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汉逗比大事件
10015000000023

第23章 项羽的理想

鸿门宴沉重的打击了刘邦集团的嚣张气焰,深刻的教育了广大革命群众,让大家看清楚了刘邦的真实面目,这是一次团结的宴会,一次革命的宴会,鸿门宴是宣言书,鸿门宴是宣传队,鸿门宴是播种机,总之,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没有项将军,这样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项羽鸿门宴心得体会

在26岁的项羽眼里,鸿门宴只是他光辉履历中的一个小插曲,他还年轻,年轻人允许犯错误,从实力来看,他依然拥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即使刘邦借撒尿的名义逃走,他也没有贸然开战,一个连尿尿都撒谎的人有什么好怕的,何况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

咸阳

鸿门宴后,项羽来到了咸阳。这位刚刚犯过错误的年轻人,似乎天生具有反色会人格,展现出了高度的攻击性和行为无计划性,自从被刘邦欺骗,幼小的心灵遭到了严重伤害,变得不能自拔,一口怨气无处发泄,刚进城就下令杀掉子婴全家。

可怜的子婴,在干掉赵高这件事情中,展现了高超的谋略能力,如果早两年上台,也许会成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圣主,可惜生不逢时,当了46天的国君就改行做了背锅侠。躲过了老牛虻的杀意,却没有躲过小霸王的杀心。

只恨生在帝王家 铁骑踏破尘世沙

干掉了子婴,项羽觉得还是不过瘾,只怪秦始皇他们家人口不多,二世提前把项羽的活干了。无处发泄的项羽下令实行三光政策,能杀的杀,能拆的拆,能拿的拿,实在带不走的就地毁掉。

对于那座阿房宫,项羽的处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既然带不走,我又不喜欢,干脆也不让你们住,烧掉。

比起刘邦的虚伪,项羽简直就是鬼子进村的节奏!

杀完抢完,项羽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我要回家!回老家徐州。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楚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家才是我温暖的港湾。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位幼年丧父,家道中落,由叔叔抚养长大的项大将军,暴戾勇猛的外表下住着一颗孩童般的心灵。

他杀宋义是为了夺权,杀俘虏是为了防止哗变,杀子婴纯粹就是出气。就在所有人以为他杀掉秦王,取而代之的时候,他却任性的选择回家。

天下在他手中,他却把它当做一件玩具,不想玩了,就丢弃。

项羽,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我要让乡亲们知道,那个偷过你们的鸡蛋,踩坏你们家庄家,烧过你们家草垛的顽皮小孩,从小你们鄙视的小羽出息了,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就是项羽的理想!朴素的乡土情怀,出门打工多年,赚到钱回老家盖房娶媳妇。至于咸阳之类的大城市,对于项羽没有丝毫的吸引力,烧掉他是我的理想,住在那就算了。

可惜这不是一个可以谈理想的时代,因为他的理想是建立在无数人的尸体上,天下也不是一件玩具,如果是,这个玩具是会吃人的。

不能不说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剧,叔叔给了他匡扶天下的志向,却不能给他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个叫做韩生的人劝说道:关中地区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可以在这里建都称霸。

项羽告诉他,富贵不还乡,就好比是穿着好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啊。

韩生大失所望,没有想到心目中的大英雄竟然是这样一个目光短浅的凤凰男,气的一肚子牢骚,对人说道:人家说楚国人就像是猴子带着帽子装人,看起来像个人物,其实就是个猴子。

项羽听到以后大怒,这还得了,不夸我帅就算了,敢骂我是猴子,蒸杀。这里要多说一句,项羽好像特别钟情这种杀人方式,后续还会经常使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从小包子吃多了。

当然,奋斗这么多年,项羽也没有打算回去当老百姓,作为项家军的继承者,楚国的江山是自己叔侄打下来的,如今叔叔不在了,楚国就应该是自己的。

凭心而论,项羽的想法没有错,但是现阶段要想把楚国据为己有,还有一个障碍。只要他在,项羽心里就不舒服。攻占咸阳以后,项羽派人请示怀王,下一步怎么办?怀王回复:按既定方针办。

既定方针:先入关中者王。

刘邦先入的关,他自己现在都不敢啃声要封王,楚王非要这么做,摆明就是不给项羽面子。项羽怎么能不生气。

作为诸侯国的盟主,此时的怀王依旧是名义上的领袖,但是形式对他越来越不利,培养代言人(宋义)失败,苦心扶植的另一位代言人刘邦自顾不暇,一直打压的项家逆袭,重新掌握了权力,而且项羽比项梁更加野蛮,残忍,楚国赢了,他输了。

怀王看透了一切,却毫无办法,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出出气!

