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允许指点,但谢绝指指点点
9745300000001

第1章 不要因为怕被说矫情,就不做与名利无关的事

在生命这棵大树上,枝枝蔓蔓是我们走过的路,有的人只顾往前走,一味拓宽自己的版图,可是真正唤来春意的,是那些长出叶子开出花的人。我们的善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坚持,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心灵皈依,都是叶子都是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不要因为它们不能变成一口饭,就觉得它们华而不实。

在很多人眼里,所图之事如不能量化,一切姿态皆是矫情。你若辩驳鸿沟巨宽难以跨越,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对人生失意的强行美化。

小区里有很多流浪猫和流浪狗,常藏匿于某个角落里,惊恐地瞪着眼睛警觉观望着一切,在需要觅食的时候,才可见它们灵活地穿行于花花草草间。它们总是风尘仆仆、敏感孤寂,身上带着混江湖许久才会有的老练与距离感。常有居民抱着圈养的猫猫狗狗经过,像宝贝一样捧在手心里,也只有在那个时候,它们看过去的眼神,才存留一丝小动物的好奇和天真。它们无法拥有同类们那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好在天大地大,它们终还是可以拥有自由且动荡的生存机会。短短十几年,终其一生在漂泊。

我是个爱猫爱狗爱到不敢拥有的人。闲时,总是会带些食物,送到这些猫猫狗狗的藏身之地,尽己所能,给它们一点关怀和照顾,但我能力有限,做得不多。

相邻小区有位奶奶,非常善良,她义务照顾流浪猫狗十余年,大半积蓄、大半光阴也都耗于此,严重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最糟糕的是,有的邻居对小区内有成群猫狗出没表示不满,但碍于情面不好发作,就常在她的面前质问:“你成天喂这些个畜生有什么用?你图个什么?它们能报答你不成?你有那个闲钱,还不如自己吃好点、穿好点。”

这时,奶奶多半笑而不语,但已领会别人的厌弃,也知自己放不下这些小生灵,于是她想办法,一点点地,把猫猫狗狗引到人少的地方喂养。

奶奶后来因为照顾流浪猫狗而出名,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她善良,有人说她自私。我曾见过那样的场面:夕阳西下,满头银发的奶奶被一群小猫小狗围在中间,她笑吟吟地和它们说着话,抚摸它们的小脑瓜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孩。那些“小毛孩儿”在外面受了委屈,见到她,就像回到家找到妈妈一样。

奶奶财力有限,出于长远打算,有段时间一直在为这些流浪猫狗到处奔走,后来收到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也相继有一些人开始领养这些流浪猫狗,没有被领养的那些,在奶奶去世前,都被一个爱心组织接走了。

很多事情一旦沾染了名和利,至少在世人眼里,就不再纯粹。原先那些质疑过奶奶的人,犹如恍然大悟般,似乎明白奶奶不动声色地维护这些小动物原也不是那么单纯的,有人说她图钱,有人说她图名,有人说她一心向善不问前程是矫情,有人说她后期闭嘴不言也是矫情。紧接着,奶奶的一些陈年旧事相继被扒出来,她老年的孤寡和落寞也变得有根因可挖。

然而,她也不过是因为善良,厚待了一群陌生的无家可归的小动物而已。

我懂奶奶,从我看到她和小猫小狗们在一起的那天下午开始。在这座城市里,流浪猫狗太多了,她管不起那么多;但即便人微力薄如此,她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至少,她改变了一部分流浪猫狗的命运。

而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又为这个世界做过什么呢?

