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观人管人用人绝招(上)
10417500000003

第3章 神态——征服对手的力量

有位部门经理,总觉得自己在公司里没有被充分重视。当他向妻子谈到这个问题时,妻子对他说:“你要想引起同事的重视?你就应当显示出你的力量。”

“那么,怎么才能显示出力量呢?”他问妻子。

“这,只有去问你自己了。”

妻子的回答,令他很失望。

如果他研究一下身体语言与人的内在力量的关系,也许他就不用去问妻子了。同样,如果他的妻子研究过这个问题,也就能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一个人怎么才能使别人感觉到你有力量——一种征服人的力量。

因此,一个人有没有力量,同他们身体形状有重要关系。也就是说,只要你注重身体语言表达,你就能得到一种力量的自我完善。

比如,当别人长时间看着你,继续不断地注视,是表示此人事实上具有充分的力量。注视是身体语言的一部分,在交流、沟通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所谓的身体语言,就是使用身体来表达,甚至扩充我们所要讲的话。不过。偶尔则表示出和所说的话背道而驰的含义。

说话可以漫天撒谎,但因为身体语言是无意识的表现,所以不容易掩饰。对于不喜欢的人要用语言说喜欢是很简单,但同时,却会像在做“不”的表示一般,无意识地摇着头。

这种无意识表现的身体语言,正可以和力量问题一并思考。除了能坦然被注视的能力之外,也要根据回视对方来企求和对方同一化的能力——这种东西正可以解释为身体语言。

但是,一般人对“不礼貌的视线”,都会感到焦急或愤怒。因为有被侵犯的感觉。能够乐在其中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人,并且期待遭遇侵略性的人物,进而享受这种邂逅。

虽然这种侵略性的眼神可能佯装出来,但不可能蒙蔽了我们的反应。只要不是和对方同等地具有攻击性,总会认为被注视是很不愉快的事。

如果自己的内部不存在真正的力量感觉,根本无法佯装好像有充分的力量,或行动时好像有充分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感觉,正是要开始进行力量游戏之前,身上必须具备的东西。

那么,究竟这种内在的力量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充实我们内在性的自己呢?

亚历山大·罗恩博士在其著作之中,针对这一点提供了不少关键性的答案。他举出好几个因身体有问题,而饱受精神之苦的患者当作例子加以说明。身体的机能如果未能充分呈现作用,随着行动样式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可能性。

关于这一点,美国西部某一所大学体育教练尼尔斯曾与身体语言研究者法思特讨论过。尼尔斯在大学任教已经有十五年的经验。有一天,他们看着学生练习足球,尼尔斯告诉法思特说:

“你必须了解人类内在的回馈过程。”

然后又继续说道:

“虽然我同意你告诉我的罗恩博士的研究,但我得好好想想。我可以举几个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知识吸收较差的学生来说明。他们在开始某种运动的两、三个礼拜之后,突然有人察觉精神发生变化。”

“什么变化?”法思特问。

“变成随时随地都读得下书,上课也能够专心,是个模范生。”

“有一点疑问。”法思特说,“运动不但占据时间,也会疲倦啊?”

尼尔斯把手搭在法思特的肩上,站起来吹声口哨。

“我很快就回来。你能不能等一下?”尼尔斯跑进运动场处理完学生的纠纷之后,快速返回说:

“很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做这种练习,年轻人,甚至是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会那么疲倦。例如:我喜欢跑步。已经好几年了,我习惯在早餐前跑个四、五里。跑步当天,身体状况良好,精神或肉体上都觉得很轻松。万一气候不佳,不能跑步,一整天我就提不起劲。”

那些小伙子也同样。如果让他们做运动,身体会发生变化。腰杆挺得更直,呼吸加深,显得朝气蓬勃。你知道我是很重视运动的。他咬咬下嘴唇又说。“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姿势。走路的方式也会改变。人一伸直背脊行走,整个人的内在随之发生变化,这是一定的。”

