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8982700000030

第30章 国际一周(9)

英国并不愿意印度独立,所谓容许它独立,不过是拖延时间,英国竭力在这拖延中玩弄它的手腕,激起印回之间的不睦和冲突。

今天的局面正是英国所希望——而且也正是它所布置;也是为了这个缘故?本来预备在下院辩论的丘吉尔,听到艾德礼的保证,也笃定放心而不去辩论了。

为了用武力监视亚塞尔拜然省的选举而激起的伊朗内战,截至十二日已经是飞机大炮的大战了。政府军所出动的力量,是如此之强,所使用的武装是如此之新,除了说明有外国撑腰外,更表政府有决心不惜用一切力量消灭亚省自治的萌芽。亚省的自治运动者无非是一些衣食不足的平民,他们有什么武器,什么力量抵得住政府军呢?

关于伊朗问题,正在访苏中的爱里奥特·罗斯福曾指出,英国曾在美国人的默契之下,派所谓煤油技术人员一万七千人到伊朗去。

从这一个透露,我们可以知道,伊朗现在的战事究竟在谁的指使之下,并且是由谁在协助进行。亚省的屈服,自然是势难避免的。

外长会议的成功

四国外长会议的主要议题——对德和约问题,即将于下一次会议——一九四七年三月十日在莫斯科——席上讨论,这是缔造战后和平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

所以能够讨论这主要的,重要的问题,还是因为这次在纽约的外长会议获得了协议,把对意、罗、保、匈、芬五国和约的基本问题完全解决。这是克服许多困难,经过多少次争执的收获。而最最主要的原则在于四国外长都秉承协议的精神,基于一致的原则。扫除了和平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在这工作中间,莫洛托夫显然是尽了他很大的努力,他始终所争取的,所争辩的所谓“否决权”问题,也就是大国一致的原则,在协议中显示了它的极大意义,也证明了苏联所以这样坚决争取的准确性。若有一国的不同意,若有一国的利益不被顾到,协议就不可能。也就是说,唯有大国一致才能保障协议的成立,才能对于大家有利,才能建立世界的和平。

这次收获并不是代表们争辩到气瘫无力时就随便同意下来的“疲劳会谈”的结果。不,这是克服真正困难的结果。莫洛托夫在纽约曾屡次提起“前途困难很多,诸待努力克服”,唯有承认困难,才能克服困难。

英美代表和报纸屡次指出,照开会时各方庞杂与莫衷一是的意见,很难看到有协议的可能。莫洛托夫回答说:“我倒并不这样悲观”,唯有乐观才能成功,唯有相信才能乐观。

预祝莫斯科的四国外长会议也能在这精神之下早日完成自己的任务。

美国工潮暂时解决

联邦法院判决矿工联合会罚款三百五十万元,该会主席路易士罚款一万元之后,美国工人对于矿工的同情愈见增高,矿工的情绪也愈见坚决。

工潮坚持到第十六天的时候,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也愈见扩大和严重,而政府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加强。同时从工人方面来的同情之声也愈加恳切。工业组织联合会主席摩莱则吁请与美国劳工联合会及铁路同人联谊会结成联合阵线,以抵抗政府对劳工自由的进攻。

但是工潮进至第十七天的时候,矿联主席路易士突然下令所有煤矿工人在签订新合同之际先行复工。他所发表的理由很简单,似乎在于使国家的经济勿受威胁,为了它而罢工的新合同,则在复工时期中商订。

换句话说,这次罢工丝毫没有收获,而政府方面也丝毫没有让步,轰动全世界的四十万人大罢工就在路易士的一纸命令下,始终忠实执行命令的全体矿工应命之下于焉结束。

在这里,很多人怀疑起路易士的斗争目标和斗争方法。

但是这次罢工对于美国经济以至世界经济所打下的烙印却是非常之深,把美国的经济危机又向前推动了一步。美国的工潮问题并不因这一次的复工而解决,除了矿工新合同须在明年三月三十一日之前签好之外,由于美国物价的步涨,其他产业部门的增薪问题,还将逐日严重和爆发,例如炼钢、汽车、电汽三业工人已于十二月十一日集议,要求增加工资。

原载《时代》周刊第187期,1946年12月14日

署名:什之

之七

国际空气的协和

在各种问题争论得激烈而又疲劳,冗长而又毫无结果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曾经非常悲观地感叹说:“依照目前速度,没有一个和约能在一九五○年之前完成!”

