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做官
9903600000005

第5章 修养

现代的东方人羡慕西方人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水平,而西方人却景仰东方人的纯朴典雅、注重伦理和家庭关系。中华民族注重修养及修养程度历来是举世著称的。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这里的“养”,主要是指培育、涵养和熏陶。修养一词,不论是在历史典籍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经常使用的。如我们通常说的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等等。它包含举止仪表、学问技艺、政治思想、品德情操等多方面的陶冶、锻炼和造诣。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很早就认为修养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受到特别的重视。儒家典籍《大学》《中庸》不仅把“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亦著有《修身》《所染》诸篇,认为修身为人生所必需。

中国传统的修养观还认为:修身首先要正心,修身的意思绝不仅限于外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即所谓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当代青年,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良好的道德品质不可能与生俱来,只有通过长期的修养才能形成。青年应该按照时代的要求,培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克己奉公、忠诚老实、谦虚恭谨、坚定勇敢、开拓进取、艰苦朴素、助人为乐、正直善良、文明礼貌、遵守法纪,等等。

修养是实现道德规范的关键环节,必然具有历史的内容与多层次的结构。在奴隶社会,强调修养,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权威,形成奴隶对奴隶主的屈从和人身依附,以及对奴隶主的绝对忠诚;在封建社会,除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外,还有围绕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信条,但其中亦包含了不少合理的因素。

孔子15岁开始,立志研究学问,修养道德,终于成为圣人。从孔子的例子看来,伟大的人格,是从不断地修养得来的。

封建社会的道德观不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的道德观升华到新的境界,但“浩然之气”的修养却始终是人身修养的核心内容。

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谁就必须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舍此别无他途。

向称“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历来就讲究道德修养,讲究高尚的情感和坚贞的节操。

在光辉灿烂的中国历史上,有多少高风亮节的英雄豪杰。

“精忠报国”,体现了岳飞的高尚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格言佳句,更是为历代人民所反复传诵。

有一段赞美花的格言,其实正是对高尚情操之美的形象赞誉:“人们喜爱花,因为它无私地为美化人间而盛开;人们赞美花,是因为它无畏地为人间丰收而自落。”

政治家注重学习修养,文学家也注重学习修养,搞自然科学的人同样注重学习修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若不加强学习修养,就会使人闭目塞听,夜郎自大,懒于思索,忘乎所以。不愿意钻研和深入学习,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愚蠢”。要医治“愚蠢”,变骄傲成谦虚,化自卑为进取,自觉主动地向知识的金字塔挺进,在智慧的海洋上泛舟,在人格上塑造,别无妙药秘方,只有加强学习修养。

历史上任何一次飞跃,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先导的。人的素质主要靠修养,靠“后天习来”。它包括思想特性、智力特性和体质特性。这些成为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力量。

修养,要注入时代的新鲜内容。

修养,不是要我们成为畏首畏尾、谨小慎微的人。富于开拓精神,亦是修养的重要目标。

修养,并不是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同一个样式。人的才能和性格各有不同,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禀赋和长处,向好的一面尽量去培养和发展。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好好地修养自己的身心。

修养,是使人成为人才的通途,它的目的是使个体的人具有人类中先进人物所共有的精、气、神。

修养,不是束缚,而是解放。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进行过一项连续三十年的实验,他挑选了一千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跟踪实验。这些智力相近的优秀儿童,后来成就却相差很大,有的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则平庸无奇。

心理学家仔细研究了20%最有成就的对象和20%最无成就的对象,发现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意志、信念、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智慧与修养是一对孪生子。人的修养程度,决定自身的潜在智慧能否充分发挥,从而决定人在事业上的成败。

每一个人都是塑造自己的工程师。

修养也是哲学。

通过修养,使人严肃又不孤僻,活泼又不放浪,稳重又不呆板,热情又不轻狂,沉着又不寡言,和气又不盲从。顺境时靠美德节制,逆境时靠美德坚忍。属于主观的,改之在己;属于客观的,改之在人。虽然金无足赤,修养却可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修养是人的第二个太阳。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一个领袖人物,一个杰出人物,乃至一个天才,他们的道德品质比之他们纯粹的智慧结晶对于一代人以及对于历史进程也许具有更巨大的意义。

一个人是家庭的一分子,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是国家的一分子,也是世界的一分子。如果人人都能修身,向好的方面去学,向好的方面去做,家庭就能和谐,社会就有安宁。

现在我们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各个国家、地区都卷入了这场竞争,竞争的实质是人的素质的竞争。

如果有适当的环境,中国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会比世界上其他民族差。为了在这场竞争中成为优胜者,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自觉地加强自身多方面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