从法思特与体育教练尼尔斯的这段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体的运动,对于提高人的情绪,锻炼人的精神气质,磨练人的意志,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法思特在与尼尔斯讨论过这个问题不久,他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人的身体语言与人的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那是他和纽约市的某位便衣刑警一起吃饭。他们针对如何让犯人自白进行讨论,在法思特引用尼尔斯回馈说的同时,也谈到所谓的身体语言。

“在警官中是否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他问道。

“啊!我记得你以前也问过我有关犯人和被害人的事,我先针对这一点加以说明。这里有几种避免成为被害人的方法,其一就是使用身体语言的方法。”

“如果以被害人般的姿势行走,就容易变成被害人。如果伸直背脊,迈开大步行走,遭受袭击或抢劫的机会就会大为减少。因为强盗讨厌意气风发的对方,所以大步行走会更安全。”

“至于在警官中,我们也教导他们身体语言,例如:站法、走法,以及各种状况下的身体姿势。这种有很明确的回馈。如果伸直背脊,他们就会觉得好像长高了——越采取强有力的动作,他们就会变得越坚强。当然,不是一夜之间就有立竿见影之效,变化是渐进的。而这一切不需要惊讶。”

“为什么?”

“你当过兵吧!在训练期间,教过站法或走法吗?这是军人最基本的要求。伸直背脊行走,按照音律来行进,教育成雄赳赳气昂昂的军人。接着在精神上也会像个军人。至少我们大部分都变成这样。”

法思特并不满足于体育教练和警察向他提供的论证。为了进一步弄清身体语言对于改变人的内在精神所起的作用,他又到纽约的一家精神病院调查一位精神病分析医生。

这位医生告诉他:

“因为身体语言和精神状态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我诊断患者的时候,在对方未开口之前,大多能根据他的坐姿、站姿,以及走动的方式来断定。”

“我想请教有关回馈的可能性,如果身体语言改变,本身也会改变吗?”法思特问。

“这就像是连续的圆圈,或者螺旋。真的!”医生接着说:

“例如:身体语言表现得积极些,那么,这就是回馈到你的性格,因此整个人就显得比以前更积极。然后,按照这种积极性的感情,连行动也变得利落起来,或多或少影响到内在。”

医生与法思特继续讨论着:

“如果是这样,为何所有的人不会一下子进入这种螺旋状态,而是一点一滴逐渐地变成积极性呢?”

“这是需要继续不断去期盼变化的过程。唯有一心一意期盼变成积极性的时候,该螺旋才会呈现机能。”

“我们所谈的话题,就是要强化内在的自己,即自我。如果富于积极性(这是良好含义的积极性),并且具有自我主张性和强而有力的话,内在的力量也会同样地增强。所谓身体语言,不只是反映的内面状况,还能根据回馈的构造对内面呈现作用。”

“注视比赛是基本性的身体语言,我经常用于有郁烦倾向的患者。所谓的忧郁症本身,虽然有几种其他要素,但也会发出要躲避视线的讯号。所以,为了要改变这种状态,我就和患者对准视线。刚开始很短暂,然后逐渐地转为解除威胁的状态。”

“解除威胁的状态?”

“就是他们见到了认识的人、所爱的人,或地位比他们低的人的状态。我告诉他们,不妨和超级市场的收银员和儿童、电影院售票员,餐厅的服务生对准视线,只要看他们就行了,不必要一直对准视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他们已经完成了强化自我的第一步。”

经过多方研究,法思特得出这样的认识,注重体态,是要获得力量的第一步。有忧郁症倾向的人,是不具有力量的人。当然,并非所有不具有力量的人即具有忧郁症的倾向。但是,从忧郁的状态提升一步之后,或运用力量向前踏出一步之后,往后的做法也是同样。首先强化身体语言,然后依序引起回馈的现象。于是,自我就得以强化。

从法思特与以上三位不同方面人士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体语言对于完善自我具有积极的作用。