坊原址,随后咱再详谈。当然最精彩的莫过于馆内展出的来自世界各地、造型材质都不相同的3000多种超过一万个的音乐盒了,其中还包括了极具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洋娃娃音乐盒以及自动演奏的音乐盒等,目前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的传统型的音乐盒,在这儿都能看的到。在此你能深切感受到怀旧的空间配合各式各样的八音盒构成了一曲完美和谐的乐章,令人浮想联翩,神思遐想。“在音乐盒堂宽敞典雅的大厅内,铃木向凌四海指着令人眼花缭乱琳琅满目展示的各色音乐盒如数家珍般解说道。

“说得真好!铃木,进来后,看着眼前妙趣横生的多色音乐盒造型,听着音乐盒里发出的灵动乐声,我仿佛撞入梦境,或是说,进入了童话世界一般,又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天真无忧的快乐小孩儿,随着天籁般的音乐节拍欢声舞动呢。呵呵。”凌四海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惊喜之态溢于言表。

“呵呵~~这很通常呀,凡踏进此门的人,如你一样感同身受的不乏其人呀。”铃木听后笑道。

“我想买几样回去,希望让更多人分享些这种美妙的感受。”凌四海双手搓揉着举目打量着别人已经买到手正在摆弄着的音乐盒对铃木道。

“呵呵,那是必须的,进来了,岂能空着手出去。何况你这是在为小樽做广告,好事儿呀,呵呵。”铃木听着立马喜形于色随即拍拍凌四海的胳膊道,“这儿有好多供游客选购的音乐盒,也可以为游客‘量身定制’自己喜欢的音乐,做成属于你的音乐盒;或是自行选购各式零件和外盒,自己动手组装独特的音乐盒当最纪念品。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儿这个愿望你恐怕难以实现噢。”

“呵呵,不用那么复杂,咱直接选购些就行。”凌四海随即笑道。

“那好,咱这就撒网去,争取能捕捉到几条称心如意的‘美人鱼’带回去养着,哈哈哈......”铃木双手一拍戏虐道。

“嘿嘿~~到中国,这些‘美人鱼’不会‘水土不服’吧?”凌四海嬉笑道。

“嗨~~它们好养活,皮实着那!给点儿水就能当河游,给点儿掌声就能把歌唱。哈哈哈......”铃木扭动着身子连比划带说好不兴奋。

“OK!给媛媛谁的,孩子们一人‘逮一条’回去,哈哈哈......”凌四海向铃木击一下掌,随后俩人匆忙选购音乐盒去了。时间有点紧张,在这儿没啥感觉就已经耗去近俩小时了,魅力之大可见一斑。

两个多小时后,凌四海笑呵呵抱着几个装有音乐盒包装精美的礼盒与铃木当当当一起快步走下小樽音乐盒堂正门的台阶,随后一同打的直奔下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旅游景点——小樽玻璃工坊。

出租车由小樽音乐盒堂往北偏西方向行驶一公里多路就到了小樽玻璃工坊。

“这个小樽玻璃工坊以北一硝子馆和大正硝子馆两馆最为有名。“铃木一上车就主动给凌四海提前做起了功课(解说),”哎~~海君,你听说过硝子,知道啥意思吗?“

“硝子?呵呵,我只听说过孝子,孝顺的孝子,你这硝子?“凌四海笑着问道。

“也难怪,也只有来到小樽,人们才能听到硝子这个词儿,它似乎成了小樽这个地盘上的专有名词呢,有着特殊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呢,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个硝子,很不简单的哟!呵呵。这个硝子的硝,就是口哨的哨字偏旁口换成石字的那个硝,意为人造水晶,在日本硝子就是玻璃的意思,但又不是单纯的玻璃概念,已经被赋予了艺术的内涵,是一种玻璃制造工艺或艺术。呵呵,这儿又冒出个大正,大正就是大正时代,指1912年到1926年间不过十四年的短暂时段,是日本发展史上一个著名的时期,因时间关系,大正这个话题咱就不展开了,你还是回头让凌翎给你补课吧......哎?我说四海,你在听吗?“铃木尽兴地说着见凌四海正聚精会神地侧脸盯着窗外看,以为他分神了,便右手戳了下他的胳膊道。

“在听呢,呵呵,你尽管说就是了。”凌四海回过脸来笑道。他这是在耳眼并用,解说、街景一个都不能少。

“哦~~那咱接着唠。“铃木听着继续认真地解说起来,”大正时代乃日本玻璃制造历史中优秀作品频出的时代,北一硝子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时代玻璃制造的工艺和风格。北一硝子本店建筑物修建于1906年明治时代后期,乃典型的商家建筑,是由石造仓库改建的玻璃制品店,外壁使用札幌软石,设置了用于防火的袖壁,看起来复古典雅,一会儿你就看到了。北一硝子馆或大正硝子馆所展示销售的玻璃工艺制品造型款式不仅独特美观,用途都多种多样,值得欣赏,感兴趣的话还可以买来作为手信,而且还有制作玻璃的相关体验活动可以参加,在邻接的工房可以进行制作体验,比如不用模型而吹制成形的‘宙吹玻璃’的制作、玻璃装饰品的制作等,最有趣儿的是人们可以预约制作玻璃课程,打造属于你自己的纪念品......”

“哟~~“出租车突然的一个急刹车让凌四海惊叫了一声,原来车前亮起了红灯,没再听见铃木君的动静,他侧脸一看,差点笑出声来,但见铃木“怒目圆睁,咬牙切齿”正盯着座前那个老司机的后脑勺生闷气呢,俨然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憋屈相,指定在暗自抱怨司机思想开小差刹车太猛,打断了他正在兴头上的解说。

“哎?铃木君......“凌四海捂住嘴憋住笑左手捅了下铃木的胳膊叫道。

“哦~~说到哪儿啦?”铃木这才回过神来侧脸问道凌四海。

“硝子呢,呵呵。哎~~我说铃木君,这大正硝子,应该就是大正时期的硝子吧,那这个北一硝子又是咋回事呢?”凌四海问道。出租车同时缓缓开动。

“嗯~~不错,大正硝子就是大正时期的硝子。北一硝子就是以北一命名的硝子,北一乃北一硝子的创办人,这个北一君原是九州人,最初靠生产油灯起家,后来又涉足渔网浮标的制作,学得萨摩切子(一种玻璃制作工艺)的工夫后,渡海来到北海道发展,于1901年创立北一硝子馆,乃北海道最具规模历史最早的玻璃工坊,制作工艺精巧绝伦。至昭和53年,即1978年,北一硝子本馆落成后,北一硝子和后来的大正硝子一起逐渐成为小樽最有名的玻璃工坊,共同打造起小樽的一个地标式游览景点,每年吸引数百万观光客造访......哎~~到了,那就是大正硝子馆。”待出租车缓缓在停在路边后,铃木才终止解说,向右瞥了一眼车窗外,然后指着路右旁一座很不起眼低矮破旧青瓦灰石墙的二层小楼对凌四海道。

“啊~~这儿就是呀......”凌四海有些惊讶地喊着随即与铃木一同下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