我知道有一个姐姐,普通工薪阶层,常常节衣缩食,给希望小学捐款,给福利院的小孩送衣服、送文具。走在大街上,每次看到卖艺的表演者,她都会停下来,不顾众人眼光,往盒子里放几块钱,她能力有限,帮不了别人更多,但她从未因为自己能做得少,就不去做。这位姐姐小时候生活很苦,曾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和扶持,她现在所做的,也谈不上回馈社会这么宏观,她只是觉得,自己曾受人帮助,如今好过了,就应该多帮助帮助别人,就这么简单而已。

我见很多人起哄笑她假大方,她也不解释,继续自己的善行,然后便有人说她矫情,她还是不解释。

解释什么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利益至上是大势所趋,你要是突然冒出来,以清奇之姿做点不图名利的事,总会有那么一群人,跳出来指摘你矫情。哪怕你只是用自己的时间关爱流浪猫和流浪狗,哪怕你只是用自己的工资给孤儿买了一个书包。

矫情这顶帽子,我最熟悉不过,可谓从小戴到大。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一无是处,却心怀梦想。

很多人都没有梦想。正因为如此,有梦想的人不幸成为异类。当年,我不肯像很多同龄女孩一样辍学打工,坚持要通过艰难的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被一些人骂作矫情:你一个农村小姑娘还想有多大的出息?后来,我考出去,上了大学,毕业后放弃自己的专业,想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被一些人骂作矫情:好好找一份对口的工作就知足吧,满口都是“喜欢的工作”,天底下哪有那么多招人喜欢的工作?做人别太矫情别太作;我努力探索自己的路,一步一步靠近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过于专注,不想那么早进入婚姻,也被一些人骂作矫情:一个女人,早早结婚生子才是正道,其他都是瞎矫情;我在一众人中选了条件一般的那个男人结婚,还是被人骂作矫情:挑了那么久,最后就挑个这种条件的人,什么情投意合,还不是瞎矫情……

现在的我,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靠近自己的梦想,和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但在别人眼里,我是这样的:做着一份收入不是很高但工作强度及压力都很大的工作,业余时间还要点灯熬油做兼职,也没见赚多少钱,对象不帅也不富有。我说我很幸福,他们克制着自己的不屑为我鼓掌,转过身,鼻腔里便喷出一个“哼”,心里说:“矫情!”

他们觉得,我一直那么努力,以所谓的梦想为由,去追求想要的生活,原来,就是为了错过大多数人都想要的好生活呀,这不是矫情是什么呢?

此时此刻,我要是敢说句“获得了内心的充盈”,他们大概会觉得我精神不正常吧。

在很多人眼里,所图之事如不能量化,一切姿态皆是矫情。你若辩驳鸿沟巨宽难以跨越,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对人生失意的强行美化。

把动物养成宠物,不是矫情;但喂养流浪猫狗,是矫情。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求助他人,不是矫情;在他人求助无门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拉一把并不图报答,是矫情。随波逐流过上了大多数人认可的生活,不是矫情;独辟蹊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是矫情。赤裸裸地谈论物质享受,不是矫情;坦荡荡地遵从精神享受,是矫情。

我承认名利很重要,我也很想要,但它们并不与我想要的生活姿态相悖。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物质生活,也不该有绝对的精神生活。各取一点,不放弃现实与秉持,最为理想。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永远都甘心停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下面的一层,哪怕捂出了痱子,哪怕吃撑了,人生最大的追求也还只是温饱。从朴素的温饱到华丽的温饱,利为温饱,名为温饱,在他们眼里,一切不能落实到衣食住行的努力和攀爬,就全都是矫情和做作。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我恐惧变成这样的人。你若永远做着旁人可以理解的事,你过的只能是旁人拥有的那种生活。在生命这棵大树上,枝枝蔓蔓是我们走过的路,有的人只顾往前走,一味拓宽自己的版图,可真正唤来春意的人,是那些长出叶子开出花的人。我们的善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坚持,我们的追求,我们的心灵皈依,都是叶子都是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不要因为它们不能变成一口饭,就觉得它们华而不实。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喜欢看一个人捂着心口,看向远方,字斟句酌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我知道,那样的人,必定有过很多这般“矫情”的时刻。“矫情”一点儿没什么不好,它并不代表脱离现实,即便华服加身,也照旧可以向往以风为裳的日子。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那个阳光温暖的下午,奶奶和小猫小狗们在一起,细声细语,轻轻爱抚;旁边有穿金戴银、贵气逼人的阿姨经过,大声告诫自己的孙女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最后肯定嫁不到好男人。我并不觉得,在那一刻,那位阿姨会比奶奶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