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朝代
9163500000056

第56章 战争

一众文官看着王越侃侃而谈说的汉国使团无以应对,不由得暗中摇头,说实话闽国的文官此时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在王越抛出的纺织厂的大潮中文官极其家祖获利颇丰。但是随着工厂的建立,家祖的人心似乎涣散了。族长和长老们确实赚到了不少的钱,但是很多进入工厂做工的族人却越来越艰难。很多经营不善的家族完全将亏损转嫁到族人的身上,这使得一些家族的首脑在家族中的威信降至冰点。很多家族的族人已经各奔东西,族长、长老的统治力在经过乡镇官府的建立被削弱后,这次更是再次被削弱,有些家族甚至涣散。很多文官称之为“江河日下人心不古”家祖结构的松散使得国家权力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但是官员需要处理的事骤然增多。以前可以交给家族处理的事情,现在需要官府出面解决,而这些事往往又是官府很难解决的问题。

随着工作量的增大,以往那种呼朋唤友在酒楼聚会的雅事已经变得非常难得,随着交往的大量减少,官员之间的情谊开始变得淡薄。而工作量的增加又使得在处理具体事物的过程中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而矛盾的产生又令一些官员之间相互记恨。原本非常团结的文官集团和他们背后的家族一样变得越发的松散,这样的结构在一些有心人的操纵下文官集团逐渐分裂成四、五个利益体,他们之间的相互倾轧造成了当需要面对王越的时候,很容易被王越弄成打拉拢一些人打压一些的局面。王越的个人意志越来越容易被通过和认可。

文官们想不通的是王越是诸多闽王当中最没有专权的一位君主,很多时候王越都是把自己的议题拿到朝堂上与大家讨论。他是目前为止最少使用君主的权利独断专行的闽王,并且每次独断专行的结果都表明他的正确与远见,即便如此文官们也发现这一届闽王也是个人意志体现的最多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未知而恐惧,现在就是这种情形。文官们对王越弄出来的高额回报的项目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们发觉自己正被带入一个充满未知的领域时内心的惶恐与不安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王越最好赶紧消失,他们可以趁着新政立足未稳之际在新一届的闽王的执政期内复辟,这样他们既可以获得了巨额的利益,又能安然回到过去的熟悉的环境当中去。因此他们非常希望王越出现个意外,这样的结局使他们最理想的。

当然也有很多清醒者,这些人知道即使现在王越不在了,闽国也很难回到过去。因为想回到过去就必须摧毁现有的体制,这个体制的根本却是红旗军。这就意味着想过到过去就必须先自毁长城,毁掉红旗军很容易,然而毁掉了红旗军也就意味着毁掉了闽国。南唐、吴越本来就是虎视眈眈,之所以闽国还能存在正是当年福州之战红旗军力挽狂澜。不然那年吴国和吴越的联合进攻就足够让民国消亡了,以前南汉还能置身事外,如今这么一搞恐怕到时候他们也会插上一脚。

这种情况下谁敢毁掉红旗军,如果不毁掉红旗军那么想要毁掉现今的体制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已。

现在闽国的这个局面王越也没有想到过,他只是根据后世的经验希望这片土地能够尽快的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只有一个强大的政权才能保证未来的中华不会像前世那样接受那么多的耻辱。

王越最初的设想是在南方四国实行联邦制大家一齐同北方抗衡,然而内部的需求和外部的环境产生了矛盾,这让王越的联邦制似乎遥遥无期了。以武力统一南方,王越觉得目前来看并不现实。闽国至今还是小国寡民,人口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没有人口、没有地盘也就是没有实力,在这个时代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使兼并了对方,可是接下来的内部消化会难之又难,到时候会不会被反消化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既然外部无法解决,王越只好在闽国内部先行一步。这先行一步的结果出乎王越的意料,李唐对闽国棉布大量的涌入并无任何反应,任由闽布冲垮了南唐国内的纺织业中的棉布生产,而且它也没有限制闽国在南唐的棉花采购。对于南唐的善意,王越也立即以进口丝绸来抵消一部分棉布给南唐经济上带来的冲击。王越的示好并没有得到南唐的继续回应,他们禁止本国纺织作坊购买闽国的机械设备,这种奇怪的现象令人无法解释。

