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马克思
10145300000002

第2章 十字路口

卡尔·马克思出生的年代,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自由发展的时期。时代的进步,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

英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种纺纱机可以使16至18只纱绽同时工作,使得纺织产量迅速提高;机械师瓦特试制联动蒸汽机成功,英国建立起第一座蒸汽纺纱机。蒸汽发动机的采用,为英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到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尤其在纺织业中,大机器生产已取得主导地位。

随着工业的发展,思想意识方面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一书,阐述了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观点。继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和租税原理》一书中把斯密的劳动价值观点又向前推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于被消耗的劳动。

法国,1789年至1794年间发生了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统治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这个政权击退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但法国革命和其他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只是以资本主义剥削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自由、平等、博爱”对于劳动者仍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资产阶级知识界的一些先进分子中,开始思考劳动群众继续贫穷的原因,幻想消除社会混乱,建立一种新的制度。19世纪初,出现了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

圣西门在他的《论实业制度》中,主张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劳动,用自己的力量来为人类造福,用统一的科学计划组织大工业生产,对人的政治管理将变成对物的管理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指导,国家将变成生产和社会管理机关。然而,他不了解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无力解放自己,也不能领导和建立新社会。

德国,这个卡尔·马克思的生长地,18世纪末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德国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从18世纪末叶起,在德国掀起了一场批判封建主义,批判宗教蒙昧主义,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的思想运动。在这场思想运动中,出现了莱辛、歌德、席勒等一批有名的启蒙思想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特里尔城市发展很快,早在5世纪就成为帝国的首府,成了欧洲一个令人瞩目的城市。罗马就是从特里尔这个中心统治自己的西部领地的,当时这些领地包括了高卢、不列颠群岛和西班牙。这里有罗马时代富丽堂皇的上皇宫殿,有罗马大教堂,有闻名于世的“黑门”……14世纪,特里尔的大主教同时成为高卢的总督,1632年红衣主教黎塞省接受特里尔大法官的头衔。特里尔,这个当时只有1.2万人口的以农业为主的发达地区,连同富饶的莱茵省于1795年被法国兼并,并持续20年之久。

此时,欧洲从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开始走向掠夺。就在这个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后经济上却远远落后于法国和英国的德国,沸腾着法国大革命思想,在自由派与反动派进行最激烈的斗争的时期,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退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卡尔·马克思就在这个时候呱呱坠地了,又正好起步于特里尔这个当时号称“欧洲十字路口”的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