贝尔纳斯的焦急和悲观,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公的方面说,像贝尔纳斯这样的“出外来交际”的独占资本的“外交家”,既没有决心建立真正公正的世界和平,更没有为这种和平而不辞艰苦地斗争的决心;在私的方面说,他们正急着赶回去安安稳稳,暖暖和和地过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和一九四七年的新年。

听了这句话,苏联外交部长曾立刻回答说:

“我倒并不这样悲观!”

这并不是莫洛托夫的自信,也不是对于贝尔纳斯们的空言安慰。事实证明,现在莫洛托夫让贝尔纳斯们回家去过温暖愉快的圣诞节,并且接着迎接一九四七年的元旦了。

在联合国大会和四外长会议所获得的一大串成就中,以莫洛托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作了最大的贡献,起了极大的作用。苏联代表团为了真正公正的世界和平作毫不留情的顽强的斗争,为了达成这和平,也作了必要的让步。正就是这让步,战胜了死抱住自己利益不放的美英观点,争取到解决一切国际问题的主动,促成了对意、匈、保、罗、芬五国的和约,决定了对德、奥和约的讨论,通过了普遍裁军的议案。

让步并不是委曲求全,这是为普遍的和平事业作必要的牺牲,这是为争取和平的每一个可能而显示协调。但是,别有用心的美英“观察家”们却观察出苏联让步的内幕。据他们的观察,第一是斯大林的健康影响到了苏联的内政与外交,好似盛传一时而已被否认的斯大林的“病”已经使苏联国内混乱,对内手足无措,对外招架无力了;第二是说苏联经济遭遇到困难,好似苏联的五年计划进行得并不美满,很想用让步来骗到美国的借款;第三是苏联党政军领袖的不协调,也就如第一点所说,苏联内部已发生分歧不睦的局面,不过并没有到混乱的程度,而是党政军领袖颇有各自为政的倾向。

与其说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观察,毋宁说这是美英“观察家”所恶意的甚至危险的推论和武断。这无疑对于世界和平是没有裨益的,这还是以不信任来分歧协调的空气。

“为和平而斗争”是近年来苏联外交代表们用言行所写“战后历史”一大巨著的标题,正就是在这个标题之下,为了本国的和平建设,为了国际间的和平生活,才对特港管理与驻军问题,多瑙河自由航行问题,赔偿问题,作了必要的让步,以促成五国和约的成立,才对美英所坚持的国内外驻军一并报告,裁军驻军问题一并讨论的裁军问题,表示协调而获得通过,才对否决权问题同意不适用于裁军问题及其他限制止而予以修正。莫洛托夫所以乐观,也正是以和平为重,协调为贵为出发点的缘故。

今天国际间的协调空气,促成了今后国际关系的好转。虽然还没有根据说,今后就将一直好转下去,走上巩固世界和平的坦道,但是近来美英也采取了比较协调的态度,也确实是促成今日好转局面的因素之一。而所以使美英改变其扩张与独霸态度者,最主要的当然是“人心思治”,因为全世界人民都在要求和平,最明显的表现是美国工潮的严重,经济危机的威胁,法国选举的结果,英国工党议员的要求改变贝文外交政策等等。

我们不否认今后必将遭遇新困难,但我们并不悲观,正如《真理报》所说“四强合作”是“仍属可能”的。

组阁与倒阁

亘延旬日的法国内阁问题是战争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政府危机。共产党和人民共和党(最近选举后议席最多的两大政党)出马组阁都没有被通过,照双方相持的情形看,无论共产党或人民共和党都不能获得对方的全力支持,因为这两党在国民议会的席数上都是差不多的。无内阁的状态不能长此继续下去,于是组阁的任务便落到第三大党的肩上去。

十二月十二日,国民议会开会时,社会党发言人宣布,该党领袖白鲁姆准备做内阁总理的候选人。当时共产党、人民共和党、激进社会党都表示拥护这一建议,以为艰难的局面打开一条出路。

人民共和党犹图为该党争取地位,提议由该党许门出任总理,但被共产党坚决反对所打消。主要政党既一致支持社会党组阁,国民议会当即投票,白鲁姆在五百九十六票中得五百七十五票当选为总理。