吴越的反应比较正常,他们关闭了与闽国的边界,禁止闽国的布匹流入吴越的市场。南汉则是引进了闽国的机械和闽国的生产管理,在棉布上狠狠赚了一笔。只是在往后的交往中闽汉之间有了矛盾,王越选择了隐忍退让。可是接下来矛盾依旧,出于增强自身的需要王越选择了不退让。这个后果在漳州港设计之初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王越侃侃而谈不过是已经有过预演的说辞。

南汉的使臣万万没有料到王越竟然会当面抵赖将事情推了一个干干净净,他们准备好的一肚子的说辞顿时胎死腹中。特别是王越最后几句说辞很是犀利令人无法反驳,南汉的使臣怔怔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王越也不想做的太过分,他温言道:“请你回复贵上,闽国一直致力于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如果真如你所说的,我们将封锁边境定不放一个流民入境。”

王越冠冕堂皇的一番话说得使者只能唯唯称是,王越如此强势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应付。眼下他只有具实回禀刘?让上面去打这个官司,看样子闽国是不打算放弃用偷渡的方式引进人口的做法了。

下朝之后王越来到御书房,郝定远、宋璋、丁凤、王九、王仁直、黄妍等一干核心成员都等在这里。

看到等待着众人王越苦笑着说道:“看来我承诺的不会引发战争可能做不到了。”

黄妍绷着脸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宋璋说了一句:“世事难料。”王仁直只是说:“你还是没有想明白。”郝定远则是宽厚的笑了笑。

王越咧了咧嘴,正色的说道:“漳州港的建设比我们预计的要好,半年时间临时停靠的栈桥已经完成了两条,估计明年漳州港就能接纳海船停靠了。根据目前的状态,汉国的百姓还在从漳汀二州涌入,除非我们也关闭边境遣返这些百姓,否则这股风潮一时半会儿的还停不下来。可是漳州目前急需人口,所以我暂时不打算放弃这个增加人口的办法。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汉国得罪死了,我们前期的忍让和引诱等于都白做。我原以为汉国比较软弱,打算这样引进人口的同时从其他方面对他们进行补偿,这事情也就摆平了。最近才发觉汉国一直在荆楚、交州两个方向上作战,这个情况和我们预计的相差甚远。现在看来上次的越境作战是我们的一大败笔,让汉国不仅摆脱了两面作战的窘境,而是帮他结束了战争。对于汉国而言没有了外部压力,他们腾出的手就有可能对我们动武。”

王越清楚的说明了自己在漳州港的建设问题上出现的问题。他所有的计划是建立在南汉软弱可欺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文官们之所以能答应王越在漳州建立临时泊位也正是出于以漳州目前的基础是很难依靠自身完成大型港口建设的。文官们也不是没想到过王越去打南汉的主意,可是前一段时间闽国派兵攻克交州帮南汉平定了一个方向,而另一个方向的荆楚为此而暂时放弃了与南汉的争夺。目前南汉的军事力量已经完全摆脱了束缚,可以对任何一个方向实施进攻。作为以军事起家的王越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不可能不对此有所顾忌。所以不出意外漳州只能是建立一个较小的中转基地。

文官们很放心的通过了漳州港的建设意向,万万没有想到王越竟然不清楚南汉军事上出的问题,而误以为南汉软弱可欺。当王越大张旗鼓的进行漳州港的建设后,文官们已经预料到问题的严重性,曾多次希望通过资金的使用上对王越进行约束。可惜的是王越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黄妍提供的,文官们的努力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当王越拒绝南汉使者的要求时,文官们还以为王越偷偷的做好了战争的准备,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王越只是骑虎难下了。

亲卫挂好了一幅闽汉的地图,王越拿起指示杆沿着两国的边界线画了一下,说道:“我们两国交界处绵长地形复杂多变,适合进攻的路线较多这让我们的防御非常困难。而闽中山脉割裂了东西方向的联通,这又限制了我们的战略机动,这让我们的支援同样变得困难。我们目前在漳汀二州大搞建设,一旦进入内线作战我们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一旦开战我们必须把汉军死死的顶在边界,甚至要把战场推进到汉国的境内。然而进攻的主动权在汉军的手里,这就考验我们的情报系统、前线将领能否及时的发现汉军的企图,并提早计划好作战预案,不要临时抱佛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初期顶住汉军的进攻,并在中后期将汉军打回去。”