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于实力。

项羽决定,把这块回家的绊脚石搬掉!既然你想出气,我就让你咽气。

到了春天,各路诸侯开会分封天下,大会顺利通过大股东项羽的议案,一致推举怀王升级为义帝,同时项羽提议,按照古制,帝王都的居住在江河的上游地带,所以义帝应该迁移到湖南的郴县,以匹配义帝的新头衔。这个理由非常的拙劣,幸好那时候没有遥感卫星,不然项羽的把义帝迁移到三江源去。

不合理不要紧,实力最有说服力,大家一致通过项羽的提议,按照对外交往五项原则,这是你们楚国的家事,别人不干预楚国内政。

一年以后,项羽命令英布杀掉了怀王,彻底断绝了后患,羊倌出身的没落王孙,在做了4年的傀儡以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位偶尔露峥嵘的义帝,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出现错误的位置,和错误的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博弈,他的人生就是一个错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王侯将相的种,给他带来的是一场灾难。

搬掉第一块石头,项羽开始了回家前的第二步计划,分封诸侯。

作为领导,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项羽当然不让,首先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定都徐州。毕竟义帝还在,叫楚霸王有些不好意思。虽然叫西楚,地盘一点都不含糊,东楚,南楚都归自己管,就差没有发明个北楚凑一桌麻将。

第二个是刘邦,鸿门宴让他跑了,项羽范增痛心疾首,但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讲究以和为贵,不好意思违约去二次攻打,只好暗暗使坏,给他封了一块好地:巴蜀。

作为著名旅游目的地,少不入川,老不出川,四川是个好地方,不好意思,那说的是近现代。

在当时,只有被流放的人才去那里,就和清朝流放宁古塔,流放伊犁差不多。道路艰难,人迹罕至,毫不客气的说,当时那里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驴友的天堂。

范增笑眯眯的告诉刘邦:您看,先入关中者王,巴蜀也属于关中嘛,很多诸侯想去项王都没有答应,我们说话是很算话的。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汉中也归您管,您以后就叫汉王吧。

大汉的汉,就诞生自这么一个阴谋,确切的说,这是一个阳谋,大家当面说清楚,去也的去,不去也的去。

为了防止刘邦不老实,项羽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章邯为雍王,管理咸阳以西的土地,建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管理咸阳以东至黄河,董翳为翟王,管理上郡地区。这三位都是项羽的手下败将,对项羽忠心耿耿,三个人占据了秦国故地最好的位置,像三把大锁,牢牢锁住刘邦。

刘邦,你就从了楚王,老老实实呆在四川,每天爬爬山,溜溜鸟,老老实实当你的汉王。

除此以外,其他人也都陆续封王,具体如下:

魏王豹,封为西魏王,管理河东郡

申阳(曾经接应过楚王),河南王

韩王成,韩王(继承家业)

司马卬(赵将,有战功),殷王(不是白眉鹰王,注意区分)

赵王歇(继承家业),代王(以后的叫代王歇了)

张耳(跟随入关,有功劳),常山王

英布(老部下),九江王

吴芮(老部下兼老部下的岳父),衡山王

共敖(老部下兼楚国元老),临江王

韩广(楚国元老),辽东王

臧荼(跟随入关),燕王

田市(继承家业),胶东王

田都(跟随入关),齐王

田安(老部下),济北王

打完收工!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家就这么定了,虽然有许多人说此次封王有跑关系的嫌疑,但是本王认为结果很公正,谁不服来找我!

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再增加一条补充说明,从名字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某某王,我是霸王,说白了,我就是老大。

这种做法类似与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会盟天下,以霸主为尊。

名单公布以后,有人欢喜有人愁,也有人不满。

最不满的就是刘邦,接二连三的被项羽这小子欺负,欺人太甚,一点都不知道尊重老前辈。一帮兄弟樊哙,周勃等人跟着起哄,怂恿刘邦直接跟项羽开战,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有和事老萧何,这位老同志头脑清醒,好劝歹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下,暂时同意去巴蜀上任。

同样不满的还有田荣,在别人看来,他是自作自受,当年以怨报德,间接害死项梁,项羽不找你麻烦就不错了,还敢讨赏。但是田荣可不是省油的灯,作为王族后裔,齐国先王田儋的堂弟,托孤大臣,竟然被项羽冷落,人家吃肉,他连汤都没有捞到,太没面子了。

这位恩将仇报的主一怒拔剑,收编了流浪汉彭越的军队,先干掉田都,又把不听话的田市干掉,再干掉田安,没用几天,把项羽新任命的三个齐王统统关掉,自立为齐王,摆明了和楚王过不去。

田荣刚摇旗,就有人来追随。巨鹿之战以后和好基友翻脸的陈馀,只捞到了三个县,连个称号都没有,看到田荣造反,立即来投奔,希望可以恢复赵国的地位,然后两家结盟,共同对付项羽,田荣痛快的同意了。

比起田荣的不得志,韩国王族后裔韩成就只能用悲剧来形容,虽然名义上被封为韩王,但是他打游击的功劳是在有些答不出手,加上属下张良和刘邦不清不楚的关系,让项羽非常不爽,封王以后项羽一直不放他走,最后在彭城杀了他。

杀掉一个韩成对于项羽来说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韩成封王以后,作为韩国死忠,张良在此离开刘邦追随韩成,但是韩成一死,张良的希望又破灭了,只剩下一条路,回到刘邦那里去。

最大的敌人消失了,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秦统一战线宣布瓦解,一道横跨东西方的铁幕降临,以项羽刘邦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开始形成。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