白鲁姆当选为总理后,当夜会见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共产党领袖多莱士和杜克洛斯,征询意见。接着又和各党首领会商。共产党主张组织联合政府,但不包括卖国的自由共和党在内。同时共产党要求在国防、外交、内政三部中保留一席。但是这一办法,受到右翼各党和人民共和党的反击,结果联合政府无法成立。社会党机关报《人民报》关于这点,指出:“联合内阁大体商定,但因阁席分配问题而成为破裂之借口,此种策略,证明真正危机之所在。”为挽救政府危机,共产党以第一大党的地位不惜宽大地容让中间的社会党出来领导组阁,但右派还是不顾国家的危机,采取“一种策略”,使危机更加严重化。

为了挽救更严重的危机,共党又宣布同意白鲁姆的施政纲领,由他组织纯粹一党的内阁,以作为过渡的政府,渡过目前难关。

白鲁姆得到共党的支持,便罗致该党人才,于十二月十六日夜宣布新阁名单(白鲁姆总理自兼外长)。共党领袖多莱士发表谈话:“我们不仅拥护白鲁姆,并将协助其前进。”

十七日,新阁名单在国民议会中获得五百八十票对十六票的绝大多数通过。

于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第一届临时政府便告成立。这也是法国解放以来的第五个临时政府。所谓临时政府,是指这政府是仅仅为时五个星期的过渡政府,它只支持到明年一月间选举总统和成立正式政府时为止。这过渡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在于:一、通过一九四七年第一季的预算。二、处理越南问题。三、解决煤斤和电力的缺乏问题。四、处理法郎贬值问题。

虽然白鲁姆本身就是一个反动人物,一九三三年拥护英、德、意、法四国罗马协定,放纵德意侵略而导成覆国巨祸的是他,一九三五年赞成拉法尔去和墨索里尼谈判的是他,一九三六年对德意的干涉西班牙而让法国采取不干涉主义的也是他,一九三八年并不积极反对,因而也是间接支持张伯伦、达拉迪的慕尼黑阴谋的也是他。再有,今年六月间选举,用美国借款来引动选民以争取选举票的也是他,始终发表反苏反共言论的也是他,但是从挽救国家危机这一点上,共产党是真正采取了忍让的态度,甚至于白鲁姆内阁中有一位公开反共的劳伦任国防部长,也宽大地容忍了。

新的试炼将在下一月的总统选举中进行,曾经有过光荣斗争史的法共,现在获得最多数法国人民支持的法共,在这次解决政府危机表现无上的宽大的法共,必将显示它更新的胜利。

西方在很紧张地闹着法国组阁问题的时候,东方在很严重地闹着日本的倒阁运动。

在日本社会党的号召之下,在“打倒吉田内阁”的口号之下,于十二月十七日举行全国性的国民大会。十七日之前,在大阪等地虽有群众大会的举行,但十七日上午十时的倒阁国民大会却是普遍于全国各大城市的一种有组织的同盟行动。火车、轮船、工厂等同在上午十时齐鸣汽笛,以示一致行动。东京的倒阁大会系在皇宫前的广场上举行,参加者达四十万人。参加的团体包括工人、农民、教员、中小商工业者、妇女、下级官吏和一般自由职业者的团体数十个。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方也举行同样集会。会后并举行游行示威。

据东京国民大会主席加藤勘十致开会辞说:这次国民大会的召开,系应工、农、市民、归国者、战灾者大众的要求,目的是在于配合在野党在议会中要求解散议会以树立反映民意的议会和内阁的运动。

下午一时,众议院开会时,社会党提出要求解散议会案,当即展开激烈辩论,但是由于在朝党的反对,结果在总数之三九六票中,赞成者一六○票,反对者二三六票,以七十六票之多数被否决。但这并不能代表日本人民对吉田内阁和现议会的态度。

街上千千万万的人民在高喊着一致的口号,要求吉田内阁辞职,而作为人民代表的议员却充耳不闻地投着反对人民意志的票,可见这议会根本就不是反映民意的议会。

各地国民大会议决,吉田内阁一日不倒,他们的斗争将一日不停。他们除组成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委员会外,并在每县或两县中成立一地方委员会,并决定在农民中展开广泛的工作。

为什么日本全国不同的和广大的阶层这样反对吉田内阁呢?关心这点,我们但看日本时事通信社调查局为调查日本国民对于议会对吉田内阁的意见而举行的民意测验就可以知道。人民认为第九十届临时议会不能代表民意者达百分之四十六(肯定答复者百分之三十一),认为吉田内阁没有希望者为百分之五十一·七(认为有希望者为百分之二十七)。这说明日本人民对于吉田已失信仰,主张解散议会,另组新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