王越说完郝定远站了起来,他走到地图边接过王越手中的指示杆,说道:“幕僚部的部署是以第二军主力加上第四军一部设防漳州,第四军余部作为预备队。以第一军主力加上第三军一部布防汀州,第三军余部为预备队。第五军兵分两路接防福建二州。生产建设兵团立即恢复战时编制,主要负责漳汀二州交界处的的动向。同时对五个州的团结兵进行动员,漳汀二州的团结兵主要负担后勤运输,其余三州的团结兵主要是协助主力部队进行防御。”

王仁直皱着眉头问:“郝将军从整个布置上看你们幕僚部制定的方案完全是被动挨打的架势,这样的部署能防得住吗?”

郝定远苦笑了一下说道:“王大人说得不错,我们的安排的确是非常被动。我们幕僚部一直把唐军和吴越军作为假想敌,所收集的情报全是这两支军队的情报。加上南部的边界一直平静,我们也没有注意对汉军的研究。幕僚部事到临头才发现我们没有汉军任何可靠的资料和情报。这次作战又要将汉军置于国门之外,所以我们只能最大限度的投入可以动用的兵力,这套方案已经是我们最稳妥的一套方案。”

刘?非常的愤怒,这个王越实在是太无耻,他竟然当众地否认了闽国吸纳南汉百姓这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而且还反过来指责他执政失德,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决定要给王越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认识到汉国并没有他想象当中的孱弱,他的闽军也不是天下无敌,他并不能依靠这支力量为所欲为。

刘?知道现在闽国大约有十万军队,因此他决定出兵十万从三个方向袭击闽国的漳汀二州。刘?给大将苏子敬的旨意是捣毁一切可以毁坏的东西,杀掉一切可以杀死的闽国官员,抓回一切可以抓到的人口,所有掳掠来的财物全部归参战的军队所有。他的目的就是要闽国认识到汉国的强大,从此不敢再生任何异心。

参加作战的汉军主力由天兆军、天祥军、天策军、天斜军组成这四支部队是南汉精华的所在,部队装备精良、训练充足、士气高涨。他们是历届对外战争的中坚力量,曾经在与荆楚、交州的战场上取得过骄人的战绩。如果不是南汉犯了军事上两线作战的大忌,在单向的战场上这四支军队还未遭受过较大损失。反观交州军的战法诡异,也可以说是在这四支强军的压迫下被逼出来的。汉王命令中最后一条极大的刺激了四支军队的求战欲望,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与闽国的军队一决高下。

福州红旗军幕僚部作战会议室中,郝定远刚刚宣布完参战各军的防区和作战任务。第四军的军长邵九郎不满的说道:“幕僚部是把我们第四军当成地方团练在使用了,既然这样还要第四军干什么,干脆撤编算了。

邵九郎这样发牢骚郝定远也没有生气,军人没点血性和争强好胜之心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军人。这个邵九郎平时很和善、爱兵如子没什么威严。很多人平时都在背后叫他:“邵大娘。”郝定远却知道邵九郎根本不是那种好好先生,在庄子上的时候他是王九的劲敌,打起来即使最后还剩他一个人,他都会继续打下去。想想当年他还是团副的时候就敢跟王九干架,就知道他的胆子肯定也不小。

“邵将军这次将你们配属给第二军作战主要是考虑到你部尚未换装,武备不及第二军精良,而且王九将军指挥过交州作战,对汉国的对手有所了解,这会给本次作战带来一定的借鉴,毕竟我们对汉军所知甚少,这才是这一战的关键。”

邵九郎闻言据理力争,道:“郝将军,我们常年驻守漳州,和汉军打得交道比和我们自己还多,不说完全了解汉军,至少比王九将军的‘借鉴’要更直观一些。再有漳州的地形我们也比王九将军和他的第二军要更熟悉一些。最后,殿下常言: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人。我们第四军有把握击退任何来犯之敌。”

对邵九郎的请战,郝定远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将目光转向王九。王九见郝定远看着自己表态,也不遮掩很痛快的说:“邵将军说的话很有道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们已经不知道彼,要是再不知己,恐怕这仗未战已经未战先输了。所我赞成邵将军的提议,我们第二军愿意从属配合第四军作战,坚决执行邵将军的命令。”

郝定远很满意王九的表态,他说道:“不计功利只求胜利,王九将军这种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如果没有异议,那就改为漳州方向以第四军为主力,第二军为协同配合作战,共同完成对漳州的防御。”

说完郝定远笑着转头对坐在一侧的陈望,说道:“要不要汀州方向以你们第三军为主力,我们第一军做协助?”

