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燕国当皇帝
9660000000052

第52章 一路向南

“好的,一定不辱使命!”慕之丘再次确认。

“霸儿贤侄,那我们一言为定!”慕容翰高兴地说道。

作为统兵征战四方的大将,慕容翰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在军士面前的威严荡然无存,像一个孩子一样,喜怒溢于言表。

想到颠沛流离了这么多年,自己又有可能回到故国了,慕容翰心情很是激动。

“孩子啊,近期在读什么书?”慕容翰问道。

“大伯,这次侄儿离家走得急,什么书也没有携带,平时只是跟着商队学些做生意的技巧。”慕之丘回答道。

“那怎么能行呢?作为慕容家族的后代,你的责任重大,将来,要靠文来安邦,武来定国。所以,还要早作准备才是!”慕容翰说道,“我这里随身携带着一本《孙子兵法》,感觉对你来说,非常有用。送给你,抽空看一看。”

说着,从身上掏出一本手抄本的《孙子兵法》,递给慕之丘。

“《孙子兵法》?”慕之丘惊奇地问道。

在大学上军事理论课时,教官是讲过孙子兵法十三篇的,但是,主要都讲的是翻译之后的解释,大概是讲,《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总结了我国春秋以前的战争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战争指导规律,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上,都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唐初传入日本,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明代传入欧洲,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齐名,但成书比《战争论》早两千多年。

孙武把把战争看做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而加以认真研究。要求对战争持慎重态度。主张对敌对国家可能的进攻,必须做好准备,也就是对战争要有“有备无患”的思想。书中还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

他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在作战方针上,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责胜,不贵久”。在作战形式上,主张在野外机动作战,把攻城看做下策。要在野外机动作战中消灭敌人,就要善于调动敌人。在作战指导原则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而对于原文,他则没有钻研过。

“对,《孙子兵法》。这是中原兵学的鼻祖孙武所写,分‘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写得非常好,实乃用兵的最高招法,非常值得一读。”慕容翰不遗余力地说道。

想到将来可能担负的责任,慕之丘欣然接受了。

这又不是现代,上网搜一下,各个版本的《孙子兵法》也就出来了,然后,登陆、下载,就可以看了。

在这群雄并起的年代,能够看到这本兵法书的都是对兵法有爱好,有兴趣的,世家大族。普通人想瘫到这本书,应该是不会太容易的。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由于连年战乱,文物史籍的保护更是比较落后一些,书院、学堂在战争中被毁,是平常的事。能够将自己喜欢的兵书拿出来,赠送给自己,这说明了慕容翰对自己这个大侄儿是真的认可,真的喜欢。

“谢谢伯父,我一定会认真去读认真去领会的,有机会把它运用到实战当中!”慕之丘真诚的回答的。

说完了正事,看天色已晚,慕容翰没有强留慕之丘,“贤侄,期待下次我们早些相见!”

“好的,下次我们在龙城见面!”木之秋也拱手说道。

于是,两个人转身来到了门前,从里面将门打开,下了楼。

慕容翰悄悄地回到了驿馆。慕之丘则回到了客栈,他下榻的客栈。

进了客栈时,因天色太晚,车把式们都已经睡了,鼾声此起彼伏的。

慕之丘看到老高头的房间还亮着灯,就先到老高层的房间,向老高头报了个平安,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简单洗漱了一下就睡了。

一晃儿,商队在邺城已经盘桓了七八天,该卖的货物都卖的差不多了,于是,今天,老高头把它作为在这里,在邺城的最后一天,上足去往南方需要的货物,准备明天出发,向南方继续进发。

白天,慕之丘随同老高头去买了东西,购齐了到南方所需要的货物。然后,趁这个机会,慕之丘又去客栈看望若水小姑娘。

他到客栈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

站在柜台前的,仍是那个伙计。他见了匆匆跑进来的慕之丘,问道:“客官,住店吗?”

“不住,我找小讨厌鬼。”慕之丘,为了不废口舌,又把小讨厌鬼的外号叫了出来。”

“小讨厌鬼呀?她们已经不住在这里了。今天早晨一早,他们就办理了退房手续,携带着行李离开了,好像是出远门了的样子。”

“哦,谢谢你!”慕之丘回答道,尽管,早就预料到他们要走,但是没想到会走的这样快。慕之丘的心头,有一些失落。

转念一想,人的一生聚聚散散本是常事,缘到则聚,缘尽则散。

也许在他从南方回来的时候,真应该去看一看这个小妹妹。特别是,他还很好奇为什么若水公主和刘旖旎长的这么像呢?

本来,他还想去慕容翰的驿馆,看一看的。但是,以慕容翰作为鲜卑段氏使者的公开身份,自己现在去见他,并不合适。也许他正被段氏的手下严密监控着,所以,昨天才会悄悄的来找自己,如果自己现在去了,反而会给他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算了,以后应该还有机会见面。

慕之丘意兴阑珊地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客栈。

第二天清晨,商队满载着五辆马车的货物,早早地离开了邺城,出了外城的朱雀门,继续向南方出发了。

越是往南走,天气越是炎热。

过了几周,商队过了冀州,渡过了黄河,又过了兖州,来到了徐州。

越往南行,路越南行。因为,此时已到了南方的梅雨季节。几乎每天都看不到太阳。每天都是稀稀拉拉的小雨,不停的下着。

“没想到,过了1800多年,天气还是这样潮湿”,慕之丘心里叹道,“那一次,大学时到南方来出差,和导师坐着火车到了南方,也是这个样子。衣服湿了,在旅店里晾了好几天,还不干,总是潮乎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