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北漂三十年
9218600000031

第31章 转行

凌怀德坐在马路边,经常碰到老妇人过来攀谈,得知妇人老伴名叫李跃进,早年是首钢工人,妇人名叫张淑红,是一名退休教师。在怀德看来,这样的家庭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家庭,可是老人晚年却落得如此凄惨,生活对普通百姓来说充满各种变数,着实不容易。

凌怀德问:“三个女儿都嫁到哪里去了?”

一来二去大家都熟了,凌怀德经常去张淑红家里帮忙,多是和李跃进说说话。

李跃进说:“大女儿在海淀那边,离家远,是一名老师,平时都不回来。二女儿不听话,嫁给外地人了,在河北石家庄做小生意,一年才回来一次。小女儿是做采购的,最孝顺,就在东城,周末固定过来看我们。”

“那也挺好,不过这唯一在身边的却是个灾星,平时都在家里待着吗?”

张淑红说:“把钱都造光的时候就在家里呆着,从早睡到晚,一天三顿饭都要人伺候。弄到钱了就出去赌,家里他爸存的十几万都让他造光了!”

“你们两位老人就是太宠他了。”

“以前还不这样,就是贪吃贪玩,成绩不好。后来没上完高中就不愿意上了,媳妇也没找到,再一沾上赌博,谁也救不了了。”李跃进说。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他迟早会出事。”凌怀德无奈地摇了摇头。

凌怀德见这个地方生意不好做,周转到远处,告别了两位老人。

眼看着一天天过去了,生意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偶尔有让修液晶电视的、询问能不能免费给看看的,这些都让怀德意识到这个行业日渐衰落,在大城市里快站不住脚了。

周日的午后,凌怀德在路边卖炒面的小摊吃完一盒炒饭,兜里仅有的10元大钞也被花掉了。他正在愁该怎么谋生路,不由得唉声叹气,现在连买回家的火车票钱都没有了,最后的办法就是投奔三姐或弟弟,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

正当凌怀德踌躇之际,一个约摸30多岁身上穿着鲜红色蝙蝠衫的女士走到了他身前,弯下身来问:“请问您给李跃进夫妇修过电视吧?”

“对,是我修的。你是?”凌怀德说道。

“噢,我是他们小女儿,专门给您送钱来的。”

“不用了,不用了!”凌怀德连声说道,“两位老人还好吧,跃进叔身体怎么样了?”

女士低下了头,眼角有泪渗出来,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前天在医院去世了。”

“啊!”凌怀德站起身来,愣在那里,说:“那时候不是还……”

“是被我弟给气的,又加上哮喘病,气没喘过来人就没了。”

“哎!我怎么就没早点去看看呢?”凌怀德自责道,“当时我就劝老人把你弟送去劳教,没想到弄出个这事。”

女士说道:“没有证据也不能抓起来啊,我妈天天以泪洗面,现在我弟被送去劳教所了……”

凌怀德没有再说什么,女士接着说道:“你这生意怎么样,现在用黑白电视机的少了,国产彩电便宜,黑白电视坏了都没人修理,都愿意换成彩电,或者卖给收电器的运到乡下了。”

“是啊,这活越来越难干,别的我也不会干啊。”凌怀德无奈地说到。

女士接着说:“你会修理电视就会电路原理,一些简单的电器应该都没什么问题。我做采购的知道大兴那边一家胶带厂需要维修的工人,你要不去试试?”

“胶带厂?那里的机器我能会吗?”

女士说道:“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会不会呢?”

说罢她带着凌怀德到公共电话亭打了一通电话,她告诉那边老板凌怀德的情况,一位操着福建口音的老板热情地答应了这件事,

凌怀德有些担心自己做不好这方面的事,盛情难却,他也被跃进女儿的热情打动了,只好硬着头皮去。

第二天坐着采购的中兴皮卡车辗转来到了大兴区庞各庄镇,这里是一片工厂的聚集地,到处是钢铁化工日用品等各行各业的工厂,城市里的土地太贵,这里离城近,交通便利,成为开工厂的老板捞第一桶金的地方。

这家没名的胶带厂对外宣称“奥力胶带厂”,有30多个正式员工,大都是雇佣的乡下打工者。凌怀德下车就看到了前来迎接的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同行司机介绍这就是胶带厂的老板,凌怀德感到有些惊讶。印象中的老板应该是忙忙碌碌的“大肚子”,一般也不接触新来的员工,更何况像他一样还不确定能不能胜任工作的,老板竟然亲自来迎接。

凌怀德下了车,慌忙去和老板握手,有些手足无措地笑。老板满脸堆笑,操着一口福建口音说道:“来来来,小凌是吧,李老板介绍来的,一看就靠谱!”

老板心直口快,自我介绍姓谢,福建福州人,在北京这边开胶带厂有三年多了,当初新进的那批机器有些老化,需要聘请一位维修师傅。

老板把凌怀德带到办公室,亲自递了杯水说道:“你先歇歇,吃个便饭,我这边主要是胶带生产线,可以做普工,也可以做维修。上午9点开工,晚上7点下班,包一天三餐和住宿,一个月给2000。”

说罢,谢老板叫人从食堂打了份荤菜,凌怀德说道:“这些我都没啥意见,我想做维修,但是我得看看这些机器,还不知道我能不能修理。”

谢老板说道:“没事,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我招过来的人,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凌怀德对这个老板很钦佩,会说话,会来事,跟着他混心里有底。

一切安排妥当后,凌怀德先到流水线上当了几天普工,这条线的机器经常故障,白天上班,晚上凌怀德仔细研读当初购买机器时的说明书,明白了其中的电路原理,慢慢的找到了故障点,试了几回,把这条线的故障排除了。老板很赏识这个新来的维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