陈望笑着答道:“幕僚长就不要开我们第三军的玩笑了,我们和第四军一样也没有换装,而且第三军是以老边军为骨干的,他们至今对新的军制还不是非常适应,现在还没有达到原有的战斗力。再说,汀州也是第一军的老家,你们在这里还和范浩打过一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不存在地形不熟的问题。这次我们就不逞强了,还是让第一军来做主导我们为辅。我们第三军绝对服从命令,协助第一军打好这一仗。”

陈望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想到:您是闽王殿下的岳父,又是幕僚长,受到闽王殿下宠信。和你争功?那除非是我脑抽了。

郝定远嘴上说道:“陈将军过谦了。”心中暗自叹息:这些旧军官别的都好,就是这个官儿做得太油。

作战会议结束后众将领谢绝了幕僚部的设宴款待,纷纷急匆匆赶回部队。毕竟这个转变太快,太突然,而且算起来如果南汉真的要打,那么他们很可能已经完成了准备工作甚至战役集结,这表明战争迫在眉睫。而很多部队都需要完成战前的准备工作,第一、第二军还要分别完成防务的交接。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都想把战前的工作做得细致、做得完备。

在福州作战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封天赐就得到了汉军正在集结的情报。

拜南汉大量进口纺织机械建立纺织厂所赐,闽国能够借此将大量的情报人员输送到南汉境内。虽然多数人员无法长期留在南汉境内,却也有一小部分人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能够长期的潜伏下来,并且他们还建立了情报回传的渠道。封天赐非常珍惜这股力量,他指示这些能够潜伏下来的人员没有重大事件切勿向国内传递情报。

现在这股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了,转回的情报非常详细。不仅是回传了开始汉军集结的消息,同时还有集结地域、集结时间、部队番号和数量,还有兴王府(广州)的米价、官员和民众的情绪等等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情报。这些消息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就是这次南汉军队动用了他们的王牌战象部队,但是这个消息被所有人都忽视了其中包括王越。

作为穿越者王越知道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如果不是因为它不是食肉性动物那么它才是陆地之王。即使在现代号称陆地之王的老虎、狮子都不敢单独正面应对它。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对于战象的运用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是战象从来没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较为浓重的一笔,因此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王越的注意。然而这个疏忽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既然传回的情报确认了战争的可能性,作为具有一定现代国家特征的闽国表现出了超过这个时代的国家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战争动员。闽国很快的进入了相应的战争状态,部队的集结、换防、转移;民夫的征用、调派;道路的清理、粮食、武器等战备物资的运输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人员与物资都在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

闽国在晚了将近两个月的情况下,比南汉提前五天完成了整个大战的准备工作。所有参战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展开防御,作战物资完成了运输和下发任务,边民也得到了疏散。

在正式开战前三天又一条重要的情报传回闽国,幸好封天赐有先见之明将情报回传的路线定到漳州前线,这才避免了情报经福州再到漳州造成实效上的拖延。传回的情报显示南汉军是分三路行军前往漳汀二州边境的,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判断:南汉军队此次进攻是从三个方向来的。这条情报非常重要它使得红旗军的兵力部署更有针对性,如若不然会造成红旗军的重大损失。

这场大战从开战之初就体现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古代那种缺乏保密意识的国家概念与拥有保密意识的现代国家概念的对比非常清晰。这也给闽国的文官们带来了一个震撼,南汉的所作所为几乎明白无误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让整个决策都充满了正确性和一定的预见性。相较上一次吴国和吴越对闽国的入侵,这个结果能让他们能清楚的认识到王越平时提倡的保密概念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