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告诉世界我能行2: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
9904600000009

第9章 自私——让别人分享我的东西实在很不爽

经典案例

谁让你先吃的,讨厌!

刘渊今年刚上初一,是家里的独生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很宠他。

一天中午特别热,刘渊吵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心疼他,就赶快到水果超市去给他买。当妈妈满头大汗地拎着西瓜走进家门时,刘渊嘟着嘴嚷嚷道:“妈,你真慢,像个蜗牛似的,我都渴死了!”

妈妈听儿子这么一说,立马抱着西瓜就进厨房了。她洗净,切开西瓜,下意识地要尝尝这西瓜甜不甜。谁知,刘渊突然吼道:“谁让你先吃的!真讨厌,我还没有吃呢!”妈妈目瞪口呆地站着,不敢相信那是她最疼爱的孩子说的话,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刘渊看见妈妈哭了,说:“算了,我就吃第二口吧,妈,下次你不能这样了啊。”说完拿起一块西瓜就回客厅看电视去了。看着刘渊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晚饭后,妈妈和爸爸在客厅里看电视,刘渊在屋里写作业。电视剧刚看到兴头上,刘渊突然跑出来,连招呼也不打就换到他想看的台。

“你怎么不写作业了?换到我和你妈妈刚看的那个频道,电视剧还有5分钟就大结局了。”爸爸对儿子说。

“不要,你们别看了,现在电视归我了。”

听到刘渊这样对爸爸讲话,再联想中午的事情,妈妈一下子就火了,严厉批评刘渊自私自利。刘渊却觉得自己很委屈:“不就是我要看会儿电视吗?至于这么数落我吗?”

认识错误

身为独生子女,家里的“小皇帝”,我们享受着父母长辈的无限宠爱,吃好的、穿好的,各种要求都被满足。他们对我们的疼爱,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这种宠爱、溺爱虽然让人幸福,却对我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比如,如果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好吃的东西第一个拿给我们吃,那我们长大后就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任何东西,我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吃。

其实,这种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的想法和做法,正是自私的表现。试想一下,一个人总是很自私,不懂分享,不懂为他人着想,那就不会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甚至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同桌,会被全班同学所排斥。

有时候,如果爸爸妈妈和老师过于看重我们的成绩,只要我们学习好,就不断地给我们一些特殊的权利,比如,不用上体育课、不用值日、不用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不用做家务等。在这样优于其他同学的待遇下,我们也会变得自私。因为我们习惯了别人对我们好,习惯了自己有一些特殊的待遇,那自然就不会考虑他人的想法了。

即使这些特殊的待遇,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可能会被其他同学嫉妒。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报复我们,还会去老师那里打我们的小报告,背地里说我们的坏话。最后,老师也可能会疏远我们,那时候,我们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如果我们习惯了对人对事自私,我们必然会伤害朋友、家长的心。我们不懂得与他们分享,也不懂得考虑他们的感受,那他们自然会对我们失望。

改正错误/撕掉“小气鬼”的标签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通常会被其他人称为“小气鬼”。贴上这个标签,我们是很难交到朋友的,所以,我们要撕掉“小气鬼”的标签,做一个大方的人。

把文具借给需要的同学使用

不少同学占有欲比较强,从来不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同学,因为担心东西被借走之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其实,在学校里互借学习用品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连这都不借,或者刚借了就马上要讨回来,难免会被贴上“小气鬼”的标签。

我们是可以把文具借给需要的同学使用的,比如橡皮、书本、字典、圆珠笔,等等。如果我们害怕他们借走东西而不还,我们也可以在借给他们的时候,和他们讲好什么时候归还。

请要好的同学到家中做客

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邀请过同学到家里做客,那我们在同学们心中一定是个小气自私的人。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几个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并把家中的水果和自己的一些玩具与他们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与同学们的友谊,还可以改掉自私的坏毛病,一举两得。

当然,我们还可以试着和同学交换。比如,用自己的课外书交换对方的画册。这样我们可以体会到分享的乐趣。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愿意主动与他人分享了。

把好吃的东西请爸爸妈妈一起吃

如果以前在家中你从来都喜欢吃独食,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着和身边的人分享。比如,在家中,当我们要吃苹果的时候,我们问妈妈一句“妈,你要吃苹果吗?”爸爸买回柚子的时候,我们不想着自己有多么爱吃,而是想想爸爸把它买回来多辛苦,吃的时候,首先让爸爸吃,等等。相信爸爸妈妈看到我们这样做,一定会很高兴,而且还会夸我们是个懂事的孩子。

和成绩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由于成绩比较好,怕别人超过自己,不少同学不愿意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同学。这就是一种自私的心理。为了改掉这种坏毛病,当成绩差的同学向我们请教问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告诉对方,或者是把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告诉他们。这样我们既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还能变得大方开朗。

课外活动和同学一起做游戏

若意识到自己有些自私了,那从今天起,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和同学一起打篮球、踢毽子、丢沙包,或者是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运动以及人际交流活动,可以让我们敞开心胸,接纳别人和外面的世界。时间久了,我们也就可以慢慢改掉自私的毛病了。

父母引导/让孩子学会分享

自私,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自私的孩子往往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冷漠,甚至还会做损害他人的事情。身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呢?怎样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呢?

让孩子明白分享的真正意义

孩子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有时候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把东西送给对方,而是和对方一起享受这件东西所带来的快乐与方便,就像和朋友分享快乐和忧伤一样。

另外,父母认真地和孩子讲一些关于分享的好处,或者是名人的故事都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分享的机会,父母要做榜样

如果父母在老人面前就表现得比较自私,那孩子一定也会对父母自私。所以,父母平时也在家中也要做出榜样,有了好东西要先让给自己的父母。时间长了,耳濡目染,孩子就学会了与人分享。

更重要的一点,家长要给孩子分享的机会,如果孩子请你与他分享,那家长就要接受。事后,也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表扬。

多带孩子去走亲戚

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去亲戚家走动走动。去亲戚家时,他们自然会把好吃的和好玩的分享给你的孩子。而去亲戚家时候,你们会带礼物,这样一来一往,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好处,那他也就愿意与人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